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寂寞
内容
试读章节

请你先有心理准备:那些一个人住的人,在走人人群时,总喜欢絮絮叨叨地谈论自己,他们会用自己的寂寞观看世界。不过,这些人极少出现在老朋友的聚会上,反而较常在自助团体中现身,或以读者来信表达自己。对他们来说,这代表多曰来的孤独感结束了,只要眼前的人表现出聆听的意愿,他们便会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完全关不住话匣子。

在我开始谈论自己的经验、逸事、访谈内容或相关佐证前,我这个理念坚定的寂寞狂爱者,想要先谈谈你——亲爱的读者,你为什么要花时间读这本书呢?

第一个可能:你认为自己很寂寞。

如果是这个原因,我要说:错了!你只是“觉得”寂寞。“认为”自己寂寞跟“觉得”自己寂寞,这之间有很大的差别。举个例子,气象报告中的气温和现实生活中的感受是不同的,可能会因为风的大小或季节因素,一样的温度却让每个人有截然不同的感觉。

有时你认为自己寂寞,只是因为:

你的心情、你的顾影自怜,你对寂寞的自我解读。

卓越的外语能力让你听着每首热门英文歌曲时,总是会听到“□”这个词。

你有超强的想象力,放眼望去只看见周围的人正在愉快地聊天,亲昵地拥抱,沉浸在幸福情绪或有着令人脸红心跳的亲密动作。

只因为这个那个及其他千百种理由,你觉得寂寞,而不认为自己只是一个人而已。

你会读这本书的第二个可能是:你并不寂寞,但害怕有一天或几年后(谁晓得呢),或老了以后(这比较可以确定),甚至是害怕有几小时空当可能会寂寞。只是对于未来的事,我们除了等待也没什么好说的。

有人会在彻夜等待某个人后,才发现自己一夜之间变孤单了;或是一个细心照料孩子的母亲,在孩子长大离开后,只能寂寞地在家中盼着孩子有空归来;而有些人因为战争、逃难、生病或年老生病等状况,被迫变得孤零零的。

这些人在寂寞中并没有崩溃,而是选择重新出发,放眼新的靠岸。这些人拥有无上的勇气同时又带着谦卑,有时大口深呼吸,有时又如释重负,甚至感到解放。他们也诧异自己并不因此感到不幸,而是感觉某种程度上——得到与命运握手言和的幸福,而不是怨天尤人、势不两立的对峙。

还有第三个可能:你读这本书,但你并不寂寞,却渴望寂寞。

也许你只是想多留点时间给自己,认为自己可以安然自在地待在寂寞岛屿上。在人际关系丰富复杂的生活中,如果你渴望找寻或偶尔想要拥有这种天堂般寂寞岛屿,那这本书真的挑对了。你会从书中得到鼓舞、激励,并且想要立刻付诸行动。

这是一本自己一个人看的书

不过我建议你最好偷偷读这本书,就像学生时代读课外读物一样,必要时我会准备几个“我这样经营婚姻”“团结力量大”及“两个人会更好”等类似书名,让你可以应急,避人耳目。因为周围的人(另一半、孩子、父母、岳父母、公婆、同学、急诊医师、煤气抄表员…)可能会不断地问:“你在看什么书,怎么看得这么津津有味?”

用别的书名来掩护的另一个原因是,如果刚好有人在路上做阅读习惯问卷调查时,你就可以大方地写下你正在阅读哪一本书了。

寂寞这个议题以各式各样的形态,涉入每个人的生活。有人期待它,有人因它而崩溃;有人提出受寂寞牵引而创造历史的伟大灵魂为证,有人则说出一个受不了寂寞而跳出窗外的邻居的故事……

这些事和寂寞到底有何关系?寂寞,不就是一种独处吗?

单亲妈妈下班后感到郁闷时,只要看着眼前这个需要她照顾关爱的孩子,就能带给她爱与喜悦,但即使如此,她有时仍会感到孤单,因为这个孩子还未长到能与她平视的高度,也无法和她心灵交流。

更何况之前可能还有另一个人陪在身边,最可能是孩子的爸爸,可以帮忙负担部分或一半的责任,回答孩子无止境的天真问题,把从大卖场买回的大包小包的东西搬上楼,共同承担家里与日俱增的开销。正因为这屋里曾经住着另一个人,此时这位单亲妈妈不只觉得孤单、被遗弃,更觉得寂寞。P2-7

后记

亲爱的寂寞人,我想先跟你说个小故事。

在某一年的十一月,一个看不到月亮的夜晚,我在纽约经历了一种体验:先是放肆妄为,接着感到害怕,然后恢复冷静,最后满满的喜悦朝我扑来,我快乐地在旅馆酒吧里享用了一整瓶威士忌。

当我到纽约时,全世界的人都警告我不可以独自走过当时还不太安全的中央公园,尤其在晚上的时候,但我却偏偏这么做了。当时,一个体格结实的男子突然冲出来,逼迫我给予他“财务上的援助”。

我几乎没时间害怕,在他不断缩短我们之间的距离时,害怕也跟着不见了。我没有多想,便举起双手(它们原本躲在已经磨破的披肩袖口里),给了那个目瞪口呆的男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天啊,我正想找你说话哩!”

