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井冈山巾帼英雄
内容
编辑推荐

永不凋谢的永新奇葩——贺子珍、四季常青的井冈兰——伍若兰、艰难困苦中磨砺出来的大无畏革命者——贺怡、历经磨难而不倒的烈士遗孀——段子英……《井冈山巾帼英雄》写的全是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女性。那是一代毫不夸张的巾帼英雄。她们,有的来自江西,有的来自湖南,有的来自祖国的远方,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井冈山来了,聚集在红四军的大旗下。她们,年龄大小不一,文化程度不同,说话口音各异,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却完全相同。本书由刘家桂著。

内容推荐

《井冈山巾帼英雄》写的全是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女性。那是一代毫不夸张的巾帼英雄。她们,有的来自江西,有的来自湖南,有的来自祖国的远方,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井冈山来了,聚集在红四军的大旗下。她们,年龄大小不一,文化程度不同,说话口音各异,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却完全相同。

阅读《井冈山巾帼英雄》,贺子珍、伍若兰、吴仲廉、康克清等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八角楼的土房,井冈山会师的场面,黄洋界保卫战的艰辛,小井红军医院的惨烈……都一一映现在我们的眼前。本书由刘家桂著。

目录

永不凋谢的永新奇葩——贺子珍

四季常青的井冈兰——伍若兰

从“望郎媳”到“女司令”——康克清

英魂归来兮祭井冈——曾志

叱咤井冈的少年巾帼——彭儒

艰难困苦中磨砺出来的大无畏革命者——贺怡

有几套特殊本领的女中豪杰——吴仲廉

从贫苦农家走出来的优秀干部——李端娥

湘妹子情系井冈山——蒋秀仙

留下特殊收条的井冈女杰——伍道清

勇于革自己家命的女青年——龙家衡

历经磨难而不倒的烈士遗孀——段子英

从妇女工读学校锻炼成长的女孩——尹顺安

平凡女人的不平凡人生——马夏姬

矢志不渝跟党走的“假小子”——汤莲

敢于打破传统投身革命的农家女孩——周淑女

在红光医院侥幸生存下来的女医生——谢秋月

美丽的井冈红杜鹃——吴月娥

井冈山年龄最小的女战士——谭木兰

机智聪明的农家媳妇——聂槐妆

非常有主见的“千金小姐”——颜清珍

勇敢无比的童养媳——刘菊娥

视死如归的女孩——王石妹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红军打下永新,组织了一支支工作队,深入各区各乡。工作队的任务是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地方党组织和区乡苏维埃政权。

贺子珍按照党组织的指示,带着一支工作队,来到西乡塘边村工作。在第一次攻打永新后,贺子珍曾陪同毛泽东来到这里,进行土地分配的调查,开展打土豪的活动。贺子珍这次到塘边村,还像第一次来时一样,住进一个贫农老婆婆的家里。不久,毛泽东带领一部分战士也到了塘边村。工作队安排他也住到老婆婆的家里。老婆婆高兴地把堂屋腾出来让毛泽东居住。当时土地分配没有统一的章程,各区乡做法不一,群众议论纷纷。毛泽东已跑了几个乡,这次到塘边来,就是想进一步调查研究,比较几种分配方法的利弊,制定一个统一的土地法。

他一住下来,就听取工作队的汇报,不停地往小本子上记,并且不时提出问题。譬如:对这种土地分配方案,满意的人多,还是不满意的人多?满意的都是什么人,不满意的又是什么人?他们的阶级成分和政治态度如何?贺子珍一时归纳不出来,就如实反映,赤卫队长是什么意见,妇女主任是什么态度,贫协主席是怎么说的。她觉得自己没有很好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脸涨得通红,手心冒出汗来。

毛泽东丝毫没有责备她的意思,而是和颜悦色地对贺子珍和同志们说:“调查研究也是一门学问,学一学就会了。”他结合自己多年的体会,风趣地谈起如何搞调查研究。首先是调查者自己心里要明确这次调查的目的,调查要紧紧围绕这个目的进行。否则,费了很大劲,搜集到的是一堆无用的材料。其次是对不同的调查对象要用不同的方法。譬如对土改积极分子,可以开门见山,把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要是向富裕中农作调查,就要多转几个弯,因为他们的肚肠也有几个弯。

