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海蓝羽翼/新世纪科幻作品精选
内容
编辑推荐

你即将打开的“新世纪科幻作品精选”系列,应该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国内科幻小说丛书。

这本《海蓝羽翼》是该系列中的一册。

大洋是崛起的国度,爱恨生死,战争与和平……

冯志刚创作的《海蓝羽翼》以23世纪为背景,以一个精通飞机制造与飞行技术的飞行员的故事贯穿始终,体现了作者关于爱与责任,战争与和平,科技与人性,权力与欲望的思考。

内容推荐

冯志刚创作的《海蓝羽翼》以23世纪为背景,以一个精通飞机制造与飞行技术的飞行员的故事贯穿始终,体现了作者关于爱与责任,战争与和平,科技与人性,权力与欲望的思考,本书想象奇特,文笔酣畅,故事结构完整清晰,是思维深度和广度的良好结合,是一部较为引人入胜的小说。

目录

第一部 帝国晴空

第二部 狂风初起

第三部 九霄云散

第四部 深渊潜鲨

第五部 魂归心港

试读章节

此刻,我正坐在这庞然大物的“肚子”里,周围的人们不知是因为被这南洋闲适的气氛所感染,还是长途奔波的劳累,大多静静地睡着了,偶尔发出的轻微鼾声和着舱内微弱的发动机节奏,更增加了催眠的效果。似乎一切都静止了,这样的环境往往会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仿佛旅程永远不会结束,世界便从此沉寂下去,不再带来痛苦,永远是恬静的欢乐……

唯一还在运动的,是那一个个午后温暖阳光所洒下的光斑,它们沁过机顶上一排蓝色玻璃天窗倾泻到机舱内,缓缓地游移在我面前打开的航空杂志上。

“第一次坐螃蟹飞机?”

我看了看右边座位上那个与我年纪相仿的年轻军官,他中等身材,一身笔挺的帝国式西装军服,金发灰眼睛,健壮魁梧,一副线条分明的漂亮下巴,又使他不显得过分粗壮。他应该是苏格兰人,不过所有白人在我眼里差不多都是一个样子,所以,我也不太肯定。他所说的“螃蟹飞机”一定指的是DXl500。

“是啊,我以前喜欢坐船。”

“天呀,你是原始人吗?”这家伙说的是太平洋语。这是一种人造语言,属于独立语结构,没有时态、单复数之类的变化,语法很简洁,词汇主要来源于英语、汉语、法语、拉丁语以及其他语系,可以使用拉丁字母拼写,也可使用汉字符号书写。随着太平洋联合帝国的日益强盛,这种语言已经发展为世界流行语言,是联合国工作语言。所以我也能流利地使用这种语言。

“我觉得坐船比较有情调,可以贴近大海。”

“你是大情圣吗?坐船慢都慢死了,还要什么情调?”他撇着嘴一个劲地摇头,“你肯定是想勾引船上的女招待……得手了吗?”

坐飞机遇上这么个家伙真是麻烦,不过一是我心情好,二是他使我想起大学时的一个室友,反倒有些亲切感。

他忽然说:“你知道吗?我不是神经病,只是觉得你非常非常像我大学时的一个室友,所以才想跟你聊聊天的。”

我很惊讶,这家伙不会是有什么特异功能可以看穿别人的想法吧?或者我们真的有些缘分。“是吗?我还以为你变态,喜欢和男人搭讪。不过,你也很像我的大学同学,我是说性格很像。”

他转过脸来,严肃地上下打量着我,然后怪里怪气地说出了一句差点把我气死的话:“你也上过大学吗?”

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喂!你真的越来越像我那个室友,每次他说不过我的时候,都是用这种恶毒的眼光看我……”

“他是不是还想打你一顿呀?”我当时真想给他一下子。

“你怎么知道?”他眼睛瞪得大大的,然后忽然张开嘴,指着自己缺了一角的门牙说,“瞧,这就是被他打掉的!”

