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王忠诚的故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书系”是一套针对青少年读者的、展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风采的大型励志传记丛书。由刘标玖编著的《王忠诚的故事》为其中一册,以新中国第一代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的成长和生活为题材,详尽、生动地讲述了他在这成长的岁月里如何享受了童年时光,如何经历了生活的磨砺,如何立志奋发,为成就人生奠定了基础。作品以饱蘸深情的笔墨,融合作家的采访和研究资料,化作平实的叙述,为青少年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大师、了解人生的窗口。

内容推荐

由刘标玖编著的《王忠诚的故事》主人公王忠诚,幼时家庭贫困,高中时曾辍学,大学里半工半读,历尽艰辛才完成学业。他参加过抗美援朝医疗队,深为“脑外科伤员无法医治”而苦恼,遂立志从事神经外科研究。他刻苦钻研,努力攻关,解决了一系列神经外科领域公认的世界难题,为中国乃至世界神经外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书全面展现了王忠诚一生的奋斗历程,着重刻画了他青少年时期的成长轨迹,是一本很好的励志书。

目录

第一章 少小时光

第二章 坎坷求学路

第三章 硝烟中的抉择

第四章 艰难起步

第五章 十年磨一刀

第六章 为了学科的发展

第七章 走向世界的脚步

第八章 着眼未来

第九章 忠诚之歌

后记

试读章节

1925年12月20日,农历乙丑年十一月初五,山东烟台福山县(今福山区门楼镇)诸留村的王家诞生了一个普通的孩子,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

之所以说他普通,一是,他的祖父王堃和父亲王香山都是普通的贫苦农民;二是,他出生时父母已经有了五个孩子,而且是二男三女,所以他在家庭成员中也没有特别之处。

作为老六,父母并没有给他更多的优待,倒是他的三个姐姐和两个哥哥同情“弱小”,给了他不少关心和爱护。后来,父母又给他生了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他就更没有“优势”可言了。

当时的中国,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当时的烟台,社会动荡,连年灾荒,民不聊生。王忠诚所在的诸留村虽然没有经历战火的肆虐,贫穷落后却像影子一样始终笼罩着村子,使幼小的王忠诚饱尝了饥寒交迫的滋味。

王忠诚出生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26年,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北伐战争。当时,北洋军阀统治着国家,“吴佩孚得英帝国主义者之助,死灰复燃,竟欲效袁贼世凯之故智,大举外债,用以摧残国民独立自由之运动”。国民政府为了推翻北洋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发动了北伐战争,并取得了胜利。烟台作为军阀吴佩孚的老家,自然也经受了战争的洗礼。北伐军行至山东时,日本还一度出兵山东,暗助军阀张宗昌,杀害交涉员蔡公时,使山东一度处于风口浪尖。

当然,这一切对童年时的王忠诚来说,并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但间接导致的更加贫穷,却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在接受一次采访时曾说:“对我而言,‘贫穷’就是童年的代名词。为了生计,父母什么都做,不仅种地,还在街头摆小摊……那时的生活实在是太难了。”

每当青黄不接,王忠诚家便没有了粮食,只能以糠菜充饥,小忠诚很小就尝到了草根、树皮的味道,也过早地体验到了挨饿的滋味。“糠菜半年粮”可以说是他家的真实写照,只有到了过年,才可以吃点好的。也正因此,王忠诚后来回忆起童年,总会说起过年。

“印象最深的是包饺子、吃饺子,觉得饺子再好吃不过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妈妈总是把几枚硬币洗净,放在饺子里。如果谁吃上有硬币的饺子,就预示着来年运气好。当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时,不分长幼,大家都急切地找包着硬币的饺子。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当时没有多少好吃的,父母也就是买点糖果,还要等祭祀完了,孩子才能吃。”

除了吃,王忠诚最怀念的,还有故乡的雪。他觉得,烟台的雪景是最美的风景,一直到晚年,他都这么认为。虽然离开烟台几十年了,但他仍眷恋着那里的雪,总想找机会回去看一看。2006年冬天,听说烟台下大雪了,他便念叨着回去看看。于是,这年的最后一天,在老伴和学生的陪同下,他专程飞回烟台看雪。雪中的烟台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他们一路走一路看,几乎走遍了烟台的大街小巷。

站在现实中的雪景里,王忠诚似乎回到了从前。他回忆起儿时下雪的场景:“当时胶东的雪很大,尤其到了年关,大雪往往会没到膝盖。让孩子们最开心的是在一起滚雪球、堆雪人、打雪仗,这时候即使把新衣服玩脏了、弄坏了,也不会挨大人的骂。”谈起不挨骂的原因,他解释说:“胶东过年有许多老讲究——一是,过年时忌讳发火吵架,孩子犯再大的错,家长一般也不会生气;二是,胶东当年大多风调雨顺,赶上过年下雪,大家相信‘瑞雪兆丰年’,认为下大雪是很吉祥的,来年一定会有好收成,所以心情很好,对孩子自然就很宽容。这可能也是父母对孩子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

透过王忠诚的这些回忆片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童年王忠诚的顽皮、率真和聪颖。

P1-3

后记

早在2012年《吴孟超传》出版时,我就产生了陆续写一写为中国医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医学专家的想法。于是,我便把目光聚焦到了王忠诚身上。

王忠诚是继吴孟超之后第二个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医学专家,是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他勇攀医学高峰,解决了一系列神经外科领域公认的世界难题,为中国乃至世界神经外科学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他的山东老乡,作为一名曾经的医学生和医学工作者,我决心要把王忠诚的故事写出来。

然而,真正开始着手写这本书时,却遇到了空前的困难。要想全面深入地采访,最好能征得王忠诚生前所在单位北京天坛医院和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的支持和配合。在好友刘艳亭的引见下,我也曾接触过医院相关部门的领导,查阅了王忠诚当年的一些学术论著和相关工作资料,但为了获得更加丰富,多角度、多层面的资料,我只得通过私人关系采访相关个人,走了不少弯路,耗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当然还掏了一些腰包,但也收获了很多意外和感动。

辗转读到《王忠诚院士与中国神经外科》(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版)这本堪称巨著的作品,对我的创作是至关重要的。此书由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宋家仁教授主编,北京天坛医院的老领导马富春、戴建平、高晓兰担任副主编,许多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参与了编写,权威翔实地记录了王忠诚的成长过程,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另外,还有高晓兰主编的《王忠诚故事集》,孙流旺、程晓燕编的《王忠诚院士》,王晶创作的《拯救灵魂栖地——王忠诚传》等,也给我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和丰富的营养,谨借本书出版的机会,深表敬意和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采访有限,很多资料不是第一手资料,本书的缺点和不足在所难免,甚至会有谬误,恳请大家批评指正。尤其要请王忠诚院士的亲友、学生、同事多提宝贵意见,以利再版时修订。我的电子邮箱是biaojiu@126.com,静候批评。

刘标玖

2013年10月18日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王忠诚的故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标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少儿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774329
开本 16开
页数 1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8
出版时间 2015-03-01
首版时间 2015-03-01
印刷时间 201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52
CIP核字 2014255516
中图分类号 K826.2-49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15
15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1:3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