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书包外有我的天空
内容
编辑推荐

魏一宁,15岁,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初三学生。自幼喜欢读书、写作,尤其钟情于楚辞和明朝历史。爱旅行,爱中华文化,在阅读与旅行中,青春的思考化为文字,流于笔端。

《书包外有我的天空》收录了作者初中一二年级的思想和生活的记录,内容包括《桃花》、《甲申366年祭》、《心中那一片芍药丛》、《丁香》、《耶稣,心中的英雄》、《中山陵》、《黄宗羲墓》等。

内容推荐

有人说读书是为了明理,有人说读书是为了升学,有人说读书是为了中华之崛起,对作者(魏一宁)来说,书籍和文字给了她想象的空间,给他她飞翔的翅膀。

《书包外有我的天空》收录了作者的思想和生活的记录,内容包括《桃花》、《甲申366年祭》、《心中那一片芍药丛》、《丁香》、《耶稣,心中的英雄》、《中山陵》、《黄宗羲墓》等。

《书包外有我的天空》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发行。

目录

一、行走在历史与文学边上

桃花 2010-04-04

甲申366年祭 2010-05-01

心中那一片芍药丛 2010-05-07

丁香 2010-05-23

耶稣,心中的英雄 2010-07-13

中山陵 2010-07-28

黄宗羲墓 2010-08-04

不哕唆的曹操 2010-08-18

东珠 2010-11-13

崖山之南 2010-12-02

沉思的城市 2010-12-02

明孝陵 博客未发表

二、真实记录阅读中所产生的思想

我所读到的金庸小说I 2009-07-21

再读《理水》 2009-08-14

捡起的回忆--读小川未明童话有感I 2009-09-25

西湖之梦 2009-10-12

读《韩非子》有感1 2009-10-14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009-10-23

从《报任安书》到《史记》 2009-11-06

我心中的“四书五经” 2009-11-16

由《深虑论》所想f 2010-02-08

我的宗教观 2010-02-26

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2010-02-28

由《绝品》引起的随想 2010-03-03

植树节的记忆——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八十五周年 2010-03-12

诗是永恒的记忆 2010-03-20

《关雎》与《桃天》 2010-03-22

纳兰词——爱与美的绝响 2010-03-24

读书随想 2010-12-02

诗经秦风蒹葭 2011-01-27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2011-02-04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2011-02-10

我读《左传》 博客未发表

三、爱楚辞,爱屈原

《楚辞山鬼》读后感 2009-09-10

《楚辞大司命》读后感 2009-09-11

我与楚辞的不解之缘 2010-01-09

《惜往日》 2010-01-09

魂兮归来哀江南 2010-01-09

天问 2010-01-09

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蘼以为耗 2010-01-12

秋菊落英 2010-01-12

哀郢 2010-01-12

端午祭屈原 2010-06-16

四、光与影之间的联想

麦田 2009-10-05

回家收麦子去! 2009-10-06

《阿童木》观后感 2009-10-25

《神秘代码》观后感 2009-11-07

观昆曲《牡丹亭》有感 2009-12-12

《孔子》: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2010-01-24

《阿凡达》观后感 2010-01-31

《金刚》观后感 2010-02-16

《再见列宁》观后感 2010-02-16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2010-02-17

我看《赵氏孤儿》 2011-02-18

《朗读者》观后感 2010-02-20

《十诫》观后感 2010-02-23

五、眼中与心中那个风景

美丽,夏日的雨 2009-07-03

南湖的记忆 2009-08-12

是否需要幸运草? 2009-09-21

昨晚的月亮 2009-10-02

爬山虎 2009-10-02

中秋节 2009-10-03

秋日随笔 2009-10-11

秋天去省图 2009-10-17

漫话晚秋校园 2009-11-06

记忆中的蒲公英 2010-02-05

长春的冬天 2010-03-09

晴朗的秋天 2010-09-13

雪 2010-11-19

六、初中校园里的小音符

吉大附中的新朋友 2009-08-30

地理课上的调皮蛋 2009-09-09

军训总结 2009-09-21

附:军训汇报会上的配乐朗诵

落叶的回忆 2009-10-11

班级趣事 2009-10-13

解剖一只青蛙 2010-03-28

信任背摔和信任被摔 2010-05-03

七、90后的家居生活

我的冰激凌 2009-06-02

我会炒菜啦! 2009-06-24

他们回家了 2009-09-22

在音乐中回忆 2009-10-02

做给猫咪的西米露 2009-10-07

我的博客 2009-10-30

童年 2009-11-01

耗子,生宝宝啦! 2009-11-02

隐形的翅膀 2010-02-05

试读章节

(一)桃花忆

已经5月份了,往年4月的时候,桃花就会盛开。但是今年的春天,气温还在零下,冰尚未融,草也没有绿。家门口也只有樱桃树,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走出家门,甚至站在阳台上,就能看到娇嫩红艳的桃花。

