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田耳的短篇小说集。《衣钵》写了一个大学生回乡当了村长兼道士,具有沈从文式的乡土中国之乡愁。《坐摇椅的男人》和《围猎》则像是卡夫卡的梦魇,而其他的作品又如巴尔扎克式的社会考察。田耳的作品在平淡叙述中直抵人心,他艺术感觉很强,能精准地把握住周围世界的脉搏,走进人们的心里去,他的小说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召力。
图书 | 衣钵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田耳的短篇小说集。《衣钵》写了一个大学生回乡当了村长兼道士,具有沈从文式的乡土中国之乡愁。《坐摇椅的男人》和《围猎》则像是卡夫卡的梦魇,而其他的作品又如巴尔扎克式的社会考察。田耳的作品在平淡叙述中直抵人心,他艺术感觉很强,能精准地把握住周围世界的脉搏,走进人们的心里去,他的小说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召力。 内容推荐 田耳编著的《衣钵》是一个简单而别致的小说。小说主人公李可与大学同学王俐维一起回乡,王俐维去了市电视台实习,李可联系实习未果,于是在经历了拒绝、理解、认同的心理过程之后,跟随父亲实习做道士,戏剧性的是,他的父亲在李可完成入门仪式之后就摔死在一道跳过了千万次的坎里,李可的第一个道场就做给了他的父亲,顺理成章接下了父亲的衣钵。李可的父亲以死亡的方式完成了对李可的道士身份的加冕,“皆大欢喜”的圆满结局中蕴含着一种捉摸不定的悲情气息和反讽色彩。李可是土地的儿子,虽然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后经历了现代科学观念的洗涤,但他的精神命脉仍然根植于土地,所以儿时妄想离家出走的叛逆与学做道士之前对父亲意愿的反抗与否定,其根源仍归咎于时代的车轮轧出的代沟。因为“父”的权威对未成年者和自由意志不成熟者造成永久的压迫和禁锢,有如生命本身的烙印。“父亲”正是日常生活忠实的守护人,要从日常生活中出走,要反叛现实生活,与“父亲”的冲突在所难免。反抗是他们表述自我期望的唯一方式,然而这种对父权的反抗最终是彻底认同,反抗异化成为一种深度的热爱。所以在儿时因为出走而受罚之后,李可最后还是自觉地跪下,并认为“暂时还是不去北京了,原来家里的饭也是很好吃的”,所以他会觉得每当跟父亲在一起一言不发的时候,他便能感受到“祭祀般的神圣”。在做仪式前的一个晚上,李可独自在山上冥想,“冷静下来,他发现头脑里对于事实和虚幻的认识依然是如此分明,但不知何时两者已经能够融洽地共处了……相信父亲!这话李可在心里说了若干遍”。李可最终认同了父亲以及他的道士身份,作者通过对其内心精神世界的剖析以及挣扎的凸显描摹了两代人的思想代沟走向了弥合,以及乡村固有的精神传统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终极归宿。 目录 衣钵 氮肥厂 坐摇椅的男人 夏天糖 围猎 独舞的男孩 事情很多的夜晚 郑子善供单 最简单的道理 弯刀 揭不开锅 在场 寻找采芹 到峡谷去 去寻一个牛人 老大你好 短篇小说家的面容 试读章节 衣钵 仪式前一天的晚上,李可坐在一座山与另一座山中间,能吹进大量的风,通常叫做垭口的地方。他家晒烟棚子建在那里,石头垒的。他记得小时候,他和父亲在这里连续干上五天,一座小巧并算得上精致的房子就冒了出来。从那时起,他相信父亲是无所不能的,父亲不仅是个道士,他远远不止是个道士。现在,父亲显然在虚弱,在衰老。夜晚已经开始,李可看见父亲操起巨大的艾香条,驱赶着蚊虫。也许是父亲职业使然,李可老觉得他每个动作、每寸移动都像在祭祀。香火舞动的迹线是很熟悉的,父亲走动的步幅是很熟悉的,很快地,这种弥漫着香火气息的环境也是很熟悉的。这些年当李可和父亲单独相处并不言不语的时候,他就感觉到祭祀般的神圣。 李可是一个道士的儿子。前些年这是个令李可尽量回避的事实,到了这一天,他已不这样想了。明天将有一场专为李可而举行的仪式,他知道很多年前,父亲就是经过这一环节而当成一个道士,一个在乡间最为需要的人物。 烟棚是有两层。底层晒烟,上层是供人过夜的凉棚。茅草很厚。下面的烟子升了上来,李可知道在以后的生活里,这种烟雾的气味会经常陪伴自己。他扇动鼻翼吸进去很多。同时,他看见周围有无数微小的飞虫跌落,就像是转瞬而至的一场细雪。他听见它们砸在泥土上时那种致密的声音。再一抬头,远远的山廓边际线已被夜色吞噬。