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诗里特别有禅
内容
编辑推荐

《诗里特别有禅》:读美丽古诗,品诗中禅趣!

很多人觉得禅深奥玄虚,说不明白,其实她就在诗词中等你发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在这些耳熟能详看似普通的景物和情怀描写中,实际蕴含着丰富的禅趣。

《诗里特别有禅》(作者骆玉明)意蕴深邃、悠远,文字优美洗练且平易近人,使读者从阅读中收获真正的宁静,升华自己的心灵。

内容推荐

复旦大学中文系骆玉明教授集三十余年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传统文化的探索于一身,对中国古代近百首诗词进行精辟品鉴和解析,使读者从中了解到中华禅文化的博大精深。

《诗里特别有禅》意蕴深邃、悠远,文字优美洗练且平易近人,《诗里特别有禅》使读者从阅读中收获真正的宁静,升华自己的心灵。

目录

壹 鸟鸣山更幽 / 003

一切都会过去,

在变化的背后仍然是一个深邃的幽静。

贰 拈花微笑 / 013

花虽微渺,

却显示着人世的美好。

叁 何处惹尘埃 / 023

烦恼不起,清静自如,

便能达到真正的觉悟。

肆 满船空载明月归 / 039

什么也没有得到,

空船而去,空船而归,但心是欢喜的。

伍 坐看云起时 / 049

落花随流水而去的所在,

有另一片美好的天地向你展开。

陆 春在枝头已十分 / 063

那个遍寻不得的意中人,

原来就在身边不曾注意到的地方。

柒 只许佳人独自知 / 073

生死流转,

不知是谁在何处栽下了最初的种子。

捌 我今不是渠 / 085

影子是我,

但我并不是那个影子。

玖 夜半钟声到客船 / 093

人生总是有很多艰辛,

除了对自己,没有人可以说。

拾 禅意的月亮 / 107

月亮只是一轮,却普遍地在一切水中显现出来,

一切水中的月亮乃是一月的显现。

拾壹 平常心是道 / 119

世俗的知识和欲念就像湿衣服一样,

紧紧裹在我们身上,脱不下来。

拾贰 吃茶去 / 129

世事无常,都在变化之中,

该来的总要来,该走的总要走。

拾叁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 139

我们看到的“清清楚楚”的东西, 其实并不是事物的真相。

拾肆 雁过长空,影沉寒水 / 149

生命只是一种偶然。

不过都是瞬间的变化。

拾伍 长啸一声天地秋 / 159

一轮孤月,无限江山,禅者惊破夜空的长啸,

令天地为之动容,于是萧瑟之气,弥散四野。

拾陆 春来草自青 / 169

禅在自然中,

也在朴素的生活中。

拾柒 禅者,活泼泼也 / 181

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

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拾捌 四厢花影怒于潮 / 193

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

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跋:如何说禅 / 202

试读章节

二千五百多年前,当孔子(前551-前479)带着一群弟子奔波在中原大地上,四处去推行他们所崇仰的人间理想时,在西边的印度,比孔子年长十多岁的释迦牟尼(前564-前484)也正带着一群弟子漫游于原野,为创立佛教而忙碌。

孔子的目标在现世,他关心合理的政治秩序、高雅的道德修养,而释迦牟尼关心人如何从苦难的现世获得解脱。

在黄河岸边,在恒河之畔,两位互不相知的古贤各以自己的方式为人类寻求精神家园,将他们智慧的光芒投射到遥远的时空。

释迦牟尼的本名叫悉达多-乔达摩,是古印度释迦族的王子,出生在今尼泊尔的南部。二十九岁时,这位王子有一天外出巡游,路途中,他遇到一位枯瘦的老人,一位在路旁哀吟的病人,又看见一支送葬的队伍,一位修行者。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生命的图像:辗转于生、老,病、死,人被无穷的欲望所折磨,找不到归宿。生命是有意义的吗?如果有,终极的圆满又如何可能?他决意出家修道,为世人寻求一条离苦之路。

古印度有非常浓郁的宗教氛围,存在各种宗教流派,其中主要的两大系统是婆罗门和沙门。释迦牟尼出家后遍访名师,得到他们的指点。他也曾加入苦行沙门,据说一天只食一颗麻麦。当时这些不同的宗教流派都有静修的方法,通称为“瑜伽”(梵文Y0ga),其含意为“一致”或“和谐”,是一种提升意识、发挥潜能的方法。其中的一个分支叫做“禅”(梵文Dhyana),本意为“思维修”或“静虑”。释迦牟尼在修行的过程中,修习了很高的禅定功夫。

