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随风而逝/奇点科幻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随风而逝/奇点科幻丛书》编著者江波。

江波的作品内容丰富,语言简洁,风格冷峻,想象汪洋恣肆,充满硬科幻独有的艺术魅力。《随风而逝》收录了江波近几年来发表的短、中篇科幻小说9篇,这些作品文笔简洁,构思精巧,想像力超前,对宇宙与人类的终极命运进行思索、探求,充满了硬科幻小说独特的魅力。《最终的游戏》、《发现人类》将人类的历史往前推了亿万年,用大胆的想像,探讨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时空追缉》展现了另类的警察与小偷的追捕故事,而这场追捕直至时间的尽头。《乌有之乡》与《终极幸福:长生梦》是两个关于幸福的故事,人性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被淋漓尽致地展现。而主打作品《随风而逝》情感充溢,打动人心,新生命穿越了时间的长河返回起点,却发现一切都已是过往云烟……

内容推荐

《随风而逝/奇点科幻丛书》编著者江波。

《随风而逝/奇点科幻丛书》内容提要:来自时空尽头的孩子,玩着最后的游戏,他试图回到从前,然而一切都随风而逝,只留下天空之城的传说,在乌有之乡。

时空追缉的角逐仍在进行,追踪灰影子是他的拿手好戏,然而, 一切最终被证明只是终极幸福:长生梦。

目录

最后的游戏

回到从前

随风而逝

天空之城

发现人类

追踪灰影子

时空追缉

乌有之乡

终极幸福:长生梦

试读章节

亚伯陷人沉默。他悄悄和宏联系在一起。人类历史源源不断地流人意识中.不过是一条反向的河流.从尽头回溯到源头。

“老师,人类从某一个银河发展而来,又是哪个银河呢?”

“某一个银河.你想知道吗?”

“我想去看看。”亚伯的同答干脆而坚定。

“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很少有孩子关心这样的问题。找到它可能要花一点时间.不过老师的责任就是解答学生的一切疑惑,你会得到答案的。”

老师引导着亚伯。

一个又一个银河一晃而过,老师带着亚伯奔跑,在各个银河之间穿梭。跨过一千六百七十五个银河,亚伯感觉到能量太弱,很难再完成一次跳跃。

“老师.停下来.我需要汲取能量。”

眼前的这个银河死气沉沉,没有多少活跃恒星.不是理想的补给地。亚伯顾不上许多.这个宇宙池子虽然浅.里边还能有足够的水源。亚伯向着银河冲去。

“不必着急.孩子,慢慢来。这就是人类诞生的银河。”

这就是人类诞生的银河!亚伯停下来。一个快要死掉的银河,银心非常大,却没有多少光,中心黑洞吞噬了大部分物质,旋臂萎缩只剩下些许残迹,就像枯萎的花朵.不过它凋谢的周期是数万亿年。

是这样!

亚伯静静地感受着这个银河。残破的银河。亚伯和伙伴们在宇宙池子问跳跃嬉戏.宇宙中有许多这样快要干涸的池子,亚伯和伙伴们会一掠而过,然后将它们遗忘。人类就是从这样一个角落诞生吗?残败,破旧,了无生气。

老师引导着亚伯。银河在亚伯内心展开,一瞬间.他进入银河。

“这是人类起源的星系.太阳系,有人居住的地方被称为太阳系.是从这个星系开始。”

“这是最早的太阳系?”

“是的。”

星系的主角是一颗步人死亡的恒星。大部分物质已经喷发,残骸留存着。是一颗白矮星。它还在发光,那是生命的余烬。它还在点亮自己.却再也照亮不了别人。亚伯向着这颗矮星靠近。

“亚伯,回去吧.人类的诞生地就是这样,已经走到尽头,再过三十二亿年,坠入完全的黑暗。”的水池,竟然要活活渴死在这里。也许不用等到水池干涸,他的生命就在毫无希望中终结了。

“亚伯。”老师召唤他,亚伯贴近老师。

亚伯注意到一双眼睛。人类的眼睛!亚伯想到自己的祖先也有这样的一双眼睛.他用它来看,来感知。这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

