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骑着单车度蜜年
内容
编辑推荐

《骑着单车度蜜年》由罗庚、李琳所著,一位来自东北的壮小伙,遇见了一位来自云南的美姑娘。

他们俩恋爱、结婚,决定骑单车去度蜜月。

一起辞职,然后挑选了一个黄尘吉日就上路了。

从北京出发,到了山东、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贵州、云南……

遇到自行车罢工、高烧遇险、绝望骑坡等等故事,行程数千里,在中国的东南边划下了一道优美的旅行弧度,共同见证他们独一无二的蜜月,以及爱情。

内容推荐

《骑着单车度蜜年》由罗庚、李琳所著,这是一本最真挚有趣的情侣旅行散记,由男女双方合著。出发后,今后几个月的行程就是一生的预演,这一场旅程就像缩微的人生。经过艰难的数月骑行,两个人更加坚定了一生相携的信念。这是任何关于“旅行的意义”的空谈都比不上的。他们的故事不惊险,不华丽,也没有专业的装备和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小心翼翼的前行、相濡以沫的携手,和越来越坚定的共度一生的信念。

这是一个“接地气”的旅行故事:他们并不是专业的车友,有些想法和做法在某些“专业”人士看来甚至有些可笑。但正是这样平凡却真实的历程,才会离读者如此之近,让人产生会心一笑的亲近感觉。相比 “说走就走”、“X月XX国XX公里壮行记”等等流行的旅行故事和概念,他们显得更加朴实、可借鉴。因为他们就是你和我,他们的故事可以帮我们寻找一地鸡毛的生活中那些别样的风景。

《骑着单车度蜜年》中所蕴涵的追求真爱、自由、个性冒险的特点,符合年轻读者的心理需求。

目录

李琳:楔子

罗庚:楔子

第一章:出发

罗庚:老婆,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

李琳:驮上“家”去度蜜年(行李篇)

罗庚:出北京记

李琳:躲不过的“学费”

罗庚:初遇同道,惊喜的小插曲

李琳:倒霉的一天

罗庚:走出去就是坦途

李琳:得意地骑在“禁行”的黄河大桥上

第二章:东张西望

罗庚:量“力”而为

李琳:前提是,在一起

罗庚:无知在曲阜

李琳:撞见齐长城

罗庚:两个人的齐长城

李琳:留住那刻心情

罗庚:那1块钱也随了吧?

.李琳:聊斋不聊斋

罗庚:坑前的胡思乱想(一)

李琳:城市的自豪感

罗庚:坑前的胡思乱想(二)

李琳:对石窟“一见钟情”

第三章:浪漫满路

李琳:阳光、海滩、小石头

罗庚:自行车也搭公交

李琳:“听”山

罗庚:骑行在路上

李琳:雨中情

罗庚:两个人的青岛晃悠

李琳:不要批量生产的婚纱照

罗庚:在那蔚蓝的海面上

第四章:徜徉江南(上)

李琳:天下骑友是一家

罗庚:不该忘却隋炀帝

李琳:命题作文:明孝陵游记

罗庚:老爸记忆的传承

李琳:缘起戴老的画

罗庚:“红巧儿”“蓝靛壳”本纪

李琳:阿炳不孤独

罗庚:路线的选择

李琳:我的婚纱他做主

第五章:徜徉江南(下)

李琳:话说古镇之戏曲同里

罗庚:蹭住“豪宅”

李琳:关于虔诚

罗庚:博物馆也浪漫

李琳:白天不懂夜的黑

罗庚:天下的西湖

李琳:话说古镇之乌镇篇

罗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李琳:梦回校园

第六章:多事之夏

罗庚:擦肩的缘分

李琳:神游仙境

罗庚:与想象中的危险斗智斗勇

李琳:再访宏村

罗庚:甲流惊魂记

李琳:累死夫妻的夫妻岭

罗庚:路上婺源

李琳:景德镇的光膀子风

罗庚:庐山,满腹牢骚

第七章:朦胧潇湘

李琳:雨中的故事

罗庚:“西瓜和水”本纪

李琳:游岳阳楼

罗庚:小电器行里的幸福

李琳:长沙漫想

罗庚:住宿本纪

李琳:悠闲火车

罗庚:西米的无尽夜空

李琳:话说古镇之凤凰篇

罗庚:过而不入黄丝桥

李琳:杯具“好事”

