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历史深处的悲凉
内容
试读章节

将相和了又如何?

郭灿金

蔺相如由于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上的敏捷反应和勇敢举动,在某种程度上让赵惠文王保住了自己脆弱的面子。于是你让我有“面子”,我让你有“里子”,赵惠文王从“渑池会”上归国之后,决定重奖没有让自己颜面扫地的蔺相如——蔺相如一步登天,晋级上卿。

卿是战国时期诸侯国大臣的最高爵位,而上卿则是卿这一级别里面的最高档次,换句话说,就是蔺相如如同坐了火箭,一夜之间“位极人臣”,无疑,这是突击提拔。

对于这一结果,赵国的文武百官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心中皆有不平之感。

不平则鸣,谁又将发出不平之鸣呢?

发出不平之鸣的人是廉颇。因为,在蔺相如晋升上卿之前,赵国群臣中廉颇级别最高,也是上卿。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廉颇之所以能当上上卿,是因为他曾经在赵惠文王十六年,带领赵国军队大胜齐军,攻取了齐国的阳晋。而现在呢,本来地位不高的蔺相如也成了上卿,不仅成了上卿,而且,赵惠文王还明确说,蔺相如的排名“居廉颇之右”。所谓“居廉颇之右”,就是说虽然蔺相如和廉颇级别一样,都是上卿,但蔺相如的政治排名却排在了廉颇的前面。这让廉颇内心十分不平衡,他开始大发牢骚。

廉颇的牢骚是这样发的:我之所以能在赵国做大将,是因为我有攻城野战的重大功劳,蔺相如不就是耍耍嘴皮子吗?不就是靠了三寸不烂之舌,在言语上占了秦国的上风吗?这和我的战功根本无法同日而语!更关键的是,这个蔺相如是个出身特别低贱的人,今日,他却排名在我之前,这对我是奇耻大辱!廉颇所说的蔺相如地位下贱,主要指的是蔺相如曾经在赵国的宦者令缪贤家里做过门客这件事。

于是,廉颇公开扬言,从今之后,我见到蔺相如一次就骂他一次!

我们在这里暂停,后面发生了什么我们暂不去管,我们先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廉颇的话有没有道理?也就是蔺相如到底该不该占据如此高位?

第二,廉颇如此高调行事又说明了什么?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廉颇的话到底有没有道理?要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思考和这个问题相关的另外一个问题:蔺相如为什么能够在和秦昭王的对抗中获得胜利?

表面上看,蔺相如的确非同寻常,出手漂亮,但我们不要忘了一句老话,那就是“弱国无外交”。蔺相如的胜利其实不是他一个人的胜利,而是赵国的胜利。为什么这样说,有我们上面说过的原因:当时秦国的战略重心在南方的楚国,为了全力对抗楚国,它必须处理好和赵国的关系。除了这一大的国际背景,我们还不能忽略另外一个重要政治背景,那就是在赵惠文王出发之前,赵国国内已经做了充分的战时准备,万一赵惠文王在秦国发生什么意外,赵国将进行有力的报复。当时赵国的大军的确也已经驻扎在了国境线上,这无疑对秦国形成了一定的压力,而当时军队的总指挥就是廉颇。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两手准备,“渑池会”上,赵国才没有吃什么大亏,蔺相如才得以展示自己的外交才华,载誉而归。因此,应该说,蔺相如的外交勋章,有着廉颇的一半功劳。蔺相如的所谓成功,不过是占了天时、占了人和等方面的便宜。因此,廉颇说蔺相如只不过是耍耍嘴皮子并不是没有道理。

那接下来就是另外一个问题,既然廉颇这样的武将都可以认识到蔺相如的外交功劳是有水分的,难道赵惠文王就认识不到吗?如果能够认识到,赵惠文王给蔺相如这么高的职务原因何在?更何况,蔺相如又的的确确出身贫贱,不过是一个宦官头目家里的门客。

