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桐荫梦痕(体验与感悟)/京师学术随笔
内容
编辑推荐

《桐荫梦痕(体验与感悟)》是钱中文编著的一本学术随笔,《桐荫梦痕(体验与感悟)》收录了《阅读世界经典,提升人文精神》;《三言两语——名家著作推荐》;《随笔三篇》;《缘分如影——我与果戈理》;《雾湿梦痕》;《体验“死亡”》;《新月会越爬越高吗》;《善待自然,对话自然》等文章。

内容推荐

《桐荫梦痕(体验与感悟)》是“京师学术随笔”系列之一。

《桐荫梦痕(体验与感悟)》是钱中文编著的一本学术随笔,收录《有容乃大——记童庆炳先生》;《风范与人格——记樊骏先生》;《忆高晓声》;《阅读世界经典,提升人文精神》;《三言两语——名家著作推荐》;《随笔三篇》;《缘分如影——我与果戈理》;《雾湿梦痕》等文章。

目录

上编

季羡林先生二三事/3

“我们这些人实际上生活在两种现实

里面”——忆钱锺书先生/14

7月,这潮湿而闷热的7月——怀念

何其芳同志/22

深切的怀念——回忆蔡仪先生/31

怀念蒋孔阳先生——2000年6月24日

在蒋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会上的

发言/36

当代知识分子精神——徐中玉先生的

立德与立言,/39

磨剑精神——记胡经之先生/43

有容乃大——记童庆炳先生/48

风范与人格——记樊骏先生/53

忆高晓声/59

中编

阅读世界经典,提升人文精神/75

三言两语——名家著作推荐/78

随笔三篇/84

缘分如影——我与果戈理/90

雾湿梦痕/95

体验“死亡”/98

新月会越爬越高吗/101

“托遗响于悲风”——瞎子阿炳的

《二泉映月》/104

善待自然,对话自然/110

“应束意难收,不了情未断”

——读高燮初先生《不了情话录》

有感/114

峄山记奇/119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田横岛度假村纪游/122

高加索之旅/126

寻梦列宁格勒/141

“重又相信人类命运幸福的起点”

——卢浮宫之恋/145

向往不朽/149

洋上明月共夕照/152

唯有那山间明月/155

那绿色而悠长的宁静/159

纽约二景/162

在声光灯影的背后/170

下编

兴趣、激情与向往:阅读的旅行

——我的中学时代/179

往事与反思——大学生活琐忆/193

1937年无锡——冬之殇/211

梦断乡关路,犹忆乡情深/224

恐怖与反抗/268

“仿佛有人唤我醒”——少年心灵在

审美中觉醒/272

那年春节,在闵行/280

那遥远、遥远的青春向往/284

友情如歌——一个四和一个四十/287

桐荫梦痕/292

附录

口试/299

人情/301

再生之歌/303

杂感——几首凑成的旧体打油诗/307

试读章节

在澳门会议上,季老做了《嘉宾演辞》,又以《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做了大会报告。季老在两文中,一是强调文化的多元化;二是指出中西文化体系的同与异,它们各自提高了人的本质,推动了人类的发展;三是认为东西方思维不同,我们要弄清它们各自的长短,才不至于在文化交流中产生盲目的现象。季老认为,西方人轻视东方文化,出自民族偏见,为时已久;中国人看不起自己的文化,则是一种短视。在他看来,任何文化都有一个发生、繁荣、逐渐走向衰微的过程。西方文化曾经独霸天下,但由于其思维方式是分析型的,对自然只知索取、征服,发展至今,引发了无数严重的社会弊病。东方型思维是综合性的,在对待自然方面是倡导“天人合一”,现在正是以后者来补充、纠正、丰富前者的时候。在人类历史上,“东西文化总是互为主导”的,于是提出了“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河西河东行将易位”的观点。季老说,倡导“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并“不是要消灭西方文化,西方文化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幸福,今天我们的衣食住行哪一个也离不开西方文化。我只是说,到了今天,西方文化已经是强弩之末,必须以东方文化为主,在西方文化已经过的基础上,保留其优点,校正其缺点,把人类文化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其实,这些观点,季老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提出来了,在那时的一片西化声中,它们真是发聋振聩,使人耳目一新。季老的观点,随后不断受到商榷、嘲弄、批评。不过我们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浸淫于西方文化的批评者,对于中国自身的文化所知甚少,而且总把西方文化的某些优点与中国文化中的弱点甚至糟粕相比较,以彰显西方文化的优势,算是驳倒了季老的思想。季老就在1996年3月写的一篇文章中写道:“许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对东西文化了解研究得都还不够深透,有的人连我的想法了解得也不够全面,不够实事求是却唯争论是尚。”对于西方文化发展中所发生的严重问题,一些著名的外国学者也在反思,并有所发现,而且在寻求更新之路,他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向了东方文化。季老提到的有施本格勒、汤因比等。其实活了102岁、在21世纪初去世的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就与一位中国学者说过:“中国人今天不能没有数学、物理学和化学这些发端于希腊的科学而存在于世界。但是这个根源的承载力在今天已枯萎了,科学今后将从其他根源找寻养料,特别要从远东找寻养料。”他不知不觉地又重复了季老的预测:“二百年内人们确实必须学习中国语言,以便全面掌握或共同享受一切。”伽达默尔与季老真是想到一起去了,他们知识渊博,经历丰富,感受到几千年来历史兴亡、丕变的内在搏动,经历过世界风云的不断变幻,所以都能以整体、综合的观点,宏观的历史眼光,宽阔的地理境界,来看待东西文化中的变化。这正是他们对历史、人生的体验与感悟了!当然,对“为主”说、“易位”说究竟如何理解,还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

