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阿劳(原版引进)/伟大钢琴家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皮耶罗·拉塔利诺所著的《阿劳(原版引进)》的资料大部分来自于约瑟夫·霍洛维茨的访问《和阿劳的对话》,本书还包括了菲利普·劳伦斯、凯瑞克·奥尔森、丹尼尔·巴伦博伊姆和希尔。本书还包括了大卫·杜伯的访问《钢琴家的世界》,以及引用了爱丽莎·马赫的《钢琴大师谈他们自己》里一段对阿劳的评论。

内容推荐

皮耶罗·拉塔利诺所著的《阿劳(原版引进)》内容涵盖:穿皮衣的男人、小克劳迪奥、文化变迁、精神分析治疗、第一种手法和第二种手法、大型套曲、尽全力、发现肖邦、诠释贝多芬、两份遗产、客观主义的神话、最后的问题。《阿劳(原版引进)》中阿劳可以在一年里演奏150场音乐会,世界各地都争相邀请他,然而只能说他是一个非常专业的世界级钢琴演奏家,却不能像他的同龄人霍洛维茨那样,成为童话史诗般的人物。

目录

穿皮衣的男人

小克劳迪奥

文化变迁

精神分析治疗

第一种手法和第二种手法

大型套曲

尽全力

发现肖邦

诠释贝多芬

两份遗产

客观主义的神话

最后的问题

注解

演奏曲目 

唱片和录音信息

 唱片标签索引

 艺术家索引

 乐队索引

 乐团索引

试读章节

出生在1903年的智利,意味着任何糟糕的事都可能发生在这个未来的大钢琴家的身上。南美洲的大西洋海岸是包容欧洲高雅音乐的,因为这里曾经是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但当时艺术的主题永远是歌剧,除了歌剧还是歌剧。后来,器乐艺术紧接着歌剧闯入人们的视野,在1857年已经有世界级的艺术家如西杰斯蒙德·塔尔伯格(SigismundThalberg)在巴西举办演奏会,1869年路易斯·莫劳·戈特沙尔克(LouisMoreauGottschalk)在他的世界巡演中向里约热内卢的观众展示了他的技艺。那个年代,如果要去另一边的太平洋海岸,除了要乘风破浪越过麦哲伦海峡,再骑着骡子越过安第斯山脉,最后还要坐上无休无止的火车。19世纪中期,器乐艺术就这样被欧洲二流艺术家带到了智利,并在那里慢慢地发展起来:因为渐渐有艺术家移民到这个遥远而特别的国度。大约到了1920年,在圣地亚哥和瓦尔帕来索,渐渐有一些含金量高的世界级钢琴家来到智利。不过阿劳出生在1903年的2月6日,不是在大城市,而是在首都圣地亚哥南边400千米的一个叫作奇廉的小地方。从奇廉到圣地亚哥可以坐火车:不到400千米的路程一共要走上7个小时。

阿劳出生在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他出生时,父亲已经47岁,是一个眼科专家,拥有一个眼科诊所,自由党的代表人物;母亲当时43岁,曾经在修女开办的寄宿制学校学习,会说法语,还是一个业余钢琴家。阿劳刚刚1岁的时候,爸爸就不幸死于一场车祸——注意,是马车。因为在那个年代,汽车还很少。阿劳的爸爸是个花花公子,死后留下了3个合法子女及数目不明的私生子。到底为什么会不幸被马车撞到,原因不明,大家猜测可能和他的风流故事有关吧。卡洛斯·阿劳医生就这样离开了人世,给家人留下的是一笔数目不小的债务。可是,寡妇卢克利西亚·利昂性格坚强,她的坚韧令人肃然起敬,面对这些预料外的突发状况,她冷静地做出了选择:她卖掉了土地并开始教授私人钢琴课,就这样她把这个家撑起来了,而且还能维持着以前的生活水平,到最后也没有因为经济问题辞掉一直照顾她们的老管家。克劳迪奥·阿劳·利昂也因此有更多的机会投入到音乐中,如果父亲在世,小阿劳可能还听不到这么多的音乐。在和约瑟夫·霍洛维茨的一次访谈中,阿劳提起了她的母亲,他说在他3岁的时候,和别的小孩一样,小阿劳也喜欢在纸上乱涂乱画,但是他画的不是什么小马、小盒子和小狗,而是五线谱。卢克利西亚因此下定决心开始教小阿劳乐理,教他怎样把这些音乐知识转化到键盘上。

