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曾国藩全书(中华经典藏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曾国藩,中国19世纪下半叶叱咤风云的政坛人物。他从湖南乡村的普通秀才成长为力挽狂澜的“中兴名臣”、晚清“三大重臣之首”。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时至今日。民间还有“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的说法。更有评论者认为,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这句话从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国藩的作用和影响。每天读一点曾国藩谋略,汲取他做人、为官、处世、识人、治军等方面的智慧,能为我们的人生和事业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郭超、马道宗主编的《曾国藩全书》就是为满足大家的此目的而编写的。

内容推荐

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被誉为“官场楷模”、“千古完人”。他倡导西学,开启“同光中兴”,扶晚清王朝六十余年而不倒,被视为朝廷“中流砥柱”。伟人毛泽东云:“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其影响之大。曾国藩以一介儒生、无权的在籍侍郎,昂然崛起于湘楚之间,在近代中国发展史上写下不容抹杀的一笔。他持一定之规,为人、为官、为民、为国,处处体现出强大的精神感召力,成为时人推崇的末世圣人,当代渴望成功者的楷模。研究曾国藩的成功谋略,学习其修身智慧、齐家准则、用人方略、处世技巧、为官之道、治军韬略,在今天仍不乏现实意义。

郭超、马道宗主编的《曾国藩全书》以曾国藩的为官历程为经,以其在官场中所遵循的原则和识人、治军的技巧为纬,对曾国藩人生谋略中可借鉴的部分进行深入发掘。《曾国藩全书》共分五卷,“生平传略”概述了曾国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成功心法——挺经”总结了曾国藩为人处世的成功哲学,分析了其政治和学术思想的形成、发展及演变;“识人秘要——冰鉴”深入解读曾国藩的识人技巧、用人方略,并介绍了以曾国藩及其幕府为核心的政治集团的形成及发展;“治家方略——家训”运用曾国藩修身齐家的具体事例,全面解读他继承先人遗训,结合自身体会,教导兄弟子侄成人成才的高妙策略;“传世箴言——家书”收录了曾国藩从道光二十一年到同治元年所写家书中的精品,实为中国家教范本。《曾国藩全书》堪称案头枕边必备的智谋宝典,将为我们人生和事业的成功提供宝贵的经验。

目录

曾国藩传

一 负厚载重

 蟒蛇投胎

 肩负重任

二 仕途顺畅

 平步七迁

 贵人相助

三 骂名留世

 奉旨团练

 “曾剃头”的由来

四 坎坷湘军

 岳州城首战败北

 靖港战败,投水自尽

 转败为胜

 九江战败,再次自杀

五 官场失意

 明争暗斗

 丧失至亲

六 祁门遇险

 担任两江总督

 祁门之灾

七 天国瓦解

 安庆之克

 驻扎江浙

 南京之克

 李秀成之死

八 捌捻无功

 推辞剿捻

 攻捻之败

 失败之由

九 推行洋务

 发展造船工业

 引进西方文明

 创建近代化水师

十 天津教案

 奉旨赴津

 违心断案

 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十 风烛残年

 再次回任两江

 鞠躬尽瘁,孜孜不倦

曾国藩家训

一 养心

 日课四条

 守静

 进德修业

 修身五箴

 修身课程

二 学问

 为学之道

 读书之法

 作文

 求学三耻

三 屠家之道

 孝

 和

 皿

 五种遗规

四 居家美德

 俭朴

 勤敬

 敬恕

 恒

 虚心

 守礼仪

五 居家五戒

 戒骄

 戒傲

 戒气

 戒凉德

 戒忮求

六 交接之道

 慎择友

 真意待人

七 养生之道

 保身第一

 尽其在我,听其在天

 养生六事

 五种遗规

 八字诀

挺经

 坚挺

 立志

 慎独

 明强

 坚忍

 勇毅

 虚心

 勤廉

 学问

 推诚

 雅量

 知耻

 知悔

 知足

 仁爱

 拂逆

冰 鉴

一 人才

 识才

 习之才

 衡才

 用才

二 将才

 选将

 将德

 能战

 忠义

 军心

三 相人之法

 神骨

 刚柔

 容貌

 五官

试读章节

嘉庆十六年(1811年)农历十一月十一日的夜半时分,一个小生命在湖南省湘乡县诞生了。

这个呱呱坠地的乳名为宽一的孩子,就是后来在清代称为“中兴”大臣的曾国藩。他曾在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据说,1811年曾国藩出生的那个晚上,曾国藩的曾祖父,年近七十岁的曾竟希梦到蟒蛇从空中降到梁上,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曾国藩就被人们认为是蟒蛇投胎了。

