生动描绘蚂蚁帝国不为人知的繁荣和衰败,倾听一个诗人对昆虫的哲思。
莫里斯·梅特林克从来都不拘于一般生物学家的观察角度和记录风格,而是以他独特的视角探寻昆虫世界。
因此,《诺奖得主人文译丛:昆虫物语》并不是有关蚂蚁的专著,亦不是致力于新发现和新研究的合集。因为在梅特林克看来,凭借某些美的力量其他的灵魂才得以存活。梅特林克,无疑就拥有这样一颗美的灵魂。
图书 | 昆虫物语(精)/诺奖得主人文译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生动描绘蚂蚁帝国不为人知的繁荣和衰败,倾听一个诗人对昆虫的哲思。 莫里斯·梅特林克从来都不拘于一般生物学家的观察角度和记录风格,而是以他独特的视角探寻昆虫世界。 因此,《诺奖得主人文译丛:昆虫物语》并不是有关蚂蚁的专著,亦不是致力于新发现和新研究的合集。因为在梅特林克看来,凭借某些美的力量其他的灵魂才得以存活。梅特林克,无疑就拥有这样一颗美的灵魂。 内容推荐 《诺奖得主人文译丛:昆虫物语》对那些连熟知蚂蚁的人都知之甚少的事情,作者几乎不会涉及。在观察期间所做的笔记和实验,由于阐述的内容十分专业、涉及的范围又十分狭窄,作者会将其留给更加专业的著作。 因为莫里斯·梅特林克不希望这《诺奖得主人文译丛:昆虫物语》承载过多的压力,就像一个对某个话题极为喜欢熟悉的人,同一个对此话题一无所知的人聊天一样,他只是想简单地聊聊蚂蚁族群而已。 目录 白蚁的生活 作者序 命运预言家 第一章 白蚁的巢 第二章 食物 第三章 工蚁 第四章 兵蚁 第五章 国王夫妇 第六章 分巢 第七章 遇害 第八章 神秘的力量 第九章 白蚁社会的道德 第十章 命运 第十一章 本能与知能 译后记 蚂蚁的生活 作者序蚂蚁学的预感 第一章 蚂蚁社会的部分与全体 第二章 蚁巢的神秘 第三章 都市的建设 第四章 蚂蚁的居所 第五章 战争 第六章 传达与方向感 第七章 畜牧 第八章 真菌栽培蚊 第九章 农业蚁 第十章 寄生者 尾声人类世界的缩影 译后记 试读章节 第八章神秘的力量 这巨大聚落的异常繁荣、安定、融合式的协调,几乎无限地持续着,这一切,不会只是一连串幸福的偶然吧? 白蚁的组织很复杂,令人感到无法理解的白蚁社会中,我们发现了跟蜜蜂一样的大问题。 这里的统治者是谁呢?是谁下命令、预测未来、订立计划、保持平衡、管理、宣告死刑的呢? 并不是那位为了自己的职务,而成为悲哀奴隶的君王。 君王的食物,要靠工蚁的善意,而且还被关在囚室中。在白蚁的都市国家里面,只有国王没有权利翻越城墙。白蚁王被压在白蚁后的肚子下面,苟延残喘、胆战心惊地过日子。 另一方面,在白蚁社会里,白蚁后被当做献给神的祭品,她是个可悲的牺牲者。臣子们严格地控制她,一旦认定她产卵状况让人不满意,就会立刻断绝她的食物,她就会饿死。 它们会吃光她的尸体,因为它们从不浪费任何食物,然后任命她的继任者。就像前文提过的,它们会将还没分化、同定数量的成虫,保留起来当继任者,因为种的异常多形性,使这些成虫可以突然转变成产卵白蚁。 兵蚁也不是统治者。它们被自己的武器压垮,舞弄着钳子,被剥夺了性与翅膀,眼睛完全看不见,而且,还是个无法自己进食的不幸生物。 有翅白蚁也不是统治者,它们是生活在国家利益与集团性残酷底下,受到压榨,不幸的公主与王子。它们只有一瞬间的出现机会,而且,是令人惊讶的悲剧。 剩下的就是工蚁,它们可说是共同体的胃肠。看起来它们是大家的奴隶,同时也是主人,构成白蚁都市国家金字塔的,就是这群工蚁吧! 总之,白蚁王、白蚁后、有翅白蚁等等,拥有眼睛,眼睛看得到的白蚁,很明显地被排除在总统府之外。不可思议的是,这种政治组织的白蚁国家,已经存在了好几个世纪。 在人类的历史中,没有一个真正的民主主义共和国会持续好几年,而且没有解体,在失败或专制中没有消灭的例子。因为人类的集团,一扯上政治,就会有一只只喜好恶臭的鼻子。人类只会选择更不好、更臭的。而且,他们的嗅觉几乎不会犯错。 可是,瞎眼的白蚁们会做协议吗?它们的共和国,并不像蚂蚁巢那么寂静。