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安江事件
内容
编辑推荐

“安江事件”引出的一段特殊的历史!

历史与人们一起成长。一些人被历史的大火烧为灰烬,一些人从绝境中复活。一些人带着隐恨而死,一些人带着伤痛活着。历史就是这样走过……

叶辛在对历史深度的思考和对人性的诘问中,用长篇小说的艺术形式,探讨了“三年自然灾害”和文革产生在中国土壤上深层次原因,从而使《安江事件》这部长篇小说具有分外沉重的历史感。

内容推荐

安江市政协主席贺兴雨在一个清晨突然坠楼离世,省市公安机关动用了所有的手段,也查不出贺兴雨意外猝死的真正原因。相反,越往下查越显得疑点重重。由此,这一“安江事件”引出了一段特殊的历史。

翻开那一页沉重的历史,我们看到历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安江事件”:在一个血淋林的舞台上,悲剧一幕接一幕上演,而所有的人们都在认真地扮演着各自的角色。虔诚的,盲目的,狂热的,残暴的,甚至心怀鬼胎的。《安江事件》细致地描绘了那个特殊时代里的众生相和各种人物各自不同的命运。从而用艺术的形象和贺兴雨的命运探讨了“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产生的根源。

历史与人们一起成长。

一些人被历史的大火烧为灰烬,一些人从绝境中复活。一些人带着隐恨而死去,一些人带着伤痛活着。

历史就是这样走过。

叶辛在对历史深度的思考和对人性的诘问中,用长篇小说的艺术形式,探讨了“三年自然灾害”和“文革”产生在中国土壤上深层次原因,从而使这部长篇小说具有了分外沉重的历史感。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田健决定要去采访安江事件。

作为一个大器晚成的小说家,他已经完成了一个华丽的转身。他的一部长篇小说《蓝月亮》刚出版单行本,首印一万五千册。尽管他对这个印数并不满意,可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告诉他,他们的总编说了,现在这年头,网络文学来势凶猛,盗版层出不穷,长篇小说首印超过一万册,就可算是畅销书了。

宣传得到位,小说反映得不错,使得省城里发行量比日报还大的晚报,开始有选择地连载《蓝月亮》。

晚报到底是进入千家万户寻常百姓家的,读他作品的人更多了。尤其是周围的同事、朋友,过去的老同学,甚至原先一块破案的刑警,见了他都要说起《蓝月亮》。这么热烈的反应已经传到了省电台,电台小说连播节目的编辑已来找过他了,说只要他同意,电台就组织省内优秀的演员,来演播他这部新作。

尽管电台有言在先,连播小说是不付稿费的,他还是欣然答应下来,让电台根据他们播音的要求尽快制作播出。

想到电台里会播出《蓝月亮》,每天都会在播出前和播出后,都申明这是田健的作品,这有多带劲儿。

对于提高他田健的知名度,无疑是大有推波助澜作用的。

高兴归高兴,田健毕竟已是中年人。懂得见好就收,懂得不能得意忘形。

这当儿最好的办法,就是离开省城一段时间,消失一段时间,让人们围绕《蓝月亮》议论去。说他们的,他们爱说什么说什么。

他则去得远远的。

于是他向主编提出了要去采访安江事件的要求。

主编欣然答应,田健就想这么悄悄地离开省城,前往安江。

没想到主编把他的决定给宣传处汇报了。想想这也正常,法制报主编本身就是宣传处副处长,他去宣传处开会,把田健要去安江的决定给处长说了,处长也说这是大好事,田健如今是个名作家,又是干刑警出身的,出马去采访让人议论纷纷的安江事件,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政治部是如何给省厅主要领导汇报这件事的,田健弄不清楚了。总而言之,主管刑侦的常务副厅长石晓东约田健谈话了。

谈话的要点只有一个,在采访的同时,尽田健最大努力,搞清楚安江事件的主人翁贺兴雨的真正死因。

至今为止,贺兴雨之死,还是一个悬念。这对石晓东来说,既是一块心病,也是一辈子干刑警生涯的一大遗憾。

喝着名为雾山滴露的茶,知青出身的石晓东向田健坦然地摊开双手,皱紧眉头,用饱含着情感的语气道:“连贺兴雨究竟是他杀,还是自杀身亡,我们都讲不清楚,我这个一辈子干刑警的,内心有愧啊!”

为了表示对田健这次采访的支持,石晓东还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了田健,对他说,采访中有什么需要,随时可以打电话来。他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帮助田健。

田健顿感自己的这次采访,责任重大起来。多年前在区局当刑侦大队长时,石晓东是省厅刑侦总队长。后来他因腿伤治病,伤愈后转到法制宣传处,一边养病恢复伤腿,一边学习写作,而石晓东升任副厅长,主管刑侦的常务副厅长,全省上下,有多少大案要案得操心,没想到对他这个昔日老部下的一次采访,他还那么挂在心上。要知道,公安部挂牌督办的大案,都还有两个没破,压在他肩头呢。

田健表了态,一定运用他熟悉刑侦业务的知识,全力弄清安江事件真相,给贺兴雨之死,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

石晓东朝他意味深长地笑了一下,那一缕笑纹还没完全从他嘴角消失,他压低嗓门说了一句:“实在弄不清楚,能为你又写出一部好小说来,也是收获。”

田健一怔。

没想到石晓东一针见血地说到了他心底深处。

作为一个过去的出色刑警,今日正在崭露头角的作家,他之所以提出采访安江事件,其真正的目的和企图,固然有搞清楚事件真相的考虑,而即便由于事件的扑朔迷离难以使得真相水落石出,他能掌握安江事件的众多细节,那也是一个收获。他可以利用这次深入采访的素材,写出一部比《蓝月亮》更有影响的长篇小说,同样不虚此行。

毕竟,他现在的职业是法制报刊记者,一个作家,不承担破案任务。

田健比原来更认真地作着安江之行的准备。他查阅了贺兴雨死亡的有关案卷,翻看了关于贺兴雨之死的有关报道,搜索了当时网上的种种议论和反映,还特意走访了刑侦总队当时赶去安江指导查清事实真相的处长和破案痕迹专家。

他以为准备的愈充分,对自己到安江以后弄清事实愈有好处。

没想到,他接触这一事件越多,越觉得贺兴雨之死像一潭死水,摸不着头绪。相反,越往深处听,心中越没底儿了。

就在他决定第二天动身,到安江实地查看现场,再找那种感觉的时候,他接到了一个召见电话。

电话是退下来的省政协副主席欧阳中打来的,政治处传过来的话是,欧阳副主席请田健下午三时到省政协的聚伴茶室品茗聊天,聊什么,有些什么要求,该准备点啥,政治处都以一句你去了就知晓了作答。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安江事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71437
开本 16开
页数 1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2014055559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4
164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6:2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