然后,我们大笑着分开,各走各的路。最后,如前所述,我前往旅馆酒吧享用了一整瓶的威士忌。

“如果你想脱离痛苦,你必须先拥抱它。”心理学家总是这么建议。

所以,我亲爱的朋友,找出令你害怕的东西吧。然后直接面对那让你无法忍受的事物,也许你可以给它一个拥抱后,笑着和它分开。你就会发现原来那里还有一个陌生的、难以想象的乐趣在等着你。

我很乐意在一旁陪伴你,不过只有一开始,因为之后你就会爱上独处,胜于我的陪伴。届时,你会找到寂寞的美好,也真正愿意独自享受它。

寂寞,不再是寂寞

我要先告诉你:你和你的问题并不孤单,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令人窒息的寂寞时期。抑郁、啮噬身心的寂寞感绝不是只在没有人的时候才会出现,它也会袭击幸福的情侣、欢乐聚会中的开心果、深陷家庭纷扰中的人……那满满空虚冷冷地穿透皮肤,渗入体内的五脏六腑,无情地扩散开来,直人大脑及内心。最后,它就这么停驻在心灵深处,刚开始让人感到沉重,接着冰冷刺骨,然后万般痛苦。

如果有人认为自己完全不寂寞,这根本不值得我们羡慕。他很可能非常懂得如何机灵地排挤别人往上爬;永远有忙不完的活动,手机和行事历从不离手,电子邮件的活动通知塞爆信箱;或是喜欢在家中透过网络建立虚拟的人际关系,殊不知早已失去一个最重要的人——他自己。

我们都应该回头看看自己,让自己“苏醒”,这表示你得:

离开喧扰,找出独处时问。

除去干扰,聆听轻声接近的事物,

等待、清理,然后重新填满空虚。

并且要懂得做自己心灵的守门人,自发性地挡住过多外来事物,让有益内在的东西进入。以自我内在作为面对外在世界的发射台,你便能感受到人生有如高空弹跳般刺激。唯有利用这种触动心弦的方式认识自己,你才能无比轻松地悠游世界。  减掉愈多以往你想要的、那种紧靠他人的感觉,自我密度就会愈高。最后自我的分量会愈来愈重,赐给你凝聚的力量。这股力量从内部形成你独特的人格,诱发你的创造力,促进清晰的思维和心灵的感知。并且创造大量的喜悦,因为它终结了孤立,而你怕被遗弃的原始恐惧,顿时也会消逝无踪。

而一开始你只需要一点点的勇气与坚强,然后你便会拥有更多的勇气与坚强,之后它们会伴随你一生。

亲爱的,这不是在替盲目追求自我实现做辩护,你也不应该成为那些疯狂沉溺于自闭式孤独,并引以为傲的独行者。一直以来,寂寞从不被认为是生活艺术的一部分,可是事实上这个误解应该被纠正,享受寂寞确实是生活艺术的一部分。

所以,聪明的独行者不仅是一个愉快,也是一个友善的族群。他成功地将别人的同情扭转为羡慕。一个看待寂寞的新角度,让他可以快活、淡定地面对世界。

众所周知,价值观如时尚风气及道德理念都会随着时代而改变,例如爱国与责任感和过去的意义已有程度上的差别,自信有了不同的解读,公平也有了新的诠释。以前的人不会特地去游泳、登山,或是去沙漠观光,毕竟以前到沙漠就代表被放逐了,现在则是代表了快乐假期、海滩度假的全民运动,全球普及的休闲工业。

因此,现在正是赋予“寂寞”一个全新诠释的时候了。

留点时间给自己

人们害怕寂寞,就像害怕海底深处及冰冷的峰顶一样。其实,只要大胆一点,再多一点冒险精神,寂寞也能带来乐趣。当然,并不需要立即引发集体歇斯底里的情绪,这可不是我们这种有品位的独行者所乐见的。

有一种人,会把握机会让自己一个人,并且拥有属于自己的寂寞岛屿,这就足以颁给他“生活智慧”的荣誉博士学位。他知道如何让自己舒适自在,如何得到心灵平静、自信和自由。一旦将内在世界准备充实,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所以,亲爱的朋友,和你的寂寞说话,将它从阴暗的角落拉出;挑战它,不论你是用拳击或对话的方式都行。然后,寂寞就会成为一个非常有趣的朋友,为你带来奖励及惊喜,而且让你更有魅力与自信。

我总是尽可能找时间独处,寂寞一阵子后,我会觉得惬意、快活。但是我必须警告你:这中间存在着一点小矛盾。满足的独行者愈懂得掌握独处,他的幸福感愈大,不过,他的独处乐趣可能变少。这虽然恼人,却也无可奈何。因为当你让全世界知道你喜欢独处时,便会有愈来愈多人来拜访你(其实,我好想用“袭击”这个词)。

亲爱的,未来你可要分身有术了,妥善安排生活中的社交、喜好、友谊及爱,最重要的是,留点时间给自己。

目录

1 你的寂寞,属于哪一种?

