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上卷
仁学
中卷
寥天一阁文卷弟一
寥天一阁文卷弟二
莽苍苍斋诗卷弟一
莽苍苍斋诗卷弟二
莽苍苍斋诗补遗
远遗堂集外文初编
远遗堂集外文续编
石菊影庐笔识卷上
石菊影庐笔识卷下
下卷
思纬台短书
秋雨年华之馆丛脞书卷一
秋雨年华之馆丛脞书卷二
报章文辑
书简
附录
谭嗣同年谱简编
参考文献
图书 |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谭嗣同卷) |
内容 | 目录 导言 上卷 仁学 中卷 寥天一阁文卷弟一 寥天一阁文卷弟二 莽苍苍斋诗卷弟一 莽苍苍斋诗卷弟二 莽苍苍斋诗补遗 远遗堂集外文初编 远遗堂集外文续编 石菊影庐笔识卷上 石菊影庐笔识卷下 下卷 思纬台短书 秋雨年华之馆丛脞书卷一 秋雨年华之馆丛脞书卷二 报章文辑 书简 附录 谭嗣同年谱简编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谭嗣同是近代中国探索救国真理的先驱之一,他曾说“视荣华如梦幻,视死辱为常事,喜悲,听其自然”,为实现救国理想而壮烈牺牲。谭嗣同“能文章,好任侠”,“文为奇肆。其学以日新为主”。汤仁泽编的《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谭嗣同卷》上卷是谭嗣同的代表作《仁学》;中卷是谭嗣同自定的“东海褰冥氏三十以前旧学四种”;下卷大致为1894年后的诗文及报章文辑、书简、附录等。本书是了解和研究谭嗣同其人其事的必备之书。 编辑推荐 提起谭嗣同,人们总会想起他血洒刑场前的从容不迫,也会想起“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英勇气概。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与其他五位志士在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遇害,“就义之日,观者万人”,谭嗣同“慷慨神气不少变……乃从容就戮。呜呼烈矣!” 汤仁泽、戴逸主编的《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谭嗣同卷)》,上卷《仁学》采用汤志钧、汤仁泽校注后的《仁学》,中卷和下卷大多采用陈乃乾校订的《谭浏阳全集》(附续编)或张乃济编纂的《戊戌六君子遗集》刊载的诗文,另选自蔡尚思、方行编的《谭嗣同全集》。另有很多出自当时报刊,如《时务报》、《湘报》、《湘学报》、《清议报》、《知新报》、《亚东时报》等辑录下来的诗文。这些早期报刊散藏在全国各主要图书馆,查阅不易,极为珍贵。 本卷还将欧阳予倩编纂的《谭嗣同书简》收入卷内,皆是劫后存世不多的信札,正如编者所言:凡研究一个人物,单看人家所写的传记是不够的。从其人和朋友,尤其是和亲密的朋友的通信当中,最容易看出他的个性、人格、行为和风度。谭先生这些信,很能看得出他当时情绪的高涨和斗争的激烈。其中论述时事,慷慨激昂,尤其对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愤慨,眦裂血沸之情,跃然纸上。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谭嗣同卷)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汤仁泽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019947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6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88 |
出版时间 | 2015-01-01 |
首版时间 | 2015-01-01 |
印刷时间 | 2015-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74 |
CIP核字 | 2014207486 |
中图分类号 | B250.5 |
丛书名 | |
印张 | 30.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1 |
宽 | 162 |
高 | 2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