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曹文轩论儿童文学
内容
编辑推荐

《曹文轩论儿童文学》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创作体验,生动有趣,可操作性强,为喜欢童话、创作童话的人提供独一无二的指导和建议。

曹文轩是纯美小说的代表作家,在创作上提倡作品美的重要性。其作品人物独特鲜活,叙事简洁流畅,文字纯净唯美,意境高雅清远,情感真挚深沉,字里行间无不充盈着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人间真情,无不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辉。作品写苦难——大苦难,将苦难写到深刻之处;作品写美——大美,将美写到极致;作品写爱——至爱,将爱写得充满生机与情意。这种对苦难、对真情、对美好人性的细腻描写和咏叹宛如一股温暖清澈的春水,将湿润和纯净着每一个读者的眼睛、心灵,牵引着我们对生命中真善美的永恒追寻。

内容推荐

《曹文轩论儿童文学》收录了曹文轩全部的关于儿童文学创作论述方面的文字,主要阐述了曹文轩文学创作中倾向自然、诗意、悠然的创作风格,以及关于艺术创作上“美的力量大于思想的力量;再深刻的思想都会过时或成为常识,唯独美是永远的”的观点,语言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将曹文轩的儿童文学观详细地阐述出来,为研究曹文轩和儿童文学的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目录

从经典开始

 世界小,文学大

 主人公的名字:教育

 走向王者

 从经典开始

 高贵的格调

 生命之刀

 幻想与文学

 倾诉的魅力

曹文轩如是说

 我和中国的儿童小说

 曹文轩如是说

 追随永恒

 如何经得起翻译

 古典风格与现代主义

 《根鸟》是一部场面小说

 关于我的写作 让幻想回到文学

 《草房子》写作札记

 我的作品

 维护最起码的体面

 水边的文字屋

 坚持文学的天道

 为艺术品而写作

 读者是谁

 荒谬的历史

 觉醒、嬗变、困惑:儿童文学

 生活无处不在

 现代化情景中的文学

 写童书养精神

 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

 漫说儿童文学

 论“成长小说”

 知无涯,书为马

 古典的权利

 语文教育的破局

 大自然与文学

 文学:人生最高的嗜好

 《第二语文》的编写宗旨

 “幻想文学”破解

 朗读的意义

 寻找:60年的宿命

 面对浅阅读时代

 品质:生存之道

 人间的延伸

 三个放羊的孩子的故事

 作为现代理念的分级阅读

 读者是谁?

 无边的绘本

 儿童性与儿童的观念

 关于阅读意义的七个观念

 “走向世界”的忧思

成长之声

 儿童小说的兴盛

 回归艺术的正道

 在平静中走向自己

 1959年以后的中国儿童文学

 散乱也是一种结构

 韩寒和《三重门》

 灵性写作

 金波先生与他的文字

 顺从天性与经验的书写

 2001:儿童文学

 郭敬明和《幻城》

 活在灵魂中的童趣

 成长之声

 写作只是生活的一种方式

 低调,但上乘

 战争:写作的重要资源

 “以善为美”

 近20年中国儿童文学

 说《千雯之舞》

 张之路的意义

 “独船”也许是一个隐喻

 沛德先生的意义

编后记

试读章节

这些作品,是很下了一番工夫精选出来的。有一些,是有口皆碑的经典,而有一些,并不被文学史所特别在意,而实际上它们在艺术方面,是上乘的,完全有理由进入经典行列。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文学史遗漏掉的有价值的作品,并不在少数,而又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被文学史抬举而实际上并无多大价值的作品,也不在少数。

我们在选择作品时,并不以文学史为依据,而只以文学应坚持的艺术标准为依据——它们必须是艺术品。

读书必须读好书。

随着印刷术和造纸术的日益发达,书籍早已堆积如山。现如今,当我们走进一座座现代化的图书馆,走进一座座迷宫般的书城,见到那满坑满谷的书籍时,既有对知识浩瀚无涯的感叹,又有对知识重压身心的不安甚至是恐惧。但我们很少想到,这些书对于我们而言,是否都有价值?被越来越精美的装潢所包裹着的东西,究竟值不值得我们花费时间与热情去青睐它们?我们只是想着拥有、拥有、多多地拥有,我们恨不能将它们一下子全都吸进记忆。人类对知识的崇拜、无节制的拥戴、贪婪的吮吸,早已使人们失去了对所谓知识的应有的分辨与警惕。将书本视为图腾的结果,就是面对书本时,我们只有主动的相拥和无条件的接受。参天书山,已快要压垮我们的脊梁——更具悲剧性的是:它快要堵死我们的心灵空间。

