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北京的民间传说
内容
编辑推荐

老北京就像一部卷帙浩繁的古书,实在是有太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挖掘、去探寻、去解读。

在这本《老北京的民间传说》中,编者从城门牌楼、内廷传奇、盛景名迹、官邸宅院、胡同街巷、驿馆旧居、古刹名寺、陵寝宗祠、红白喜事、方言俚语、装扮习俗、贸易往来等多角度对老北京进行解读,力求将老北京的故事精彩而有趣地呈现在您面前,为大家介绍一个充满传奇的古都北京。

《老北京的民间传说》的作者是马超。

内容推荐

“西四附近真有游荡的忠魂吗?夜半故宫真的是鬼乐园吗?正阳门究竟怎么个“正阳”法?连慈禧都害怕的人会是谁?为啥故宫有些宫门没门槛?为何老宅院现多为“凶宅”?……”

《老北京的民间传说》将为您揭秘这些疑团,为您带来精彩而有趣的民间传说。

《老北京的民间传说》的作者是马超。

目录

第一章

老北京的牌楼旧事

西四附近游荡的忠魂

乾隆御笔题词的宝珠洞牌楼

正阳门怎么个“正阳”法

通天牌楼风水柱

景德街牌楼,最憋屈的被迁牌楼

隆裕皇后大婚时为何要用纸糊的牌楼?

慈祥庵牌楼的辛酸荣辱

给洋人立议和牌楼为哪般?

第二章

老北京的内廷传奇

万间宫室缘何差半间?

北海的水鬼与慈禧有什么关系?

太和殿的龙有多少条?

为啥故宫有些宫门没门槛?

从珍妃井说清廷内争

故宫里行走的宫女

为避“恩宠”而死的美男子

皇帝女儿的婚姻也难有幸福

连慈禧都害怕的人,会是谁?

第三章

老北京的盛景名迹

天坛的石头会说话?!

玉带桥因何而得名?

如意门也不“如意”

佛香阁的风水传奇

颐和园凤凰墩的离奇身世

白塔被锔记

回龙观名称的来由

夜半故宫真的是鬼乐园吗?

第四章

老北京的官邸与宅院

礼王府为何总是祸事连连?

和珅府邸的“独乐峰”

老北京宅院的风水吉祥物

为何老宅院现多为“凶宅”?

说说那些闹鬼的老宅子

死过人的宅院真的对人不利吗?

老宅子里的“艳影”

第五章

老北京的胡同街巷

辟才胡同辟了谁的“财”

大甜水井,水能有多甜

吉兆胡同的前世后身

和严嵩扯上关系的“名胡同”

砖塔胡同是怎么来的?

小石虎胡同的夜半诵诗声

百花深处,最浪漫的胡同

粉子胡同的爱恨情愁

第六章

老北京的驿馆旧居

阅微草堂话异事

牛街马奶奶家的“宅神”

虎坊桥湖广会馆的重重鬼影

旧居传来的叹息声

灶君庙门前显灵的铁狮子

“半山亭”是如何来的

“百味斋”名称的搞笑由来

第七章

老北京的古刹名寺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趣说法源寺的沧桑往事

东岳庙里的“三多四绝”都是什么?

北海白塔内真有《金刚经》吗

雍和宫的旗杆会落泪?

北京求姻缘最灵验的寺庙

分钟寺里果真有钟神娘娘吗?

第八章

老北京的陵寝宗祠

明神宗与火神爷之间的打赌

朱棣选陵为何要大费周章

刘墉参本与乾隆挖坟

十三陵的石人石兽也会哭?

公主坟,繁华一世还是落寞无奈

“中关村”这地名本与太监有关

八王坟,这个名字有点熟

龟驮碑的历史渊源

第九章

老北京的红白喜事

老北京的供饭仪式

人生“三面”怎么讲?

未嫁即殇的“女儿殡”

为何病人临死前要“倒头”

为何民间丧葬有“烧伞”的习俗

女孩儿的嫁妆都有啥讲究?