第八章:不是结束

李琳:和父母联络

罗庚:最惨不过修路

李琳:相守在舞阳河畔的夜晚

罗庚:敞开的门

李琳:衣服本纪

罗庚:话说古镇之太极镇远

李琳:吃本纪

罗庚:爬山,爬山

李琳:不想到达的终点

罗庚:回家

第九章:我俩的婚纱照

罗庚:物尽其用

李琳:拉上爸妈拍婚纱

罗庚:后记

试读章节

“叮……”

闹铃在清晨4点刚刚响起,琳就“腾”地一下从床上弹起,带得床架子嘎吱乱响;她扭头看着我,眼里没有丝毫的困意——她和我一样,根本就没睡实。

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10天以上了。

从两个星期前和工资单正式拜拜之后,我俩没经过转换就直接进入了另一种忙碌状态:把大脸贴着屏幕疯查资料;往包里塞所有觉得有用的家什;处理这些年积攒的所有衣服、被褥、锅碗瓢盆儿以及唯一值钱的几大箱子书。总之,老家、北京的同学家里都没能幸免,多多少少都被我们给侵略了。

可是随着日历上的数字离出发的日子越来越近,我俩也从单纯的忙碌变为紧张:为了省时间,每天只吃两顿饭;早上不到7点就醒,晚上不到2点绝对不上床;就那短短几个小时的睡眠,也睡不安稳,经常猛醒,脑子里走马灯似的出现各种备忘。

就这样,等到出发的前一晚,镜子里出现了两对标准熊猫眼(外加我的熊猫身材)。

我用力把腿甩到床边,用脚趾摸索着找到一只拖鞋套上,双手撑着站了起来。和琳对视了一眼,随即按照前一晚的计划行动:洗脸,刷牙,收拾东西,喝大量的水,吃掉分量十足的蛋炒饭。

时间刚刚过5点,外面天空泛起一丝鱼肚白,合租的几位室友还在梦乡之中。我最后一次巡视房间,确认没有任何遗漏后,轻轻关上门。

看着住了一年多的屋子渐渐变成了一条线,一股比紧张更复杂的感觉翻涌上来。

我心里清楚得很,那些繁杂辛苦的准备过程并不是我紧张的真正原因。让我夜不能寐的东西其实在心里。那里有旅程即将开始的兴奋,也有对未知路途的恐惧;有对自身意志力的怀疑,也有对熟悉生活的不舍。而在这所有之中最让我悬心的,是我和琳之间真正走上路途后会变成怎样。

人们常说,不要和挚友一起旅行,因为你也许会从此失去他。旅行是默契的试金石,但也能成为信任的屠刀。这一点对于我俩来说也不例外。

彼时的我们是很甜蜜的:有共同的爱好,有近乎一致的世界观和理想,有对生活的简单感悟;更重要的是,还有6个月后即将举行的婚礼。我们也会时不时地为将来的生计忧虑,却从未因此争吵,两个人只要能在一起就感到快乐而满足。

但,前期筹备中的一个深夜,琳突然转过头来问我:“老罗,我们会不会走着走着发现对方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人?”我当时无言以对。沉默数秒之后,琳说:“如果会因为这个分开,我宁愿不走。”我突然恐慌,而且这份恐慌完全无视我对这份感情的认真和信心,肆无忌惮地侵袭着我的身体。出发前每次醒来我都极度紧张,身体僵硬,呼吸困难。

这份忧虑让一直是话痨的我在出发前变得越来越沉默;在这个早晨更是安静得像个石膏像。琳也一脸的深沉。我们都默默地不说话,只是用力地捆绑着行李。也许是因为心情影响了体力,或者是我们的行李太多太重,几分钟后,我俩已经大汗淋漓。不过,也幸好是这种疲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内心的压力。

等到跨上车的一瞬间,心里突然放松了下来。是了,想得再多也不会有更多用处,反正路就在前方,梦想即将启程,无论前面是更加幸福的未来,还是伤心欲绝的深渊,此刻都已无法逆转。与其战战兢兢地瞻前顾后,不如放松下来去享受这难得的蜜年之旅,剩下的就是相信我们自己了。(这些话我不知对自己说过多少遍,可却只有到出发的那一刻才能释然。)  看着东方,朝阳将天空映得一片火红,就好像是为我们准备的旌旗。还等什么呢?