我真是哭笑不得。

“不过杰森肯定不会像你这个色情狂一样喜欢坐船的。”

我不解地看了他一眼。

“我以前是帝国航空军官学院的学生,杰森就是我说的那个室友。”

他用大拇指指了指肩上的徽章,很骄傲的样子, “所以我们无法忍受任何时速低于1000公里的交通工具。男人嘛,怎么能婆婆妈妈地去坐什么有情调的轮船……”

我笑了笑,没理会他的言外之意,“不过,我也很喜欢‘螃蟹飞机’。这里面很宽敞,尤其是舷窗和天窗很大,视野很开阔,不像一般客机那样只有些巴掌大的小洞口。”

“哈哈,这也算视野开阔?”那个家伙不屑地摇着头。

“朋友,你们国家的军人说话都像你这样充满火药味吗?”

“差不多吧,不过你是没飞过帝国海军的马克17型战斗机,那才叫真正的视野开阔,你可以看到头顶上整个的蓝天!”

“哦,马克17的整体气泡型驾驶舱盖的确不错,”我点了点头,“而且安装了五厘米口径的全方位激光主炮。不过,约克…型火力控制电脑太过时了,再加上’7386型雷达性能不好。所以如果打起仗来,恐怕是要吃亏的——要知道现代激光空战拼的就是雷达。”

他总算安静了一会,沉默了半天之后,才对我说:“你知道得真不少。”

“我以前飞过Mxl000。”

那家伙的表情僵了一下,因为Mx1000是伽玛王国现役最先进的战斗机,也是世界上两三种能战胜马克17和更高级的马克19型战斗机的机种之一。

“以前我是伽玛皇家海军航空兵军官学院的学生,说来,我们好像很有缘,不过可惜你不是位漂亮小姐。”我学着他的口气。

“哦。”他似乎不知该说什么好,干脆转过头去。

“不过,”看着他狼狈的样子,我不忍心再吓唬他,“这都是以前的事情了,我现在已经移民到太平洋帝国了。”说着,我把移民证拿出来给他看。

他仔细地看了好半天才终于松了一口气,“吓死我了,还以为你是伽玛派来的外交武官,要是不小心泄漏了什么机密,我以后可就当不上帝国空军的将军了。”

“看不出你还挺有抱负的。”

“那当然。对了,既然你已经投奔帝国,还有一技之长,不如来我手下服役吧。以后我当了将军,也可以提拔提拔你做个飞行小队长什么的。不过……”这家伙皱着眉头想了想,“你当着好好的飞行员,怎么忽然就想移民呢?……是不是技术太差,出了什么事故?看你这家伙一副娘娘腔,肯定开不好飞机,以后我只能给你安排个文职千千……”

这家伙又恢复了老样子。

“我可不想参加什么帝国空军。我来这里是想申请一片海洋农场,种种田,养养鱼。”

“嗯?你是不是受什么打击了?生活态度那么消极,这可不好。”p2-4

序言

如果我手中资料无误的话,你即将打开的,应该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国内科幻小说丛书。以前,有的出版社在科幻领域推出过鸿篇巨制,但没有二十本之多。有的出版社推出过二十本科幻小说,但只是短篇小说集。有的出版社一口气拿出过二十本长篇,但中外作家各占一半。所以,贵州大学出版社这套科幻丛书已经创造了历史——同时推出二十本中国作家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而且都是大部头。

其实,这已经是贵州大学出版社在科幻领域第二次推出如此大规模的项目了。三年前,他们就精心打造出《中国科幻黄金时代大师丛书》,其中包含了四位科幻前辈的作品,不多不少也是二十本。那套书我也应邀担任主编,当时既兴奋又担心。兴奋的是,很少能遇到如此重视科幻,倾全力而为之的出版社。2009年夏天,贵州大学出版社社长、副社长和主编,“三驾马车”一起拜访成都的刘兴诗前辈,商讨这套书的出版事宜。当时我也在场坐陪,并与他们做了深度交流。那年,大陆科幻出版还处在沉寂中,还没有《三体》、《地铁》和《天命》这些重磅炸弹,也没有跟风而来的出版行为和媒体爆炒。这家出版社居然要以最好的资源冲击科幻市场,确实极有远见。担心的是,有这样雄心的出版人并不少见,然而大部分浅尝辄止,拼凑出一套科幻丛书推向市场,然后不了了之。更有的只是说说而已,并未着手去做。其实,一家刚入此行的出版社,头一套丛书只能算探探路,在科幻迷中间混个脸熟。没有三五套成品陆续推出来,很难建立起一个有影响的科幻品牌。可惜道理并不复杂,能坚持下来的出版社几乎没有。