贺子珍睁大眼睛听着,从来没有想到调查研究还有这么多的讲究。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在以后的几个调查会中,贺子珍一面做好组织安排工作,一面留心观察毛泽东的工作方法。贺子珍发现,他每天晚上总要一个人在油灯下工作到深夜,把当天的情况汇总起来,写出第二天的调查提纲。调查会开起来,他亲自主持,亲自记录,把每个人谈的要点都记录下来。她还发现,他虽然准备了调查提纲,但不完全按照提纲发问,而是围绕这些问题,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从不同角度提问题。

以后,毛泽东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写了个报告,这就是被遗失了的《永新调查》,里面主要谈了经济方面的情况和问题,也有对工商业政策的意见。当时,有的人在根据地实行了过左政策,对工商业者的财产采取没收政策,毛泽东通过实地调查后,予以了纠正。

贺子珍同毛泽东一起工作的时间越长,对毛泽东的印象就越深。特别是在塘边发生的一件意外事件,让她亲身感觉到了毛泽东身上的无穷智慧和力量。

有一天,一支外县的地主保安队突然向塘边村袭来。四五十名全副武装的敌人,以密集的枪弹向守在要道上的塘边暴动队发起进攻。

塘边村地处遂川、莲花和永新三县的交界处。虽然永新的大部分地区已经解放,但塘边附近几个县仍是敌人的天下。从塘边逃出去的地主向附近的保安队报告说,共产党有个中央委员毛泽东在这里活动,蒋介石正以五万大洋悬赏捉拿毛泽东。保安队这些家伙贪财心切,立即纠集队伍向塘边发起突然袭击。

正在堂屋同毛泽东分析调查材料的贺子珍听到枪声和暴动队员的报告,不禁大吃一惊。她知道,塘边附近有一个连的红军,还有毛泽东的一个警卫班。但是,因为事前没有料到会发生意外,队伍全部分散到各个村子做群众工作去了,一时无法集中。暴动队员大部分没有枪,只有梭镖,光靠他们能不能顶住保安队的火力,实在是个问题,万一顶不住,毛泽东的安全就没有保障了。要是毛泽东出了什么事,后果将不堪设想。贺子珍越想越紧张,脑子里一片混乱。

她抬头看看毛泽东,但见他非常沉着冷静,仍然悠然自得地抽他的烟,稳稳地坐在那里,似乎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事实上,毛泽东正在分析眼前的局势。贺子珍想到的,他都想到了。他觉得,在来者是敌人的先头部队还是一小股保安队都尚未搞清楚之前,这一仗如果冒险去打,有可能陷入被动,甚至危及塘边人民的安全。

于是他果断地作出决定:“通知村里的群众,马上撤出村子!”  塘边村地处群山之中,走出村落就是山,村里的干部和群众很快都撤到山上。毛泽东同贺子珍还有老婆婆一家,也一起上了山。

他们隐蔽在密林深处,注视着敌人的动向。敌人进村后,找不到人,知道这里的百姓已经有了准备。他们人数不多,怕中了红军的埋伏,不敢久留,在村子里抢掠一阵子就走掉了。

这次遇险,虽然算不上什么大事情,但在贺子珍的生活中,却是一次关键性的、有决定意义的事件。她亲眼目睹毛泽东在危急时刻如此镇定自若,沉着应付。而这种冷静、自信和力量,正是她所缺少的。

在同毛泽东的接触中,贺子珍常常拿自己同毛泽东相比,每次相比,都感到自己年轻幼稚,同时感到在毛泽东的身上,不仅有丰富的斗争经验,而且有无穷智慧和力量。

毛泽东这种优异的革命者素质,是这样强烈地吸引着贺子珍。每当他来到身边,她就感到增添了勇气和力量;有他的帮助和指点,她也变得聪明和成熟多了。毛泽东对她的帮助是十分热心和真诚的,大到政策、思想、方针,小到工作作风、工作方法,都耐心地给予指导。

有一次,贺子珍出去做群众工作,到了吃饭的时间,群众要留她吃饭。她想起部队的纪律,婉言谢绝了,饿着肚子把事情办完,才回到军部吃饭。

毛泽东知道后,夸奖她说:“你做得对,老百姓生活很苦,他们留你吃饭,肯定要给你做点好吃的,这样就增加了他们的负担。你的心中越来越多地为老百姓着想,证明你的思想觉悟在不断提高。”

自从毛泽东上了井冈山,贺子珍就把他当做自己的好老师,遇到有什么事情想不通,或者不知道应该怎样处理,总喜欢去征求他的意见,请他帮助出出主意。而毛泽东也是每次都有求必应,并给予认真解答。