还记得许多年前的春天,桃花盛开时,如火如荼,绚丽得像是彩霞,清新的香气酝酿在早春的微雨中,散发出一阵阵迷人的清香,如同陈年的佳酿。此时青草刚刚破土而出,柳树刚刚发出嫩芽,没有花圃中似锦的鲜花,却别有一种清淡的美丽。

唐朝的诗人杨巨源曾经说,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即使花未似锦,也有人出门看花。三月时,百花未开,唯有桃花独秀。

提到桃花,人们总想到桃子的花。可是东北的桃花是不能结桃子的,最后只能结成青绿而苦涩的小毛桃,里面有白色的、细细软软的核。这样,在我们心中,最美的就只有桃花。

从小就看着墙边的一行桃树长大,采摘桃花枝、桃花叶、桃树果(我无法把那种苦涩的果实称为桃子)。我们把桃花的花瓣连同花蕊一起捣碎,细细地闻花中清香,装进玩过家家的塑料桶中,接满雨水,加以发酵酝酿。后来听中医说,新鲜的桃花和白芷泡酒,经过一段时间密封后使用,可使女子皮肤永远洁白细腻,光艳照人。少年不识世事,只知道对不可企及的化妆品好奇,却不知早春时节与我们相伴的桃花,竟是美容养颜的佳品。

长大后,家里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又搬迁到与我就读的学校临近的住宅,很少能见到桃花了。后来回到幼时住过的大院,欲寻那迷茫的梦境,才看到桃树已经被砍断,无迹可寻。

于是,梦幻中就多了一片桃林,没有绿叶,没有果实,只有一簇簇美丽的桃花,在春风微醺中盛开得浪漫。偶尔,无法抑制对桃花的思念和渴望,于是买回一些晒干的桃花苞,用开水冲泡。我不仅喝桃花水,还要咀嚼品味桃花,感受那种带着馨香的苦涩。大约五六年级时,我住的楼前也被栽上几株桃树、梨树,但稀稀疏疏,又长得很高,再也找不回童年时身在桃花林的那种感觉了。

小的时候总是希望长大,长大了又开始怀旧,回忆小时候经历的一切。总是想找回小时候走过的路、小时候去过的地方、小时候玩过的东西、小时候吃过的美食、小时候看过的花朵。这样就常常想到桃花,但越是想,离桃花就越远。

在读过的书中,总是对那些与桃花有关的故事印象深刻,或许,是因为那些故事让我联想到了小时候的梦吧。

(二)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每当见到桃花,总是想到唐伯虎,想到他所住的姑苏城。

明代并不像某些人想象得那样颓靡不振,其实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而唐伯虎就是众多人才中的一个。粗略算起来,我知道唐伯虎是在很早的时候,通过许许多多轻喜剧,以及《三笑》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打不死的小强!”

及至认真读了明史,才知道他的一生并不是轻喜剧,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悲剧,就像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的际遇一样。但我真的爱上他,却是因为桃花,因为他也是一个和桃花有缘的人。  桃花坞、桃花庵、桃花仙……幼年的回忆蓦地冲上心头,2007年到苏州旅游时,我有了拜访唐寅墓的冲动。一个温暖得右止匕餐热的下午,我去了。P3-5

序言

女儿的第三本书付梓之际,忽然有了写点什么的冲动。原来都是看着她写,包括她小学时出版的两本书(《我们班就是一个江湖》《小孩思考大人别笑》),作为后记的《爸爸的话》、《妈妈的话》,都是由她自己写的。常有人质疑女儿的文章,不像她这个年龄能写出来的,更有方家举出证据,说后记和正文风格一样,显然是家长代笔。我听了和女儿一起哈哈大笑。所谓“知子莫若父”,我是女儿读书与交流的伙伴,是她很多文章的第一个读者,也是第一个品评者,文科的知识结构使我和她很近,她所涉及的一些话题,又使我觉得她已经离我越来越远。人固然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然而被一个初中生拍到沙滩上,还是有些五味杂陈。这也是作为父亲的快乐与纠结吧。

