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你不是孤单一人(附光盘个人成长与亲子关系指南)
内容
编辑推荐

从在妈妈子宫里,我们就开始经历强烈的情感,这些强烈的情感在幼小的脑组织上留下记录;同时,我们也开始吸收和内化父母的情感和行为模式。出生后,刻录和内化继续。到青春期,我们已经有了人生最重要的几个刻录,同时基本模仿或反叛了父母(和主要抚养者)的行为、情绪和态度。随后我们背着这些刻录和模式进入成年,无意识地、自动地、一次次地运行出童年的程序,还误以为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感受、行为准则、个性或我们对世界的正确判断。童年,虽然只是生命的一部分,但却奠定了我们一生的模式基础。我们的生命就限制在儿时的模式里。每当我们情绪反应强烈时,这些情感大多来自我们的内在小孩。当这些模式不断影响我们的亲密关系、事业、健康时,我们寻求各种解决方式、各种成长途径。但如果不清理童年的刻录——这些大树下的根,我们的努力往往浮于表层,无法长久。如果身为父母,可能你还没来得及净化自己,就已经发现孩子正在迅速地吸收着这些模式,实现模式的代代相传。

白大卫编写的这本《你不是孤单一人(个人成长与亲子关系指南)》是心理学图书。主要介绍我们的早期生活(特别是童年),对人生具有重大的影响。

内容推荐

童年对人的一生具有重大影响。《你不是孤单一人(个人成长与亲子关系指南)》作者白大卫基于专业的心理学教育背景和多年在世界各地的教学经验,与中国读者分享:那些童年的负面事件对长大成人后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包括这些影响作用的机制以及如何转化。书中伴有大量的案例,具体描述外在的事件如何内化为固定的行为模式,特别是那些令我们反复受苦的模式。

书中的26个练习是作者长期课程实践的结晶,内容覆盖与自己、与父母、与爱人、与孩子几个最重要的关系面相。由此,在作者卓有成效的建议、方法和温暖的语言引领下,我们可以认出自己的生命卡在何处,并作出改变,活出美好的内在本质。

目录

第一章 什么是内在小孩

 内在小孩

 内在小孩与激情

 内在小孩与亲密关系

 内在小孩与为人父母之道

 内在小孩与创造力

 内在小孩与灵性的维度

 内在小孩与自尊

 给你的建议

第一部分 来自过去的内在小孩:了解你的童年,了解你自己

第二章 童年的重要性

 孩子出生时,情感是开放的

 孩子的神经系统可塑性极强

 孩子什么都会信

 孩子们需要依靠

 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孩子的思维很简单

 孩子缺乏时间观念

第三章 童年时的伤害

 孩子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用身体来抵御情绪上的伤害

 如何用头脑保护自己,使自己不受情绪的影响

 控制自身的行为,在情绪上保护自己

 孩子博取关注的手段

 练习:满足自己所需的惯用模式

 练习:你在哪些方面否定自己

 被遗弃的脆弱的内在小孩

 内在小孩和无意识头脑

 内在小孩用幻想补偿自身的不满

 内在小孩受到压力,就一定要寻找释放的出口

第四章 刻录一头脑中最深的印记

 不断重复的主题源自主要的刻录

 练习:生命中不断重复的主题

 熟悉的感觉让人依恋

 对快乐的恐惧

 刻录的强度取决于我们的解读

 对刻录的态度

 父母要了解刻录的重要性

第五章 与怀胎和出生有关的刻录

 子宫内形成的刻录

 出生过程造成的刻录

 刚出生后的刻录

 意外怀上的孩子会造成的刻录

 练习:让自己为生命所接纳

 父亲的角色

第六章 童年早期阶段

 孩子需要依恋

 练习:关系的基础

 孩子需要被抱在怀里

 走向独立的第一步

 早期与母亲的分离造成的刻录

第七章 和兄弟姐妹有关的刻录

 独生子女

 有了弟弟/妹妹之后

 家庭成员众多

 偏爱

 比较

 兄弟姐妹夭折

第八章 人格背后的刻录

 父母之间的矛盾

 练习:父母之间的关系对我们的影响

 父母离婚或分开

 父母的期望

 体罚

 被冤枉

 批评和评判

 羞辱

 被欺负

 性侵犯

 家庭的秘密

 失去重要的人

 失去的童年

 练习:父母的养育方式是怎样的

 我们对于内在世界的认识是来自于父母吗

 养育孩子时的矛盾

 我们是否应该向孩子解释

 凡事都“不准”