 寂寞,所有人其实都躲不过……

 寂寞不需要分类

 职场英雄,与世界失联

2 我这样的寂寞,刚刚好!

 为温存后的独处,庆祝

 和朋友说谢谢,一个人过生日

 欢聚之后,还有属于自己的快乐等着我

 练习:我的安德希斯禁闭室

3 独处,一门生活的艺术

 寂寞就像政治立场不同的好友

 这是所有优秀灵魂的命运

 散步,“为我自己”

 无聊制造伟大

 经验,让我用另一种眼光看待独处

4 寂寞要规范,独处的特权就刚刚好

 寂寞时需要什么声音?

 寂寞并不丢脸,装熟才丢脸

 寂寞伤人,但也有好处

 小心落入“孤独”的危险

 别跟着流行歌、偶像剧学习处理寂寞

5 高峰经验,留多点时间给自己

 当“参一咖”不能让你快乐……

 缪思要求寂寞

 唯一能训练出高贵心灵的学校

 高峰经验能改变人生——需要一个人

6 偶尔喜欢人群,这让我爱上独处

 一个人出席聚会,兴奋刺激

 微笑?这些人你都认识吗?

 喜欢人群,才会更爱独处

 孤独艺术家,随时转换寂寞与交流

 依偎,因独眠而更贴紧

7 爱上寂寞,让人有魅力

 开心作伴,但:能不能先别说话?

 请不要强迫我接受你的安慰

 别因为“怕寂寞”,才找得到对的另一半

 去墓园待上二十分钟

 寂寞令人有魅力

 找一个你自己的洞穴

8 “独”与”群”的平衡

 仔细想想,你有几个朋友?

 自在勇敢的缩小朋友圈

 开心独处的人,健康长寿

 寂寞加上知足,等于好快乐

后记 写给总是抱怨寂寞的你

序言

那些写给单身或者写给爱独来独往的人的参考指南,都不够激进,总是在安慰和抗拒之间游移,并未直指问题的核心——你懂得和自己相处吗?

因此本书要谈的就是如何将寂寞当作生活的一部分。

追求美好的生活并不容易。许多事情往往会遮掩了美好生活可能带来的惊喜,例如寂寞。因为寂寞常和眼泪、忧郁及自杀等产生联想,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刻板印象,这多半是不公平,需要被纠正的。

你将在这本充满争议的书中,看到一位理念坚定的独行女侠,也就是我。即便是对于寂寞不容易被人了解的那一面,我也了如指掌,因此,我清楚如何化苦恼为愉悦。

此外,对于那些饱受人群包围及压迫的独行者,我会用俏皮犀利的口吻提供你们优雅的对策。这些人有其独特的人生规划,并不积极寻求能被别人所接纳,这些人将面对寂寞视为迷人的挑战,因此,这是一本适合“一个人”看的书。

内容推荐

“这本玛丽拉·萨托里欧斯编著的《寂寞》谈什么?”

“谈寂寞。”

“那岂不是悲惨极了?”

“不,正好相反。”

为什么?

因为,学会寂寞的你,有自信、有魅力、挚友更多,懂得独处,变得更快乐、坚强而有勇气,所有苦闷事物的救星,原来就在内心——我们的寂寞。

都市男女,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寂寞在涌动。

这些人将“面对寂寞”视为迷人的挑战,因此,这是一本适合“一个人”看的书。

寂寞是一份属于自己的秘密。

学会优雅地与自己相处,是一种幸福的能力。透过独处,人可以不断找回自己的中心。

寂寞是很个人的事,享受寂寞确实是生活艺术的一部分。

寂寞而快乐,成了一种迷人的人生形式。

寂寞的人,非但不枯槁,反而如夏花般绚烂。

编辑推荐

论述孤独与寂寞的文字作品很多,相对这本玛丽拉·萨托里欧斯编著的《寂寞》书,它强调一种“不孤僻形式的孤独”,一种带着微笑并适度合群的寂寞。作者通过自己多年单身生活的体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向我们展示出寂寞的另一个维度:每个人都会有寂寞的时候,人群里、派对中,它从没消失过。寂寞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多留一点时间给自己,别跟着流行歌、偶像剧学习如何处理寂寞,也不必急着表现自己的好人缘、朋友多,更不必觉得一个人去做某些事会很不好意思、很难过。寂寞而快乐,成了一种迷人的人生形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寂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玛丽拉·萨托里欧斯
译者 杜子倩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5101444
开本 32开
页数 2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0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4
CIP核字 2014027933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10
14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桂图登字20-2013-087
版权提供者 der Verlagsgruppe Random House GmbH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6:5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