这也是一个容易为大家所忽视的问题,表相后面是真相,我们不能被历史的表相所迷惑,而应该努力接近真相,接近了真相,我们才有可能一点点接近真理。

赵惠文王为什么非要封赏蔺相如,并且还非要让蔺相如位居廉颇之上呢?我们需要留心另外一件事情。

在“渑池会”之前,赵惠文王接到了秦昭王的请柬,心存畏惧,害怕此去凶多吉少。因为秦昭王是个流氓政治家,不久前,秦昭王也曾以会盟为名将楚怀王邀请到秦国,结果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秦昭王给扣押了,他逼迫楚怀王答应自己的无理要求,楚怀王不干,就一直被扣押在秦国,直到死后才被送回楚国。  有了这样的先例,赵惠文王当然心存忐忑,这时廉颇出来安慰赵惠文王,他说:“您只管放心前去,国内的事情由我负责处理。我算了算您的行程,从我们这里到秦国的渑池,来来回回加上会盟的时间,最多也就是一个月而已。如果一个月您能按时返回,那就万事大吉;如果到了一个月的期限,您还没有返回,那就意味着您可能重蹈了楚怀王的覆辙。国不可一日无主,为了让秦国这样的流氓国家无机可乘,我觉得应该及时让太子即位,这样秦国就无法占到我们的便宜了。”

在当时的情况之下,赵惠文王答应了廉颇的这一要求。

因此,问题就出来了。不论是从后人的角度,还是从战略的角度,廉颇的想法都自有道理,后人对此也多持肯定,认为在这件事的处理上,廉颇显示了社稷之臣的非凡气度。但是如果站在赵惠文王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可能又是另外一番感受了。

一国之君的废和立,是重要的政治事件,对于此事最有发言权的无疑是国君本人,而在赵惠文王将要远赴秦国参加“渑池会”的当口,你廉颇如此主动地提出如有情况就另立新君,到底目的何在?新君登基,又将置赵惠文王于何地?我们再拿上面提到的那个楚怀王来讲,在他被扣之后,楚国也是太子马上即位,太子即了位,楚怀王本身的价值就打了折扣。楚国不急着迎接楚怀王归国,秦国也觉得楚怀王没有了价值,最终导致楚怀王命丧秦国。因此,如果站在赵惠文王的角度,廉颇此时的表态是有问题的,也是可怕的,也许你廉颇对于赵国是忠诚的,但你对于赵国的象征——赵惠文王的忠诚度却是值得怀疑的。

P2-4

目录

历史的质疑

将相和了又如何?

刘邦的遗嘱为何能让刘姓江山延续三百年

魏延:一代帅才“被反骨”

煮豆燃萁谁之过

李白身世:皇室同宗还是西域胡人

日俄战争中,清廷为何暗助日本

误解朝鲜战争说法

蒋经国选错了接班人?

明成祖朱棣登基之谜

张作霖与溥仪交往秘闻

杨虎城入党之谜

“红色女谍”六十年“回家”之路

母亲朱枫的“潜伏”经厉

蒋介石的工资

我送蒋介石走上逃亡路

古都北京城探秘

苏联逼债真相

习仲勋冤案始末

历史的真相

盛世悲歌:唐朝覆亡的真相

“杯酒释兵权”背后的惨痛代价

太平天国“洪二代”的流亡生活

袁世凯家族兴衰录

左右鸦片战争的那阵风

“我给慈禧画像”

“很不革命”的辛亥革命

黄兴与孙中山,从亲密战友到分道扬镳

老将军细说解放大西南

“瞿秋白冤案”的起源与平反

张作霖被炸经过

联合国出兵朝鲜,苏联为何没否决

揭秘二战盟军最大胆计划:猎杀隆美尔

二战中的“石头剪刀布”