 动荡的家庭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的典型事例

第二部分 疗愈我们的内在小孩

第九章 如何与内在小孩连接

 内在小孩的信号

 1.情绪的反应

 练习:认识自己主要的情绪反应

 2.强迫行为

 练习:发现强迫行为背后的内在小孩

 3.反复出现的梦境

 4.疾病和身体的症状

 连接内在小孩的方式

 1.自我观察

 练习:自我观察时的线索

 2.回忆自己的童年

 3.用视觉冥想的方式找到内在小孩

 视觉冥想练习:遇见你的内在小孩

 4.倾听自己的身体

 5.和内在小孩对话

 6.创造性表达

 7.音乐表达

 连接时遇到的困难

第十章 如何疗愈自己的内在小孩

 来自过去的负担

 孩子般的品质

 疗愈的意愿

 无法感受的,也无法疗愈

 对疗愈的抗拒

 爱是伟大的疗愈力

 转变内在小孩的视角

 我们总是掉进同一个洞

 疗愈内在小孩的羞耻感

 练习:向内在小孩传递疗愈的信息

 练习:想象内在的转化

 疗愈内在小孩的情绪一波浪原则

 练习:化解刻录中的情绪

 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欢乐的“波浪”

第十一章 我们是如何错待自己的

 练习:找出你通常对待自己的方式

 内在批评者

 练习:发现内在批评者

 如果忽视自己

 放纵过度

 练习:发现自己的放纵行为

 练习:朝着正确的方向进步

 上瘾

 练习:连接欲望背后真正的需要

第十二章 如何爱自己

 内在成人的参与

 漫不经心的内在成人

 培养充满关爱的内在成人

 练习:对待你的内在小孩

 用父爱和母爱对待自己

 练习:调整内在小孩的需求

 内在小孩也需要限度

 保护内在小孩

 疗愈内在的分离

 练习:让内在小孩尽情地玩耍

 直面对自己的恨意

 练习:内在小孩日记

 有时,内在小孩需要特别的照顾

 产生情绪的反应

 生日的时候

 新年、中秋、家人团聚的时候……

第十三章 爱父母,爱自己

 练习:我们身上有父母的影子

 练习: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练习:认识对父母的复杂情感

 练习:净化与父母的关系

附录

 附录一 “内在小孩”的由来

 附录二 参考资料及注释

 附录三 参考书目

 附录四 更多关于作者

试读章节

内在小孩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孩子。你凭直觉就知道这一点,那种感觉就像一本书,让你忍不住想翻开,看看里面的内容。亲爱的读者,要知道,这个孩子已经等了你太久。如果你爱她3,关注她,她就会给你许多财富。她有一把金钥匙,可以打开一扇又一扇门,将你带入更广阔、更精彩的生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你发现你自己的内在小孩,并且去关爱她,疗愈她灵魂的创伤,让她得到真正的尊重。

我们和一个人相处一段时间之后,便会知道,这个人并非那么简单。他有很多我们不了解的地方。有时候,我们会说:“他/她怎么这样对我?当初结婚的时候不是这样啊!”再比如,你在某位同事的眼中,可能是个非常严肃的人。有一天,整个团队完成了一个大项目,聚餐之后,大家一起去舞厅庆祝,你立刻跳起来,跳得毫无拘束。那位同事看到你这样,一定会惊掉下巴。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天天都是一个样子,但其实你有很多面,很多个“我”。在生活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演着许多个角色。对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会以不同的角色呈现。而“内在小孩”就是我们主要的内在角色之一。

内在小孩是人们情绪上的自我,是感受和欲望的表达。

如果有人说:“这是我的本能反应”,那他指的就是自己的内在小孩。

我们也可以说,人的“头脑”代表“思考、计划、行动”,而“心”则代表“感受、体验、存在”。如果抛开生物学上的意义,那么,“心”就是我们所说的“内在小孩”。这是我们的人格中柔软、脆弱的部分,指向感受和直觉。

我们和心连接的时候,也和内在小孩相连接。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些困惑:“为什么心的形象是一个孩子呢?”