女儿读书、写作、与人讨论她关注的话题、寻访先贤古迹时,是无比快乐的。读书时会忽然开心地大声笑起来;文章发在博客上会马上告诉我们去读并期待评论;走路、吃饭时,滔滔不绝地阐述自己的观点,遇到不懂的问题,会追问个不停;走近她向往的古迹,更有一般旅游者难以理解的朝圣般的深情,似乎要从那里找到曾经的气息……

女儿在熟悉她的人看来是个“书痴”。她读书无禁区,涉猎范围之广、程度之艰深,与她的年龄极不相称。《楚辞》、《诗经》、《左传》、《尚书》、《礼记》、《诸子集成》、《四书章句集注》、但丁的《神曲》、弥尔顿的《失乐园》……她读得如痴如醉。不仅读历史、古典文学、外国文学、现当代文学名家的“好书”,也读一些人看作是消遣的闲书,如金庸的武侠小说,还有不宜于少年阅读的《醒世姻缘传》、《洛丽塔》、《十日谈》等等。我们也曾担心,后来发现“禁”是无用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她率性而坦荡,心性纯洁,并未受到不良影响,倒是大人多虑了。这恐怕正如她所崇拜的王阳明所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一个人心底澄澈、正心诚意,外在的毒物又能怎样侵害呢?所以当有人让我给孩子推荐书时,我无法回答,因为阅读是个性化的事情,每个人不一样,照女儿读的书去推荐,唯恐误人子弟。

读与写常连在一起,举凡古今中外的作家、学者,无不是饱读之士。“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便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然而,读书与写作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这中间如果有一个桥,就是“思”,不仅是理性的思考,也有情感的体验。女儿是善于思考的,这从她的文章中可以感受得到。多年来我一直好奇,女儿的小脑袋里整天在琢磨什么呢?读书伴随着深入思考、探究与情感体验,使书中的文字、知识活了起来,滋养着她的心性与思维,化作了笔下一篇篇文字。随着她的一篇篇文章的完成,她的思考在文字中流淌,人也在写作中成长。看2009年出版的两本书,她自己已经不屑了。“太幼稚了。”她说。

旅游是她喜欢的,也给她的写作提供灵感与灵性。她旅游的目的地大多与她所读书中的历史有关。如小学6年级时去北京,只去圆明园、故宫、景山、雍和宫等,对于热点的“鸟巢”、水立方等丝毫不感兴趣。初一结束的暑假,我带她去江南,除了中间两天在上海看世博(她的兴趣并不太高),江苏和浙江的景点都是她选的:南京秦淮河、明孝陵、中山陵、灵谷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总统府,镇江焦山、北固山,江阴文庙、季札庙(一个镇上近年修建的),无锡的东林书院,浙江余姚的王阳明故居、河姆渡遗址、黄宗羲墓、龙泉山(立有余姚四先贤碑),绍兴的沈园、大通学堂、秋瑾故居、仓桥直街、徐渭故居、兰亭、鲁迅故里、越文化博物馆。当时正值7月,桑拿天潮热难耐,但看她凝重地仰视,专注地品读,深情地触碰,那情景把我打动了,我知道她的心神在与前人对话,在古今间穿越,英雄主义与理想主义在胸中激荡。如果不是2008年去过苏州就不会写出《桃花》,如果2010年不去江苏、浙江,就不会写出《中山陵》、《明孝陵》、《黄宗羲墓》、《沉思的城市》。

因此,只要时间允许,我们总会帮助她实现她的旅行计划。她去的许多景点如江阴文庙、季札庙、东林书院、大通学堂、秋瑾故居、徐渭故居等,在我们参观时,少有人至。而余姚的黄宗羲墓,孤独、荒凉地矗立在化安山下,费了好大周折才找到。像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所说:“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有时我也宿命地想,也许是前世有约吧,要不一个小姑娘怎么会跑到千里之外冒着酷暑去探访那些少有人去的地方呢?实地的探访并不增加知识,各种途径能够查找到的图文资料,但那些知识是僵死的、与你隔膜的。而当她走近那些遗迹时,读过的那些知识性材料瞬间被激活了,有生命了;情感与眼中事物不断互相融合、激荡,思与境偕,情与景共,这便是意境吧。看来,虽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更为重要。