人物的新探

长平公主的最后结局

赵匡胤做事有底线

千古难评王安石

张居正百鼠宴贪官

陈独秀,斯大林的替罪羊

胡适为何不愿做官

“民国吕不韦”张静江的跌宕人生

辉煌与悲壮

——博古曾经是这样一位革命者

谍王佐尔格在中国的行动

张灵甫的中国式悲剧

蒋介石的检讨

高岗最后的日子

少奇女儿逃缅蒙难记

历史的韵事

孔圣人见南子:一次桃色冒险的背后

李白的家庭悲剧

李煜的啼笑姻缘

女真第一美女:借婚姻追杀努尔哈赤

康有为的风流债

清末轰动朝野的一桩官场花案

蒋介石一生中的四个女人

毛家湾服务员披露林彪家庭内幕

序言

张秀枫

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没有例外地均以失败而告终。令人唏嘘感叹、引发深思的是,那些曾经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农民起义的英雄和领袖,其末路特别是其死亡却都是那样的不堪、不值、匪夷所思,毫无悲壮感可言,令人欲哭无泪,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深处的无尽凄凉。

陈胜、吴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农民起义的领袖,从大泽乡的“揭竿而起”,经历了烈火烹油般的炽热和烟花般灿烂的胜利,仅仅半年多一点的时间即告失败,一切都灰飞烟灭。在强大秦军的围攻下,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陈胜从自己建造的“张楚国”的汝阴仓皇逃往下城父,兵荒马乱中他被自己的车夫庄贾杀死。当庄贾提着血淋淋的人头准备把它献给正在后面追赶的秦军时,陈胜的亲信卫队竞然冷漠地作壁上观,没有一个人出手对庄贾的叛逆行径表示愤怒,予以制裁。陈胜举事时的亲密战友吴广呢?吴广早在数日前以总司令的身份带兵围攻荥阳时,因与部属勾心斗角而矛盾重重,又因陈胜派往军中监视他的心腹田臧发动兵变,于混乱中被自己的部将乱刀砍死了。

陈、吴二人没有战死在与统治者厮杀的战场上,而是死于自己的亲信或部将,反映了他们早已人心丧尽。他们朝为田中郎,暮登天子堂,几乎是毫无过渡地便开始作威作福,为人也刻薄寡恩,弄得上下左右离心离德,积怨甚深。陈胜当年曾在庄稼地里对他的穷苦弟兄们信誓旦旦:“苟富贵,勿相忘!”感动过无数善良质朴的农民。然而,当他成了高高在上的大王后,有几个面有菜色、衣不蔽体的农民弟兄前去找他时,他不但将誓言早已抛之脑后,而且因为贫寒弟兄使他丢了面子而大动肝火,不但毫不关照体恤,竟然命人将他们施以酷刑并且致死。他的忘本、残忍和暴虐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陈胜车夫的血刃主子和吴广部将的乱刀统帅,都不是偶然而是逻辑必然的结果。种瓜得瓜,秧蒺藜得刺,历史的公道,往往如此。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大顺皇帝的宝座席不暇暖,就不得不亲率大军开赴山海关与吴三桂决战。这支原本无往而不胜的农民起义军,在繁华的北京城被荣华富贵浸泡了数日之后,竞变得不堪一击,兵败如山倒。大顺军全军覆灭后,李自成率二十余骑亲兵逃往湖北通城,路过九宫山时遭到村民围攻。这位戎马一生,闯过了无数道鬼门关的一代枭雄,最后竞死于毫无战斗经验可言的村民的刀棒之下。

李自成的义军曾经深受农民群众的拥戴,“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深入民心,然而曾几何时,他竞成了农民的对头并且必置之死地而后快?