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西方文化由于长期处于强势地位,所以在输入、输出方面赤字极大。过去我们奉行的是“拿来主义”,季老认为,今天我们应持“送去主义”,即将我们文化中的优秀部分送出去;而不是把什么大侠的“稀世神功”、江湖郎中的狗皮膏药、毫无文化内涵的杂耍小技送出去,倒人胃口。随着我们国力的日渐强大,西方国家也开始正视急速发展中的东方国家,西方人也有着迫切的需要来了解我们文化的奥秘。现今我们正在做着“送出去”的工作,“送去主义”的思想,显示了季老深邃的历史感和时代的责任感。

艺术性、“失语症”与美学的根本转型

1995年7月、8月间,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在山东师范大学举行成立大会,学会、学校方面拟请季老前来指导。季老因年迈不宜外出,未能到会,但托刘炬教授带来了一篇书面发言——《现代中国文学史研究回顾》。我们当然十分高兴和感谢,并请刘炬教授在大会上宣读了他的论文,后来编人了由我和李衍柱教授共同主编的《文学理论:面向新世纪》。季老的文章提出了一个文学史界和文学理论界时常遇到的问题,即思想性和艺术性问题。季老一反潮流,认为:“评定文学作品首要标准是艺术性,有艺术性,斯有文学作品。否则,思想性再高,如缺乏艺术性,则仍非文学作品。”他说:“写文学史,应置艺术性于第一位。只要艺术性强而新,即使思想性差一点,甚至淡到模糊到接近于无,只要无害,仍能娱人,因而就是可取的。”季老认为:“文学史家往往不重视艺术性,而艺术性最重要的表现工具,我认为是语言文字。”西方人用有形态变化的文字写诗,而“汉文没有字母,只有单个的字,每一个词就等于一幅画。它没有形态变化”。汉文妙就妙在它的模糊性,模糊性迫使人们要具有整体概念、普遍联系的观点。西方强调概念清楚、科学,季老长期也想用它们来说明中国的文学理论,但思考的结果,觉得难以如愿,他认为这是被中西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审美情趣所决定的,中国的“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的东西,禅宗主张“不立文字”的办法,西方人难以理解,所以特别要注意不同的语言特征,重新来撰写中国文学史。关于艺术性的位置,长期以来,已成定规。季老贯通中外,所见甚多,而今推重艺术性,这也是他长期接触中外艺文的体验,也是他长期做学问的感悟,可备一说。这一问题由于季老登高一呼,倒是大大促进了学术思想的解放。P4-6

序言

我喜欢跋涉,我的命运就是跋涉!

从小到大,从童年到老年,生命就是长途跋涉!

我喜欢跋涉,我的生命的诞生,就汇人了不见尽头的跋涉!

跋涉,是红黄蓝白黑挥洒的酸甜苦辣,是几次跌人生死相依的人生况味!跋涉,它的前头总有什么点点闪耀,宛若年轻孤独的情书的祈求,有如没有回答、只有忍受的情爱!

跋涉,是天风海雨,仲春丽日;是冷月黄沙,秋水长天!跋涉,是我不变的青春的激烈忠怀,还有那散落着灵动飞雪的残梦点点!跋涉,是声震灵魂的“贝九”的《欢乐颂》,那人间的生之颂歌;跋涉,也是我同乡回环往复的悲凉的《二泉映月》,那迤逦在长街陋巷凄苦的弦音袅袅!

跋涉,是斗室枯坐的不尽旅程,无止境的苦涩的自我酿造,却是越过了那疲劳的顶点,那点点滴滴的感悟之灵泉!跋涉,是骑车上班路上刹那灵感的一痕闪电,是无意倒下的流淌的苦汁,却酿成了一束束收获的欢快!

跋涉,是求新、求变、创新!虽然坎坷处处,荒芜中飘逸着几许悲怆,一旦推石上山,却如银瀑千尺,谱写着生命的流畅一片!

跋涉,是生命的再生!我自知会在哪个驿站,悄然倒下,不无伤感,但会留下些微的喜悦!在潮涨潮落的祈求中,在疲惫的执著中,一个身影,轻啸悠长,正笨拙地舞向再生之欢唱!

我喜欢跋涉,我喜欢跋涉的生命,还有那跋涉的命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桐荫梦痕(体验与感悟)/京师学术随笔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钱中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3146680
开本 16开
页数 3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9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8
CIP核字 2012142729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6
15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3: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