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明中国/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新形势下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全局性、战略性的思想理论指南和实践行动纲领;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党和国家未来一段时间各项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并作出了深刻的符合时代精神的回答。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丛书”收录的十部著作分别从历史道路选择、改革开放成效、文化传承影响、体制活力激发、中国特色保持、国际角色定位等众多层面全方位地解读和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

这本由王成编写的《文明中国》是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这本由王成编写的《文明中国》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丛书”其中一册。

《文明中国》收录了文明的发展和演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主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就是文明的历程、社会主义文明与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的社会文明等内容。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文明——人类发展的规范性法则

 (一)文明的定义及其与文化的关系 

 (二)文明与人的实践活动

 (三)文明的发展和演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主旨

 (四)文明之间的冲突

 (五)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多元化中的融合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明——中国人一直追求的梦想

 (一)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就是文明的历程

 (二)昌盛灿烂的古代文明

 (三)历经磨难的近代文明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社会主义文明的确立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文明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成果

 (三)社会主义文明与传统文明

 (四)社会主义文明与资本主义文明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社会主义文明助推中国梦

 (一)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

 (二)社会主义的经济文明

 (三)社会主义的文化文明

 (四)社会主义的社会文明

 (五)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文明中国未来的趋势:共产主义文明

 (一)共产主义文明

 (二)共产主义文明确立的前提

 (三)文明中国的实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后记

丛书后记

试读章节

马克思认为,文明作为人类意识成果最为宝贵的东西之一,不但是人在生存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而且它也是塑造和规范人生存实践活动的内在法则。

文明是人类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从事具体的实践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但它有着相对的独立性,从而能对人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发挥重要的影响。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每一代人都是在前人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继续从事实践活动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实践有意或无意地被他们身在其中的宗教、哲学、道德法则,即他们所归属的文明所规范和引导。由于每一代人生命的有限性,就文明对人的生存实践活动的影响,我们无法从总体上做一个清晰的把握。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塑造和引导作用。从这一点上来说,不但文明是人的创造物,人同时也是文明的创造物。

作为人类生存的规范性原则,文明的生命长度要超出创造这种文明的生命个体,从而能在我们的生命消逝以后继续对后人的生存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也可以说,正是由于不同群体身处其中的文明有着巨大的差异性,导致群体之间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有着难以消融的多元化。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文明可以脱离人历史性的实践活动而单独存在,恰恰相反,文明正是因为介入人的生存实践活动中,才能发挥其规范人类生存的作用。当然文明的产生、发展及其在人类生存中的作用都必须植根于人类现实的生存实践之中。从这一路径去理解文明作为人类生存的规范性原则,才会避免把文明神秘化的倾向。

文明在人类历史中的确立及其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确证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即社会历史不过是人实践活动的结果而已,每一代人都是在前人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实践。就此而言,文明作为前人实践活动成果的一种体现,将会长久性地引导和规范后人的实践活动。

法国史学家基佐早就说过,文明就像海洋,它构成了一个民族的财富,该民族生命的一切要素、支持它存在的一切力量,都集中并团结在它的周围。正是由于文明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性,20世纪以来,西方很多学者开始以文明为研究的主题。例如,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马尔库塞的《爱欲与文明——对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学探讨》;威尔·杜兰的《世界文明史》;西格蒙特。弗洛伊德《文明及其缺憾》;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精神的重建》。这些研究成果不但使我们对文明的理解越来越清晰,而且也越来越重视文明在塑造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不仅仅表现为物质利益的矛盾,而且更普遍地表现为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的差异性和矛盾性。而这些差异性往往是由于不同群体所生活其中的文明造成的,因此,如何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使不同文明之间在保持各自独特性的前提下互通互融就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对文明的把握和重视,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或者也可以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文明的复兴,即让中国文明在世界文明的大家庭中占据重要和独特的一席,并用自己特有的魅力引导人类未来的发展。中国文明历史悠久,这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创造的结果。但是这种悠久的历史文明同样也在不断地塑造和引导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近代随着世界经济的现代化进程,西方文明好像在塑造人类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中逐渐发挥了主导性的作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功,使我们开创了社会主义文明,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丰富,中国文明将会在引导人类生存和发展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当然,这不意味着中国文明要和西方文明争夺世界文明的霸权。未来文明的发展将会是一个多元化的趋势,并且不同文明之间将会互相尊重和学习。或者说,在一定意义上,正是由于文明的多元化,人类生活才能被不同类型的文明塑造成多彩的,从而在不同层面为人类的全面发展打开可能性的空间。

本章我们将从不同的理论层面上去考察文明这一复杂概念,指出作为人实践活动产物的文明,不仅在人类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存在物,有着其自身发展的一些特征和趋势。人类实践活动的复杂化和一体化既会导致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也会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融合。但是由于不同群体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和异质性的特征,人类文明未来发展的趋势也必然将是一个多元化的局面。P7-9

