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本书读懂俄国史
内容
试读章节

彼得·柴可夫斯基是举世公认的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他的音乐也是俄罗斯民族文化在艺术领域里的最高成就之一,他的名作芭蕾舞剧《天鹅湖》中优美的旋律已经成为俄国音乐文化的重要标志。

柴可夫斯基于1840年5月7日出生在俄国西伯利亚南部的小城伏特金斯克。他的父亲是一名采矿工程师。他的母亲酷爱音乐,喜欢唱歌,也擅弹琴。小柴可夫斯基在摇篮里便熟悉了妈妈的歌喉和琴声,这是他的启蒙音乐教育。他天资聪颖,很小便在家庭女教师的指导下读书、识字,6岁时就能读法文书和德文书,7岁便会用法文写诗。

1850年母亲把他送到彼得堡法律学校读书,柴可夫斯基对法律毫无兴趣,唯一使他感兴趣的是学校里设有选修的音乐课,他在那间放着各式各样乐器的音乐教室里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柴可夫斯基14岁那年写出了他的第一部为人所知的作品《献给安娜斯塔霞的一首小圆舞曲》,这是一首献给他以前的家庭女教师的作品。

1859年柴可夫斯基从法律学校毕业,得到九等文官的头衔,在司法部任一等文书。但他对这类工作没有一丝热情,一门心思想着构思音乐。对音乐艺术的热烈向往灼得他日夜不宁,终于在1863年辞职,进人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由于23岁才开始专攻音乐,柴可夫斯基深感自己艺术基础薄弱,决心用勤奋来补回已经耽误了的岁月。音乐学院院长安东·鲁宾斯坦担任他的作曲课导师。一次,鲁宾斯坦要求学生根据一首曲谱编写几首变奏曲式,柴可夫斯基却交上了二百首,使老师不禁暗暗吃惊。又一次,鲁宾斯坦让学生为普希金的剧本《鲍里斯·戈东诺夫》中的一场谱写乐队总谱,规定必须使用竖琴。这个作业难度很大,全班只有柴可夫斯基一个人出色地完成了这项功课。1866年,柴可夫斯基毕业,他的毕业作品是用席勒的诗谱曲的大合唱《欢乐颂》,获得了学校颁发的银质奖章。

此时,鲁宾斯坦的弟弟、钢琴家尼古拉正准备在莫斯科筹建一所音乐学院。他需要一名和声学教授,但是由于只能支付少得可怜的薪金——每月50卢布(约为5英镑),所以向哥哥打听是否让他的高年级的学生担任该职。安东·鲁宾斯坦推荐了柴可夫斯基,此时正为自己的出路发愁的柴可夫斯基愉快地接受了邀请。这次的任职是柴可夫斯基人生道路上一次十分重要的选择。从这开始,柴可夫斯基走上了专业作曲家的道路,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大音乐家。

他的作品《第一交响曲》于1868年春天首场演出,获得巨大成功。1869年冬,柴可夫斯基完成了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序曲的创作。作品取材于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叙述一对青年恋人为追求幸福,勇于反抗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最后双双以死殉情的故事。柴可夫斯基在乐曲中塑造了爱情和死神两个音乐形象,而爱情的形象表现得极为鲜明。渴望爱情、追求幸福,成为这部作品的基调。这部作品的问世让柴可夫斯基一举成名,步入到俄国一流作曲家的行列。这位作曲家创作的最大特点是非常珍惜时间,工作时注意力高度集中。他的生活节奏是快速的,走路快、阅读快、写信快,他作曲的速度更是快得惊人,令他的同行望尘莫及。

1874年12月,柴可夫斯基完成了在他的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第一钢琴协奏曲》。这部协奏曲于1875年10月在美国波士顿举行首场演出,非常成功,尤其最后一个乐章受到热烈欢迎。此后,他创作了四幕舞剧《天鹅湖》。舞剧的音乐优美流畅,委婉动听。天鹅是剧中的主要音乐形象,温柔而优雅。《四只小天鹅舞曲》轻盈活泼,富有俄罗斯民族韵味,深为广大听众所熟悉和喜爱,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芭蕾舞剧。

