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茹的《回忆我的70年代》是一本“送给亲人的书”,是一次对亲情的记录。
《回忆我的70年代》从衣食处行等各方面“再现”了众多70后物质贫瘠但快乐多多的童年。
《回忆我的70年代》寄观念与情感于日常细节,有如鲜活温馨的年代剧,在最细节处感动每一个人的心。
图书 | 回忆我的70年代 |
内容 | 编辑推荐 静茹的《回忆我的70年代》是一本“送给亲人的书”,是一次对亲情的记录。 《回忆我的70年代》从衣食处行等各方面“再现”了众多70后物质贫瘠但快乐多多的童年。 《回忆我的70年代》寄观念与情感于日常细节,有如鲜活温馨的年代剧,在最细节处感动每一个人的心。 内容推荐 静茹的绘本《回忆我的70年代》选取上世纪70年代的典型生活场景或带有时代烙印的物品,配以手绘画,并给予数百字的细腻描述。 在手腕上画手表,到粮油店买面打油,过年时清洗塑料花,爱美的姐姐用洋钉子烫刘海,调皮的男生“掏裆”骑二八自行车……《回忆我的70年代》从衣食处行等各方面“再现”众多70后的物质贫瘠但快乐多多的童年。 目录 有情有义 有滋有味 有声有色 有模有样 试读章节 味精和洗洁精 记得有一天爸爸拿回来一包白色的颗粒,上面写着:红梅味精。我们那天喝的汤就比往日鲜美很多,我们全家人都觉得那一小包颗粒太神奇了。爸爸妈妈每天用味精非常谨慎,炒菜出锅的时候放几颗就好了。 后来,妈妈拿回了一个瓶子,里面倒出来的是白色透明液体,妈妈说这是洗洁精。当初妈妈用洗洁精的时候,也非常非常小心,她教我们在盆子里点一小商,一盆水能把所有的碗都洗干净。 不知道从啥时候开始,味精和洗涤剂的使用量大大增加,它们的价格也越来越便宜,孩子们像倒酱油一样往水里倒洗涤剂,味精也是一勺一勺地倒。 每次老师问我们的理想是什么,全班90%的人都想当科学家。 但是,今天,科学家们长大了,四个现代化也实现了,食品里却出现了三聚氰胺、防腐剂、增稠剂、增白剂、活性剂、一滴香。 这样的进步,让生活美好了吗?让我们更幸福了吗? 抢购 日本海啸时有人抢盐,让我忽然想起来,N年前,这样的场景也常在我的记忆里出现。历史重演总是有原因的,中国人喜欢抢购有由来已久的传统。 我们成长的年代,物资相当匮乏。老百姓像无头的苍蝇一样,看见什么都会闻风而抢,不抢就什么也没有份。 现在的生活,在爸爸妈妈眼里,就是进入极乐世界了。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特别懂得珍惜和感恩,只要不让他们抢着过生活,他们就很知足了。 春天的泥泞 东北的春天,来得特别的晚,5月末才有绿芽出现,春寒料峭的时节,一整个灰暗的冬天过后看见星星点点的绿色都会让人欣喜若狂。 而我对春天的记忆,印象最深的是泥泞。我们那时候,家和学校之间的道路都是土路,冬天里被冻得硬梆梆的,春天温度一上升就开始解冻,一片泥泞。我们穿着布底的棉鞋,这种鞋底特别滑,在黏黏的黄泥巴里深一脚浅_脚地走,一脚没踩好,就崴在泥里,使劲一抬,脚是抬起来了,鞋却留在泥巴里了,然后就是重心不稳,像皮影戏里的动作一样艰难调整,整不好就是一嘴啃泥。这个时期,鞋子和裤腿每天都会成为黄泥的感染地带,春天的融雪令人发愁,读前苏联的小说也总能找到这种回忆。 自行车的年代 70、80年代,中国人不知道啥叫堵车,自行车可以串大街钻胡同,所向披靡。尽管不知道啥叫堵车,但都知道啥叫丢车,我听说有的人家被偷过五次车,在当年都不算稀罕,中国人丢自行车不算丢失财物,公安局都不给立案,也没有一家保险公司给保自行车的。 70年代真是一个自行车的年代,中国也被世界誉为自行车的王国。 那时候的自行车都特别结实,爸爸的车用了20年也不坏,我小时候,一家人都是坐着爸爸的二八大车子出行的,爸爸常常前面驮一个后面驮两个。 年轻人搞对象能坐着对象的车子兜风就是最风光最浪漫的事了。 很多男孩子,腿还没够长就“掏裆”骑着二八大车子满街跑,有时候,“掏裆”骑车的孩子,前面后面还能驮两个孩子,风驰电掣地在街筒子里飞。 那真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呀。 P214-217 后记 我生在70年代的开始,那时中国正从禁欲、动乱、疯狂、扭曲的时代转型进入了一个解禁、颠覆、崩溃、试探、改变和复兴的时代。 我们70后,没有60后坚强但也没他们顽固。70年代的人应变能力极强,因为从小到大,我们一直都在经历种种崩溃。 接班制度的崩溃、粮本粮票崩溃、大学包分配制度的崩溃、分房子制度的崩溃、免费医疗制度的崩溃、环保的生活习惯的崩溃…… 随着各种制度的崩溃,紧接着出现了个体户商贩、私营商店、出租车、广告公司等等新玩意,一时间旧体制土崩瓦解,新东西纷纷上市。 