女儿的文字总是给我们惊喜,让我们开心。然而正如一枚硬币是两面的,有所得可能便有所失,有快乐也会有纠结。在面对女儿的兴趣特长与学习考试之间,作为父母的我们和女儿自身都有些困惑和纠结。我深知中考之严峻,竞争之残酷,分数之重要,可是,看到她强烈的求知欲望,浓厚的读写兴趣,文史哲学习方面呈现出的天赋,又实在不忍中止她去图书馆和书店,而生生地将她拉入应试教育的轨道。但在发展她的特长与考高分之间的取舍上,我们始终处于矛盾与纠结中。其实,从女儿的一些话语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她的困惑与纠结。她问我们,为什么小学升初中要考数学而不是语文?为什么奥数考得好学校就能免择校费,而我写了两本书却不算有特长?为什么高中选拔都选理科生,标准很具体,而文科只见到一条——像韩寒和郭敬明那样的奇才?我们给她安慰和劝解,其实,我们也同样困惑。我曾对她说,在社会上,科学家、发明家与文学家、史学家相比,是无法比较谁更出色,谁更了不起的,如果硬要比较,就是“关公战秦琼”了。琼瑶中学时除了国文课很好,数学、化学等都不及格,远不如她弟弟和妹妹,父母对她失望极了,可今天谁知道她弟弟、妹妹呢?何况你的成绩还不算差,只不过不属于拔尖的。有时我也调侃地说,鲁迅当年为什么弃医从文,是因为他笨,学不好理科,所以改写字了。……话虽这么说,可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在取舍间摇摆着,矛盾着,既督促她学数理化,又鼓励她阅读、思考与写作。我在这难解的纠结间试图找到一条道路,其实也是给女儿的一道选择题,我说,如果你能写出像样的小说,像王朔、韩寒一样,可以不去读书,可以不上大学;但如果你不能,你要做学问,就必须上大学,因为做学问最好的资源在最好的大学里,所以你必须考上本省最好的高中,将来读一流大学的文科专业。不想,这些话引得她有了一试身手的想法,初二下学期和暑假里,女儿一直在写一部小说。她给我讲了情节构思,我也看过她完成的文字,明末历史加武侠加穿越,确实很精彩,很吸引入。遗憾的是,她的小说构思太过宏大,而她的初三到来了,不再有可支配的时间了。所以,她在网站发表了一万多字,然后就封笔准备中考去了。她听了妈妈的话:“初三这一年不写了,就当睡着了。”但有时也偷空看小说,还幼稚地说:“妈妈,我怎么还有做梦的时候呢?”

她现在的学习生活可以概括为“五加二,白加黑”,一周7天都在上课,其中5天要9点半放学。我问女儿,感觉怎么样,她回答得很平静淡然,说在明年6月底前,要为中考而拼。我们感到很欣慰,她终于走上了一个学生该走的轨道中。作为父亲,希望她今后几个月里,学得更好,考得更好,能够读上她向往的高中。

既是序言,以女儿读书写作说起,结尾还按女儿所说扣题吧。女儿现在虽然没有时间写文章了,但在写作上也有了新的收获。上初中以来,虽然考试作文常得高分(50分的作文常得45分),然而很难得到年级最高分47分。自初三全力学习以来,作文也能得47分了。我很惊异地问她,她说,忽然悟出了600字考试作文的法门:开篇点题,结尾扣题,因为批卷老师面对一份份作文,无法细读,所以头尾很重要,同时字要书写工整;还有就是,多引用名人名言,多使用成语,语句要尽可能优美。我问她从哪里学来的,她诡异地笑着说,也许她苦学感动了神灵,神灵不想看到她有那么好的写作基础作文却得不上高分,于是梦中点化她。她补充说,那神灵看不清面目,但一定不是缪斯,因为她说的东北话。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书包外有我的天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魏一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887691
开本 32开
页数 3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2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0.12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10
147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6:4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