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健主编的《南大戏剧论丛(第10卷2)》还集中刊发了本专业罗慧琳、许莉莉、高子文、杨柳等几位年轻教师的论文。这些论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视野宽阔,思想新锐,基础扎实,起点高。一批新人迅速成长起来,实在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它彰显着南大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广阔的发展前景。
图书 | 南大戏剧论丛(第10卷2) |
内容 | 编辑推荐 董健主编的《南大戏剧论丛(第10卷2)》还集中刊发了本专业罗慧琳、许莉莉、高子文、杨柳等几位年轻教师的论文。这些论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视野宽阔,思想新锐,基础扎实,起点高。一批新人迅速成长起来,实在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它彰显着南大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广阔的发展前景。 内容推荐 董健主编的《南大戏剧论丛(第10卷2)》有戏剧理论前沿、戏剧创作与批评、古今剧史新论、学术史思辨等栏目,力求反映当前国内戏剧研究动态、前沿理论问题。 目录 学术前沿 左翼戏剧是三十年代戏剧的主流吗?陆炜 “新演出法”与杨村彬的大场面舞台调度马俊山 “媒介互串”:电影的电视化趋向解析——国产电影发展中的新流变罗慧琳 古典戏剧研究 戏剧三类——戏弄、戏文、戏曲洛地 论戏曲剧种的定义与明清以来的种剧朱恒夫 论明代清唱的“叛逆”性许莉莉 《拥双艳三种曲》与清初风情喜剧之艺术风尚吴春彦 “戏曲”概念的确立及意义流变考李秀伟 现当代戏剧研究 1946:国民党官办剧团的解散与分化——以中万、中电、中青为例段丽 “向心的表演”:演技的“磨炼”及“停滞”——论上海剧艺社表演艺术的成绩与局限穆海亮 从中华剧艺社的遭遇看1940年代国统区“剧场荒”的成因吴彬 从《恨海》看分幕的变迁及其影响侯抗 论《暗恋桃花源》的艺术成就胡德才 论沈虹光“小人物”剧中的主流意识陈晶晶 戏剧影视的跨文化跨媒体研究 文化接受的一种模式:借用、想象与生成——以百老汇戏剧《黄袍》对中国戏曲的接受 为例高子文 国族、阶层、性别:多元文化的投影与嬗变——白蛇故事当代演绎的三个版本解读 李伟 “进口大片”二十年与国产电影的跨文化回响杨柳 走下镜框式舞台的戏剧——媒介进化视域下的戏剧传播王琚 论3D电影的沉浸性汪黎黎 学术评论 学界独步历久弥坚——评姚品文先生的朱权研究孙书磊 一资料特藏 南京大学文学院图书馆馆藏民国戏剧类刊物介绍管嗣昆 编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南大戏剧论丛(第10卷2)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董健 |
绘者 |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514879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78 |
出版时间 | 2014-12-01 |
首版时间 | 2014-12-01 |
印刷时间 | 2014-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88 |
CIP核字 | 2015052207 |
中图分类号 | J805.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60 |
宽 | 185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