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
内容
编辑推荐

享受一顿阴谋论的饕餮大餐,从猪流感阴谋论,到美联储与肯尼迪之死:从一美元纸币上的共济会符号,到美国开国元勋、历任总统;从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到两次世界大战的政治牌局等,铁戈所著的《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作者将世界史上种种阴谋论的源流、人物、文献、著作一一胪陈,令人目不暇接。据说击败大学者的最佳策略是旁征博引,作者简直是不让人喘气了……

内容推荐

铁戈所著的《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是一本研究西方阴谋论历史的书,作者数年间只钻研这一个课题,凭借自身的西文功底,研究历史和现实的大量实例,搜集查阅了大量国外资料,完成此书。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向那些具有常识的读者揭示了国内外盛行的阴谋论的历史、沿革;通过有理有据的分析思辨,指出了各种阴谋论长盛不衰的原因;并指出阴谋论的两个最显著的特征:不可证伪性和妖魔化。由此希望读者能更加理性地思考,不被妖魔化的思维所裹挟。

目录

序言 阴谋论在行动章立凡

第一章 国内阴谋论的西方源头

 一 传统文化与阴谋论

 二 疫苗之争与阴谋论的渊源

 三 《盎格鲁·撒克逊计划》的惊恐登场

 四 《阴谋论》大片中的阴谋论

 五 西方世界的十大猪流感阴谋论

 六 猪流感的最新真相

 七 阴谋论的愚蠢谎言

 八 惊动中央的“疫苗之争”风波

第二章 揭开《盎格鲁·撒克逊计划>的真相

 一 “消灭中国人!”的秘密计划

 二 揭开《盎格鲁·撒克逊计划》的恐怖面纱

 三 《盎格鲁·撒克逊计划》寻踪

 四 大谎言的“安全港”——“卡米洛特工程”

 五 面纱背后的神秘自白

 六 《告密者的自述》

 七 外星人与《盎格鲁·撒克逊计划》

 八 神秘的时间线

 九 《盎格鲁·撒克逊计划》的文化剖析

第三章 金融领域中的阴谋论大餐

 一 《货币战争》与视频《金钱主人》

 二 美联储的秘密

 三 美联储姓“私”不是秘密

 四 美联储与肯尼迪之死的神话

 五 从神话到谎话

 六 谁在动美联储的奶酪

 七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与美联储的崛起

第四章 揭开一 美元纸币上的惊天秘密

 一 布满“阴谋”的一 美元纸币

 二 破译美元的“达·芬奇密码”

 三 纸币上的共济会秘密‘

 四 美元的秘密与中华民族的命运

 五 揭秘从美国国玺开始

 六 富兰克林的设计初衷

 七 数字的恐惧与臆想

 八 国玺背图设计的历史谜团

 九 美洲金字塔的秘密

 十神秘的字谜和诡异的符号

 十一 座右铭之谜

 十二 符号的神圣化和妖魔化

 十三 从国玺来到美元

 十四 一 语成谶的一 美元纸币

第五章 用阴谋论改写的历史

 一 共济会与美利坚

 二 《独立宣言》与共济会“阴谋”

 三 美国开国元勋都是共济会?

 四 美国历任总统的共济会阴影

 五 低级的谎言与阴谋的往事

 六 华盛顿论共济会与美国

 七 《独立宣言》与政教分离

第六章 统治世界的秘密集团

 一 当代秘密精英集团的清单

 二 彼尔德伯格的“魔鬼峰会”

 三 操纵世界的黑手?

 四 妖魔化下的“三 边委员会”l

 五 有中国参与的“三 边委员会”

 六 费尔蒙特会议——清除多余人口

 七 “世界论坛”的声明

 八 没有技术含量的谎言

第七章 阴谋论的十大特征

 一 不可证伪性——魔鬼的天堂

 二 妖魔化

 三 标签化

 四 细节 决定论——魔鬼与细节 

 五 “虚假两难”论

 六 移花接木的“移动球门柱”论

 七 “利益论证”的谬误

 八 雪球效应

 九 归纳概括法的误用

 十偏执狂

第八章 阴谋论与《红色交响曲》

 一 颠覆历史的阴谋论

 二 谁是世界大战唯一 的大赢家

 三 敦刻尔克奇迹的秘密

 四 丘吉尔设计的骗局

 五 希特勒是英国秘密培训的特工?

