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左手(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左手》为一部短篇小说集,作者梵求用细致入微的观察去描写生活、情感以及周遭。作为一个经验型的作家,他写的就是他自己的人生体验,只是借了小说的外壳。作者的一种惯常的模式是,喜欢不断地把人物推向极端,喜欢让人物走在险峻中,走在悬崖边上。当人物行走在刀尖上时,那种紧张的神经质的气质就会涌现。

内容推荐

《左手》一书是作者梵求的小说集。作为一个经验型作家,梵求总是通过作品来诠释其对生活、情感及周遭世界细致入微的体察,并将自身的人生体验和感悟融入其中。本书收录作品虽是虚构,但却不难在现实中找到原型:遭遇不公而走向极端的胡当当、在除夕夜无所适从的来自离异家庭的女孩丝雨、因权力之争而反目的至交兄弟……人性善恶、世间百态在作者笔下尽览无余。

目录

当周杰变成了梵求/艾伟

除夕夜

左手

油漆工

双实线

洋房

战友

麦芒

对门

不哭

兄弟

赌徒

梵求作品初刊索引

试读章节

“丝雨,冷不冷?”柳伯伯关切地问。

丝雨没出声,摇摇头。妈妈用眼珠子白了她一眼,丝雨也回敬了妈妈一眼。

丝雨觉得妈妈跟柳伯伯结婚是理所当然的,柳伯伯对自己也不错,给丝雨做早饭,送丝雨去上学,但总有某种隐隐的隔阂。柳伯伯待自己的女儿,那股亲热劲,既让她妒忌,又让她恶心。这么大的姑娘了,还跟爸爸搂搂抱抱,像什么样子呢!丝雨回忆,爸爸从来没有这样过。

丝雨在小车上忧伤了片刻,就到了柳伯伯的家。

丝雨蹑手蹑脚,跟着妈妈走进柳伯伯的屋子。

丝雨一瞧,傻眼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人欢聚一堂吃年夜饭。客厅里放满了桌椅板凳,挤满了人。男女老少,声音嘈杂。妈妈领着丝雨,给那些面熟的、陌生的、半生不熟的爷爷奶奶、叔叔婶婶、伯伯伯母、姑姑姑父,还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等介绍了一番。

丝雨没心思记住这些。

丝雨尴尬,不知哪里坐下,哪里搁脚。丝雨明显感到,要融入这样一个大家庭是多么困难。丝雨在那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她希望早点吃饭,早点回家,早点钻进自己的窝里,静悄悄地一个人待着。

妈妈忙着与别人说话。丝雨在孩子们旁边站着看电视,等吃饭。

年夜饭摆了三桌,丝雨照理应该坐在孩子们那一桌,但忧郁的丝雨没去,她坐在妈妈的身旁。

客厅里人声鼎沸,灯火辉煌。作为新客,柳家待她很客气,不停说:“丝雨,你吃,喜欢吃什么自己搛!”但丝雨觉得这声音非常陌生。不管公鸡、母鸡啼得多么热闹,丝雨总觉得自己是一个被遗弃的、可怜的、颤抖的小鸡。丝雨又陷入沉默与忧郁之中。那些陌生而异样的目光,仿佛都在说,“一只拖油瓶!”这喜庆的日子和气氛仿佛都因为她给破坏了。

妈妈看着丝雨又发呆了,很不满意,但又不好发作。柳伯伯见状,趁刚上来的一盆全鸡,站起来用力割一只鸡大腿,又大声说:“伯伯知道鸡大腿是丝雨最喜欢吃的!”丝雨没响,当柳伯伯用筷子拣起那只油亮的鸡大腿,朝丝雨这边送来时,没声音的丝雨突然大声喊叫起来:“不要!不要!”丝雨用自己的筷子把鸡大腿推了过去。一来一去,鸡大腿滑落下来,像一枚哑弹投下来,飞溅出的油水,弄得桌子椅子、手上衣上一塌糊涂。

孩子们一阵尖叫,大人个个圆睁着眼,之后,陷入一片沉寂。

丝雨浑身燥热,妈妈目光刺眼。“又闯祸了,败坏了年夜饭的气氛。”丝雨在心里说。

老奶奶慢条斯理地说:“节头节面,不孝敬自家父母,硬去孝敬人家的女儿作啥!”

柳伯伯说:“哪里的话!丝雨……本就不想来,是我硬把她请来的!”

