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物种起源
内容
试读章节

第4章 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的作用

我们在上一章讲述的生存斗争,对物种的变异会产生什么影响呢?人类手中有着巨大作用的选择原理能够应用于自然界吗?当然可以。我们将会发现,在自然状态下,选择原理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注意,自然状态下的生物也会产生无数微小的变异和个体差异,就像家养生物一样,只是程度比较小罢了。此外,还要明白遗传倾向的力量。在家养状态下,整个身体构造具有了一定的可塑性。不过,胡克和阿沙·格雷说,对于家养动物来说,我们见到的变异并不是人类作用直接造成的;人类既不能创造变异,也不能阻止变异,只是能够将变异积累起来而已。当人类将生物放在新环境中时,变异就产生了;但类似的生活条件的变化,自然界中可能也会发生。我们应该谨记,所有的生物之间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有着多么复杂的关系;因而,构造上的各种变异,对于需要面对变化的环境的生物来说,也许是有益的。虽然家养生物会发生对人类有利的变异,但面对复杂的生存斗争,在时代相传的过程中变异不会发生变化吗?由于繁殖的个体数量要远远多于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如果真的出现上述情况,那具有一点优势的个体将会获得比其他个体更多的生存和繁殖的机会。另外,我相信有害的变异终将会灭亡。我将有利于生物个体生存的变异的保存和有害变异的毁灭叫做“自然选择”或者“适者生存”。既无益也无害的变异不会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它们也许会成为不固定形状,或者受到生物本身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最终发展成生物的固定性状。

关于使用“自然选择”这个术语,有些人反对,有些人误解,甚至有些人认为自然选择会导致变异。其实,自然选择的作用仅仅是将对生物有利的变异保存下来。任何人都不会反对农学家所说的人工选择的巨大作用。不过,即使是人工选择,也必须具备自然条件下的个体差异,人们才能够根据某种目的进行选择。有人认为,“选择”一次体现了动物的自主选择之意,既然植物没有自主意识,那“自然选择”就不能用在它们身上。从字面上而言,“自然选择”是不符合实际的语言;然而,谁能说化学家用“选择的亲和力”这个术语描述元素化合作用不正确呢?尽管某种酸进行化合作用时不是特意选择某种盐基。有人认为,我将自然选择神化了;可是,有那一位学者反对万有引力控制行星运行的说法呢?人们都明白这种比喻的含义,使用这种名词的目的是为了简单明了。此外,无法避免“自然”一词的拟人化用法,但这里所说的“自然”指的是许多自然法则结合在一起的综合作用,以及产生的结果,而法则指的是各种事物所形成的因果关系。只要了解了我的论点,人们就会放弃如此肤浅的反对意见了。

为了彻底了解自然选择的过程,我们需要研究一下自然条件发生微小变化时,这个地区会出现怎样的变化。例如,当气候发生变化时,当地各族生物的比例也会产生变化,甚至有些物种会灭绝。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地区的生物都是由复杂的关系联系起来的,即使不是气候的影响,仅仅是生物比例的变化也会对其他生物产生影响。如果一个地区是开放型的,新的物种一定会进入,这样会影响原来的物种。我们曾经说过,从外地引进一种植物或者动物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如果是在一个岛上,或者是某一部分边界被圈起来的地方,新的物种难以自由出入这里,当原来的生态出现空隙时,当地容易产生变异的物种会去填充这个空隙。如果外界生物能够随意迁入,这些位置早就被外来生物占领了。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是有利于生物个体的微小变异,都能使其很好地适应环境,而这些变异会被保存下来,自然选择就会发挥作用对生物进行改良。