原始人并没有觉察到亚伯的存在,他的眼睛看不到亚伯和他的老师,他平举手臂.手臂上有个小小的屏幕,屏幕里和他类似的原始人电子影像在活动。他非常专注.仿佛雕塑。

这个人没有细胞,大脑是有序的晶体组织,身体是强韧的金属和复杂的电子线路……他竟然已经存活了三亿四千万年。老师告诉亚伯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人类的平均寿命是四十万年,这个原始人类居然有三亿四千万年的年龄。

“也许不能称他为原始人,这是不同的进化方向。”老师向亚伯传递一个微笑,为亚伯的惊讶寻找一个解释。“我们来了解这艘飞船。”

老师和亚伯探索了飞船的每一个角落。

飞船正在崩溃,它至少在这个轨道上停留了两亿年的时间,它像影子般伴随地球运行了两亿年。

“有些不可思议.老师。”

“这个原始人肯定了解一切。”

“让我和他接触?”亚伯有些迟疑,他从来没有这样的经历。一个原始人。接触它难道不会有害?

“没有人强迫你.亚伯。我想你会接触他。”

这是最棒的游戏,伙伴们根本不会有机会。亚伯这样想,放下最后一丝担忧,开始触摸原始人的思维。很快,他找到了关窍。

“你好!”亚伯试探性地接近他。

原始人垂下手臂,四处张望,他的眼睛开始发亮,光线照亮了黑暗的船舱。他没有发现亚伯。原始人身体的一部分开始振荡,船舱的空气产生波动。亚伯知道他在问:“你是谁。在哪里。”

“我是亚伯,和你在一起。”

原始人停止动作,他的大脑在飞快活动,脑部的精致晶体温度微微上升。

“你是电磁人类,你们居然还存在。资料表明,你们因为不能逃过磁暴的影响,在克布塔第银河战争中被完全消灭了。”P4-P6

序言

奇点前夜的科幻小说

刘慈欣

奇点有三重含义:第一是数学上的,表示在连续的数学状态中难以定义的突变点,常见的有无限趋于无穷大或无穷小的点;第二是物理学上的,首先出现于广义相对论中,表示时空曲率无限大的点,是时空的不连续之处,在这一点中现有的物理规律失效;第三是未来学中的一个概念,描述科技以指数曲线发展,在某一拐点后急剧加速,由量变产生突然的质变,在极短的时间里彻底改变人类世界的状态。这套丛书以“奇点”命名,应该是取最后一个含义。

奇点学说是由美国学者雷·库兹维尔提出,他认为人类科技的发展趋势很像一条指数曲线,开始阶段比较平缓,是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但在经过一个拐点后徒然上升,几乎与X轴垂直,速度接近无限,这就是奇点时代。奇点的到来主要依赖于被称为GNR的三项技术,即基因工程、纳米工程和人工智能,当这三项技术进入指数曲线的超高速发展阶段时,人类文明的面貌将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彻底的改变。库兹维尔生动地描述了奇点到来时的情景:人工智能的智慧远远超越人脑,电脑的一次短时间运行,其计算量竟超过人类有史以来所有的思维的总和;科技第一次对人类的生理形态产生改变,人与人工智能紧密融合,人可以以各种形态复制自己,进而长生不老;人类可以在原子级别操纵物质,纳米机器可以把原材料直接变成人类所需要的任何产品。库兹维尔的终极预测接近疯狂,他认为,能够自我复制的纳米机器结合人工智能,能够向全宇宙扩散,改造所有天体,最终把整个宇宙智能化。最惊人之处是他对奇点到来的时间的预测,不是遥远的未来,而是近在咫尺的2030年!