扭过头看着琳,我举起右手,说:“老婆,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

P8-10

序言

李琳

真正发现自己爱上北京始于2005年7月那次飞机的陡然升空。紧贴着靠椅的背部承受着压力,心脏不自觉地下沉,忍不住撇头往窗外看去,这个被各种建设项目糟践得像个大工地的首都,这个冬日里四面灰突突没有半星儿绿意的城市,这个出趟门动辄花费两三个小时大得让人抓狂的地方,却在我离开的这个夏日,异常地透亮清爽。笔直宽阔的机场高速把目光不自觉地带向熟悉又陌生的远方,林立的高楼,正南正北整齐交错的街道,其间有容留我四年的学校、留下足迹的各处所在,还有,见证了人类漫长历史的诸多名胜古迹……

它于彼时的我,与“家”相去甚远,我无法在这里找到家的温暖和安定,但又实在牵连甚深。于是,4个月后,我找了个简单而又最不重要的理由,搪塞过家人的反对,绕过内心深处理不清、道不明的盘思错节,碎碎念着“不管怎么说,2008年奥运会我该在北京吧”这句毫无意义且连自己也不知道源自何处的废话,收拾起大包小裹毅然回到北京:抱着拼了青春努力生存的信念,抱着对未来无尽的向往,间或夹带着对这个城市重新探求的欲望,甚至萌发了总有一天要走遍世界的梦想!

之后,我凭着并不出类拔萃的学历、一片空白的社会经验和一张毫不起眼的简历来往于北京形形色色的写字楼之间,兴奋、紧张、失落、无助很快取代了少不更事的信心满满。无数次彷徨在北京的街头,怀揣着压抑与不安,反复思索着是否做出了错误的抉择。考虑着明天的去向,迷茫!

焦虑写在脸上,畏缩控制着言谈,谁曾想,跟他的相遇偏是这般“形容枯槁”。

说起来很拗口:我一位同学的师姐的男朋友在二里庄租住了一间房,同学的师姐过去同住,同学的师姐介绍同学过去租住尚且空着的小卧室,同学的师姐和男朋友搬走了,而我正在找房,同学介绍我和另外一位同学三人一起住到了那间他们刚搬走的大卧室。而胖子老罗,作为二房东,住在隔壁。朝夕相处,我渐渐地发现:这人挺幽默,虽然平时都说普通话,但时不时冒出两句纯正的东北调侃,总会让我们笑得前仰后合;这人挺仗义,啥事儿要帮忙找他准没错;这人挺实诚,自己垫了2000多块钱的水电费也不好意思找我们要;这人挺温柔,不声不响地磨了一晚上绿豆粉,就因为同学把碗递给他说:“你有空吗?帮我磨一下。”……

于是,我们越发熟悉起来,他帮我买故宫的珍藏版影碟,陪我一起看《肥田喜事》;他说他喜欢看日本漫画,于是我跟着他一起看《蜂蜜与四叶草》;他说喜欢历史,其实我也喜欢,然后我说我的梦想是骑着自行车环游世界,他看着我默然。

直到2006年10月4日的晚上,加班的我迟迟未归,走到楼前时,看到老罗低头来回踱着,听见我的声音,他抬起头来,眼里充满放松和释然。那一晚,他敲开我的屋门对我说:“我好像喜欢上你了。”看也没敢看我一眼,就扭头回到了自己屋里。

从此以后,我们开始互相依靠着生活,工作、学习上彼此鼓励,谈论各自喜好的东西,我的梦想也渐渐成了他的梦想。从此以后,繁华的北京更加丰满。2007年5月起,有了“红巧儿”(我的红色山地自行车,名字由来见后文)相伴的我,同“蓝靛壳一世”(老罗的第一辆蓝色自行车)驮着的大胖子一道,穿梭于老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在这鼎沸喧嚣的庞大都市中,寻找着掩藏在各个角落的岁月痕迹……

2009年,我们决定任性一回,抛却工作,抛却责任,抛却一切的凡尘杂务,骑着我们的“红巧儿”和“蓝靛壳二世”,驮上应用之物,走出北京,去看看!

罗庚  莫名其妙地,我就成了二房东。朋友、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进入又很快离开那个出租屋,唯一不动的只有我。用哥们儿的话说就是“铁打的老罗,流水的客”。

就在我的二房东生涯“如火如屠”(被“屠”的是自己,因为不好意思张口要钱,我赔了很多水电费)时,琳出现了。我发现,我俩有如此多共同的爱好,都有很多在旁人看来不切实际的梦想。突然间,我冒出个想法:难道在这里当二房东就是为了等她出现?