鸡腿事件过后,丝雨更没有心情吃东西了,她佯装身体不适,悄悄地离开了座位,躲到墙角边的一个沙发上坐着。

丝雨想,自己的命真苦,这一辈子没有得到过爱,爸爸抛弃了她,妈妈虽好,但自从有了新家,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

每次丝雨与爸爸见面,爸爸总要问,新家可好,丝雨嘴上不说,但那张脸,谁见了都会伤心,仿佛有许多难言之隐,满得快要溢出来似的。但爸爸问:“新爸爸待你可好?”丝雨机器人似地回答:“好。”爸爸又问:“妈妈与从前一样?”丝雨也机械地回答:“好。”但爸爸从丝雨麻木而又探询的目光中得知,丝雨隐瞒着某些东西。丝雨不想言说,说了又有何用?这些苦水只有丝雨自个儿知晓。

丝雨深知柳伯伯待她好,但这一切又是多么不自然。妈妈要求丝雨对伯伯亲热些,多叫叫他,多说好话,不要板着脸,像欠了你什么似的。妈妈说得对,但丝雨始终不习惯。丝雨没按妈妈的意思做。妈妈很生气。伯伯在的时候,妈妈眉飞色舞,陪他笑,活得不知有多累多苦。伯伯一出门,妈妈的脸全变了,没事寻事,把丝雨骂个够。骂丝雨这也不是,那也不是;这也不好,那也不好。骂丝雨没有良心,不知好歹,养她不如养一条狗,狗还懂得知恩图报。那凶巴巴的样子好像丝雨不是她亲生的一样。

有时丝雨好好地在做作业,也会被妈妈骂。丝雨被骂得云里雾里,没头没脑。丝雨只好委屈地流泪。有时泪还不能流呢,得偷偷地流,暗暗地流,伯伯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流,背着他们流。

丝雨回忆,妈妈还没有再嫁时,那段日子最开心、最快乐。虽然,家已不是完整的家,但回到家里,总有家的感觉,有啥说啥,自由自在,轻轻松松。妈妈爱她,她也爱妈妈。现在,房子舒适了,家具时尚了,但丝雨宁愿回到原来的房子去。

P3-5

序言

当周杰变成了梵求

周杰的目光里有十分敏感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时候显得十分矛盾,它既是诗性的,又是锐利的,既是脆弱的,也是强硬的。这让他身上透着双重的气质。他曾经是相当级别的领导干部,现在是某企业的董事长。其中的人生境遇我不打算在这里谈,我们通过读周杰的小说,或者周杰未来的小说,也大致可以了解他。

周杰是我的老友,在我面前,他有另一个名字叫“梵求”,这是作为一个小说家的名字,其中似乎包含着某种佛理或者说对真理和信仰的渴求。这或许也是周杰在繁杂的工作之余突然爱上了写作的原因。

是的,周杰是突然爱上写作的。他在这之前经历了一场人生变故。但因祸得福,他娶了个年轻漂亮的太太,生了个俊美聪明的儿子。我猜人生的变故令他看清了世界的虚无,他需要表达自我。于是,他提起笔开始了虚构——也不仅仅是虚构,对于像周杰这样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写作者,他的个人印记一定会融入他的小说。他最初在网上发表作品,引来网友们的喝彩,他以此为乐事。当然,写作对他来说纯粹是一项业余爱好。

他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叫《除夕夜》,由我责编刊于《文学港》上。小说讲述了除夕之夜,一个父母离异的女孩的心理,写得细腻感人。小说以纷飞的大雪开场,以几乎独白的方式,写出了除夕团圆时刻女孩内心的隐痛。父亲有了新家,奶奶从原本宠爱她转变为宠爱刚出生的弟弟,女孩有一种“何处是我家”的茫然。小说有力地书写了在破碎婚姻中孩子的真实感受,读来令人不胜唏嘘。小说中出现了很多对立的元素,团圆和破碎,家庭的温暖和雪夜的寒冷,爱和恨,欢闹和落寞,写出了家庭生活中难言的痛处和人性的复杂。

每个人在长长的一生中总有些让他负疚终生的事。我在这篇《除夕夜》里,读到了梵求内心最柔软的部位,那种他生命中难以解决的憾事。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梵求是个具有忏悔意识的小说家。

这篇小说发表后,反应热烈。有一个女读者专门来编辑部,要见作者,说想和作者交流。后来梵求告诉我,这位女读者本来想离婚的,看了他的小说后,她决定为了孩子不再离婚。我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小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的作用最多是慰藉人们的心灵,现在它直接干预了生活本身。

收在这本集子里的小说,我每篇都读过。我也知道他们是如何诞生在梵求的脑子里。然后又如何慢慢生长出来。在我和梵求交往过程中,他总是会说起他的构思。这些念头大都来自现实生活。