伟大的思想者都会在某个时刻意识到一个问题:已有的一切学说都无法使他感到满足,他找不到老师了。这使释迦牟尼感到一种近于绝望的痛苦。三十五岁那年,他来到如今叫做“菩提达耶”的地方(在今印度比哈尔邦),坐在一棵无花果树下,发愿说:若不能获得无上正觉,永不起身!他如何沉人冥想,思考了什么,后人无法知道。记载说他在树下坐了整整七天七夜,到了第七个夜晚过去,天将拂晓时分,释迦牟尼遥望明星,瞬问彻悟宇宙、人生真相,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由此成为佛陀。那种无花果树原名毕钵罗树,后来被称为菩提树——“菩提”(梵文Bodhi)是智慧、觉悟的意思。

佛教流传以后,释迦牟尼不断被神化。今日我们走进佛教的寺庙,总是会在大雄宝殿正中看到一尊佛祖的塑像,常常是贴金的,显得高贵而神圣。如果是在山崖上雕凿成像,有时会做得很大,来体现佛的崇高与伟大,令人生敬畏之心。他有许多尊号,最常用的有。佛陀”——彻底觉悟者· “如来”——显示无所不在的绝对真①。“释迦牟尼”——释迦族的贤人。人们习惯把最后一种当作他的名字来使用。

但回到历史本源上去看,释迦牟尼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追求真理、创立宗教学说的思想者。他在菩提树下静坐的七天七夜,是佛教史上最伟大的一次禅定实践。在后世,瑜伽逐渐转化为一种以调息、静心为基础的健身方法,虽然还有一些神秘气息,它的宗教意味已经淡化了。禅或者说。禅定”,则被佛教所继承,成为僧人修行的方法。这就是禅的第一层意义。而在泛义上,“禅”也可以用来指各种与佛教有关的事物,如寺庙又称“禅林”,僧服也叫“禅衣”等等。

“禅”还有一层相对狭义的用法,是指佛教的一个特殊分支——禅宗。在佛家的解说中,它也是源于释迦牟尼。关于禅宗起源,有一个十分美妙的故事,叫作。拈花微笑”。佛祖释迦牟尼入寂前,在灵山召集大众举行最后一次说法。有一位大梵天王(佛教中的护法神)向佛祖敬献一枝金色莲花,请求佛祖:如果还有未说的最上大法,希望能宣示给众人和将来的修行者。佛祖拈起莲花,面向众人,瞬目扬眉,一言不发。众人不知佛祖何意,也都默然无语。此时只有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摩诃迦叶破颜而笑。佛祖便说道: “吾有正法眼藏,涅檠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正法眼藏”是指朗照宇宙、包含万有的佛法全体,“涅檠妙心”是指摆脱一切虚妄的精妙思想。简单说,这两句就是指佛法的全部精华,所以它是。最上大法”。这个“最上大法”是真实的,却没有任何迹象,它极其微妙,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解说,只能在心心相印中传递。当时只有摩诃迦叶感知到释迦牟尼在无言中宣示的大法,所以佛祖说:我已经把它托付给迦叶了。

所谓“教外别传”,意思是它在佛教各个宗派中自成一个特殊的体系。按照禅宗的解释,一般的宗派都是依赖经典来传授教义的,这称为“教;禅宗是不依赖经典、“不立文字”的,所以称为“宗”。

常见的佛祖造像大多有一种祥和、宁静、安闲的神态,我们想象他手拈一枝莲花面对众人时,更多了一层美妙,甚至是略带女性化的柔和。而迦叶的微笑,应该是虔诚而又自信的,它把一种清明纯净的心境回应给佛祖。佛祖拈花,迦叶微笑,两心相通, “最上大法”就这样完成了宣示和传承的过程。P13-16

序言

平日教书或者和朋友聊天,谈到中国的文学与历史,经常说到禅,也经常被问起:到底什么是禅。

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古代禅师对此会给出很奇怪的答案,譬如“一寸龟毛重七斤”,或者索性给你当头一棒。他们认为禅不可说,不能用文字来定义。他们所说的种种奇怪的话,都不过是个由头,是一种引导的方式。

现在谈禅的书也很多,但要么只是把它当作思想史的材料,要么就说得很玄奥,云里雾里,让人摸不着头脑。

禅是那么深奥玄虚而难以把握的东西吗?其实不然。

禅是一种哲学、一种宗教,但禅更是一种体验,一种生命形态。

禅远看似乎虚无缥缈,不可捉摸,但真的走进去,它却平平实实、真真切切。

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从具体的人生体验来感悟禅的佳作。诗和禅一样,不提供定义,只是显示鲜活流动的情感状态,你细心地体会它,能感受到禅的趣味,看到禅悟的境界。