 六 希特勒犹太血液的最终秘密

 七 盖世太保和奥地利总理的秘密档案

 八 希特勒的秘密支持者

 九 斯大林的秘密审讯揭出惊天秘密

 十扣人心弦的秘密如何浮出水面

第九章 世上最顶级的犹太阴谋论

 一 反犹主义与屠犹运动

 二 “百年奇书”的世纪之最

 三 世纪阴谋论的历史迷宫

 四 沙皇的秘密调查

 五 秘密文件的惊世蓝图l

 六 “上帝通过巴兰的驴来说话”

 七 《泰晤士报》的揭秘与地狱里的对话

 八 纳粹帝国种族灭绝的阴谋论依据

第十章 《达·芬奇密码》与阴谋论的小说

 一 颠覆历史的《达·芬奇密码》

 二 《圣血和圣杯》的指控

 三 《达·芬奇密码》的另一 个判决

 四 “魔鬼隐藏在细节 中”

 五 圣殿骑士团的真相

第十一章 阴谋论大师大卫·艾克

 一 外星人的偏执狂.

 二 通灵者的启示和顿悟

 三 史上最震撼的访谈

 四 走向极端的妖魔化

 五 统治世界的秘密家族和外星血缘

 六 结论中的结论

第十二章 阴谋论的盛宴

 一 《阴谋论在美国的历史》——世上最全面的阴谋论百科全书

 二 个永久的最佳阴谋论

 三 形形色色的阴谋论排行榜

 四 美国《时代》周刊ID年评出的十大阴谋论

 五 英国《独立报》年评出的十大阴谋论

 六 世上十大最可笑的阴谋论

 七  “9·11”与犹太阴谋论

第十三章 阴谋论在国内的各大特征

 一 从潜流走向主流

 二 从批发到直销

 三 双重的不可证伪与逻辑谬误

 四 信息爆炸与信息匮乏

 五 选择谎言的过滤器

 六 盲目信任和依赖

 七 爱国与“崇洋媚外”一 步之差

 八 阴谋论的升华

 九 阴谋论的大雅之堂

第十四章 中国请拒绝阴谋论

 一 “阴谋论”的前世今生

 二 “专家权重”与批判的缺席

 三 别用西方阴谋论Vs中国威胁论

 四 看出了毛病开错了药方

 五 别让阴谋论恐吓中国绑架民众

试读章节

一 传统文化与阴谋论

几千年来,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中虽然不乏阴谋论,但总体上来说,始终未成主流。究其根本,是由于在整个历史过程中,传统的儒家文化始终占据主流地位,而且吸收融汇了其他各地区、各民族、各时代的文化形态。中华民族文化模式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长时期文化整合的结果,对于一切外来的文化不仅具有包容性,同时又具有同化性,因此对外来的文化并不具有显著的敌意,也很少以阴谋论的眼光来看待外来世界的所有一切,显示的是对一个民族固有文化的充分自信。由于“贵和尚中”体现了儒家所提倡的“中庸之道”,也体现了一种待人处世、分析问题实事求是的辩证心态,这使得中华民族文化在面对外来异质文化时,不会采取极端态度,而是善于协调、吸收与自我调整。

对于这一文化的基本精神,钱穆先生有一段论述能说明它的意义。他说:“其实中华民族常在不断吸收、不断融合和不断扩大与更新中。但同时它的主干大流,永远存在,而且极明显地存在,并不为它继续不断地所容纳的新流所吞灭或冲散。我们可以说,中华民族是禀有坚强的持续性,而同时又具有伟大的同化力的。这大半要归功于其民族之德行与其文化之内涵。”(钱穆:《民族与文化》,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9,p23)

钱穆的这一观点具有极大的代表性,是典型的对民族文化自信的心态,同时也概述了一种中华民族历史传统上的文化现象。在历史上,这种现象又因为独特的地域政治的大环境而得到了加强。它既壁垒森严又海纳百川,它的宽容和接纳,都是以自身的强盛和权威为前提,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天人合一。在这种文化的主导下,阴谋论的思维方式很难寻找到滋生的土壤,即使面对外来的文化,也能始终保持对于自身的自信,很少甚至不必以阴谋论的思维来对待。