作家是舞台上的演员,没人来搭建出版舞台,作家还比不上沿街卖唱的歌手,后者摆个地摊就能收钱。一种类型文学的兴衰成败,好的出版商能起决定作用。这并非我今天的观点,入行那天我就是这个态度,十几年的经历还在不断强化它。所以,我要把对贵州大学出版社的敬意放到最前面表达出来。

经常有新作者忐忑不安地说,他怀疑科幻只是年轻人的一时兴起,不会有人坚持创作科幻十几年,更不用说几十年了。这时候我就会举出绿杨老师的例子。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科幻由“四大天王”领衔的时候,绿杨的名字已经悄然出现在作者栏里。在中国科幻最低谷的那些年,绿杨老师也在默默地爬格子。那时候搞科幻没名没利,只是纯粹的爱好。再后来,新一代科幻迷因为“鲁文基系列”而熟悉了他。到了1998年的一次科幻迷的评选中,绿杨位列“最受欢迎的科幻作家”第二名。这时候的绿杨已经六十四岁,接下来他要做什么呢?学习用电脑打字,再去创作科幻长篇!从已该退休的年纪开始,绿杨陆续创作出四部长篇科幻和一部科普著作!我还记得当年他用电脑打印出来的信,从最初一封信只有百十字,到最后洋洋洒洒上千字,见证着老人家打字速度的提高。没人要求一位退休老人如此努力地学习电脑录入,这是他自己为了继续创作而做的准备!

2010年,笔者随朋友去安徽九华山旅游。想到距绿杨老师的住地已经不远,就拨了个电话给他。绿杨在电话里热情地为我介绍安徽的景点。当时我想,以后总有机会去拜访。没想到几个月后绿杨先生突患重病,与世长辞!这次擦肩而过让我终生难忘,引以为憾!同时也下定决心,不能让前辈的佳作也随他一起离开。

台湾黄海先生是我敬重的又一位前辈。他是台湾科幻界两大元老之一,当地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我有一张他和马英九的合影照片,台湾地区领导人站在他身边,就像一对师生。黄海是最早沟通两岸科幻界交往的台湾作家,在互联网时代之前,他就不停奔走于海峡两岸。七八年前,他曾经约我写文章到台湾科普媒体上发表,介绍大陆科幻最新的发展。当时台湾政治气氛恶化,媒体想印“中国”两个字都得考虑考虑影响,更何况正面介绍大陆某个领域成就的文章。这件事让我对黄海老师很是佩服。黄老师住得更遥远,万幸的是在去年第二届星云奖颁奖会上我见到了他,了却一桩心愿。如今,你可以在这套丛书里领略到他的风格。

远在1985年,中国科幻万马齐喑的时代,却有一部长篇横空出世。它叫《古星图之谜》,作者是黑龙江的程嘉梓先生。如今提起这本书,很多老科幻迷印象很深,新科幻迷则惊讶:当年的科幻作者也有如此出众的想象力?一晃二十七年过去,你将在本套丛书中看到它的续集《月球,不再寂静》。这是它第一次与读者见面,相信会唤起一代科幻迷尘封的回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国算是拥有了一批系统的科幻作家。说到“系统”,是因为他们能连续创作一二十年,不断通过新作磨炼自己的水平。苏学军、凌晨、于向昀和查羽龙都是他们中的代表。现在,你们能在这个集子里欣赏到他们的佳作。

台湾的苏逸平也属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华语科幻作家,论年纪和创作经历,和上述大陆作者基本属于同代。创作开始于网络时代之前,红火于网络兴起之后。苏逸平历史题材的科幻小说笔力厚重,气势磅礴,体现着台湾地区良好的国学教育水平。其实苏逸平并非文科生,毕业于机电专业,常年旅居北美,文理兼备,视野开阔。大约十年前,他的作品就曾经进入大陆。如今再度整理出现于此,供各位欣赏。

