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纪念性雕塑的主题选择表现手段及寿命问题/高校社科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王鹤所著的《纪念性雕塑的主题选择表现手段及寿命问题》以纪念性雕塑的内容和形式为研究切入点,利用艺术社会学为主要理论工具,通过对纪念性雕塑的现有实体、历史资料、现有研究理论进行归纳和深层次发掘,以求在学理层面上明确纪念性雕塑建设行为的本质特征,并争取为当代中国的纪念性雕塑建设与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内容推荐

王鹤所著的《纪念性雕塑的主题选择表现手段及寿命问题》共分六章,第一章为引言,第二至第六章为分析论述。《纪念性雕塑的主题选择表现手段及寿命问题》基本框架包括6部分。首先是提出问题并对国内外相关著作资料进行梳理综述,并提出研究目标、方法;其次,通过探索纪念性雕塑作为一种独立艺术形式的起源来明确纪念性雕塑沿用至今的基本特征;再次,深入分析纪念性雕塑建设过程并总结出纪念性雕塑建设活动中的三方面行为主体;又次,分析赞助者对纪念性雕塑内容与形式选择的影响;进一步论及纪念性雕塑的表现对象运用方式;最后,运用例证分析建成的纪念性雕塑的物理寿命与艺术寿命问题,指出纪念性雕塑寿命研究对中国当代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