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程中,不止一次地对外来异质文化进行吸收与融合、接纳和同化。然而,我们必须同时看到,即使如此,这种传统的主流文化自身还潜藏着另一种本质,也即在具有同化性的同时,又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族非我类,其心必异”的意识始终潜在地起着指导作用,只是由于种种历史因素,由于没有遭遇到另一种更为强大的文化的挑战,这种排他性没有凸显而已,这也为未来所面临的文化冲突危机埋下了伏笔。这样排他性就始终潜伏着,一旦遭遇到同现代意义上的异质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因而岌岌可危的时候,阴谋论就会应运而生,导致人们以阴谋论的眼光来看待外来文化的冲击。这在鸦片战争之后的清朝后期的历史中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历史还显示出这样一种情形:越是处在闭关锁国的状态中,阴谋论越容易滋生,越表现得顽强,时时刻刻使人们觉得被无处不在的国内外敌对力量的阴谋所包围。这一情景在“文革”年代达到了极端的状态,在“阶级敌人无处不在”的“草木皆兵”的思想指导下,大规模的内斗和迫害到处蔓延,可见阴谋论的危害。

改革开放以后,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和交往日益扩大,国人也开始以更开放的心态面对世界,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走向世界,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此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无疑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东西方世界不同文化、不同利益、不同价值观上的不可避免的冲撞和摩擦,同时又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普及,尤其在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时,阴谋论便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在国内盛行起来,并普遍地反映在国内的舆论界和网络世界中, “阴谋论”的思维方式也同时开始占据了优势地位。这一不争的事实,在一次国内主流的环球网的民意调查中凸显出来。就在去年的10月19日,也是在作者开始写作本书后不久,环球网展开了一场“你是否认为西方有针对中国的阴谋”的调查。截至到20日13时,短短的时间内,已经有11536名受访网友参与投票讨论,其中有lll79名受访网友表示,西方的确存在“针对中国的阴谋”,这一数字占投票总数的97%,另有3%的网友投票表示否认。

从任何角度来看,97%这个数字都意味着绝大多数。我认为,环球网的这一调查是可信的、客观的,并没有故意的误导。根据本人对当前中文网络世界的了解,如果国内大多数主流网站也同时展开这一调查,其结果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投赞同票的总平均比例也一定会同样地占压倒性优势。

问题的关键还不仅在于赞同的人数,而在于赞同的内容。只要打开网络,关于“西方针对中国的阴谋”几乎是铺天盖地,形形色色,不胜枚举,无奇不有。只要细究,却几乎没有一篇能在理论和事实上站得住脚。但是你又不得不感到它们是那么强大,以至于如果你想阻止它、驳倒它,几乎没有可能。如果想费力地对它进行证伪,揭露它的荒谬,几乎如堂吉诃德同风车大战一样。正因为如此,这种无奈反而给阴谋论留下了巨大的空间,以至于其愈演愈烈。P2-4

序言

阴谋论在行动

生活在浮躁喧嚣的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高速传播,形形色色的阴谋论俯拾皆是。两年前美国《时代》杂志评选出了历史上流传最广、最有影响力的“十大阴谋论”:一、中情局刺杀了肯尼迪总统;二、美国政府制造了“9·11”;三、美国51号地区与外星人;四、秘密社团控制着全世界;五、犹太人大屠杀修正论;六、披头士乐队成员麦卡特尼早已死亡;七、中情局制造并传播艾滋病病毒;八、 “阿波罗11号”登月电影;九、爬行外星人才是地球的主人;十、耶稣和抹大拉的玛利亚。至少已有一半的话题被拍成了电影,有的还不止一次。

为了娱乐大众,好莱坞常拍一些以狂人试图控制或毁灭世界为主题的阴谋大片,结局总是英雄战胜恶魔,正义战胜邪恶。故事就是故事,绝大部分观众看完电影,哈哈一笑起身走人,不至于把故事当真。这类主题故事如今也钻进了互联网,令网游商家赚到盆满钵满,而深陷其中的网游成瘾者,往往弄假成真无法自拔。他们分不清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区别,随时把自己想象成摧毁阴谋拯救世界的大英雄。