但小说和现实生活是两回事。现实生活阔大饱满,泥沙俱下,小说很难穷尽生活所有。但小说也有现实生活无法比拟的长处,就是小说可以充分展示人的梦想、欲望和精神世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许过着平庸的生活,但到了小说里,即使是一个平平常常的人,依旧有着他的独特性。这就需要作家的想象力,在小说的逻辑上,使人物走上不归路。

梵求首先肯定是个经验型的作家,他写的就是他自己的人生体验,只是借了小说的外壳,用小说的方式讲了一个故事。但梵求显然不满足所谓的日常经验,他试图用“偏执”的方式打开世界,让人性的秘密显现。梵求相信,当我们偏执的时候我们或许可以更清晰地看清世界。他的小说几乎都有一个惯常的模式,他喜欢不断地把人物推向极端,喜欢让人物走在险峻中,走在悬崖边上。当人物行走在刀尖上时,那种紧张的神经质的气质就会涌现。这可能是梵求小说的根本气质。梵求小说的人物似乎都或多或少有些病态。

《左手》无疑是梵求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据梵求说,《左手》里的人物是有原型的。同样地,《左手》也是一部偏执的神经质的小说。

《左手》里的胡当当是左撇子,属于能工巧匠,他热爱劳动,热爱电厂,然而不公平的境遇让他走向极端,并以极端的方式对权力者实施了报复,置权力者于死地。可内心的善良一面令他不得安生,罪恶感让他自己砍下了那双曾给他带来过荣誉的左手。我读的是这部小说未发表前的初稿,我当时对梵求说,这是一部纪录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工人处境的作品,充满了隐喻,把一系列社会问题转变为心灵问题。对于底层民众而言,所谓的反抗其实只不过是“自残”而已,“自残”在这部小说里是一个内核,也是一种隐喻。

梵求的小说目前还称不上完美,但一定是有力量的。《左手》发表后,《作品与争鸣》杂志作了转载,对其小说作了充分的评论:“胡当当、冯雪花是社会最底层、最庞大的弱势群体的缩影;他们的‘胡闹’是草根们面对世界、面对苦难最极端也最无奈的方式。这些作为‘虚构’的小说,实实在在给了我们一面反观现实的镜子。”

我完全同意这样的评价。

总的来说,梵求的小说注重当下经验的传达,力求表现人与人关系的复杂性和微妙性,其作品往往在欲望、权力、亲情中展开,对世道人心具洞察力。

《战友》充分体现了梵求小说的上述特点。小说讲的是两个参加过越战的战友,孙浩曾对张瑜有救命之恩,战争结束,他俩一起分到同一单位。张瑜步步高升,孙浩仕途却是屡屡受挫。两个战友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和复杂起来。

我相信《战友》也出自梵求的经验,他一定听说过类似的故事。但当他决定写下它时,他不再满足于现实生活,他必定要让现实飞翔起来,他要在这对关系中充分展示人性的复杂及情感的复杂。

就如上所说,这对关系里有一个特殊的人伦元素:生死之交或救命之恩。在这对特殊关系中,作为失败者的孙浩充分展露了自身的诸多缺陷,比如嫉妒,比如褊狭,比如虚荣等;对张瑜来说,他的内心也是无比纠结,这种复杂一方面来自权力和欲望使他对“救命恩人”孙浩显得冷酷无情,另一方面他同时在内心深处同情并怜惜着这位战友。

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心理,在《对门》里再次展现。只是这次是两个有姐妹情谊的戏子之间的争斗,小说讲述的依旧是人生的荣光与失落,依旧是嫉妒和爱欲,依旧是出卖和背叛。小说里的人物心理紧张而变态。

也因此,梵求是个彻底的作家,他毫不留情地刺穿人身上的一切弱点,哪怕你是个弱者也不放过。另一方面,他总是在适当的时候让人性的暖意降临。比如在《战友》的结尾,张瑜自身也遭受官场变故,来看望重病在身的孙浩,试图帮助老战友。在这里,作为怀疑主义者的梵求,展示了他内心柔软的一面。我因此相信,他内心深处依旧怀有对人性的肯定。

艾伟

2013/11/25

书评(媒体评论)

梵求相信,当我们偏执的时候我们或许可以更清晰地看清世界。他的小说几乎都有一个惯常的模式,他喜欢不断地把人物推向极端,喜欢让人物走在险峻中,走在悬崖边上。当人物行走在刀尖上时,那种紧张的神经质的气质就会涌现。这可能是梵求小说的根本气质。

——艾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左手(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梵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52346
开本 32开
页数 28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85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8
CIP核字 2014088911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7
153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6: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