不管奇点预测是否能够成真,有一点可以肯定:科学和技术将创造出更多的奇迹,科技带领人类踏上的神奇旅程才刚刚开始,甚至还没有真正开始。而这种科学的神奇感、这种技术带来的对未来的向往,恰恰是科幻文学生命力的源泉。

比较古代人类与现代人的精神世界,最大的差别可能就是对未来的感觉。可以说,在古人的意识中,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未来感,由于技术进步的缓慢,在那时人们的心目中,未来可能“城头变幻大王旗”,但生活的面貌不会发生变化,昨天今天和明天,去年今年和明年,不会有什么差别。正因为如此,古代的文学,无论是神话,还是诗歌或小说,都是描写现在或过去,几乎没有描写未来的。工业革命以后,科学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神奇感,进而引发了对由科技所创造的未来的想象和向往,由此诞生了科幻文学。

科幻文学诞生于19世纪初的欧洲,但其真正的繁荣是在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的美国,史称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回望那四十年,能带给我们许多启示。在那段时间,世界已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与工业革命相比,科学技术进一步显示出其塑造和毁灭世界的力量。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科技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改善。另一方面,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带给人们一个全新的视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告诉人们,比起之前牛顿简洁的决定论图像,真实的宇宙更加神奇。但与此同时,舒适的信息时代尚未到来,已经大为改善的生活仍然充满着艰辛和压力,世纪初的美国经济大萧条、随后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及紧接着出现的东西方冷战,都给现实蒙上了阴影,这就使得人们对已经显现出神奇魔力的科技充满了更多的期待,期望科学和技术能够带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对科学神奇的赞叹和对未来的向往在这一时期都达到了高潮,由此带来的科幻文学的繁荣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但随后,科幻文学进入了缓慢的衰落期,这种衰落从上世纪70年代一直持续到今天,在美国,科幻小说在市场上再也没有再现黄金时代的热度,新的科幻迷越来越少,科幻群读者的年龄越来越大;有世界影响的作品越来越少,大师不再出现,黄金时代出现的三巨头至今仍牢牢地占据着科幻文学的顶峰。

对这个漫长的衰落,评论家和科幻研究者有着各种解释。其中之一是把原因归咎于科幻文学的新浪潮运动,新浪潮在上世纪70年代起源于欧洲,部分科幻作家痛感科幻小说在文学中的边缘地位,便把主流文学中现代和后现代的表现手法运用于科幻创作,同时把科幻小说面向太空的视野转向人的精神世界,试图使科幻小说更加文学化,使得部分科幻作品由明快的大众文学变成晦涩的先锋文体。有评论家认为,新浪潮运动是把科幻小说自身的价值让位于主流文学,进而消解自己的一种努力,他们也把科幻的衰落归咎于此。

但仔细考察便知这种理论是不确切的,新浪潮运动对于科幻的衰落的确有一定影响,但不是根本的原因。在新浪潮科幻由兴起直到被后来的赛博朋克运动代替,一直只是一个科幻文学的支流。在这一期间,传统的、坎贝尔理念的科幻小说一直在大量地创作和发表,即使在新浪潮运动最兴盛的时期,其作品的数量也远远小于传统理念的科幻小说的数量。

其实,科幻衰落的最深层、最本质的原因正是科学技术本身,曾经催生科幻的科技,在其飞速发展的今天开始起相反的作用。阿波罗登月期间,一位NASA官员对观看发射的科幻作家说:“我们给了你们一碗饭吃。”但事情证明恰恰相反。自航天时代以来,科幻小说中描述的科技奇迹不断变成现实,特别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渗透之深、普及之广可谓前所未有。由计算机和网络构成的信息时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变成现实,并深刻而全面地改变着普通人的生活。人类有一个特点,就是对变成现实的奇迹很快麻木。比如现在的智能手机,集移动通讯电台、电脑、互联网络、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数码收音机、GPS定位装置、影音播放器于一体,方寸之物可以随时与地球的任何地方进行通讯和网络连接,它所集成的设备以前要用一辆小卡车才能装下。笔者曾经统计过科幻小说中曾出现过的移动通讯设备,大多数在功能上不如现实中的手机,也就是说,科幻的神奇梦想现在装在每一个人的口袋里,但与此同时被每个人熟视无睹,当做一件最平常的东西。