我们出生的时候,心是敞开的。那时,我们十分柔弱,但面对的这个世界却是危险而残酷的。有时我们会因此受伤,并迅速地把心保护起来。为了保护这颗心,我们渐渐地将它关闭,让它麻木,让柔弱的自己不受伤害;这就像筑起了一道屏障,将我们与自己的心隔离开来,远离那些伤痛,几乎没有了感觉。因此,当我们还小的时候,自己的某一部分就失去了一切感受。

我们知道,每个人除了“智力年龄”之外,还有“情绪年龄”。一个人可能看起来很成熟,但在和亲近的人相处时却像个冲动的孩子。对于大多人来说,无论实际年龄多少,从情绪年龄来看,他们都只不过是个孩子。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发脾气的时候,我多大了?缺乏安全感、嫉妒别人时,我多大了?”

我们做出情绪上的反应时,其实就产生了一种自发性的年龄回溯。

几百年以来,我们和祖辈们所接受的教育,充满了对于逻辑和理性头脑的崇敬,而对感受和直觉却大加贬损,甚至不屑一顾。这样的教育加剧了失衡的状况:我们大多数时候使用左脑,使得右脑的能力未被充分开发。多年的学校教育使我们的智商得到了开发,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的“情绪智力”却没有得到关注。大多数人对于外部世界十分了解,且精于谋生及生财之道;但绝大多数人对于自己的头脑、情绪、心理以及灵性的维度一无所知。在认知内在世界方面,大多数人还处在幼儿园的水平。这种无知让整个世界经受着痛苦。我们对于自我、对于头脑和情绪的工作方式知道得越少,就越有可能在心里、在关系当中制造出痛苦。幸运的是,最近几十年情况有所改善:在许多研究者、教授、记者的努力下,实用的心理学知识得以不断发展,并且越来越普及。

这本书将引导我们踏上一段内在的旅程。旅程的目的,就在于培养我们的情商。我鼓励大家以内在小孩为纽带,和自己的心再次连接,全然地连接。我会给予必要的指导,让大家深入了解自己的童年,并疗愈那些一直背负的伤痛。

如果我们忽视了内在小孩,便会一直做出孩子气的反应。

丈夫也许会对妻子缺乏耐心;母亲也许会对不听话的孩子大吼大叫,甚至拳脚相加;生意人也许会在公开演讲时怯场。我们的情绪反应和习惯,正是内在小孩直接的表达方式。如果受到冷落,她便会一次又一次地做出反应,这种反应通常是冲动的、不成熟的,但也毫不造作。如果你也是这样,那一定要明白:你的心里,一定有个内在小孩需要你的关注。在抑郁的人心里,一定有个内在小孩,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毫无希望;在焦虑的人心里,一定有个内在小孩,觉得厄运即将来临;在害羞的人心里,一定有个内在小孩,觉得自己不够优秀;在缺乏安全感的人心里,一定有个内在小孩,觉得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在孤独的人心里,一定有个内在小孩,她备受冷落,无人关心;在自大的人心里,一定有个内在小孩,她曾经被某个重要的人压制、批评、低估;在上瘾的人心里,一定有个内在小孩,她想借助自己的癖好,逃离孤独和伤痛。

这本书会教你如何接近心里的内在小孩,如何去理解她,如何了解她的需要,以便让自己更平静、更欢乐。如果能真正地关注内在小孩的需要,你一定会收到她真心赠予你的财富。

P6-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你不是孤单一人(附光盘个人成长与亲子关系指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西班牙)白大卫
译者 刘海龙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997004
开本 16开
页数 2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5-05-01
首版时间 2015-05-01
印刷时间 201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474
CIP核字 2015054024
中图分类号 B844.3-49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8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2:5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