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黛云、李比雄主编的《跨文化对话(30辑)》探讨“文明互补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讨论这一问题,首先要关注不同文化的差异而不是寻找其共同之处。篇首栏目“高端对话”之汪德迈与汤一介的对话,就是以中西文化的差异为出发点。接下来三篇国外专稿都反映了这方面的情形。方法论的探讨也集中在差异和互补研究上。本辑最精彩的栏目是关于著名法国华裔作家程抱一的研究专栏;另外,由青年学者组织撰写的“经学:历史与问题”专栏也提出了许多很有启发的问题。
图书 | 跨文化对话(30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乐黛云、李比雄主编的《跨文化对话(30辑)》探讨“文明互补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讨论这一问题,首先要关注不同文化的差异而不是寻找其共同之处。篇首栏目“高端对话”之汪德迈与汤一介的对话,就是以中西文化的差异为出发点。接下来三篇国外专稿都反映了这方面的情形。方法论的探讨也集中在差异和互补研究上。本辑最精彩的栏目是关于著名法国华裔作家程抱一的研究专栏;另外,由青年学者组织撰写的“经学:历史与问题”专栏也提出了许多很有启发的问题。 目录 卷首语 高端对话 谈中西文化的互补性 国外专稿 建立一个文明的联盟 比较文明研究义理思考录 跨越不同文化的边界一 文明互补与方法论研究 人生境界与负的方法 异质文化的对话:以《庄子》为核心 走向道义民主——一种建设性的后现代民主概念 以开放的眼光看世界——人类学需要的大视野 福柯的“异托邦”思想与比较文学方法论新探 聚焦取向心理治疗与中国传统儒家哲学中的内在超越性 学术综评, 从“汉学主义”批判到探寻中国现代性主体的跨文化研究 圆桌笔谈:程抱一研究 主持人语 程抱一的意义 倾听“来自异乡的奥菲”——谈程抱一法文诗里的中国诗文情结 程抱一的小说艺术 程抱一《此情可待》中的小说诗学 《此情可待》中的跨文化景观 程抱一:“异己”和“本己”的双重考验 程抱一的“女性”观 诗与画:程抱一与克洛岱尔 “全球伦理”视域下的译者程抱 经学:历史与问题专栏 主持人语 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以公羊学的外内例为中心 从春秋公羊学的夷夏之辨看儒家的民族关系理论 儒学研究的范式转移 执中建极:河汾经学概论 要籍时评 至人无梦——从庄子到米歇尔·朱维特 浅述沙畹《史记》译介 重思朱光潜之《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 本源之湖——重读法国诗人安托南·阿尔托 苏曼殊与魏尔伦 说东道西 纪念我们的朋友杜威·佛克马 谢阁兰:永远的异乡人 怀有同样心愿的人无别离——对1949年前后那一代留法 艺术家的考察和怀念。以吴冠中为中心 中国人看印度:镜中的自我——一个青年知识分子亲历印度的 真实感受 信息窗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跨文化对话(30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乐黛云//(法)李比雄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4348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7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87 |
出版时间 | 2013-02-01 |
首版时间 | 2013-02-01 |
印刷时间 | 2013-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3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40-53 |
丛书名 | |
印张 | 3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6 |
宽 | 154 |
高 | 2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