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恼并非从外界注入,它就像流不尽的苦汁,而它的源泉正在我们心底,但一般人都视而不见。
《爱与生的苦恼》是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哲学知识读物,本书精心选取了九篇叔本华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了翻译,叔本华认为人生的痛苦是经常的,幸福是暂时的。
图书 | 爱与生的苦恼/经典天天读 |
内容 | 编辑推荐 苦恼并非从外界注入,它就像流不尽的苦汁,而它的源泉正在我们心底,但一般人都视而不见。 《爱与生的苦恼》是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哲学知识读物,本书精心选取了九篇叔本华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了翻译,叔本华认为人生的痛苦是经常的,幸福是暂时的。 内容推荐 叔本华创作的《爱与生的苦恼》讲述了:唯有站在最高的立场,才能获得绝对的真理。 欲望越强烈、越贪求我欲之满足的人,他所感到的痛苦也就越多越深。 一个人的认识愈明晰,智慧愈增加,他的痛苦也愈多,身为天才,苦恼最多。 人生实如钟摆,在痛苦和倦怠之间摆动,这二者就是人生的终极要素。 妄想产生的欢喜愈大,一旦消失,所得痛苦也愈深。 尽管人生多熙攘纷杂,但对它的眷恋、对死亡的恐惧,原本就是幻想在作祟。 当我们快乐时,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当处在痛苦中时,则觉得度日如年。 一个人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在他酣睡时,而不幸的人最不幸的时刻,就是在他觉醒的瞬间。 亲情经常击败自私心,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以维护子女。 苦恼并非从外界注入,它就像流不尽的苦汁,而它的源泉正在我们心底,但一般人都视而不见。 目录 叔本华其人与本书 一 性爱的哲理 生存意志的核心——性欲 恋爱的激情 爱与憎 恋爱结婚与凭媒撮合 恋爱是人生解脱的叛徒 二 漫谈男性性倒错 《性爱的形而上学》补述 三 谈禁欲 禁欲的礼赞 禁欲的进阶 圣者们 基督教的道德观 印度人的道德观 心灵的喜悦境界 圣人的心灵挣扎 痛苦的解脱 四 生命的理念 五 素质与遗传 六 人生的空虚与烦恼 一 二 三 四 五 七 求生意志的肯定 八 谈死亡 叔本华年谱 试读章节 1788年2月22日,叔本华诞生于格但斯克。他的先祖原是荷兰人,到他的曾祖父时才移居此地。他们一家,世代经商,素来就是地方上的富绅,俄皇彼得大帝游幸格但斯克时,就以他们家为招待所。到他的祖父时,又挣得许多产业,财势更加浩大。他的父亲海因里希长袖善舞,具有商业头脑,并以暴躁的脾气、独立的个性,及对自由的热爱而知名于时。 1793年,格但斯克(改称为但泽)被普鲁士吞并,人们失去自由,叔本华一家迁往汉堡。叔本华的父亲企图把叔本华教育成“世界公民”,然后继承自己的衣钵,所以,少年时期的叔本华,除接受私塾教育和商业教育外,就是“阅读”活生生的现实,游历、旅行是他的家常便饭。 1797年,他随父母游历,途经法国时,他父亲将他托付给一个住在巴黎近郊叫作古列佛埃尔的商业朋友,他在这里受了两年的私塾教育,打下了良好的法文基础。这段时间,也是叔本华一生中最快意、最值得回忆的欢乐时光。 1803年(十五岁)时,他获得了一次周游欧洲各国的机会,历时长达两年,游踪遍及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瑞士等国。他这一番丰富的阅历,使初度与他订交的歌德惊叹不已,也许,他父亲的做法正与叔本华“先有直观而后形成概念”的教育观不谋而合;也许是叔本华对男人比较宽容,所以,尽管他父亲曾刻意安排他从事自己厌恶的商业活动,叔本华对父亲却不曾有怨恨之心,相反只有尊敬和感谢。 1805年,他父亲忽然去世了,尸体在谷仓旁的运河里浮出,是不慎失足还是跳河自杀无法查实,风评认为是跳河自杀。附带说明,叔本华的祖母死于疯癫;二叔在四十岁时死于结核病;三叔天生白痴;幺叔因行为放荡不检,被驱逐离家,在半疯狂状态中潦倒而亡。 叔本华说:性格或意志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的母亲约翰娜确有智慧,未婚时就是酷爱文学的伶俐活泼的少女,夫亡移居魏玛后,更成为风靡一时的名作家(歌德的提携,功莫大焉)。但她与海因里希的结合,并无爱情,年龄不相衬(相差十九岁),个性也格格不入。据((叔本华评传》作者梅维斯所述,她对叔本华只有“义务”母爱,欠缺那种充满母性光辉的亲情。这个孤独傲岸、性格暴躁的天才在庭院深广幽清、缺乏温馨的大宅邸中成长,他对“母爱”产生半是半非的真理: 不论人或动物,原始的母爱,纯粹属于本能,若子女在肉体上无须援助时,它就立刻消失,此后,所表现的,则是以习惯和理性为基础的母爱。但这种爱情,往往也不再出现,尤其当母亲不爱父亲的时候。 孀居后的约翰娜携带一笔为数不少的钱财,移居魏玛(1806年),沉迷于奢华放浪的酬酢生活,一个有钱的“名女人”,且是寡妇的身份,恐怕难免于此。1813年以后,她和一个名叫冯·葛斯塔贝格的男人同居生活。十八九岁的叔本华耳闻目睹母亲的浮华轻佻,不满之心与日俱增,如同汉姆雷特对母亲再婚常感羞耻烦恼一样。P3-5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爱与生的苦恼/经典天天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德)叔本华 |
译者 | 陈晓南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哈尔滨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842040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20 |
出版时间 | 2015-04-01 |
首版时间 | 2015-04-01 |
印刷时间 | 2015-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36 |
CIP核字 | 2014254600 |
中图分类号 | B516.41 |
丛书名 | |
印张 | 15.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黑龙江 |
长 | 230 |
宽 | 161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黑版贸审字0-2014-085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