从此以后,我仗着无业游民最富裕的大量时间,有事儿找她说说话,没事儿找她唠唠嗑,时不时地还暗送点儿秋天的波。终于,在我持之以恒的骚扰下,加上2006年10月4日的强力突击(表白),琳从了。

再后来,我买了车——两轮儿的,也给琳买了一辆。我们就在周末空闲的时候,骑着车在北京城里逛。我们去拥挤的故宫,也去空无一人的五塔寺;在春风和煦时去植物园看桃花,也顶着三九天的北风到十三陵神道去溜达。

那两年,周边的朋友、同事结婚的很多,经常听到他们在一起讨论怎么休婚假,什么三亚、欧洲、东南亚,什么海滩、教堂、异域风,等等。刚开始我也经常凑过去听,学习经验嘛,自己休婚假的时候可以参考。可慢慢地发现,所有的这些计划都大同小异——都是集中突击,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地多去些地方,很多景观都是走马观花,大部分时间还都用在交通上;真正能静下来好好享受的少得可怜。这让我很难接受,毕竟蜜月只有一次,这么重要的时刻,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约束?太不爽了。我和琳的观点不谋而合。

进入2009年,我和琳也终于修成正果。于是,之前提到的问题正式摆上台面:10天婚假,即便加上国庆、周末,再一鼓作气把年假也休了,合起来也不过二十几天。二十几天,对于一生的承诺来说,太短暂了,无论如何也无法体现誓言的真挚。可就算这样,也已经是眼下最接近完美的休假方式了。该如何是好?有太多的美景想和对方一起分享,有太多的时空想一起停留,如果仅能这样,我们大概会抱憾终生。

因此,我们产生了个大胆的想法。既然一直以来就有骑车周游世界的梦想,何不将两件事儿融为一体!

工作,辞掉了,没有任何的束缚!

婚假,自己放,完全自由的时间!

蜜月,不不不,这是我们的蜜年!

在民政部门领取了合法证件,退掉了出租屋,寄放好了所有的家什。

出发,在2009年的4月7日,我们骑着单车度蜜年!

后记

罗庚

关于婚期,老爸特意找“高人”给我俩算的黄道吉日居然是lO月4日,正好是我向琳表白的3周年纪念日。我俩果然是命中注定的一对儿。

其实对我俩来说,这一路的旅程既是我们的蜜年也是我们最棒的结婚仪式。

我们在乍暖的春季出发,挨过了炎热的夏季,在飒爽的秋天抵达。我们行程6000公里,路过13个省,上百个城市。一路上,我们饱览遗迹、博物馆,被历史的深沉和厚重所震撼,也深切感受到自己的肤浅;当然我们也没有放过自然的圣景,面对造化的神奇绝妙,更加体会到自身的渺小。可以说这短短4个月,我们看到的、经历的比之前二十几年的还要多。

婚后,我们回到北京。上网找工作、面试、入职,用不到1个月的时间,又重新投入到两点一线的生活。因为,我俩眼下还没有奔放到将旅行作为人生的唯一追求。工作、赚钱、生子,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家人的期盼也是我们难以割舍的羁绊。所以说到底,我俩还是一对很普通的夫妻。

但接踵而至的是压力、束缚及被占满的时间,两个人天亮分头上班,直到太阳落山才得以回家见面。用琳的话来说,刚回来的那段日子,每天早晨在地铁站里,看着对面站台等车的我,都忍不住想落泪。我们为了以后能永远生活在一起,不得不忍受每天分离,这和旅途中的状态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让我们久久无法释怀。

因此,即便这一次只是短暂的体验,更像是以度蜜年为名的任性,却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追求梦想的人生道路。

想来,我俩也才绕了中国半圈而已,还有川蜀的妖娆、西北的壮阔和黄土高坡的深沉。所以,还远远没到结束的时候。我们更愿意把眼下的生活当作下一次出行的积累,这也让我们多了份坚持。也许再过几年,甚至不需要那么远,“红巧儿”和“蓝靛壳”会再次启程。那时就不仅仅是结婚纪念,而是整个相伴的人生。

在此感谢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我们的亲人和朋友。

谨以此书献给我俩最爱的爸爸妈妈,还有我们刚刚出生的宝贝女儿小虫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骑着单车度蜜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罗庚//李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38676
开本 32开
页数 2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4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8: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