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勒温/世界著名心理学家
内容
编辑推荐

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是时代的需要,同时也离不开心理学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贡献,以及他们在心理学领域作出的杰出成就。2002年,美国心理学杂志《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依据心理学者在心理学领域的贡献,评选出前99位心理学家。《世界著名心理学家》丛书就是从这99个人中选择出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讲述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理论思考,以及取得的成就。

这本吧《勒温格》(作者李明)是其中一册,是介绍勒温心理学研究的专著。

内容推荐

这本吧《勒温》(作者李明)是其中一册,是介绍勒温心理学研究的专著。

《勒温》分为心理学的分分合合;心理的动力——心理张力系统;心理的结构——生活空间;典理论与实验;勒温心理学思想的发展;勒温心理学的应用等内容。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尚未完成的任务

二、起点——温暖的家庭

三、两个时代——强烈的反差

四、三个阶段——学术的发展

五、动力人生——转折与升华

第二章 整合的使命

一、心理学的分分合合

二、整合的哲学基础:一元论哲学

三、整合的科学基础:科学哲学

四、整合的动力:动力学

五、整合的形式:场论

六、整合的心理学基础:格式塔心理学

第三章 两大主题

一、心理的动力——心理张力系统

二、心理的结构——生活空间

第四章 经典理论与实验

一、场论

二、学习的心理场论

三、人格动力理论

四、团体动力学

第五章 发展与应用

一、勒温心理学思想的发展

二、勒温心理学的应用

第六章 勒温心理学评介

试读章节

勒温的父亲叫利奥波德·勒温(Leopold Lewin),经营着一家杂货店,他们一家人也就住在杂货店的二楼。在他们居住的摩吉尔诺郊外,他们还拥有一个不大的农场,那是童年的勒温最喜欢的地方。

勒温的母亲莉莎是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她既要在丈夫的商店工作,又要负担家务,抚养四个孩子。尽管每天都十分忙碌,但她对生活充满着热情,对儿女既有上进的期望,又宽容耐心。

库尔特·勒温有着兄弟姐妹四人,他排行第二。他的弟弟弗利兹·勒温身材高大,喜欢运动,常常因为打球而回家很晚。但不管他多晚,母亲总会耐心等待,从不抱怨。这种耐心与宽容,深深地影响着勒温,但也使他养成了拖拉和慢悠悠的生活习惯。有趣的是,他的妻子格特露德透露,勒温后来就是用能否接受他的拖拉习惯,来衡量爱情或友情的深度。

三、两个时代——强烈的反差

两个时代,是指勒温所经历过的两个对比强烈、恍若隔世的时代。在和平时期,勒温度过了幸福的成长阶段,在战乱年代,战火的洗礼促进了他思想的发展。

1.和平中的成长

一战前的欧洲,充满了祥和宁静的气氛,似乎处于世界文明之巅。发达的科技产生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发明,轮船能快速地跨越大洋,火车在大洲间飞驰,电话让人感觉天涯咫尺。饥荒、瘟疫等疾病似乎已被征服,甚至连相互间的侵略活动,也似乎在文明的控制之中了。

1864年签署的日内瓦公约,为先前战争中的被囚者和伤病员提供了治疗保障,而且也积极寻求了对医院的保护。1899年,俄国沙皇尼古拉思发起了海牙和平大会,并在荷兰成立了海牙国际法庭,对国际争端作出裁决,以便减少不必要的战争。

这时的德国生活是如此井然有序、平安稳定、充满希望。它的公共服务在当时最为有效,常为其他国家所羡慕。“德国造”在世界各国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市场。首相俾斯麦的政策首先为社会保障、失业救助和健康保护等奠定了基础,甚至让人感到,疾病、失业和衰老也变得不再可怕。生活在那时的德国,真是一种幸福。这些可能归因于德国拥有当时最多的受教育人口,人人都有读写能力,正所谓“教育是治疗社会邪恶的药方”。

勒温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非常重视,因此库尔特·勒温在读小学时,便被送往波兹南(Poznan,当时波兰的一个省会城市)读书。1905年,勒温一家迁往柏林,这让我们不由得联想到中国的“孟母三迁”。正是这种对教育和学习的重视,为勒温以后的发展,奠立了坚实的基础。

勒温最初在柏林弗赖堡大学(Freiburg)读大学预科时,计划学医,但很快他放弃了这种想法。在慕尼黑大学(Munich)上了一学期生物学后,勒温于1910年回到柏林,转到柏林大学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成为斯顿夫(C.Stumpf)的及门弟子,与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三位创始人M.魏特海默、K.考夫卡和W.柯勒成为同窗。