据湘乡县荷叶塘一带的人世代口耳相传的说法,成年后的曾国藩长得和蟒蛇特别像:他眼睛呈三角形,总是像要睡觉的样子但却充满了光泽,中等身材,走路很重,言语迟缓。不仅如此,曾国藩的性格也跟蛇很近似,因为他从小就很阴险,即使是很小的仇恨也记在心中,必定会进行报复。嘉庆二十四年下半年,九岁的曾国藩随父至桂花塘一位姓欧阳的人家中开始读书。一天,他与主家小孩发生口角,主人疼爱自己的孩子,于是不问青红皂白,将曾国藩骂了一顿,在那里当塾师的曾竹亭也连连向主家赔不是。曾国藩把这件事暗自记在心里,到散学时,偷偷打破了主家的金鱼缸底,水于鱼死,这才消了心头之恨。十二岁时,曾国藩与小伙伴在神王庙里玩,不小心把神王翻倒在地。曾竹亭为此痛斥了他,还给神王重新装了金身。为了不让曾国藩像邻居小孩一样嬉游,曾竹亭带着曾国藩到六里以外的九峰山古锣坪定慧庵去读书,每天很早出门,很晚才回来。从此,曾国藩路过神王庙时,常把当作马骑的竹棍系上绳子,往神王肩上一放,很生气地说:“搭帮你,我到山冲里读书去了!你一定要看好我的马,如果我的马走了,我一定饶不了你!”因曾国藩有着一双似闭非闭的三角眼,个性内向,把什么事都搁在心里盘算,因此,人们就给他起了个外号“闭眼蛇”。

◎肩负重任◎

1.寒窗苦读得“早售”之喜

湘乡曾氏,从来未曾出过什么光宗耀祖之人。到了曾星冈这代,青年时好吃懒做,到处游荡,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吾早岁失学”;到壮年,才好不容易混上了地方士绅的身份,这才以不做学问为羞耻。因此,他喜欢宴请文人雅士,并感到这是很开心的事情,同时,督促儿子曾竹亭一年到头辛苦读书,以期有所成。然而,偏偏这位曾竹亭天生就比较愚钝,“累困于学政之试”,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已四十三岁,经过了十七次考试才中了举,入了县学。所以,长孙宽一凝聚了祖父辈和父辈光大门第的全部希望。“平生因学而困苦,课徒传业者盖二十余年”的曾竹亭,从儿子八岁起就把他带在自己的身边,无论出门还是睡觉,从早到晚给他讲书,耳提面命,如果他不懂就再讲,颇有耐心。他对儿子说:“我虽愚钝,但对你这样愚钝的人进行训告也不会觉得烦的。”这样的家庭期望,这样的家庭教育,对宽一而言走上学而优则仕的道路自然是理所当然了。

宽一于嘉庆二十年(1815年),也就是他五岁的时候就学认字,取学名叫子城,字伯涵。“城”是“成”的谐音,也就是渴望儿子早日成龙。家中聘请陈雁门做子城的启蒙老师,以《千字文》为读本。

曾国藩七岁多时,父亲曾竹亭因参加童子试屡试屡败,便设立私塾,取名字叫“利见斋”,这个名字其实极为俗气,私塾中授徒十多人。子城从这时起跟着父亲学习,一共学了整整八年。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子城九岁,已经把四书五经都读完了,开始学习时文帖括。他练字时,先后临摹了颜真卿和柳公权的字帖,同时也学习了黄庭坚帖。十岁时,弟弟国潢出生了,曾竹亭叫子城写篇文章,说:“你现在有弟弟了,就以《兄弟怡怡》写篇文章吧!”子城写成作文后,曾竹亭高兴地说:“文中出现了至情至性之言,以后你必能守孝悌之道,继承家业了!”

道光四年(1824年),曾子城随父第一次到长沙府参加童子试。一天,他父亲的朋友衡阳廪生欧阳凝祉到曾家来做客,见到了曾子城所作的试艺,赞不绝口。曾竹亭请欧阳先生出个题当面考考子城,欧阳叫他吟首诗,诗要以“青云共登梯”为主题。诗写成后,欧阳称赞说:“这种语气分明是金华殿中人才会有!”表示愿为子城说媒。不料却因那些“名门闺秀”嫌曾家地位不太显赫而无人问津。欧阳凝祉深觉不安,便移花接木,让曾子城做了自己的女婿。这位欧阳夫人生于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少子城五岁,她于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撒手人寰。

道光六年(1826年),曾子城第二次到府应试,取得了第七名的成绩。他非常自傲,认为考官张启庚阅卷不公平,为讽刺考官两目无光,还特地买了副老花镜作礼物送给他。

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曾子城从衡阳唐氏家塾汪觉庵师处回到自己所在的县后,肄业于湘乡县的涟滨书院。山长刘元堂、郭嵩焘、胡林翼、左宗棠、刘蓉、刘长佑等后来都成为了领导湘军的将领。P2-3

序言

近年来,有关曾国藩的图书的出版成为文化界的一个热点。大到全集、全书,小到传记、逸闻,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社会上也掀起了“曾国藩热”,由学界,而军界,而政界,而商界,彼此呼应,波澜壮阔;上至政坛领袖、各级干部,下至普通读者、平民百姓,对“曾国藩”或读之,或研之,或习之,或用之,竞相求证,蔚为大观。