1908年9月19日,小钢琴家克劳迪奥第一次出现在公众场合进行表演,那是在奇廉的市政府音乐厅,小克劳迪奥演奏了莫扎特的《奏鸣曲》K.545、贝多芬的《变奏曲一再也听不到你的心》,还有全世界业余钢琴爱好者最喜欢的曲子之一——斯特利伯格(Streabbog)的《露易丝地区Ⅻ》,最后一支曲子是和妈妈共同演奏的。观众们很激动,纷纷骑马或者驱车涌向阿劳的家。因为在他们的眼中,又诞生了一位李斯特,而报纸喜欢说诞生了第二位莫扎特。一年后,1909年10月,小克劳迪奥的演奏再次在奇廉大获成功,这次他在舒勒演奏会上和一位小提琴家一起演奏了海顿的《匈牙利回旋曲》(HXV25三重奏的最后一个部分),贝多芬的《致爱丽丝》,最后用他的小手和妈妈的大手一起演奏了格里格为易卜生《培尔·金特》所创作的《晨曲》。

在1908年秋天到1909年秋天间,有些故事不得不提。1908年9月19日,从头到脚一身白色装扮的小克劳迪奥(不仅袜子是白色,鞋也是白色的)在11岁姐姐的陪伴下走向钢琴,小阿劳坐在琴凳上,姐姐为他脱去了白色的手套,让他开始弹奏。因为小朋友的脚实在是不够长,所以他们特别为了小阿劳准备了一种特别的装置,好让他能够使用踏板。当时,剧院仍然没有电力照明设备,钢琴也是老的立式钢琴,上面放置了那些经典的混合烛台。小克劳迪奥用超乎他年龄的冷静、睿智和大气弹完了整场。妈妈对儿子的表现十分讶异和惊喜,当时她还给她的一个姐姐写了封信,信中说:“恐怕这个孩子不寻常。”小阿劳的克拉丽莎阿姨也注意到了这个小神童,她还亲自跑到卢克利西亚那,对她激动地大声说:“你们应该尽快收拾收拾,把家产卖了,离开奇廉去圣地亚哥吧,这个小孩应该接受更好的教育,应该要去见总统!这个小孩是个神童!”卢克利西亚当下果断地做出了选择,她打好了包袱,举家前往圣地亚哥,并将小克劳迪奥托付给当时初出茅庐的,在儿童教育上小有名气的意大利钢琴家平托·保利(BindoPaoli)。

但是卢克利西亚·利昂,这个很有远见的寡妇并没有把家从奇廉搬到圣地亚哥,也不打算让小克劳迪奥在智利发展他的钢琴生涯。她希望能向议会申请一笔奖学金,好让孩子能够去一个音乐气氛浓厚的国家学习。“我妈妈和我,”阿劳后来对约瑟夫·霍洛维茨说:“当时一个个地拜访了所有的众议员和参议员,一个一个演奏给他们听。”小克劳迪奥还给智利共和国的总统佩德罗·蒙特表演了,总统还送给他一本《民族音乐》,并亲笔题词:“向一个6岁弹钢琴的孩子表达我深深的赞美。”阿劳说:“众议员、参议院几乎是全票通过了我的申请。”他们给了阿劳一笔丰厚的奖学金,数目相当巨大,以至于能够保证全家,妈妈和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在柏林生活多年而不用为经济发愁。过了一段时间,他的一个姨妈也搬到了柏林。

阿劳谈起这段故事,非常的简明扼要。其实像申请奖学金此类的事在官僚主义的制度下,前后一定要拖上很长一段时间的。阿劳一家并不是在1909年,在奇廉开过演奏会后就前往柏林的,而是在1911年。这样说起来,在1909年到1911年之间,这位奇廉的小天才还跟着平托·保利一起学习。约瑟夫·霍洛维茨在圣地亚哥的一个报纸找到这样一则消息,说小克劳迪奥在总统府和一群外交官、艺术家们一起受到了总统的接见。另一则消息出现在《选择》上,说小克劳迪奥拜访了瓦尔帕来索(Val—paraiso),当时年轻的作曲家索罗·帕里加(SoroBarrigo)、小提琴家布里米斯拉夫(Premyslav)和钢琴教师亚美利亚·可可(AmeliaCocq)试听了小阿劳的演奏。奖学金后来申请下来了,但过程还是十分辛苦的,从申请到下发中间隔了好几个月。但不管怎么说,结果还是让人高兴的。