其实,世界上的好书并不很多。若有一位目光深邃、判断力超凡的大智者,能对这些书籍加以筛选,各大图书馆至少可以省出一半宝贵的空间来,喜爱读书的人也就会少费许多精力,而对好书的阅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不光好书不多,还有坏书。这些坏书大量混杂在图书馆、书店和一些人家的书架上。它们不光耗费了我们的时间、金钱,还使我们堕落、误入歧途。它们损害了我们的心智,钝化了我们的感觉,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感染了病毒。

英国作家毛姆有言道:坏书读得再少也不为少,好书读得再多也不为多。坏书——是愚钝智慧的道德上的毒药。哲学家叔本华有句话也很值得我们记住:不读坏书,是读好书的一个条件。

但作为一般的读书者,我们并不具备这种判断良莠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以为,唯一聪明的办法就是读名篇。

一篇作品被我们称之为名篇,前提是它已经受住了漫长时间的考验。它已在时间的风雨中被反复剥蚀过而最终未能泯灭它的亮光。它不光是被几个智者说好,而且是被一个庞大的群体所认同。年复一年的阅读,年复一年的挑剔,又年复一年的吮吸,不管怎么样,它没有因时过境迁而衰化,而改变颜色。它一如从前那样饱满,那样富有人情,那样闪烁光泽——时间的流逝,甚至使它还比从前更显博大精深。它在不停地增值。

对于少年读者而言,此时的阅读应是更为讲究的。如果没有选择,随意地滥读或是因受宣传的蛊惑而进行媚俗性阅读,将会养成一种低下的阅读趣味和阅读习惯。一旦定型,日后纠正都纠正不过来了。更糟糕的是,日后即使再面对名篇时,已变得俗气的目光,也会将名篇看俗了。少年阶段的阅读,实际上是为今后的阅读打基础的阅读,因此正确的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不免为下。”只有读名篇,读上乘之作,我们才有可能接触最高的精神境界,也才有可能抵达最佳的审美境界。若是从在阅读中吸取写作经验以使自己能有好的写作能力之角度出发,读名篇,读上乘之作也几乎是必需的。一个人长久地在二流三流的作品中滚来滚去,就会受其熏染,受其规范,并将它们误以为是写作的标准,从而永远失去了写出好文章的可能。

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批评方式。这种批评方式是中国特有的。金圣叹对《水浒》、《西厢记》的评点,张竹坡对《金瓶梅》的评点,脂砚斋对《石头记》的评点,都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佳话。

这种批评方式,到了现代文学时期,从表面上看已弃之不用,但实际上,现代文学史上的那种印象式的批评,都有评点式批评所留下的影子。

这杆“老枪”,真正被悬置不用,是在进入八十年代以后。

当七十年代末文学批评界开始反思中国文学批评史时,产生了诸多不满情绪,其中之一,就是不满于中国文学批评只将自己交给印象,而缺乏系统与理性。随之,几乎整个批评界都摆出了一副背弃这一中国文学批评传统的样子,而企图向西方的那种逻辑的、体系的、理性的批评模式靠拢。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中国当下的批评家们——尤其是年轻的批评家们,十有八九已经从思想、思维模式以及论述方式乃至语言上,都已摆脱了传统批评的路数,写出了至少在表面上看已经很“西化”了的文章。随着近些年对所谓“学理化”的强调以及对所谓的学术规范的强调,一种与中国传统批评模式完全两样的批评模式,已成当下批评的主打模式。那种方方正正、文体风格一律化的批评文章已成了批评家们、硕士生和博士生们必做的文章。似乎唯有这种方式的批评,才有深度,才有学理,也才有可能切近文学的本质。

评点汶杆老枪果真不中用了吗?P3-5

后记

2011年初,俞晓群社长支持我策划《海豚学园》。在刘绪源等老师的启发下,一些具有经典意义的理论著作渐次列入。同时,为了体现这套书的学术原创性和前瞻性,我邀约了多位最具学术活力的一线学者,请他们以“我注六经”和“六经注我”的双重方式,结合最新的理论发展成果、当下的儿童文学实际情形,对民国前贤或当代大师的著述进行了深度解剖。在解读中,他们还在多个层面作了有意义的学术探索。