第一章的内容让我们明白,自然条件的变化会让变异性增加。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有益变异的机会便增多,这显然有利于自然选择。如果不会出现有益变异,自然选择就无法发挥作用。在讨论“变异”时,不要忘记变异中的个体差异。既然人类能够将个体差异积累起来,而且在家养生物中有着显著效果,那么,自然选择也可以轻易做到这一点,因为它发挥作用的时间比人工选择长得多。我认为即使没有巨大的自然变化,例如气候的改变,高度隔绝限制生物迁徙等,自然生态系统中也会出现空白位置,通过自然选择改变某些生物性状,促使它们填补这些空白。因为各个地区的生物是在均衡力量的基础上进行竞争,当某种生物的构造或者习性发生微小变异时,就会具有某种优势,如果这种生物继续在原有环境下生存,通过相同的方式获得利益,则变异会一直发展,该种生物的优势也会逐渐增强。任何一个地方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都没有达到适应的完美程度,所以任何生物都需要继续变异,以便拥有更好的适应性。因此,在许多地方能够见到这种现象,外地迁入的生物迅速战胜了本地生物,并在当地取得了立足之地。通过外来生物战胜本地生物的事实可知,本地生物也曾产生过有利变异来抵抗侵略者。

借助于有计划的选择方式,人类能够形成巨大的成果,但自然选择为什么不能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人类仅仅对生物的外表或者可见性状进行改造,但“自然”(我将“自然保存”或者“适者生存”拟人化了)并不关心外表,除非是有着重要作用的外表。“自然”能够作用于每个内部器官、每一体质的微小差异,甚至是整个生命机体。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进行选择,而“自然”是为了保护生物的利益进行选择。通过选择的事实能够明白,每个选择的性状都受到了“自然”的影响;而人类将来自于不同地区的生物圈养在同一个地方,很少使用特殊的方式增强选择出来的性状。人类用同一种饲料喂养长喙鸽和短喙鸽,也不会使用特殊方式训练长背或者长脚的哺乳动物,人类在相同的气候下饲养长毛羊和短毛羊,也不让强壮的雄性生物通过竞争方式获得雌性配偶。人类不会淘汰所有的劣等动物,而是在不同的季节中保护一切生物。人类往往根据半畸形生物或者显著变异,或者对他有利的性状进行选择。在自然状态下,任何生物发生的微小差异都会改变竞争中的平衡关系,并且将差异保存下来。与自然选择对地质时期的影响相比,人类的努力仅仅是一瞬间的事情,人类的生命多么短暂,所获得的结果多么贫乏啊!“自然”产物的性状比人工产物的性状更加实用,它们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能够明显地体现出选择优良性状的能力,所以我们不必感到惊讶。

P45-P47

书评(媒体评论)

达尔文推翻了认为动植物物种间毫无联系、系出偶然、由神所造、亘古不变的观点,通过论证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第一次将生物学奠定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

——列宁(俄国革命家)

这本书的格调是再好不过的,它可以打动那些对这一问题一无所知的人。

——赫胥黎(英国博物学家)

达尔文阐明了一套新的原理,影响了每一个人的思维——我们可以通过演化解释生命世界,而不需要求助任何超自然的力量。

——恩斯特·迈尔(哈佛大学生物学教授)

目录

第1章 家养状态下的变异

第2章 自然状态下的变异

第3章 生存斗争

第4章 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

第5章 变异的法则

第6章 本学说之难点以及解释

第7章 关于自然选择学说的各个异议

第8章 本能

第9章 杂种性质

第10章 地质记录的不完整

第11章 古生物的演替

第12章 生物的地理分布

第13章 生物的地理分布(续)

第14章 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形态学、胚胎学和退化器官的证据

第15章 综述和结论

内容推荐

达尔文编著的《物种起源》主要讲述了生物变异、生存斗争、杂种性质、地质记录的不完整性、生物分布等内容。生物变异分为家养状态下的变异和自然条件下的变异两种,而动物在进行变异的过程中会出现生存竞争,这里的竞争包括相同物种之间的竞争和不同物种之间的竞争,但同一物种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不同物种或者不同变种之间进行交配会产下杂种,但不同物种形成的杂种常常是不育的,而不同变种形成的杂种往往可育;生物都是从简答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慢慢发展起来的,这不是超自然力量干预的结果,而是自然界内部斗争的结果。

编辑推荐

这本书所阐述的进化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它的问世彻底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是一本自然科学著作,奠定了进化论的理论基础。书中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讨论了育种学、生态学、古生物学、生物地理学、动物行为学、形态学、胚胎学、分类学等许多领域的大量现象,揭示出各种生物之间具有亲缘关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物种起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达尔文
译者 刘连景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450099
开本 16开
页数 3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7
CIP核字 2014088939
中图分类号 Q111.2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