笔名为“阿飞”的朱俊飞,现在许多新读者只记得他是CNKI期刊《飞(幻想世界)》的主编,或者亲自操刀创办《阿飞幻想》,更多的精力放在奇幻创作和出版上。其实阿飞最早出道于科幻圈。十几年前科幻圈里有本叫《星云》的油印同仁刊物,专门发表科幻评论文章,朱俊飞当时是该刊物上的常客。本套丛书收录了他的长篇科幻《周游记》正是那个时代的作品。

除了上述的科幻前辈和中生代,本丛书又一大卖点是选编了不少更新一代科幻作家的长篇佳作。重庆的萧星寒和天津的吕哲便是其中的代表。

因为出版了《世界科幻小说简史》和《光明的右手》,萧星寒成为了新锐评论家。这次大家将看到他的长篇佳作《独狼原理》。“吕哲”这个名字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就闻名于科幻圈。有人曾对我说,观其文风,估计是个五十来岁的教授。其实吕哲是典型的“80后”,只不过出道很早,中学就发表作品,大一便出版自己的首部科幻小说。一晃十年过去,无论创作经验还是人生阅历都丰富了不少,吕哲大幅度修改了他的长篇处女作,以全新面貌与读者见面。

丛书里还有不少“陌生的老作者”。他们创作科幻都在十年以上,曾经有过天才的火花,后来又沉寂了太久的时间。武汉胡行就是其中的代表,他的《飞呀飞》曾经进入过中国科幻年选,这个短篇只是一部长篇的组成部分,可惜其主干却始终不能与读者见面。华谊公司年底将推出大片《太极之从零开始》,我看了预告片,里面有个滑翔机的镜头一闪而过,令我马上想起胡行的这部小说。是啊,胡行对这种“蒸汽朋克”风格早有探索,可惜原作埋没很久,不为世人所知。今天它终于能在这套丛书里与大家见面了。

其他像王麟、冯志刚、江可达、杨道永等作者与胡行大同小异,都是早早就显露才华,但很快从科幻文坛上消失。比如《与烈日擦肩而过》这部中篇,曾经被编入第一辑《星云》丛书里出版。提起来许多读者还记得小说的名字,但可能已不记得作者是谁了,因为后来大家很少再看到杨道永的作品。如今,这些“陌生的老作者”都被我拉回来,重新列队接受读者的检阅。

在本套丛书校对排版的时候,中国健儿正在伦敦奥运会赛场屡创佳绩。这让我想起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自己读小学的时候。当时中国还没有参加奥运会,一年下来拿到的各类世界冠军加起来只有区区三个!当时没人敢想中国人能争夺世界体育头把交椅,最重要的目标只不过是怎么超越日本队。

我是中国科幻事业坚定的“看多派”,情绪乐观到不少圈内朋友难以理解的程度。他们指给我看:中国科幻现在明明只有这么一点成果嘛。是的,它小归小,但这是因为“衰败”还是因为“幼小”,其中的区别一天一地。

在过去三十多年里,我见证了中国在太多领域的超越。这里拥有全世界最大的人才储备库,如果中国人觉得有什么领域应该去努力,十年八年必有小成,二三十年能获正果。回顾既往,在中国真正能坐下来系统地写作科幻小说,也还不到二十年。那个时候谁能出版这么一套长篇科幻丛书?对于一个漫长的事业来说,永远需要积累。其实,像苏学军、凌晨这样的“老作者”也还未到不惑。换到其他文学领域,这是刚刚出成绩的年纪。还有刘健这样年纪不大,但已经能顶门立户的“老作者”,以及越来越多像仲崇民、贺磊这样的新人投身其中。这是中国科幻从来没有过的兴旺景观。我深信,中国科幻只不过是幼小,它正在完成自己的原始积累。

好吧,让我们一起见证中国科幻这个“少年”成长为“巨人”的过程吧,这样的未来注定会实现。

郑军

2012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海蓝羽翼/新世纪科幻作品精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志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贵州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265019
开本 16开
页数 3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6
CIP核字 2012231474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贵州
240
17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2:5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