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山东历史未解之谜/山东商报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聆听鹤山“谜”声》;《景阳冈下埋着舜帝的都城?》;《莒南马耆山“三大怪”》;《蓬莱阁避风亭之谜》;《大明湖青蛙“失语”之谜》;《探寻神奇的“降龙树”》;《一棵能预报天气的古树?》;《“仁义”孟子留下的难解谜题》;《鲁荒王陵传奇》;《一代兵圣孙武》;《矮子名相晏婴》;《齐恒公:从史书到乡土》;《神奇鲁班》;《太公后裔今安在?》;《寂寞曹植》……《山东历史未解之谜》(作者山东商报社)为《山东商报》每周策划的文化考证板块文章的结集。

内容推荐

《山东历史未解之谜》(作者山东商报社)为《山东商报》每周策划的文化考证板块文章的结集。记者遍访山东境内的古迹,对其中的一些历史传说作了考证,有些未解之谜得以解开,更多的仍然无法揭开其神秘的面纱,读来颇有趣味。

《山东历史未解之谜》由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

目录

1 墨子故里之争

2 新泰周家庄墓群:一个悬而未解的谜

3 孙膑的生死之谜

4 “东方金字塔”的前世今生

5 中华文字祖宗在寿光?

6 临淄殉马四大谜团

7 曹操何处观沧海?

8 徐福东渡之谜

9 神秘诅咒与双乳山王陵之谜

10 一代文豪缘何两进寺院?

11 扑朔迷离的《金瓶梅》作者之争

12 《金瓶梅》神秘作者真是丁惟宁?

13 蒲松龄葬书之谜

14 孔林:万树成荫,何以乌鸦不栖?

15 费县“天鼓”“指动”奇观

16 微山湖底的古留城“60年一观”

17 寻觅危山上“神奇的石头”

18 聆听鹤山“谜”声

19 景阳冈下埋着舜帝的都城?

20 莒南马耆山“三大怪”

21 蓬莱阁避风亭之谜

22 大明湖青蛙“失语”之谜

23 探寻神奇的“降龙树”

24 一棵能预报天气的古树?

25 “仁义”孟子留下的难解谜题

26 鲁荒王陵传奇

27 一代兵圣孙武

28 矮子名相晏婴

29 齐恒公:从史书到乡土

30 神奇鲁班

31 太公后裔今安在?

32 寂寞曹植

33 王羲之与《兰亭集序》的“笔墨官司”

34 “东方维纳斯”归来

35 山东好汉数秦琼

36 泰山无字碑传奇

37 汉画像石兴衰之谜

38 银雀山:千古兵书千古谜

39 苏东坡的齐鲁印痕

40 浪漫与悲情“李清照的曲折婚恋

41 诸城故里想象张择端

42 还原丘处机

43 抗倭英雄戚继光何以凄凉收藏?

44 张起岩:济南第一状元生前身后

45 民间刘墉

46 牟氏庄园:大富之家的神秘庄园

47 魏氏庄园百年兴衰探析

试读章节

墨子到底是哪里人?从古至今,除了鲁国外,学术界大约还有四种说法。

直至今日,墨子籍贯之争依然没有因为滕州市所陈列的各种理由而平息。除了鲁国人外,滕州市墨子研究中心的副主任陈兴周说,学术界大约还有四种说法。

一说楚国鲁阳人,即今天的河南鲁山人。清毕沉注《墨子》时,根据《吕氏春秋》高诱注墨子为鲁人,以及墨子与鲁阳文君有关系,主张鲁应作楚鲁阳,墨子的故里当在鲁阳。

一说宋国人。最早明确提出墨子为宋人的,是东晋的葛洪,后人便附之甚多,这种说法的根据是《史记》:“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日并孔子时,或日在其后。”这篇二十四字的传记颇为简略,只说他是宋大夫。后世学者据此推测他是宋国人。出生地也当在宋国。

上述两说曾遭到梁启超的批驳。他在《墨子学案》中,根据《墨子·公输》“归而过宋”语,力证他不是宋国人。又《墨子·贵义》说:“墨子南游于楚。”如果墨子是楚国鲁阳人,那么不应该说“南游于楚”,而应该说“游郢”。“司马迁只是说墨翟是宋国的大夫,并没有肯定他是宋人。那么。越王请墨子去越国当官,如果墨子去了,也要说墨子是越国人吗?”陈兴周说,“如果把《墨子》书中关于墨子行踪的记载一一考察,就会发现,墨子曾‘游楚’‘游卫’‘之齐’,却偏偏没有‘游鲁’的记载,这个事实表明,在《墨子》的作者心目中,鲁国是墨子的母国及活动中心,根本无须写明。”今人更多认可的是墨子最终卒于鲁阳,但这并不能说明墨子的出生地也在那里。

一说为齐人说。此说源于沈恩孚和杨践形所著《学墨》,后也被人评为断章取义之说。

本世纪二十年代有专家大胆地提出“墨子出于印度”、“墨翟为印度人”的看法,引起当时学术界的关注和争鸣。

最让人惊奇的是墨子是印度人的说法。本世纪二十年代胡怀琛撰《墨翟为印度人辨》、《墨子学辨》等论著,从哲学、科学、文学、文字、风俗、器物,姓名、肤色、弟子等八个方面进行论证,大胆地提出“墨子出于印度”、“墨翟为印度人”的看法,引起当时学术界的关注和争鸣。