李自成可能至死都不明白,一切皆因权力对胜利者的腐蚀。1644年李自成在北京黄袍加身后,自觉不自觉地陷于宦官和美色之中;其部下除李岩等少数清醒者外,大部分义军首领如刘宗敏、李过等均肆无忌惮地拷掳已经投降的明朝官吏,野蛮地闯入大户人家疯狂地抢钱掠美。上行下效,义军的21条军规早已瓦解、名存实亡。士兵们打家劫舍,烧杀淫掠。北京市民很快就对起义军丧失信心,恨不得这个刚刚建立的王朝早点垮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自成农民起义这只大船的沉没,再次印证了人心、民心对一个政权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历代农民起义大多起点不高,领袖人物缺乏政治头脑,只知杀富济贫,不懂政权建设,领导集团内斗互耗,成功后忘本变质,沉迷在自己曾经痛恨的生活而不能自拔,结果是只能失败或惨败。其领袖人物的末路,也是一出悲剧的落幕。梳理他们失败的过程,给人一种穿透心灵的震撼;回味他们死亡的细节,弥漫着发人深省的悲凉,仿佛可以听到历史深处的哭泣声。教训可谓深刻。

收入本书的历史随笔并不限于某种单一的主题,而是呈现出历史的多彩多姿和丰富厚重。这些文章大都是近年来散见于各种报刊上饶有新意的优秀之作。作者们恪守史实和史德的规范,保留历史作为“抵抗遗忘最有力的工具”这个基本的文化功能,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追求真相的欲望,摒弃老生常谈、人云亦云的痼疾,从全新的视角和独特的思维出发,通过裹挟着历史急雨流岚的文字,打量并探究着历史的每一个角落,重拾历史中被淹没或被忽视的荒芜之地,将叙事伸向历史各种可能性的情境之中,为历史的宽度和深度提供一个又一个耐人寻味的镜像。这些文章大多拥有丰富的信息量,表现了历史人物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和扑朔迷离的关系谱系,具有直抵人心的温度之后又平添了思考的力度。阅读此书,读者在感受历史斑斑光影的同时,可以触摸到历史律动的脉搏,镱鉴既往而洞悉未来,参与到对历史的期待和再创造之中,他们的心会因而激荡、充盈。

2013年1月于深圳

内容推荐

《历史深处的悲凉》记录历史,是抵抗遗忘最有力的方式。读史不可断章取义!更不可戏说!

将相和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人物性格和政治取舍?

刘邦的遗嘱是牵制手段的最佳运用吗?

被定有“反骨”的魏延实为与杨仪不和而“被反骨”

曹植被“煮豆燃豆萁”是自食其果

……

这些我们似乎熟悉的历史细节中有着深不可测的悲凉真相!

张秀枫主编的《历史深处的悲凉》从全新的视角和独特的思维出发,通过裹挟着历史急雨流岚的文字,打量并探究着历史的每一个角落,重拾历史中被淹没或被忽视的荒芜之地,将叙事伸向历史各种可能性的情境之中,为历史的宽度和深度提供一个又一个耐人寻味的镜像。

编辑推荐

张秀枫主编的《历史深处的悲凉》收录的这些文章大都是近年来散见于各种报刊上饶有新意的优秀之作。作者们恪守史实和史德的规范,保留历史作为“抵抗遗忘最有力的工具”这个基本的文化功能,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追求真相的欲望,摒弃老生常谈、人云亦云的痼疾,从全新的视角和独特的思维出发,通过裹挟着历史急雨流岚的文字,打量并探究着历史的每一个角落,重拾历史中被淹没或被忽视的荒芜之地,将叙事伸向历史各种可能性的情境之中,为历史的宽度和深度提供一个又一个耐人寻味的镜像。这些文章大多拥有丰富的信息量,表现了历史人物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和扑朔迷离的关系谱系,具有直抵人心的温度之后又平添了思考的力度。阅读此书,读者在感受历史斑斑光影的同时,可以触摸到历史律动的脉搏,镱鉴既往而洞悉未来,参与到对历史的期待和再创造之中,他们的心会因而激荡、充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历史深处的悲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秀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184302
开本 16开
页数 3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6
出版时间 2013-03-01
首版时间 2013-03-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9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40
167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3: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