序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新形势下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全局性、战略性的思想理论指南和实践行动纲领;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党和国家未来一段时间各项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并作出了深刻的符合时代精神的回答。讲话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新发展的理论成果,是进一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因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为理论工作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最重要的事情是理论联系实际,这就需要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全方位地反思中国社会的发展。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角度,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探索中国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

首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需要按照讲话的精神实质,深刻地总结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在回顾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时,尤其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时,最为重大的一个历史经验就是,中国社会的成功发展,只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别无选择。当前,在对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的评价中,出现了各种歪曲历史的思想和言论,有人甚至通过否定中国近代历史、否定改革开放的历史来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此,我们必须站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尊重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首要的问题就是要牢牢把握历史经验提示给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其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需要按照讲话的精神实质,深刻地反思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经济效益增长、民主政治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精神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国际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如何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中的地位,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国内进入了改革开放的艰难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要啃硬骨头”。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增长方式不健全,经济结构不合理,政府职能不规范等仍然是未来中国深化改革的制约性因素。诸如腐败问题、贫富不均、环境污染、能源紧张等一系列问题仍然有待进一步解决。社会思潮多元化,不同利益阶层价值观冲突等思想领域里的纷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践行。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如何建设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如何实现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协调发展?如何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这些都是亟需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就是要深刻反思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从而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第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需要按照讲话的精神实质,深刻地探索中国社会发展的理想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指出:“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大的梦想。”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没有梦想,梦想是发展的精神动力。“中国梦”就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共同理想。当前,全国人民要以中国梦为共同理性,凝聚共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当然,梦想并不只是彼岸的“空中楼阁”,而是要把它脚踏实地地落实在具体的各项事业当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但同时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因此,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就是要深刻地探索中国社会发展的理想蓝图,探索实现中国梦的理论、道路和制度。

正是为了深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组织了一批学术基础扎实的中青年理论专家,分别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不同维度,集中精力,编写了十部阐释思想明确、理论性与通俗性并重的专著。这十部著作分别从历史道路选择、改革开放成效、文化传承影响、体制活力激发、中国特色保持、国际角色定位等众多层面全方位地解读和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期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丛书的出版,能够在国内学术界激起良好的反响,成为马克思主义学院乃至吉林大学学习习近平总书系列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成果,也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进一步添砖加瓦,贡献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力量。

后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以中国梦凝聚力量,以抓改革激发活力,以改作风振奋人心,励精图治、攻坚克难,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成就、形成新风气、开创新局面”;在这个过程中,习近平同志“提出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阐释了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升华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

为了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我们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方向的中青年学者,集中精力,阐释思想明确、理论性与通俗性并重的专著,分别从不同角度解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体会,参加本系列丛书撰写工作的分工情况如下:《复兴中国》(王文奇博士)、《富强中国》(纪明博士)、《幸福中国》(吴宏政教授)、《和谐中国》(聂长久副教授)、《民主中国》(梁伟锋博士)、《文明中国》(王成博士)、《平等中国》(罗克全教授)、《道德中国》(王为全教授)、《法治中国》(韦洪发副教授)、《风范中国》(王勇博士)。

这十部著作将从不同的侧面,以不同的视角,解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畅谈学习体会。《复兴中国》主要阐释中国近代以来由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发展到繁荣昌盛的新中国的历史进程,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富强中国》主要阐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道路选择,通过农村、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推进改革根本目的是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幸福中国》主要阐释构成中国人幸福生活的几大重要因素以及国家在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已经实现或者正在实现的一系列物质基础与社会基础,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具体内涵。《和谐中国》主要阐释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民主中国》主要阐释中国民主制度的发端与完善,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优势,包括民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农村选举制度等。《文明中国》主要阐释中国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文明不仅深嵌于国家发展的肌理之中,也深入到社会生活和群体心理之中。《平等中国》主要阐释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是平等而自由的社会,追求平等是人类建设的目标,中国社会一直致力于追求平等的社会。《法治中国》主要阐释在当今是法治社会,法治化是社会进步的趋势,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在。《道德中国》主要阐释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风范中国》主要阐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风范,中国作为负责任的世界大国,一直坚持和平理念,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为缔造更为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不断奋斗。

本套丛书的撰写与研究得到吉林大学的高度重视,吉林大学常务副书记兼副校长、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胜今教授亲自为本书作序,吉林大学发展规划办、社科处等职能部门都给予大力支持,吉林大学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为本套丛书的出版付出了许多努力。当然,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我们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不足甚至错误可能都会存在,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我们以此套丛书的出版为起点,继续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行学习、解读和研究。

韩喜平

2014年于吉林大学南湖校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明中国/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7725072
开本 16开
页数 1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4-09-01
首版时间 2014-09-01
印刷时间 201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68
CIP核字 2014260683
中图分类号 D2-0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6
166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