70年代的人们渴望追赶时髦,但跟风没有个性,街上流行着同一种裤子,同一种裙子,同一种眼镜,不管多大肚都敢穿脚蹬裤,现在看来,疯得不轻。 我们既是失去了方向感的一代,也是一批没有人文精神道德感和生命关怀的一代,从小杀鸡杀狗、抓知了、烧老鼠、上课活体解剖青蛙,伤害生命习以为常司空见惯,我是在成年以后才开始忏悔自己蒙昧的残忍。 70后也是没有信仰的一代,我们相信,没有什么神仙和皇帝,人定胜天,毫无忌惮地挑战所有传统,也放弃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我们失去了一种精神:虔诚,也因此折损了自己的灵性。 我们一路走,一路赶上制度的崩溃,来不及哭,又看见了希望,一路走,一路接受全线瓦解,一边成长,一边看见粗暴的建设。我们坚守着父辈留下来的一些良好习惯,但依然抗拒不了拜金时代的强大洗脑洪流。 70年代是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也是一个值得怀念的纯真年代。全民手工建设家园、全民垃圾分类、全民吃绿色食品。我们穿着妈妈织的毛衣长大,舌尖上的记忆都是食品的原味。食物里不含防腐剂,没有色素,更没有三聚氰胺和塑化剂。 今天的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但所有的食物,都值得怀疑。手表、电器坏了,找不到修理的地方;花一个月工资买的智能手机,刚用3个月,升级版就来了。纸巾代替了手绢,圆珠笔变成一次性用品,杯子、内裤、乃至相机,都是一次性的,我们几乎和所有生活物品的关系,都是一夜情。这所有的变化,都让人猝不及防,这也是不到30年的时间,人们就开始忙着怀旧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是一个典型的流浪70后,23岁才离开哈尔滨来到深圳,在这座陌生的南方城市里,一切都靠自己,直到而立之年,才从疲于奔命的生活中沉淀下来,此时再来回顾自己的人生,发现无论是蒙昧或是纯真,都已一去不返。 深圳人卖了房子,除了衣服,什么都不拿走,因为房子里只有财产没有记忆。在我深圳的家里,几乎找不到一件记载着童年回忆的物件,当我想回头寻找那些记忆的时候,竟然两手空空。 于是我开始写怀旧的博客,起初这些博客是写给姐姐看的,她在哈尔滨每天看我的博客,一边看一边和我兴奋地讲那些小时候的事,闸门一旦被扯开了口子,好像一瞬间所有的记忆都复苏了。 我一口气写了几百篇博文,又偶遇了很多和我一样怀旧的70后、60后还有80后,大家一起感动,一块分享。我惊讶地发现,有那么多天南海北的人和我共享同样的记忆。 博客里看到最多的留言是:静茹你真幸福,好羡慕你,你妈妈真能干,你爸爸真了不起。 看到众多网友的留言才知道,原来我经历的这些,不是每个70后的孩子都曾拥有的,我平生第一次感到自己的童年是那么的富有,我想把这本书画完送给年迈的父母双亲,做为女儿感恩双亲的一份礼物,这也是我用6个月的时间,坚持把两百多幅插图完成的最大信念支撑。 画这本书的过程,既幸福又感伤,家里的每一样东西,我都清楚地记得,每个细节都画得出来,完全不需要参考图案。伏案创作的那些日子,常常画着画着就泪流满面不能自已。 直到今天,我才懂得,父母为我们建造的那个家,才是真正的家。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回忆我的70年代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静茹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8112131 |
开本 | 24开 |
页数 | 23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0 |
出版时间 | 2013-04-01 |
首版时间 | 2013-04-01 |
印刷时间 | 2013-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少儿童书-动漫绘本-儿童绘本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228.2 |
丛书名 | |
印张 | 1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01 |
宽 | 163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