1877年,柴可夫斯基陷入到一场失败的婚姻之中无法自拔,数次想自杀解脱,身心受到极大的创伤,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他不得不辞去音乐学院的教职,到瑞士和意大利疗养。此时,柴可夫斯基幸运地得到了非常热爱音乐的富孀梅克夫人的资助,她答应为柴可夫斯基提供资助,条件是永远不见面,两人14年的交往一直通过书信往来进行。梅克夫人的资助使柴可夫斯基进入了创作的另一个高峰期。他写出了优美的《第四交响乐》,柴可夫斯基作为指挥还出现在纽约市卡内基音乐厅的开业典礼上。

从1877年到他去世的十多年间,是柴可夫斯基在创作上获得辉煌成就的时期。他的第四、第五、第六交响曲以及标题交响曲《曼弗雷德》,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玛捷帕》、《黑桃皇后》、《伊奥兰特》,芭蕾舞剧《睡美人》、《胡桃夹子》以及《小提琴协奏曲》、《意大利随想曲》、《1812序曲》以及许多浪漫曲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名作。

1892一1893年,柴可夫斯基的全部心思都倾注在预定于1893年10月问世的《第六交响曲》上,这是一部非凡的作品。不幸的是,《第六交响曲》首次演出时观众的反映并不热烈,柴可夫斯基因此郁郁寡欢。而此时莫斯科正流行霍乱,醉心于创作的柴可夫斯基在此时不慎喝下了未经消毒的自来水。11月1日夜,柴可夫斯基突然发病,被诊断为霍乱,病情一天天恶化。6日凌晨,他溘然长逝,终年53岁。

如今在莫斯科以西克林城内的作曲家故居,已建成柴可夫斯基纪念馆。纪念馆前矗立着作曲家的纪念碑,碑上刻着:“他的心属于俄罗斯,他的天才属于全世界。”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络绎不绝。参观者会被领到大厅,坐下来听一曲摄人心魄的柴可夫斯基音乐,从而进入他的音乐世界中。

P118-221

目录

第一章 基辅罗斯时代

 第一节 早期斯拉夫文明

 第二节 留里克王朝的兴起与基辅罗斯

 第三节 基辅罗斯的对外攻伐

 第四节 罗斯受洗

 第五节 “智者”雅罗斯拉夫

 第六节 蒙古人的入侵和统治

第二章 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形成

 第一节 莫斯科公国的兴起

 第二节 抗击金帐汗国的苦斗

 第三节 俄罗斯国家的统一

 第四节 伊凡雷帝(上)

 第五节 伊凡雷帝(下)

 第六节 真假沙皇

 专题 俄罗斯知名科学家

第三章 俄罗斯帝国的兴盛与扩张

 第一节 罗曼诺夫王朝的建立

 第二节 征服西伯利亚和兼并乌克兰

 第三节 彼得大帝(上)

 第四节 彼得大帝(下)

 第五节 女皇叶卡捷琳娜大帝

 第六节 军事天才苏沃洛夫

 第七节 抗击拿破仑的战争

 第八节 十二月党人革命

 第九节 铁沙皇尼古拉一世

第四章 俄罗斯帝国的衰亡

 第一节 亚历山大二世与解放农奴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传入俄国

 第三节 1905年革命

 第四节 二月革命与沙皇统治的终结

 专题 俄罗斯知名文学家

第五章 社会主义苏联的兴亡

 第一节 十月革命

 第二节 内战与战时共产主义

 第三节 新经济政策与苏联的成立

 第四节 进入斯大林时代

 第五节 英勇而惨烈的卫国战争

 第六节 赫鲁晓夫改革的成败

 第七节 冷战时期苏联的对外干涉活动

 第八节 停滞与改革

 第九节 “八一九事件”与苏联解体

 专题 俄罗斯知名诗人

第六章 走向新世纪的俄罗斯

 第一节 叶利钦时代

 第二节 强人普京

 专题 俄罗斯知名音乐家

序言

俄罗斯是世界上地域面积最为辽阔的国家,俄罗斯民族也是在近代和现代乃至当代世界舞台上叱咤风云的民族,整个世界近现代史根本就无法忽略俄国的发展演变,俄罗斯文化更是世界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与源远流长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相比,俄罗斯的历史并不算太长,从9世纪基辅罗斯建立算起也就千余年,但是,就是在这十来个世纪里,俄罗斯民族饱经磨难,先是在蒙古人的铁蹄之下忍辱负重,后又一度被波兰占领险些亡国,最后在拿破仑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的蹂躏,生灵涂炭,国将不国。但俄罗斯民族以顽强坚忍的性格不断战胜欺辱他们的强敌,艰难成长,最终成为世界民族之林中一个伟岸的身影。