在日常生活中,这类阴谋论信徒往往会成为被取笑或被救治的对象,但也有巨大的例外,即公众被某个哗众取宠的人耍了。我这个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从记事起, “美帝阴谋”、 “右派阴谋”、 “苏修阴谋”、“资产阶级阴谋”、 “走资派阴谋”等阴谋论,连绵不绝,如雷贯耳。

这本《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是一本研究西方阴谋论历史的书,作者在学界籍籍无名,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他数年间只钻研这一个课题,凭借自身的西文功底,搜集查阅了大量国外资料才完成此书。作者由此在宗教学、犹太学领域扩张了发言权,竞公然挑战近年以揭发检举阴谋论著称的两位学人——何新和宋鸿兵,颇有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

到目前为止,我与本书作者未曾谋面。在阅读主要章节之后,尽管对书中某些挑战性话语持保留意见,仍迅速向出版人推荐了这部书稿。我的观点是:以往的阴谋论研究过分政治化、主流化,很容易形成一言堂,任何学术领域都应该听到不同的声音。同时也希望相关学者展示雅量,不失风度地唱一出多元学术好戏,以飨读者。

阴谋论品种繁多,不胜枚举。其中一种最具代表性的阴谋论认为,共济会是支配世界的阴谋组织。从法国革命、美国独立,到俄罗斯革命、以色列复国等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都是由共济会促成的。另一种阴谋论还认为,国际大财团在背后垄断了国家经济以及政治的主导权,为自己图谋暴利。何、宋这两位先生,恰好是上述两种阴谋论在中国的代表人物。

作者的考据癖如同一种强迫症,不刨到最老的根子决不罢休。他在书中指出:何新那些“与国际共济会的阴谋有关”“来源可信,并不是神话”的主要资料来源,就是直接从国外“卡米洛特工程”等网站上转来的《盎格鲁·撒克逊计划》(“The Anglo-Saxon Mission”)等文章。他还指出:宋鸿兵的《货币战争》的核心内容,转抄曾在美国流行过的一个视频长片《金钱主人》(The Money Masters)节目。打人不打脸,对盛名之下的学者而言,最忌讳遇到这种斗犬般执著的对手。

读到上述内容的时候,一贯主张价值中立的我,情不自禁地生出“好戏开始了”的恶念(事后亦曾深自忏悔),一边揣想两位学人读到此书时的神态,一边迫不及待地继续阅读。接下来我着实享受了一顿阴谋论的饕餮大餐,从猪流感(甲型H1N1流感)阴谋论,到关联储与肯尼迪之死;从一美元纸币上的共济会符号,到美国开国元勋、历任总统;从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到两次世界大战的政治牌局等,作者以“犹太阴谋论”这个千古之谜为轴心,将世界史上种种阴谋论的源流、人物、文献、著作一一胪陈,令人目不暇接。据说击败大学者的最佳策略是旁征博引,作者简直是不让人喘气了……

我同意本书的这一论点:阴谋论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不可证伪性和妖魔化。随手查一下“维基百科”,对于为什么人们会制造并相信阴谋论,有如下解释:

心理学基础:人类倾向于给发生的事情找一个原因来解释,而阴谋论正是简单易懂的理论, “一切都是某某组织的计划”很容易被接受。

政治、社会基础:政治人物的操弄、传媒加速资讯的传播、在人群中受他人影响……

故事性:由于阴谋论常富有戏剧性,许多小说和影视剧会以阴谋作为故事的主题,并时常取材自现有的阴谋论。

作者称,本书是他的另一著作《终结阴谋论》一书的延伸和深化,我不大看好“终结”这个提法:阴谋论在人类历史上存在了数千年,你可以通过研究作出阶段性总结,但不大可能借助一本书终结它——千万别高估理性的力量。

阴谋论,绕不开的阴谋论:政治斗争需要它,抹黑宣传需要它,制造新闻需要它,学术作秀需要它,娱乐大众也需要它。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只要有政治,阴谋论就永远在行动……

章立凡

2011年10月11日北京风雨读书楼

2013年1月22日修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铁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006871
开本 16开
页数 3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3-03-01
首版时间 2013-03-01
印刷时间 201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5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9:4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