第十章

老北京的方言俚语

说说老北京的歇后语

老北京的“儿话音”

京声京韵话“京骂”

老北京平时用的客气话儿

为什么“丫儿”的出场频率高?

胡同巷口的吆喝声

老北京话就是“贫”

第十一章

老北京的美食

古董羹是如何得名的?

冰糖葫芦儿是如何兴起来的?

西太后与门钉肉饼

老北京炸酱面的独特魅力

香妃与艾窝窝

“游龙戏凤”戏的是谁?

李记白水羊头怎得名?

王致和臭豆腐的来历

第十二章

老北京的装扮习俗

废止缠足习俗的清帝是哪位?

清宫贵妇头饰“大拉翅”的传奇故事

马蹄袖的来历

汉人氅衣满人袍褂

清宫女人脚下的“花盆底”

满汉服饰文化的融合

满族宫廷服饰有多讲究?

服饰上的图案都有什么讲究?

第十三章

老北京的贸易往来

鸿宾楼镇店牌匾藏的谜团

“都一处”名称的来历

老北京的鬼市都有啥特色

北京大栅栏儿的由来

关于“黑猴儿”的趣话

天桥,老北京繁华商业的见证地

第十四章

老北京的车水马龙

老北京五大庙会都有啥趣闻

关于琉璃厂的奇闻秘事

老北京哪个地段最繁闹?

北新桥的秘闻

关于老北京几座桥的怪事

老北京也曾有过“阴兵借道”吗?

第十五章

老北京的地理名称

八宝山是哪“八宝”?

什刹海还是“十刹海”?

灵境胡同为啥灵?

酒仙桥真有酒仙经过吗?

朝阳门外的神路街

黑龙潭果真有龙吗?

相思岭下埋着谁?

到底是簋街还是“鬼街”?

试读章节

西四牌楼本是为慈禧太后庆生而建的,它与东四牌楼正相对称,是一座四柱三楼式的木制牌楼,上面的描金油漆彩色画,纷繁锦绣,煞是好看。东路口牌楼上写有“行仁”,而西路口牌楼上则写着“履义”。

西四牌楼之所以有名,并非因为那上面花里胡哨的图案,而是因西市这里曾是几位忠良贤德人士冤死的地方,这其中的一位便是于谦,他那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便暗示了他的最终结局。

明正统十四年(1449),北京遭瓦剌部也先可汗的进犯。英宗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亲率大军出征,却在宣化府附近的土木堡被围,成了阶下囚。

也先本打算用英宗作为要挟明王朝的条件,可是,以于谦为首的抵抗派大臣坚持保卫北京,并将英宗的弟弟朱祁钰扶上了皇位。经过不懈坚守,终于迫使也先可汗弃京而去。也先见英宗已是无用之物,索性做个人情,放他回京。景泰八年(1457),回到京城的英宗率亲信发动政变,重登帝位。

英宗重登帝位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处死于谦,以解心头之恨,并且是以极其残忍的方式将其处死的:先砍去于谦手足,之后才斩首,为的就是让其厂]骨零落不全,即便人土也难安。在于谦被杀一年之后,其部分遗骸才在旧部的护送下门葬老家杭州。

作为有功之臣,于谦无辜被冤杀,于是民间便流传开许多关于西市附近、夜晚时分有冤魂出没的传闻。据说,于谦年轻时非常信梦,还常去关帝殿祈梦,卜『司前程。一目于谦在书房打盹时,梦到一位身材高大、金色面庞的紫衣人说:“你日后必定是一品大员,朝廷重臣,可你勿要因此而骄横。你生前死后,都要以保护天下苍生为念!”