二十岁以后,他逐渐理解了父亲惯有的说法:夜来的时候,是一只狗慢慢吞掉了一切,所有的东西都会被这狗吞掉。天地间很多不可想像的灾难只不过是一些狗在捣乱,这样的狗那样的狗,无形的狗无体的狗,它们充斥在人眼看不见的地方,但道士有一定修为以后可以看见它们,可以降服它们。父亲认为他毕生的事业是在和一群看不见的狗作斗争。李可很喜欢父亲这种大无畏的见解。大多数道士总把灾祸看成是妖魔在横行无忌,他们千辛万苦地降妖除魔,要把自己行为渲染得玄之又玄,无比高尚,借此向别人索要更多钱财。但父亲不同,他居高临下把别人眼里的妖魔仅仅看成是一些狗,这样的狗那样的狗。他认为与暗中潜伏的狗们作斗争,只不过是一个道士应尽的义务,以保一方平安。李可的父亲是个称职的道士,是整个村中最受敬重的人,去年人们把他选为村长了,拿到一份数目可怜,但足以让颜面生辉的村干补贴。父亲斗狗的业绩,终于得到了肯定。李可知道父亲是好样的,虽然读大专时没有同学可以理解他对父亲那些本事和业绩的炫耀。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他所读的那个班,别的同学大都来自城市,他们的父亲全力以赴要让自己的儿子一出来就得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但他们从未赞美过自己的父亲。他们仿佛形成一种共识:父亲这个称谓本身就富含着悲剧色彩,对父亲的赞美,总显得愚不可及。惟有李可,一个道士的儿子,以父亲从事的职业而自豪。 父亲发话了。他说,睡了? 李可回答说,醒着。 早点睡,明天还要到场上过一道仪式的。 知道。 父亲在吸烟。他说,这次挂钩实习,不能帮你联系到别的,只能跟着我做道士了。 李可说,也不错,道士也是要人去做的。 你那个女同学联系到哪里实习? 市有线电视台。他爸就是那里面的。 别想她了,那是不可能成的。 知道。 真知道哦? 大学里谈恋爱一般都是走过场,也没有谁真的就成了。 在黑暗中,父亲淡淡地笑了。他说,现在你们年轻人真看得开。 李可说,我睡了。 父亲嗯一声,向坎下走。这夜色里,背后望向父亲,只有恍惚不已的影迹,很快这团影迹就融入所有的漆黑。李可再度想起父亲的说法,那只狗来了,趁着夜色,又把一些东西悄悄地吞没。 P1-3 书评(媒体评论) 陈思和(著名文学评论家、复旦大学教授):一个优秀的作家是应该能够立足小天地,做足大文章的。这一点田耳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出色。王安忆(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田耳有在平淡叙述中直抵人心的本领,他艺术感觉很强,能精准地把握住周围世界的脉搏,走进人们的心里去。 余华(著名作家):事实上,没有一个人在心理上是完全健康的,起码不可能一生都健康,田耳的笔触恰恰就伸入这不健康的一部分。在田耳笔下没有绝对的善恶,没有绝对的好坏,有时还会把人物主次的界限也模糊掉。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似源于定数。 王德威(著名文学评论家、哈佛大学教授):田耳的故事能够不动声色地把读者带入他所营造的世界中去,然后和读者一起对人性和存在进行着不停的追问,时而安然体味,时而诙谐起舞,总之他的小说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召力。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衣钵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田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15207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5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0 |
出版时间 | 2014-06-01 |
首版时间 | 2014-06-01 |
印刷时间 | 2014-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24 |
CIP核字 | 2014118647 |
中图分类号 | I247.7 |
丛书名 | |
印张 | 1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