从9世纪的俄罗斯国家——基辅罗斯立国开始,俄罗斯民族就走着一条明显不同于欧洲,也不同于亚洲的独特发展道路。从10世纪的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到18世纪的沙皇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到19世纪的亚历山大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以至20世纪的革命与改革所引发的社会激变,到红色苏联的兴衰荣辱,最后到今天新俄罗斯蓄势待发的时代,俄国的统治者和革命者始终致力于探索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俄罗斯文化处于东西方文明结合部,它被深深地打上了东西方文明融合的烙印,俄罗斯文化既受西方文化影响,也受东方文化的制约,常常被理解为西方和东方文明的历史对话。从公元988年罗斯受洗开始,俄罗斯民族就在西方文化和斯拉夫本民族传统的对立统一中走上了一条时起时浮、忽明忽暗的发展之路。在13世纪,东方的蒙古人用武力征服了罗斯,蒙古的征服者不仅以自身的东方习俗影响罗斯社会的风俗习惯,还以一整套制度安排改变了罗斯内部的社会政治秩序。14世纪到16世纪,俄罗斯成为了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强化了其东方专制主义的特质,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逐渐成为俄罗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决定性因素。而17世纪彼得大帝推行的西化改革,一举使俄罗斯文明突破了与西方文化隔绝的状态,开启了俄罗斯现代化的进程。

在东西方文明的融汇交融下,俄罗斯文化从近代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产生了罗蒙诺索夫、门捷列夫、巴甫洛夫等伟大的科学家,也涌现了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等享誉世界的文学家,还诞生出格林卡、柴可夫斯基、列宾等闻名世界的艺术家。俄罗斯文化早已成为欧洲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1917年的十月革命,在俄罗斯的土地上首次出现了名为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在强有力的计划经济的推动下,以俄罗斯为主体的苏联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了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体系建设,并通过有效的教育和医疗体系建设,深刻改变了俄罗斯物质和精神面貌。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无法摆脱封建主义残余的深刻影响,个人集权专制抑制了民主法制的发展,以至于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大清洗的悲剧,无数无辜的社会精英和民众含冤入狱以至被剥夺生命。同时由于以牺牲农业发展为代价支持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建设,苏联长期以来一直受国民经济比重失调的困扰。当美国和西欧国家率先开始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科技领域的创新不断推动经济发展时,苏联僵化的计划体制的弊端逐渐显现,酿成整个社会制度的危机。危机最终在苏联内部引发了日益激烈的民族冲突,曾经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苏联最终在严重的经济、社会与民族关系危机下于1991年底轰然倒塌、分崩离析。世界格局因此出现了骤然改变,让世人目瞪口呆。如今,昔日不可一世的超级大国已成过往云烟,继承苏联国际地位的俄罗斯联邦经过数年以休克疗法为代表的经济转轨和改革,凭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力图重振其大国雄风,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  俄罗斯不仅在世界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它更是在现代历史上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国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以俄为师,走苏联的发展道路,建立苏维埃政权,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一个个理想激励着几代中国人为之不惜抛洒热血,最终于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人们曾经长久地唱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歌曲,对俄罗斯人民表达着深厚的友谊情愫。如今,中国人民对俄罗斯的历史和现状更是始终抱着关切、关注的心情,希望其人民不断幸福,希望其民族不断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内容推荐

俄罗斯,一个在灾难之后变得强大、又在顶峰重重跌下的大国。15世纪以后,已没有人能够用武力使它屈服,为什么它却经常从内部崩溃?它为什么总是集强大与孱弱于一身?为什么被称为泥足巨人?翻开崔毅编著的这本《一本书读懂俄国史》,一幅全景式的俄罗斯历史画卷正徐徐展开……

编辑推荐

它曾多次身处绝境,又不断凤凰涅槃,大国复兴背后有着怎样的成功启示?它是世界政治舞台的强者,是少数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强硬、铁血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基因密码?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今天的俄罗斯将何去何存?翻开崔毅编著的这本《一本书读懂俄国史》,它将试图为您解开谜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本书读懂俄国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崔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511085
开本 16开
页数 2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4-11-01
首版时间 2014-11-01
印刷时间 201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2014183916
中图分类号 K512.0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4:5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