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信编著的《基于公共财政视角的政府审计信息披露研究(2012)》基于公共财政理论视角,以政府审计信息需求理论包括公共受托责任和财政透明度理论为逻辑起点,以中国政府审计环境为基本背景,在深刻剖析中国现行审计信息披露模式的制度性缺陷基础之上,借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审计信息披露有益经验,构建适应中国当前及未来改革的有效的政府审计信息披露模式。
图书 | 基于公共财政视角的政府审计信息披露研究(2012)/审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周长信编著的《基于公共财政视角的政府审计信息披露研究(2012)》基于公共财政理论视角,以政府审计信息需求理论包括公共受托责任和财政透明度理论为逻辑起点,以中国政府审计环境为基本背景,在深刻剖析中国现行审计信息披露模式的制度性缺陷基础之上,借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审计信息披露有益经验,构建适应中国当前及未来改革的有效的政府审计信息披露模式。 内容推荐 周长信编著的《基于公共财政视角的政府审计信息披露研究(2012)》是审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文库之一,《基于公共财政视角的政府审计信息披露研究(2012)》讲述了:纵观世界宪政发展史,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影响到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中国政府审计制度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宪政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政府审计在维护财经秩序、完善宏观调控、加强权力制约、推进依法治国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颁布实施以来,中国政府审计机关在政府审计信息公开方面有了很好的探索,认识在深化、制度在完善、实践在发展。2002年,审计署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2003年始,审计署不定期向公众披露专项审计结果。政府审计信息披露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政府审计结果公告成为社会公众关心的热点。但是,中国政府审计信息披露从一开始就受到社会公众的质疑,人们认为政府审计公告项目数量少、公开范围小、揭露问题轻、内容不完整、公告不及时以及屡审屡犯等,从政府审计体制、政府审计信息披露目标、内容、方式和时效等无一不受到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的质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政府审计公告先有实践,后有理论,政府审计信息披露实践缺乏理论框架。 当前,政府审计在全球范围迎来了变革的黄金时期,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要求政府审计信息更加透明和有用。中国国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民民主法制意识在提高,政府公共财政体制在完善,这就要求中国进一步提高政府财政透明度,加强政府公共支出的审计监督及其信息披露。为更好地指导政府审计信息披露实践,学术界应加强政府审计信息披露理论研究。本文基于公共财政理论视角,以政府审计信息需求理论包括公共受托责任和财政透明度理论为逻辑起点,以中国政府审计环境为基本背景,在深刻剖析中国现行审计信息披露模式的制度性缺陷基础之上,借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审计信息披露有益经验,构建适应中国当前及未来改革的有效的政府审计信息披露模式。 社会契约论认为,国家作为政治实体是人们订立契约、让渡自己全部或部分权利而组成,社会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政府应履行社会公众所赋予的公共受托责任。但在不完全契约条件下,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所以提高财政透明度、尊重社会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是确保政府更好地履行公共受托责任的内在要求。要提高财政透明度,政府审计机关就必须充分披露政府审计信息、提高政府审计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扩大信息披露的范围,提高信息披露的深度,健全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的机制。换言之,政府的公共受托责任及财政透明度要求对政府审计及其信息披露产生了需求。根据对中国政府审计环境的分析,并充分借鉴国外政府审计信息披露经验,我们认为,中国政府审计信息披露模式应在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和重构,以适应中国公共财政发展的需要。一是政府审计体制改革,政府审计体制应在适应中国政治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并充分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以是否有利于提高审计的独立性和是否有利于人大对经济运行的监督为标准;从长远而言,政府审计机关应独立于政府,这样才能更好地评价和鉴证政府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二是政府审计信息披露体系完善,在强化政府预算执行及专项资金审计信息披露的同时,应加强绩效审计及其信息披露。三是改进政府审计信息披露方式,披露方式的选择既要考虑社会公众传统习惯,又要考虑信息技术带来的影响。四是扩大政府审计信息披露范围,政府审计信息披露应由局部公开发展到全面公开。 公共财政框架下政府审计信息质量影响着政府审计治理的效果。构建政府审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中国政府审计信息披露质量进行评价是本研究必须解决的又一重要课题。基于有限理性视角,我们在对政府审计信息披露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围绕信息质量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客观性、重要性和清晰l生六个方面构建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中国政府审计信息披露质量进行评价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社会公众对中国政府审计信息披露质量满意度相对较低。通过进一步的原因分析,并结合中国当前的现实情况,我们尝试提出了改进和提高中国政府审计信息披露的若干思考:一是建立健全政府审计外部监督机制,二是全面推行政府审计问责制,三是完善政府审计公告制度,四是健全政府审计信息披露规范。 目录 序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标 第三节 研究方法、框架和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综述 第一节 国外研究综述 第二节 国内研究综述 第三章 中国政府审计信息披露:历史沿革及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政府审计信息披露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中国政府审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 第三节 传统审计模式下中国政府审计信息披露的制度缺陷 第四章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政府审计信息披露经验分析 第一节 美英德三国政府审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比较分析 第二节 美国经验:基于美国联邦政府2008年度审计报告的解读 第三节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政府审计信息披露经验所提供的借鉴 与启示 第五章 基于公共财政框架的中国政府审计信息披露模式构建 第一节 公共财政框架下政府审计信息披露需求分析 第二节 公共财政框架下中国政府审计信息披露目标 第三节 公共财政框架下中国政府审计信息披露模式构建 第六章 公共财政框架下政府审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 第一节 公共财政框架下政府审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第二节 政府审计信息披露质量调查分析 第七章 改进和提高中国政府审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若干思考 第一节 建立健全政府审计外部监督机制 第二节 全面推行政府审计问责制 第三节 完善政府审计公告制度 第四节 健全政府审计信息披露规范 附录 政府审计信息披露调查问卷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基于公共财政视角的政府审计信息披露研究(2012)/审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周长信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191347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0 |
出版时间 | 2012-12-01 |
首版时间 | 2012-12-01 |
印刷时间 | 2012-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4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239.44 |
丛书名 | |
印张 | 14.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