刚开始,对于当代儿童文学作家、学者的择选颇为棘手,并非没有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非议之词。一则他们的著作能否与民国先贤等量齐观,二则他们是否达到了大师的水准,能够作为经典论述而加以注解。我在《孙幼军论童话》一书的作者简介里,终于第一次使用了“大师”一词,在网上果遭非议。其实,我对于“大师”一词的使用是非常慎重的,远较时下许多出版社动辄“童话大师书系”要谨慎得多。平心而论,一些当代儿童文学作家在对儿童文学的思考上,尤其是对自身擅长的文体,在前人的基础上已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有了长足的理论发展。于是,我毅然将孙幼军、金波、曹文轩等当代儿童文学大师纳入其中。而且,纳入曹文轩,并非毫无因缘的。

还记得2004年,初识萧袤先生。他曾向我郑重推荐了曹文轩的作品,认为他是当代不多的儿童文学大师,充满了无限的敬意。其实,我那时也已对曹文轩的作品有了一些关注。因为他的作品已经被纳入了废名、沈从文、汪曾琪一脉的诗化小说谱系,而我又恰恰对京派诗化小说十分感兴趣,尤其着重研究废名。现在有了萧先生的推荐,我就更加留意曹老师的作品了。

文坛和学界普遍认为曹文轩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废名一脉的传人。他也多次在各种公开场合介绍了废名的作品,并以撰写文章的方式对废名的艺术风格表示推崇。我在研究废名的过程中,已经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在一些文章中也毫不犹豫的将曹文轩作为当代诗化小说的传人来看待(例如,我在蒋风先生主持的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的儿童文学研究生班上的结业论文正是《论现代诗化小说的儿童小说特征》,特意将曹文轩、董宏猷、林彦等作为诗化小说的当代传人纳入了研究范围)。我们也由此展开了交往,并约过他的一册《甜橙树》。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有研究或赏析曹文轩诗化小说的冲动,尤其是当我看到庞肠老师策划的《名家析名著》系列的时候,深深感叹在儿童文学界急需一套类似的书系。可惜的是,时下的一些所谓点评本过于浅陋,隔靴挠痒,甚至言不及义、胡说一气,不知误了多少学生。从事童书出版,若毫无教育意识和责任心,能不慎乎?但凡文学赏析,应向古诗文鉴赏辞典一类著作看齐,本着文本细读和文学教育的原则和态度,真正起到导读的作用才好。

或许由于以上因缘,当我向曹老师提出出版《曹文轩论儿童文学》的时候,他感到这是十分有意义的学术工作,并请我编选。我感到责任重大,自2012年开始就认真阅读曹文轩有关儿童文学的资料,并就文章的创作或发表年代做了一番梳理,再依据文章的内容,将全书分为四大类。在编选的过程中,就一些相关问题也请教过曹老师。基本篇目圈定、目录大致成型后,曹老师对我的编法十分认可,他说: “我最满意的编法。”我心始安。

在编选的过程中,曹文轩关于儿童文学的思考时时撞击着我的大脑,并由此产生了许多想法。许多作家的成长,离不开世界文学的哺育,曹文轩也不例外。在第一辑有关外国文学的论述中,似已透露出若干消息,虽则不是那么显露。第二辑则收录了“曹文轩如是说”,都是“夫子自道”的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作品背后的曹文轩秉持着何种文学观念,以及这些作品是如何写出来的。第三辑是曹文轩关于儿童文学的文体、儿童阅读、儿童文学的意义,甚至儿童文学史等相关问题的论说。这在当代作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许多作家虽则沉迷于创作,偶尔也写一些类似“曹文轩如是说”的文章,但对于儿童文学本身的思考则很少诉诸笔墨,这恐怕需要更大的才气和学力。作为一名作家,曹文轩的这些思考无疑具有独特的意义,如果将其与一线的儿童文学理论家相对照,其意义将更加明显。我想,这是“曹文轩论儿童文学”的主要意义所在。第四辑则是曹先生关于同时代作家的评论,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如何看待同行的作品的。他不吝于赞美,不是虚夸,还能指出一些中肯的意见来,这是一个真正的作家的本色。

在本书出版之前,曹老师类似的著作还有《阅读是一种信仰》,本书不啻为前书的补充。二书如相互对看,曹文轩的文学趣味、文学观念将尽收眼底,甚至可以查考曹文轩的文学渊源来,有志于曹文轩研究的学者此二书不可不读。

甲午年初于京城朗山轩

时小女颂颂刚满一周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曹文轩论儿童文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曹文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017727
开本 16开
页数 5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00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662
CIP核字 2013303749
中图分类号 I207.8
丛书名
印张 3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52
3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8:4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