苍山空寂,明月清朗,幽潭澄澈,野花自开自落,浮云时聚时散,这里面都有禅意。诗人流连于自然的美景,写出自由的心与天地造化相融的平静与快乐。

当然并不是好诗就有禅,禅有它的特别之处。

我们先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了解下什么样的诗里有禅。

魏晋诗人阮籍常常驾车外出,走到无路可走,便恸哭而返,留下的成语,叫做“穷途恸哭”。他的诗常常也是表现这种人生困顿的焦虑,比如“徘徊将可见,忧思独伤心”。

穷途恸哭不是禅,它是用一种固执的态度看待人和世界的对立,在这种对立中感受到生命遭受外力压迫的紧张。阮籍改变了中国的诗歌传统,使它的内涵变得沉重,但这样的诗不合于禅意。

同样以行路象征人生,陆游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给人以更多的愉悦,它让人对生活抱有信心:在看似无路的地方,可能有一片新的天地出现,只要能够坚持,希望总是有的。

但这也不是禅。这两句诗描写的是单线的变化,是对预期目标的等待。人生的道路受各种不可知因素的影响,预期的目标往往很难实现。如果“山重水复”之后并非“柳暗花明”,又会怎样呢?是不是仍旧回到“穷途恸哭”?

王维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禅。

沿着山溪走到了水的尽头,但这仅仅是水的尽头。你倘若并不曾预设一个固定的目标,就会看到世界充满着奇妙的变化。在远处的山谷,在跟你走过的路毫不相干的地方,云渐渐涌起,升向高敞的天空,景象如此动人,视野无比广阔。

如果你在“水穷处”沮丧不已,心境闭塞,就看不到“云起时”。

这是一个很小的例子,却牵涉禅学中重要的道理:倘能消弭固执和对立,消弭贪欲与妄念,消弭紧张和焦虑,便能以空灵玄妙的智慧,朴素自然的心情,随缘自适的态度,求得本应属于你的完美的生命。

在本书中,我们将解读和欣赏一系列体现禅理与禅趣的诗篇;同时我们也以此为中心线索,谈说禅的人物、禅的知识和禅的历史。

禅不可说,但可以借诗来谈。

后记

这本小书写完了。原本以为不会太费劲,结果只是再一次证明了我早已明白的道理:凡事想要做得好,都是不容易的。

我希望这本书有比较可靠的学术基础,因而需要对各种资料加以审核和考订。譬如《景德传灯录》载德山宣鉴开悟时对他的老师说了一句“从今向去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也”,常见的解释是“从今以后不再怀疑天下老和尚的舌头了”。真像个乖孩子,但这算是什么“禅”!其实这是一句非常豪气、表现特立独行精神的话,正确的解释应该是“从今以后再也不会被天下老和尚的舌头所迷惑”。做这样的判断需要多方参照、反复斟酌。书中类似的情况不少,我想要以自己的努力来获取读者的信赖。

也是出于学术习惯。我在引用别人的研究成果时,都要注明出处。

我希望这本书具有知识上的系统性,让读者读完以后,对禅的观念、禅宗的历史,以及重要的禅宗人物和典籍有一个大致完整、比较清楚的了解。而这些知识性的内容散见在各处行文中,什么地方合适就插一点,怎样相互关联,又说得轻松自然,也是要费点心思的事情。

我希望对所涉及的佛禅思想观念能够说得简明而又尽可能的精确。略有接触的人都知道,佛学极其繁复,一个词就可以说上好半天,足以吓退许多耐心差的读者。虽然禅家号称“不立文字”,但一些基本观念不说也不行。那么,什么样的分寸算是合适,如何去说更加透彻,这对作者思维的清晰性构成严重的考验。像慧能和神秀那两首著名的偈子,阐释与比照,反反复复写了好几遍。当然不能说最后留下的有多么好,不过在我目下而言已经很难再有改进。

我希望这本书的文字有趣而好看,且耐人寻味。禅是有趣的,诗是优美的,以诗解禅,写得枯涩而呆板,那就不如省事一点。而如果能够做到有趣而好看,读者的阅读过程就会有许多愉悦。

我说的都是“我希望”。能实现多少,请读者评判吧。

骆玉明

壬辰年冬日于可以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诗里特别有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骆玉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935566
开本 32开
页数 2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3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27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6
15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6:5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