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所著的《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制度创新研究》的基本思路可以用总—分—总的结构进行表述。首先,从总体上论述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整套科学发展理念,并从这些发展理念出发,对我国当前存在的不和谐因素进行诊断,强调通过制度创新消除这些不和谐因素。此部分内容即本研究的第一章。其次,分别就主要的不和谐因素展开研究,重点关注为消除这些不和谐因素而进行的制度创新,即第二章到第六章的内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之所以将扶贫开发区域专列一章,主要是因为综合改革试验区中没有专门针对贫困问题的试验,而由于区域差距、城乡差距的拉大,贫困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不能存而不论。而我国自“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通过确定扶贫开发重点区域,集中资源开展扶贫开发工作的模式,无疑是试验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因此,第六章专门对该问题进行研究。最后,从理论层面对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制度创新路径与模式进行归纳和提炼,并提出一些前瞻性的政策建议。
目前中同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发展与问题交织、改革与转轨并行、利益差异与利益冲突凸显。因此,中国正面临着社会转型、经济转型与体制转型的三元转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和谐社会构建问题的提出,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周文所著的《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制度创新研究》从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视角研究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制度创新问题,研究内容更加充实和系统,既避免了抽象地探讨制度创新,也克服了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研究的局限性;综合改革试验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创新中充当了先行者的角色,研究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有助于比较系统地阐释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制度创新问题,为相关决策者提供理论准备和决策参考。
绪论
第一章 和谐的发展理念与当前的不和谐因素
一 和谐社会概念辨析
二 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
三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制度创新
第二章 新时期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区域布局与缩小区域差距的制度创新
一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概况
二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布局分析
三 经济增长与缩小区域差距
四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缩小区域差距的制度创新
第三章 发展模式转变中的制度创新:基于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实践
一 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
二 制度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
三 制度创新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重要性
四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上海浦东新区的改革实践
五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来自天津滨海新区的实践
第四章 城乡统筹试验与消除二元结构的制度创新:基于成都试验区和重庆试验区的分析
一 国内外对城乡统筹的研究文献
二 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
三 城乡统筹下的城镇化发展
四 成都和重庆是全国城乡统筹试验的样本
五 成都和重庆试验区对于全国其他区域破解二元结构的启示
第五章 “两型社会”实践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基于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的探索
一 “两型社会”制度创新
二 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案例分析
三 推进我国的“两型社会”建设
第六章 扶贫开发重点区域:特殊的试验区与抑制贫困的制度创新
一 我国贫困问题现状概述
二 贫困问题的国内外研究回顾
三 从制度角度看我国反贫困的现状和挑战
四 反贫困的实例分析
五 下一阶段反贫困的制度思考
第七章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制度创新路径与模式
一 和谐社会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与体制创新
二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体制创新的实践
三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体制创新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四 和谐社会建设中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体制创新的路径选择
五 和谐社会建设中体制创新的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