为什么选择去柏林,而不是去其他地方?譬如拥有世界上最著名的音乐学院之一的菜比锡,或者是维也纳——那时伟大的列舍蒂茨基还在维也纳任教;或者说巴黎,因为卢克利西亚会说法语;或者说圣彼得堡,因为那和菜比锡一样拥有世界上最著名的音乐学院。为什么选择了柏林?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之所以首先选择去德国,是因为智利是一个洋溢着浓厚德国殖民地气息的国家。到现在都还有人说阿根廷人说西班牙语带着意大利语腔,而德国人说西班牙语带着德语腔。“选择去德国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从精神意义这个角度来说,对我启发非常大。”阿劳对霍洛维茨说:“在柏林,我的每个演奏细节都得到了锻炼,要是去了其他地方,比如说巴黎的话,进步一定不会这么快。”“那我们来设想一下假如当时8岁的你去的是维也纳的话……”记者一直问了下去。“维也纳,”阿劳答说:“那效果可能没这么好。”接着霍洛维茨又问阿劳是谁做出去柏林的决定。“可能是妈妈做出了这个决定,然后家里的人也参与了讨论。好在他们眼光还是非常敏锐的。”为什么他们一致选择了德国呢?“其实现在我们都知道,柏林说起来,从我们1911年到那儿一直到希特勒时代,都是全世界的音乐中心。”不过在1911年,不管是阿劳还是他的妈妈都不会知晓这一点。他们一家在权衡许久之后才决定去柏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当时大部分人都对德国怀有一种崇敬感。之后从各个方面看,让阿劳去德国学习是真的打了一张好牌。

在圣地亚哥举行了最后一场告别演奏会之后,阿劳一家就开始千里迢迢地赶往德国。他们首先坐火车越过了安第斯山脉,然后到达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在那里阿劳还举办了一次演奏会。后来,一艘叫“蒂塔尼亚”的货轮载着阿劳一家,在海上颠簸了一个月,一直到了德国汉堡。在那儿,智利驻汉堡领事馆的一个官员接待了他们,并且替他们做好了去柏林的准备。到了德国之后,全家不会说一句德语,妈妈决定一辈子都不去学了,而阿劳开始慢慢学习并接受德语。“对您来说,还是说西班牙语比较自然吗?”1985年,大卫·杜巴(DavidDubal)问了阿劳这样一个问题。“不,我还是说德语更习惯。”这是阿劳的回答。即使后来定居美国,阿劳的英语还带着一股德国佬的口音。P8-12

序言

克劳迪奥·阿劳

哲学家

1926年,弗拉迪米尔·霍洛维茨,23岁的俄罗斯钢琴家,在柏林初露锋芒。观众席的第一排,坐了一位同样23岁的智利钢琴家,66岁的妈妈陪伴着他一起观看台上这位同龄人的演奏。母子两人听得目瞪口呆,如痴如醉。回到家的时候,妈妈让儿子以后要更勤奋努力,因为妈妈说:“他比你弹得好。”霍洛维茨的事业从柏林起飞:献身于巴黎,在整个欧洲受到追捧,1928年在美国成为一个明星。而阿劳是1927年在日内瓦赢得一项比赛后开始了他的事业。阿劳工作勤奋,但成名的过程却非常慢。他的学习和领悟能力非常惊人,演奏曲目的范围极广,深受好评,但似乎缺乏一种超级魅力。1941年,阿劳离开他生活了30年的柏林,开始在美国定居,并在1979年成为美国公民。阿劳可以在一年里演奏150场音乐会,世界各地都争相邀请他,然而只能说他是一个非常专业的世界级钢琴演奏家,却不能像他的同龄人霍洛维茨那样,成为童话史诗般的人物。当Philips唱片公司将贝多芬全集的录制工作托付给阿劳时,他已经60高龄。当85岁的威廉·巴克豪斯去世时,阿劳便接替巴克豪斯成为贝多芬的代言人近20年,直到他88岁去世。在钢琴演奏领域,他是一个领袖级人物,除了诠释贝多芬的作品外,他还同时演奏其他6位大师级人物的作品。至此,他追随霍洛维茨的脚步画上圆满的句号,和霍洛维茨一样,阿劳也同样拥有了自己精彩的一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阿劳(原版引进)/伟大钢琴家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皮耶罗·拉塔利诺
译者 李芙娜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519126
开本 32开
页数 1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5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7.845.76
丛书名
印张 4.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3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