第三节 相关文献综述

第四节 预期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方法

 一、主要研究目标

 二、扩展研究目标

 三、主要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面临的主要困难

第六节 基本框架

第七节 创新点和相对不足

第二章 纪念性雕塑的起源与分化

第一节 回忆能力与早期雕塑的诞生

第二节 表现特定形象的雕塑与其他雕塑的分化

第三节 家族纪念性雕塑从表现特定形象的雕塑中分化

 一、生产方式的转变

 二、祖先崇拜的产生与家族肖像的初级形式

 三、家族肖像的多样化

 四、家族肖像的高级形式

 五、家族肖像在文明社会

第四节 社会纪念性雕塑从表现特定形象的雕塑中分化

 一、文明的诞生与古代宗教的出现

 二、古代宗教对雕塑艺术的推动

 三、从宗教雕塑转变为世俗雕塑的必备条件

 四、以具体事件为纪念对象和表现对象的早期尝试

第五节 两种纪念性雕塑的分化与并行发展

 一、家族肖像在文明社会的演变

第三章 纪念性雕塑建设活动中的行为主体

第一节 纪念性雕塑的艺术生产者与消费者

 一、广义艺术生产理论在雕塑艺术生产中的运用

 二、广义艺术生产理论相对纪念性雕塑建设的局限

 三、不可忽视的接受者因素

第二节 纪念性雕塑的作者与受者

 一、传统艺术接受理论对《巴尔扎克像》案例的解释

 二、传统艺术接受理论相对纪念性雕塑建设的局限

 三、不可忽视的赞助者因素

第三节 纪念性雕塑赞助者的特征

 一、艺术赞助系统中的纪念性雕塑赞助者

 二、纪念性雕塑赞助者具有强权背景

 三、赞助者完成任务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背景

 四、赞助者的身份日趋多元化

第四节 纪念性雕塑受者的身份

 一、存在于赞助者设想中的接受者

 二、存在于创作者设想中的接受者

 三、赞助者、创作者和受者“同质化”的现象

 四、“历史距离”之外的接受者

第五节 纪念性雕塑创作者的特征、身份及其他

 一、为何纪念性雕塑创作者普遍具有集体特征

 二、纪念性雕塑创作者的身份

 三、纪念性雕塑创作者的动机

 四、如何合理计算艺术家从事纪念性雕塑创作获取的报酬

 五、作为矛盾集中点的创作者

第四章 赞助者对纪念性雕塑内容与形式选择的影响

第一节 赞助者选择纪念对象过程中的发起者因素

第二节 传统对赞助者选择纪念对象的影响

 一、家族纪念性雕塑中的类似情况

 二、社会纪念性雕塑中的类似情况

第三节 赞助者对纪念性雕塑形式要求的先决因素

 一、赞助者对纪念对象的态度决定雕塑位置

 二、赞助者设定的位置决定雕塑体量

第四节 赞助者对纪念性雕塑形式的主要要求

 一、尊重所在地传统

 二、符合设定受者的理解力

 三、对表现方式的普遍要求与特殊要求

 四、财力与效果的平衡

 五、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第五节 赞助者影响纪念性雕塑形式选择的手段

 一、自力自为

 二、控制创作者

 三、选择创作者

 四、培养创作者

 五、组织创作者

第五章 创作者对纪念性雕塑表现对象的选择

第一节 如何研究纪念性雕塑表现对象的运用方式

 一、为什么纪念性雕塑表现对象有研究意义

 二、关于表现对象可能存在的一个偏见

 三、主要表现对象与次要表现对象

 四、关于象征与寓意的不同

 五、个别案例中的“一般属性”问题

第二节 纪念对象的形象作为表现对象

 一、是否运用纪念对象的形象作为表现对象

 二、纪念对象的类型如何影响表现形式

 三、纪念对象的数量如何影响表现形式

第三节 战马作为表现对象

 一、战马作为次要表现对象的出现及演变

 二、战马作为次要表现对象的功能

 三、战马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写实运用

 四、战马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象征运用

第四节 神衹作为表现对象

 一、如何研究纪念性雕塑中的神衹形象

 二、单独运用神衹形象表现纪念对象

 三、神衹形象介入事件以神化纪念对象

 四、神衹形象结合人物以神化纪念对象

第五节 “他者”作为表现对象

 一、如何研究纪念性雕塑中“他者”形象

 二、“他者”形象作为表现对象的普遍运用方式

 三、“他者”形象作为表现对象的特殊运用方式

第六章 纪念性雕塑的寿命问题

第一节 基于个案分析的纪念性雕塑寿命问题思考

 一、《诛戮暴君者哈默狄奥斯与阿里斯托喜顿》

 二、《萨摩色雷斯胜利女神》

 三、《马可·奥勒里乌斯骑马像》

 四、《第三国际纪念碑》

 五、《巴尔扎克像》和《加莱义民》

 六、《安德鲁·杰克逊像》

 七、《垦荒犁》(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五周年纪念碑)

 八、《孙中山像》

 九、《马克思与恩格斯像》

 十、《图拉真纪功柱》

 十一、《旺多姆圆柱》

 十二、《法老哈夫拉坐像》

 十三、十二个个案引发的思考

第二节 纪念性雕塑的双重寿命辨析

 一、从雕塑原则的双重性到纪念性雕塑寿命的双重性

 二、影响纪念性雕塑艺术寿命的因素

 三、影响纪念性雕塑物理寿命的因素

 四、纪念性雕塑艺术寿命的本质特征

 五、纪念性雕塑物理寿命的本质特征

第三节 延长纪念性雕塑寿命的方式及其理论基础

 一、现有修复与复制技术对纪念性雕塑寿命的影响

 二、纪念性雕塑修复与复制技术引发的理论困境

 三、纪念性雕塑修复与复制技术正确使用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 纪念性雕塑寿命研究对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意义

附表一:作品中英文名对照(按书中出现先后顺序)

附表二:部分著作名中英文对照(按书中出现先后顺序)

附表三:作者中英文名对照(按书中出现先后顺序)

附表四:部分地名、民族名和人名中英文对照

附表五:古罗马帝国及法国波旁王朝部分皇帝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纪念性雕塑的主题选择表现手段及寿命问题/高校社科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235459
开本 16开
页数 3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81
出版时间 2013-03-01
首版时间 2013-03-01
印刷时间 201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图书小类
重量 0.4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313.2
丛书名
印张 2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4: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