我们不知道它们是如何沟通意见的,可是,并不是我们不知道,就表示它们就无法传递意见。 即使是很细微的攻击,警报也会像野火燎原般迅速;它们会做好防卫体制,维持秩序,并想出方法,进行紧急维修。 另一方面,它们这些瞎子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调节产卵。也就是说,要促进产卵的时候,就会给女王唾液,要抑制产卵的时候,就拿走唾液。 …… P68-69 后记 这是一本介绍蚂蚁的书籍,不是学术性浓厚,放进许多实验数据的论文,而是一本向一般大众介绍蚂蚁的书。 不管了解或不了解蚂蚁的入,都可以在这本书里面,寻找到阅读的乐趣。对蚂蚁有初步了解的人,可以跟著者,一起思考蚂蚁的社会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对蚂蚁一无了解的人,也可以跟著者深入浅出的说明,对蚂蚁有初步的认识。 因为是这样的一本书,所以,一开始翻译的时候,以为这会是一本很容易翻译的书,也很高兴能借由翻译,多读了一本书,也能因此更了解这一种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昆虫:蚂蚁。 但是,在翻译的过程里面,我发现身为一个读者与一个译者,是有很大的差异的。 作者不经意提出的一个人名,或一只蚂蚁的俗名与学名,当我是一个读者的时候,这些专有名词只需带人一个我可以记忆的代号,让我可以知道在第一章出现的蚂蚁,与第五章出现的蚂蚁,是同一种类的蚂蚁就可以了。 但是,身为一个译者,就有义务将这些名称,找出一个对应而正确的中文字词,不能随意找一个词作为代号了。 而且,翻译一国语言到另一周语言时,同一个字转译成中文时,很可能有数种选择,这时候,若不是对昆虫学颇有涉猎的人,会彷徨于不知该如何选择,我就是这一类人之一。 所幸,在台大昆虫研究所吴文哲教授的介绍下,认识了研究蚂蚁的林宗岐博士,在他的协助下,不仅将昆虫学名中译修订到最接近正确的程度,也为我校正了许多昆虫学家的姓名、中文译稿中较不适当的词汇与文句,也补上多条批注。 在此非常感谢林宗岐博士,在百忙中抽空协助我。书中若仍有错误,必然是译者的疏忽所致,希望各位读者不吝赐教。 很高兴翻译完这本书,也很高兴因为这本书认识了台大昆虫研究所许多热心而和蔼可亲的老师。更高兴因为这本书,让我了解到许多我从来都不知道的蚂蚁社会现象。 希望这本书,也能带给各位读者许多惊喜。 写于2003年7月17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昆虫物语(精)/诺奖得主人文译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比利时)莫里斯·梅特林克 |
译者 | 黄瑾瑜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205945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53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26 |
出版时间 | 2013-01-01 |
首版时间 | 2013-01-01 |
印刷时间 | 2013-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4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Q969.554.2-49 |
丛书名 | |
印张 | 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安徽 |
长 | 216 |
宽 | 148 |
高 | 2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