胡怀琛认为,“翟”是“狄”的异文,墨亦疑为“貊”或“蛮”的转音,墨翟就可以理解为音译的。蛮狄”,而且墨子的皮肤较黑,又总是穿着类似僧衣的黑色服装,这样的打扮和当时的印度人没什么两样·至于墨子学说里的“兼爱”“非攻”“节用”之义与佛学中的种种思想不谋而合,“天志…明鬼”“即佛与菩萨”。孟子指责的“无父即出家”“摩顶旋踵”即“秃顶、赤足”,这些都是“释家之装”,墨家的“巨子”制度,即佛教制度;墨子弟子的名字也很怪异,有些“更似译音”,很像后世僧人的法号。

这种说法颇为特例独行,但结果也遭到一些专家的批判,被认为是臆想之辞,今已无人坚持这一观点。

目前学术界争议的焦点主要在山东滕州和河南鲁山两处,因为双方各执一词,这就难为了历代史学家,不同的考证得出不同的结论,看来,有关墨子身世的争论依然会继续下去。但是无论墨子是滕州人也好,是河南人也好,甚至外国人也好,最重要的是今人应该继续将墨子的精神传承下去,兼爱天下所有的生命,非攻他人与他国,让和平地久天长。

一个涉及多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墓群,穿越7时空,再度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引起了今人的无数猜想。齐国、鲁国、吴国和杞国,在两千多年前的新泰这片土地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最晚至春秋时起,到战国中期,杞国就迁于今山东新泰定都。”

有一个故事。杞国一个人胆子很小,每天想东想西的,就担心有一天天会塌下来,再无栖身之地。为了这件事,他整天愁眉不展。朋友们劝他,天只是气的凝聚罢了,天地间到处都是气,天怎么会塌昵?杞人觉得有道理,但马上又担心,日月星辰掉下来怎么办?地毁了又该怎么办呢?这就是杞人忧天的故事,用来比喻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忧虑,“心中过虑,何异杞人忧天”。

杞人忧天的故事发生在杞国。杞国在历史上是一个很小的国家,自夏代立国,“殷时或封或绝,周武王克殷纣,求禹之后,得东楼公,封之于杞,以奉夏后氏祀。”据《史记-陈杞世家》记载,周初所封之杞,在雍丘,即今河南杞县。但是杞国地盘太小了,所谓人微言轻,一方面,在历史上,司马迁都认为这里“小微”,没有什么可以记载的,另一方面,因为势单力薄,杞国又常常受到邻国的骚扰,被迫多次迁徙。也因此,“杞人忧天”近年来又被学者们赋予了新的内涵,认为它寄托了杞人的爱国主义情操:杞人在国小势弱、朝不保夕的背景下忧天,忧天就是对国家、对民族、对自然界、对环境的忧患意识。P5-7

序言

山东商报社将近些年来发表于该报的部分文章结集出版为系列丛书,第一辑名为《山东历史未解之谜》,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有社会吸引力和文化深度的策划,相信能够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

山东是著名的齐鲁旧邦,是中国文化巨人孔子的故乡,是产生孟子、孙子、墨子、荀子、管仲、诸葛亮、贾思勰、李清照、辛弃疾、蒲松龄等一大批照耀中国历史的文化名人的地方,其历史文化积淀的深厚、其丰富漫长的发展历程,以及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山东历史文化中的诸多问题向来都是受到人们关注和值得深入探究的,越是深入探究,就越会发现其丰厚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这是一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区域文化所特有的无穷魅力。由于历史上的人物、事件离现实已渐行渐远,时移世易,当今的人们对历史现象的了解既单薄又浮于表象,而解释和研究就只能依靠今日所能见到的部分文献和有限的资料,甚至完全不能做出解释,成为若干个“未解之谜”。抓住这些令后人关注的历史之谜,就是抓住了历史的一些闪光的碎片。探究它,则是在一个创新性课题上进行的创新性研究。《山东商报》抓住了一些串接山东历史文化的谜链,并把探究的新成果整理出版,这不仅能满足社会各阶层对山东历史文化解读的求知需要,也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对齐鲁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宣传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平心而论,近几年来在报业激烈竞争的情势下,《山东商报》是一份办得很活跃、很受群众欢迎和喜爱的好报纸。他们办得好,我感觉主要是办得“活”,而这个“活”字的经营,绝不仅仅是投社会读者之所好,也不是投向低层面的粗俗之所好,而是来源于办报的这些年轻入有着宽阔的视野和对时代脉搏的正确把握,以及对人们高雅文化诉求的重视和实践。一份商报,不仅将“商”字做得好,在文化上也开拓出诸多好的思路,创造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妙举。例如,早在《闯关东》电视剧热播之前,他们就在报纸上开辟出“追寻山东人闯关东之路”的专栏;多年来,他们盯住人们关注的一些文化热点去深入探究,试解历史文化疑团……所有这些,使《山东商报》渐渐成为各个阶层都喜闻乐读的好报纸,甚至在高校、科研单位等高级知识分子扎堆的地方,也成为争读和热议的对象。这就不仅开拓了该报的发行市场,也在当前市场经济越来越明显地主导着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情况下,大大加强了行业之间的交流,提升了全民的文化意识和对传统文化的普及,推动了人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为山东省的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丛书刚出第一辑,更精彩的还在后头,我们有理由相信:《山东商报》红火的事业也会长久持续地发展,朝气蓬勃,魅力永存。

(作者系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山东历史未解之谜/山东商报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山东商报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友谊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374084
开本 16开
页数 2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08-10-01
首版时间 2008-10-01
印刷时间 200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5.2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33
17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