曾国藩生活的晚清社会,旧秩序行将崩溃,而社会前进的方向茫无头绪。国内,太平天国义旗一举,应者云集,烽火燃遍十余省,清王朝顿失半壁江山。国外,列强环伺,极尽威迫讹诈之能事,处处侵夺中国主权和领土。可谓内忧外患,百弊丛生。而曾国藩以一介儒生、无权的在籍侍郎,崛起于湘楚之间,纵横捭阎,以残酷的手段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成为清朝“中兴第一名臣”。不仅如此,他的崛起还极大地改变了近代中国的权力格局,并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思想等方面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走向。虽然后人对他有“毁之则为元凶,誉之则为圣贤”的评价,但他毕竟在近代中国发展史上写下不容抹杀的一笔。

曾国藩是位官僚,所处的却是吏治败坏并极端腐朽的从政环境。他一无家学、二无根底,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反复磨砺,历尽宦海风波,获得彻底的成功。虽诟病不绝,却荣宠不衰,虽备受诋毁,然善始善终。

晚清还是一个信仰崩溃、道德失范的时代,在极其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曾国藩持一定之规,为人、为官、为民、为国,处处体现出强大的精神感召力.成为时人推崇的末世圣人。

独树一帜的曾氏之学,是对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智慧的凝结,他从身体力行的成败得失中总结出的一套独到理论。

本书由《曾国藩传》《曾国藩家训》《挺经》《冰鉴》组成。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曾国藩的学问人品、智谋权变、文治武功。

《曾国藩传》细述曾国藩人生历程中的大事。讲述曾国藩童年的传奇故事和他战胜自我、科举高第,并在官场上初获成功的早年经历,重在展示曾国藩学习圣贤之道并以之涵培心志、自我砥砺的心路历程;描绘曾国藩团练湘军、风云际会,血战太平天国及进剿捻军的无言事功,重在揭示曾国藩在险恶万分的战场、官场中历尽千劫万难,最后达到“依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的人生境界的实践历程;叙写曾国藩领导洋务运动的事业,备述他管窥世界潮流,顺时而动,身体力行,推动中国走向近代化之路的开拓精神;叙写他忘却人生荣辱,处理天津教案的历史事实,侧重介绍他“记大德,忘小怨”、老成持重的外交心态形成的曲折经历。此部分,以高度凝练的笔法,为读者提供一把打开曾国藩谋略宝库的金钥匙。

曾国藩在立德立功的同时,还为世立言,在几十年的宦海沉浮、戎马倥偬之余,他治学不倦,《家书》传世。同时,他还营造出一个令世人艳羡的家庭,在他的谆谆教诲之下,几位弟弟均有所成,湘军与太平军开战以后,他们先后应征人伍、披坚执锐、驰骋沙场,成就功名于一时。儿孙辈更是英雄辈出,其子纪泽,继志砺学,出为使臣,折冲尊俎于国际间,为中国收复伊犁、夺回主权,从而英名留世。

《曾国藩家训》摘其家书中的精品,运用他修身齐家的具体事例,解读他继承先人遗训、结合自身体会,教导兄弟子侄成人成材的高妙策略,从而传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家教传统,并使之有益于现代家庭。

《挺经》详解曾国藩在官场的十六条心法。他系统完整地总结了为人为官的一些基本原则,如顺境中的修养与知足,逆境中的坚挺与忍耐;做事的勇毅与勤廉,做人的真诚与仁爱;决策时的虚心与明强,反省时的知耻与知悔。这些原则既是对不同情况的应变原则,又有内在的一以贯之的重实用、重实效的统一性。在具体论述中,则分为原文、解读、详解三个部分。结合有关历史事实,形象、生动、全方位地解析曾国藩为人处世的独到之处,披露他浸淫官场数十年所得的经验和智谋。

《冰鉴》精到解读曾国藩识人用人的神秘之学,披露他体察人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在人心多变、价值取向日趋多元的时代,他几乎揽尽天下英才,在政治上有李鸿章、左宗棠、沈葆桢、郭嵩寿等辈同声相求,大半中国尽在掌握;在思想上有薛福成、冯桂芬、容闳等人同气相求,使洋务思潮澎湃,流风披于华夏,并开启维新先河;在科学上,徐寿、华蘅芳、李善兰齐聚幕中,中国近代科技就是从他那里启蒙。他独到的识人、用人经验是留给后人的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另外,本书还精选多幅图片,其中有曾国藩本人及亲友的肖像、手稿、生活用品,有许多与曾国藩本人有关的历史画卷和遗址旧迹,还有反映曾国藩所处时代社会背景的众多图片。力求通过图文的结合及丰富多彩的图片,打造一条走近曾国藩的精彩画廊,让读者回归那个风云激荡的岁月,更形象深刻地理解曾国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曾国藩全书(中华经典藏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超//马道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330406
开本 16开
页数 2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1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6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Z425.2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20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6:4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