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乐玉贵编著的《中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研究》研究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国内与国外对比分析、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涉及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计量经济学等多学科。本项研究基于的理论主要有公共利益理论、金融脆弱性理论、金融风险管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银行挤兑理论以及宏观审慎监管理论等。本研究的实证分析包括对美国、英国、日本、印度、巴西及中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的分析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将以这些理论为基础,对实证研究提供指导,并从中得出相关结论,丰富现有理论。

内容推荐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更加关注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对金融业、宏观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造成的危害,从整体视角关注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日益受到重视。在G20、FSB和BCBS关于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的相关国际规则指引下,各国正积极探索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以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美日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金融风险有增无减,发展中国家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在此新形势下,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对深化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加快金融开放和发展、更好地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乐玉贵编著的《中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研究》认为,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强调防范系统性风险是极为必要的,但不能忽视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不能影响货币币值稳定。因此,一个完整、有效的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应当是防范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助推货币政策目标实现“三位一体”目标体系的有机统一体。本书以实现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三位一体”目标为统领,提出了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从监管主体、监管工具、微观基础和政策协调等方面系统地研究了如何实现“三位一体”目标的问题,进而形成了未来的中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的框架体系。

本书第1章是导论。

第2章论证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目标的选择,主要研究银行监管发展的历史演进和“三位一体”目标的构建。从历史演进中总结发展规律,揭示银行监管目标演变的内在逻辑;阐述了“三位一体”目标的内涵,从“三位一体”目标的内在统一性揭示了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目标体系之间的逻辑关系,针对“三位一体”目标体系的矛盾性,根据运用综合指数法计量系统性风险的结果,分别按照顺序决择、主次抉择、统筹兼顾的原则,提出了三种可操作的方案。

第3章、第4章分别从实现“三位一体”目标的视角,对中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的主体和工具进行研究,借鉴各国监管主体改革的经验,根据丁伯根法则对中国监管工具传导机理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完善中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的主体和工具的建议。

第5章研究中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的微观基础,从实现“三位一体”目标体系要求的视角,分析了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价格、金融创新与“三位一体”目标之间的关系,指出现有微观基础的不适应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整策略;对银行理财、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新挑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应对思路。

第6章探讨中国银行宏观审慎监管与相关政策的协调配合问题,围绕实现“三位一体”目标体系,就发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等对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的作用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配合。

第7章总结本书研究的主要结论,并对完善中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法和框架

 1.5 主要创新点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 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目标的选择:历史演进与“三位一体”目标体系的构建

 2.1 历史上的银行监管:从货币发行到保证存款人支付

 2.2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与微观审慎监管的提出

 2.3 20世纪70年代从微观审慎监管走向宏观审慎监管:监管范围及工具

 2.4 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扩展:“三位一体”目标体系的构建

 2.5 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计量与“三位一体”目标体系矛盾性处理

 2.6 本章总结

3 中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的主体

 3.1 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主体与目标的关系

 3.2 国外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主体的改革

 3.3 中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主体选择

 3.4 本章小结

4 中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工具

 4.1 巴塞尔国际银行监管工具的演进:从注重微观到强调宏观

 4.2 多目标下有关国家宏观审慎监管工具比较研究

 4.3 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及其传导机理

 4.4 中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未来工具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中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的微观基础

 5.1 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内控与结构优化

 5.2 金融市场:完备功能与效率提升

 5.3 金融价格:市场定价与均衡

 5.4 金融创新:需求引导与规范

 5.5 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新挑战

 5.6 本章小结

6 中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与相关政策的协调配合

 6.1 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与财政政策

 6.2 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

 6.3 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与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

 6.4 本章小结

7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乐玉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977373
开本 16开
页数 1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4-12-01
首版时间 2014-12-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294
CIP核字 2014294115
中图分类号 F832.1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7: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