也许是因为心中尚有保护黎民百姓的夙愿,因此,即便肢体残碎不全,于谦也要游荡在世间,以履行保护百姓的使命。住在两市的人们夜半时分经常看到一个缺了手臂的影子,用另一只手提着宝剑来回游荡。但是老百姓并不害怕,而且还为能看到于谦的忠魂而引以为傲。有些老者说,这是于谦不放心咱,又回来保护咱们了。

也有人说,于谦死后首级悬于西市,虽然其尸身被部下连夜取回,但直到下葬,他都还是身首异处,因为没人敢再冒风险取回他的首级。因此,每到子夜,于谦的鬼魂就在两市附近游荡,他那是在找自己的头呢! 这个传说告诉我们于谦这位忠臣死得太冤、太惨,两市这地方阴气重,乃是冤魂聚集的场所。而且当时的百姓不满意皇帝错杀忠良,这才编造了这么个故事,其实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抗议,为的就是纪念这位为官清廉、抵死抗战的忠臣。

老北京的特色牌楼很多,但能得到皇帝垂青,并在匾额上亲笔题字的,那还真不多见。可是,有这么一处好地方,这里的牌楼上就有乾隆帝的御笔题词,这便是宝珠洞牌楼。

宝珠洞矗立在北京八大处公园的第七处寺院前,始建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在这座木制牌楼上,外匾额书写着“欢喜地”,内匾额则写有“坚固林”,这都是乾隆帝的御笔。宝珠洞中曾供奉着一尊桂芳和尚肉身贴金像,只可惜,因年代久远、战乱频繁,如今我们已无法看到这尊金像了,只能用一座汉白玉坐像来代替。

也许您要问了,为何只有宝珠洞牌楼上能见到乾隆爷的御笔题词呢?答案就在这里曾供奉的那尊高僧肉身像上。那么这高僧到底是什么米头,竟然能让乾隆爷留下墨宝?

要说起来这位老和尚的名头还真大,他曾被乾隆帝用重金请来皇宫作法度生,而且民间还流传着关于他人宫做佛事的一段故事呢。

话说乾隆在平定了南疆大小和卓的叛乱之后,将一位容貌不俗、身体奇香的女子带回了皇宫并封为妃子。尽管圣眷优渥,宠爱有加,可这位回疆女子仍旧终日郁郁寡欢,也不与别人来往。乾隆得知后十分忧心,以至于竟因为牵挂这妃子,而无心于朝政围事。于是这位无辜的回疆妃子便成了宫中众人嫌厌的对象,未及年老时便香消玉殒了。

在这之后,乾隆生了场大病,连服了多少汤药都不见起色,其病情之严重竟使十数名太医都束手无策。于是宫里人人都说这是回疆妃子的鬼魂在作祟,为了“请走鬼魂”,乾隆便命人用重金迎请了当时赫赫有名的桂芳和尚来宫中做佛事。这桂芳和尚果然不负众望,在虔心诵经作法四十九天之后,乾隆的病情就有了好转。桂芳和尚再继续诵经祈福,乾隆的病竟大好起来,而桂芳和尚也因此而闻名朝野、享誉京城,成了人们口中的“活菩萨”。病愈之后的乾隆皇帝感念桂芳和尚的救命之恩,便封他为“鬼王菩萨”。

谁知这桂芳和尚并不是沽名钓誉之辈,他把乾隆赏赐的财物全部布施给穷苦百姓,自己却往宝珠洞中修行去了。后来,桂芳和尚便在此洞中圆寂,据说他活了将近140岁,而且在圆寂之后,桂芳和尚的两只眼睛仍迥然有神,直直地对视着京城。

朝中有人说,桂芳和尚这样双目直视京城会对大清社稷不利,乾隆细一琢磨也觉得有理,便在宝珠洞前建造了观音殿和弥勒殿,希望能用风水来延续大清的命脉。此后有大臣说一定要当朝皇帝亲自书写匾额,以示褒奖,这样才能抚慰桂芳和尚,用真龙的“正气”来压制各种“邪气”,乾隆素来喜欢挥毫泼墨,怎能放过这样一个可以“展现”自己书法才华的机会呢?因此便欣然同意了,于是宝珠洞牌楼上便出现了前文所说的那六个字。P2-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北京的民间传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311105
开本 16开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77.3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