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彰的《印度佛教史(精)》原版于1971年问世后,在国际学术界受到重视和好评,认为其优点是取材精当,记叙简要,对印度佛教史有独到的见解。本书完全根据第一手资料,有少数第二手资料,是作为基本指导来使用的,为第一手资料所证实或修正。
本书展现了印度佛教传统的全貌,从原始佛教起,到中观学派为止(也论及中观派以后的瑜伽行派及密教),对初学者而言是一佳作。
图书 | 印度佛教史(精)/现代世界佛学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平川彰的《印度佛教史(精)》原版于1971年问世后,在国际学术界受到重视和好评,认为其优点是取材精当,记叙简要,对印度佛教史有独到的见解。本书完全根据第一手资料,有少数第二手资料,是作为基本指导来使用的,为第一手资料所证实或修正。 本书展现了印度佛教传统的全貌,从原始佛教起,到中观学派为止(也论及中观派以后的瑜伽行派及密教),对初学者而言是一佳作。 内容推荐 《印度佛教史(精)》為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平川彰一九七四年的作品,平川教授的寫作風格極其翔實,其本於東西方印度佛教研究成果。其論理分明,剖析層層深入。很大程度上恢復了印度佛教的歷史概貌,令讀者耳目一新。 本书為初學者了解印度佛教的最佳入門書。 目录 序章 何謂印度佛教 印度佛教的時代區分 第一章 原始佛教 第一節 佛教以前的印度 第二節 佛陀時代的思想界 第三節 佛陀的一生 第四節 教理 第五節 教團組織 第六節 原始經典的成立 第七節 教團之發展與分裂 第八節 阿育王與佛教 第二章 部派佛教 第一節 部派教團的分裂與發展 第二節 阿毗達磨文獻 第三節 阿毗達磨的思想體系 第四節 世界的成立業感緣起 第五節 業與無表色 第六節 斷盡煩惱與修行的次第 第三章 初期大乘佛教 第一節 阿育王以後的教團發展 第二節 貴霜時代的大乘經典 第三節 大乘佛教的源流 第四節 初期大乘經典的思想 第五節 初期大乘佛教的思想與實踐 第四章 後期大乘佛教 第一節 教團的興衰 第二節 龍樹與中觀派 第三節 第二期的大乘經典 第四節 瑜伽行派的成立 第五節 唯識的教理 第六節 如來藏思想 第七節 中觀派的發展 第八節 瑜伽行派的發展 第九節 佛教邏輯學的展開 第五章 秘密佛教 第一節 秘密佛教的意義 第二節 原始佛教時代的秘密思想 第三節 從大乘佛教到密教 第四節 純正密教的成立 第五節 中期與後期的密教 後記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印度佛教史(精)/现代世界佛学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日)平川彰 |
译者 | 显如法师//李凤媚//庄昆木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贵州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126610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617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487 |
出版时间 | 2013-08-01 |
首版时间 | 2013-08-01 |
印刷时间 | 2013-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828 |
CIP核字 | 2013189880 |
中图分类号 | B949.351 |
丛书名 | |
印张 | 2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贵州 |
长 | 217 |
宽 | 147 |
高 | 4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