柏林不但是德国的首都,而且是当时德国乃至全世界学术交流的中心。在柏林大学求学期间,除学习心理学外,他也学习数学和物理学,完成了许多关于联想和动机的重要研究,并开始酝酿他的场论思想。正是在那里,勒温开始接触古希腊哲学。在漫长的9个学期中,他接触并积累了大量的哲学、心理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前沿知识。像其他学生一样,他也期待着1914年9月10日这个博士毕业的美好日子。在勒温一生的前24个春秋,生活中都充满了这种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精神,也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希冀。

2.战乱中的发展

1914年8月1日,就在勒温博士毕业前夕,德国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勒温和其他德国青年一样,应征入伍。就在几个月前,他们还怀抱吉他,尽情歌唱自己美好的初恋,热烈讨论生活的意义,而现在却作为志愿兵手握钢枪,怀着一腔热血,带着新鲜感和冒险精神奔赴前线。

1915年屠杀开始了,机枪、战壕、杀戮、被杀,让所有事物、所有言语都改变了意义。勒温在其《战场景象》中,描述了在一个人从安全的后防到了前线的过程中,他周围的事物的意义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这些观察和思考促使他“场论”思想的逐步形成。P5-7

序言

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是时代的需要,同时也离不开心理学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贡献,以及他们在心理学领域作出的杰出成就。2002年,美国心理学杂志《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依据心理学者在心理学领域的贡献,评选出前99位心理学家。《世界著名心理学家》丛书就是从这99个人中选择出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讲述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理论思考,以及取得的成就。希望通过丛书的介绍,读者对心理学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心理学研究有更深入的思考。

心理学的发展是时代精神和心理学家结合的产物。每一位心理学家都是在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发现推动心理学的发展与进步的。具体来说,时代的进步为心理学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而心理学家利用这些条件完成了心理学史上的重大变革。“心理学有很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19世纪中叶以后,哲学已经为心理学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概念;生理学领域的成就为心理学提供了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心理物理学的发现为心理学准备了科学的发展模式和方向。最终,冯特的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才把心理学从哲学的娘胎里催生出来,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在肯定时代精神的同时,我们无法抹煞心理学家在心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心理学家的成长历程可以作为心理学后继者的参照,这些人为什么会从事心理学研究?他们是如何为之坚定不移、辛勤付出的?读者或许可以得到这样一些启示。

第一,心理学家对心理学孜孜不倦的追求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巴甫洛夫是一位“不承认自己是心理学家’,的心理学家。他在从消化系统的生理研究转向神经系统的心理研究时,曾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但是这些都没能改变他的决心。经过长达30多年艰苦卓绝的研究探索,巴甫洛夫终于建立了完整的条件反射学说。这种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是值得心理学后继者学习和借鉴的。

第二,心理学家对信念的坚守是取得成功的保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在他生前就遭人非议,而他死后仍难逃诟病。即使这样,也不能否定精神分析理论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诠释了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功劳。如果没有弗洛伊德对“力比多”的坚定信念,就可能不会出现心理学的“第二势力”。心理学研究者首先是作为社会人而存在的,一个时代的文化思潮、价值观和科学哲学观都会影响到心理学研究者的热情和研究取向,甚至决定着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论原则的形成。所以,今天看来,心理学发展史上任何一个理论流派的存在都有其特定的价值。当然,这些心理学思潮的形成都离不开心理学家对心理学研究信念的坚守。

第三,心理学家对实证研究和理论思维的态度是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一门学科的进步,既需要科学的实验求证,也离不开严谨的理论思维。心理学也是这样,构造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心理学理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哲学基础之上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学实验是为证实心理学理论而存在的。例如,格式塔心理学的似动和顿悟实验。但是,当前的心理学实验是在寻找和发现问题。研究者试图把心理学理论建立在大量的心理学实验结论之上,或者说把心理学实验作为发现心理学理论的唯一有效的途径。通过这种途径建立起来的心理学理论更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代心理学再没出现像詹姆斯、马斯洛、科勒这样的心理学大家,也没有出现如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这样的心理学理论,这与当代心理学重视实验求证,偏废理论思维不无关系。丛书在介绍这些心理学家的章节中列出了“理论背景”板块,一方面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心理学理论内容,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突出理论思考在心理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丛书每本书介绍一位心理学家。编者制定了详细的编写原则和体例要求。丛书作者大多直接从事有关某一心理学流派、或某一位心理学家的理论研究工作。他们在准确把握这些思想理论的前提下,多方面收集材料,力争使内容生动活泼,可读性强。诚然,丛书编者和作者的观点难免会有偏颇、不当之处,还请读者指正。

叶浩生

2012年8月22日于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勒温/世界著名心理学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3153152
开本 32开
页数 2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5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2
CIP核字 2012207771
中图分类号 C912.6-49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8
14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6:3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