在反动民团袭击塘边村之前,贺子珍对毛泽东更多的是敬仰之情,但是在塘边遇到这次意外事件,他们一起商量对付敌人的办法,一起上山隐蔽以后,她的感情突然起了微妙的变化。她甚至产生了一个念头:“要是能够永远在他的身边工作,经常得到他的帮助和指点,该有多好!”贺子珍心里明白,自己已经爱上毛泽东了。

尽管如此,年轻姑娘的心事是不会轻易表露的。贺子珍虽说是反封建的先锋战士,但一想到自己悄悄爱上一个人,就胸口怦怦直跳,感到怪不好意思的,平时的勇敢、大胆、泼辣的作风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毛泽东从贺子珍那害羞的神态和表情中,看到了这个年轻、质朴的姑娘那颗火热的心。P18-21

序言

最近,有人给我托来一本《井冈山巾帼英雄》,说是请我给写个序。我说,我年事已高,都写不了啦!然而,这本书的题目倒是吸引了我,我让女儿读了一篇给我听听。没有想到,这一读却勾起了我的思绪,让我好像重新回到了井冈烽火的当年。贺子珍、伍若兰、吴仲廉、康克清等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八角楼的土房,井冈山会师的场面,黄洋界保卫战的艰辛,小井红军医院的惨烈……都一一映现在我的眼前。我不由得让女儿分几天连续地给我读完了这本书稿。

《井冈山巾帼英雄》写的全是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女性。那是一代毫不夸张的巾帼英雄。她们,有的来自江西,有的来自湖南,有的来自祖国的远方,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井冈山来了,聚集在红四军的大旗下。她们,年龄大小不一,文化程度不同,说话口音各异,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却完全相同。为了革命,大家毫无怨言,与男同志一样,穿的是两层单衣,吃的是红米南瓜,扛的是土枪大刀;为了革命,这些姐妹有的英勇地倒在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下,献出了自己的青春,有的坚强地活了下来,为祖国的事业默默贡献了一生。如今,八十多年过去了,众多的姐妹都已离开了人世。我算惟一还在的这段光辉岁月的见证者。我只想说: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这其中有她们的功劳和贡献,她们的精神融汇在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之中,融汇在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之中。让我们都来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继承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继续把中国的事业做得更好,让全中国的老百姓过得更好。我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中国的和谐社会一定能早日建成。说几句肺腑之言,权当为序。

彭儒

2008年12月26日

后记

2005年受江西省委组织部的委派,我与省内多所高校的同行一共6人被派往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担任挂教教师。说实在的,在来到井冈山之前,我对井冈山根据地历史的了解并不算全面。来到干部学院后,出于教学及各项工作的需要,我如饥似渴地学习,查找各方面资料,逐渐对根据地历史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在那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里,红军官兵那种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精神,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辉煌事迹,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正因为如此,有一种使命感驱使我想为那些英烈们做点什么。

在逐步深入了解这段历史的过程中,我却发现了其中一些不足,那就是在许许多多的资料中,对根据地妇女活动的记载及广大妇女对根据地建设的贡献研究不多,把井冈山巾帼英雄作为一个群体进行系统研究更不多见。在征求有关学者的意见后,从2006年暑期开始,我着手做这件自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在开始整理资料和进行系统研究之前,没有想到困难会如此之大。虽然在井冈山根据地的建设过程中,广大妇女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解放后在这方面留下的资料却十分匮乏。但是,我既然选择了做这件事,困难再大也不能轻言放弃。为此,我一方面想方设法去寻找有关资料,另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去走访有关研究者及当事人的后代。就这样不知不觉六年时间过去了,在这六年里,我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这件事上。今天书稿终于完成,不管质量如何,我认为已经尽了自己最大努力。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参阅和借鉴了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有些成果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在此谨致以诚挚的谢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10月,井冈山根据地唯一健在的老红军彭儒欣然应邀作序,为本书增添了光彩,在此致以深切的谢意。同时还要对江西社会科学院的余伯流教授和井冈山大学的陈钢教授、彭晖副教授为本书写作提出许多宝贵意见表示谢意。江西人民出版社对本书出版予以大力支持,在此亦表示感谢!

由于我掌握的史料不足,写作水平有限,书中当有不妥之处,尚祈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谨以此书作为一份礼物献给那些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先辈们。

作者  2011年10月于井冈山大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井冈山巾帼英雄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家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0051527
开本 16开
页数 2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6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30
16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1: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