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史学名著/钱穆作品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史学名著》是钱穆先生为博士生讲课的讲义,由钱先生根据学生的笔记、录音删润而成。这是一本简明的史学史著作,钱穆从学科史的角度,以点带面、提纲挈领地勾勒了中国史学的发生、发展,其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从中西史学的比较中阐述中国思想和学术精神。他分篇讲述中国史书经典,对想读中国史书的读者大有帮助。

内容推荐

《中国史学名著》为一本简明的史学史著作,在讲座的基础上写成,扼要介绍了从《尚书》、《春秋》到《文史通义》的二十多部中国史学名著。《中国史学名著》作者钱穆从学科史的角度,以点带面、提纲挈领地勾勒了中国史学的发生,发展,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从中西史学的比照中见出中国史学乃至中国思想和艺术的精神与大义。

目录

自序/1

《尚书》/1

《春秋》/15

《春秋》三传/30

《左传》(附《国语》《国策》)/46

《史记》(上)/65

《史记》(中)/80

《史记》(下)/9

《汉书》/110

范晔《后汉书》和陈寿《三国志》/122

综论东汉到隋的史学演进/138

《高僧传》、《水经注》、《世说新语》/158

刘知幾《史通》/170

杜佑《通典》(上)/184

杜佑《通典》(下)(附吴兢《贞观政要》)/201

欧阳修《新五代史》与《新唐书》/220

司马光《资治通鉴》/240

朱子《通鉴纲目》与袁枢《通鉴纪事本末》/250

郑樵《通志》/277

马端临《文献通考》/297

黄梨洲的《明儒学案》、全谢山的《宋元学案》/316

从黄全两学案讲到章实斋《文史通义》/334

章实斋《文史通义》/353

试读章节

《尚书》

今天第一讲是《尚书》。《尚书》可说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史学名著,而且也可说是中国第一部古书,中国还没有比《尚书》更古的书留到现在。中国古代,有两部古书,有韵的称《诗》,没有韵的称《书》。“尚;”者,远古、上古之意,《尚书》就是一部上古的散文集。孔子以诗书教弟子。孔子以前,春秋时代,贤大夫多读《诗》、《书》,在《左传》上可看到。孔子以后,像墨子、孟、苟,也都读《诗》、《书》。故可说《尚书》是中国古代一部大家都读的书。但在今天来讲,《尚书》是一部很难读的书。《尚书》分虞、夏、商、周四代。后人把夏、商、周称三代,唐虞属于五帝,因此《尚书》也可说是一部五帝三代之书。从唐虞到现在,该已四千多年;从西周以来,也有三千年以上,《尚书》真该说是一部中国的远古书。汉代太学设立五经博士中有《尚书》,照现代话来讲,《尚书》是那时一部国立大学规定的教科书。可是经过西汉到东汉四百年,实在这部《尚书》也并不能字字都讲通。我们说汉代“去古未远”,但这部《尚书》已没有能完全讲通,当然以后会更讲不通。唐代韩昌黎说过,周诰殷盘,佶屈聱牙,他亦说是难读了。直到清代,讲经学最为有成绩,训诂、考据,工夫下的特别深,但清代两百几十年,这部《尚书》还是没有能一字字地讲通了。民国初年的王国维,是当时同辈行中对经学最有工夫的人,但也就说《尚书》不能尽通。可见我们今天来读《尚书》,只求得其大义便好,不可能逐字逐句都要讲得通。我有一位朋友顾颉刚,同在大陆的时候,他就想为尚书做一番现代白话文的解注和翻译。我想这工作会是徒劳无功的。据说此刻他翻译的《尚书》已经出版,但我没有看过。无论如何,他不能把《尚书》里难解的问题都解决了,是必然的。古书不易通,并不是说拿白话一翻就可通了。注解已难,拿白话文来翻译古文,其事更难,并不是几千年前人说的话都能用今天的白话就能恰好翻得出。这些都是做学问走错了路的,暂不讲这一问题。

第二,我们要知《尚书》是一部多问题的书。文字问题外,便是本子问题,即是《尚书》的真伪问题。《尚书》有两种本子,一种叫今文《尚书》,一种叫古文《尚书》。今天我们只说今文《尚书》是真的,而古文《尚书》则是假的,我今天且先把此问题简单一讲。《尚书》究有多少篇?旧说有一百篇,此说不可靠。当秦始皇焚书时,有一博士伏生,他就收藏着一部《尚书》,回到家,装进壁里边,偷偷地保留下来。秦亡汉兴,重觅《尚书》,只知道有伏生的一部。那时伏生还在,快一百岁,老了。他是山东人,不能叫他从山东到长安去,因此政府特地派了一位有学问根柢的晁错到他家去求此书。但伏生已经不大能讲话,他和晁错双方口音有讲不明白处,由伏生一女儿在旁作翻译。这样几个月,晁错就带着这部《尚书》回到政府。这一部《尚书》此下称做伏生《尚书》——因是从伏生家里得到的。那时中国文字也不断地在变。古代是写篆体,秦代汉代,普通都写隶体。篆体写的叫古文,拿那时通行的隶书写的叫今文。伏生《尚书》本是一部篆体古文的,不易认识,伏生就告诉晁错改写成隶书,因此伏生《尚书》同时又称今文《尚书》。汉廷把来设立博士,传授学生,所以这部《尚书》我们也可为它定名称做博士官《尚书》。此是当时《尚书》的第一种本子。

后来武帝时有鲁共王为盖造房子,弄坏了孔子旧居的墙壁,在壁中发现了许多古书。大概也是因秦代焚书,孔家后人就把很多书藏在壁里,此刻发现了,当然为孔子后人所有,此人便是孔安国,在武帝朝做官。刚才讲的晁错到伏生家中求《尚书》,那是汉景帝时的事,此刻又出现这一部尚书……

P1-3

序言

我在一九六九至一九七〇、一九七〇至一九七一这两年间,曾为文化学院历史研究所博士班学生开设“中国史学名著”一课程。第一年由听讲者随堂笔记,意欲汇集各本成一讲义,乃其事甚难。一则所记详略互异,并有共同所缺,欲为补入,亦复追忆无从。第二年仍开此课,戴生景贤来旁听,携一录音机,堂下照收录写出,由我删润,遂成此稿。故此稿乃一年之讲堂实录。每堂必标一讲题,然亦有前讲未毕,后讲补述,此稿皆一仍其旧。亦有前后所讲重复,并有一意反复申明,辞繁不杀,此稿均不删削。亦多题外发挥,语多诫劝,此稿皆保留原语。虽非著述之体,然亦使读者诵其辞,如相与謦欬于一堂之上。最先本有通论读书为学方法一堂,戴生未加录音,今亦不为补入。然各讲时申此意,读者可自参之。

一九七二年孙中山先生诞辰后一日

钱穆识于台北外双溪之素书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史学名著/钱穆作品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钱穆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40732
开本 32开
页数 374
版次 3
装订 平装
字数 192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00-09-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4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3
出版地 北京
210
13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8: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