科技神奇感的消失,是科幻文学所面临的最致命的打击,也是科幻衰落的最根本的原因。

但科技的神奇感真的消失了吗?科技中的科幻资源是否像地球上的石油一样,快要开采完了呢?至少对奇点时代的预测告诉我们:没有!如果奇点学说是正确的,即便未来科技的发展只达到其预测的十分之一,我们也可以肯定科学技术仍然处于指数曲线开始时的平缓阶段,其陡然上升的阶段还未到来,也就是说真正的科技的奇迹还没有开始,我们已经经历的一切,只不过是神奇时代的前奏而已。同时,高度发展的基础科学,如物理学、宇宙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更加神奇的大自然,与科幻文学黄金时代所面对的图景相比,从视觉直到哲学层面,这个新揭示的宇宙充满了更多的神奇,更加广阔,更加诡异,更加变幻莫测,这里面蕴含着丰富的科幻资源。只是,与上世纪上半叶的科幻黄金时代相比,现在的基础科学已经大为进化,其理论的复杂和数学表述的艰深都_不可同日而语,使非专业人员难以接近。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现代科幻文学对现代科学最新进展的表现很有限,大量的故事的科幻核心仍基于古典科学,即使有前沿科学的内容也流于表面。如何充分开掘现代科学前沿所提供的丰富的科幻资源,是科幻作者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科幻文学的希望所在。

纵观历史,中国科幻文学有着四起三落的波折经历,不同的阶段相互孤立,其间少有积累和继承。由于历史原因,各个阶段的科幻文学都有着自己侧重的方向。清末民初的科幻以救国图强为主题,而当时鲁迅先生提出的普及科学的目标到了上世纪50年代才得以实践,80年代则对科幻小说文学化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新世纪的中国科幻进入多元化时期,对科幻文学的发展也有各种各样的建议和尝试,包括对科幻小说文学品质的提升、包括更多地反映现实和写出更好的故事等等,这些无疑都很重要。但现在,我们必须正视科幻文学的本质和核心,科技的神奇感是科幻的生命力之所在,我们必须创造出更多的、更大的神奇。

创造神奇不意味着浅薄和浮躁,也不仅仅是科技和宇宙奇迹的展示,科幻中所表现的科技的神奇拥有着丰富的内涵,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整体和对人类个休的改变都具有震撼且深刻的神奇感,同时,也是主流文学所不具有的揭示社会和人性的视角。

做为一种创新的文学,科幻用不断涌现的新创造和新震撼来战胜遗忘,就像一场永恒的焰火,前面的刚成为灰烬,新的又飞升起来爆发出夺目的光焰。而要做到这点,就应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使自己的想象力与时代同步。正如有人说的那样,科幻使人年轻。

“奇点”丛书正是这样一套充满青春活力的丛书,书中收录了十位国内年轻科幻作家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描述变化中的世界,引入入胜,把科幻的神奇展现得淋漓尽致,像一群璀璨的星星照亮了奇点的前夜。

2012.7.29

书评(媒体评论)

“奇点”丛书正是这样一套充满青春活力的丛书,书中收录了十位国内年轻科幻作家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从不角度描述变化中的世界,引人入胜,把科幻的神奇展现得淋漓尽致,像一群璀璨的星星照亮了奇点的前夜。

——刘慈欣

新锐作家们将严谨的科学知识与美妙的奇思妙想融于一体,独具匠心地塑造了众多奇特瑰丽的世界。他们的想像力让人叹为观止,他们笔下的故事让人如入胜境。“奇点”丛书,守望中国科幻文学的黄金时代。

——王晋康

虽然有人称他们为“更新代”作家,但我却认为“后新生代”的称谓比较恰当。毕竟,这批作家继承了新生代的多元创作理念,但同时又远远超越新生代的创作范畴。

——吴岩

这是一批了不起的年轻人写的了不起的科幻。他们真正代表了科幻永远是年轻的这个特征。中国科幻的未来乃至还有中国的未来,就在他们的手中。一旦爱上幻想和科学,这就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世界了。读了他们写的文字,你会知道,一切都可以飞起来,什么都可以不害怕。

——韩松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随风而逝/奇点科幻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江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希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7961387
开本 16开
页数 2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37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