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尔演讲侧记》、《圆明园石柱回归,落户北大的缘与行》、《老楼年谱》、《北大周末书市的最后一夜》、《外围小吃店将拆,燕园综合服务社再临变迁》、《谁动了我的小西门》、《墙内墙外——北大校园快递进化论》、《北大周边外卖餐厅卫生情况调查》、《拖延大师》、《北大最美十棵树》……阮草编写的《恰同学少年(上下北大青年的关注声音和责任)》是北大共青团的刊物《北大青年》编辑部组织的一本反映北大青年学生2014年相关微信的文章结集。
图书 | 恰同学少年(上下北大青年的关注声音和责任) |
内容 | 编辑推荐 《米歇尔演讲侧记》、《圆明园石柱回归,落户北大的缘与行》、《老楼年谱》、《北大周末书市的最后一夜》、《外围小吃店将拆,燕园综合服务社再临变迁》、《谁动了我的小西门》、《墙内墙外——北大校园快递进化论》、《北大周边外卖餐厅卫生情况调查》、《拖延大师》、《北大最美十棵树》……阮草编写的《恰同学少年(上下北大青年的关注声音和责任)》是北大共青团的刊物《北大青年》编辑部组织的一本反映北大青年学生2014年相关微信的文章结集。 内容推荐 阮草编写的《恰同学少年(上下北大青年的关注声音和责任)》是北大共青团的刊物《北大青年》编辑部组织的一本反映北大青年学生2014年相关微信的文章结集。全书分为三大部分:我们的关注,我们的声音,我们的责任,共八十篇文章,反映北大历史、北大校园、北大学生、北大教师、北大学术以及国家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者均是北大学生,文章观点正确、文笔生动、活泼、流畅,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可读性强,值得一看。 目录 一、 我们的关注 (一) 灼热目光 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攻略 我走过一街长安,才认出你的伟岸 ——国庆阅兵里的北大故事 米歇尔演讲侧记 有一种蓝叫APEC蓝 从不遗憾错过了卡门——访"窦尔顽"王迅教授 圆明园石柱回归,落户北大的缘与行 当3D打印遇上骨科手术 (二) 校园变迁 老楼年谱 北大周末书市的最后一夜 外围小吃店将拆,燕园综合服务社再临变迁 谁动了我的小西门 墙内墙外——北大校园快递进化论 (三) 燕园朝夕 校园水果: 想说爱你不容易 北大周边外卖餐厅卫生情况调查 拖延大师 北大最美十棵树 (四) 零度关注 "一个人"的专业 燕园供水、用水、节水细探 北大古籍抢救: 耗时3750年的尴尬 42人的梵音福德 (五) 大千世相 这里是12月13日的南京 Yes or No ?——我眼中的苏格兰独立公投 万圣的故事 我的家乡在东莞 老街故事: 从图书城到创业大街 恰同学少年——北大青年的关注、声音和责任(上、下)目录二、 我们的声音 (一) 学生意气 谁排了生活这出戏——专访后剧星时代的曾伟力 读书,是一种修炼 ——访北京大学历史系2011级本科生张雪健 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专访"北大学分第一人"魏然 呆萌女侠——访十佳歌手比赛季军宋玺 专访Mr.Miss: 未名海洋里的音乐鱼 哈利和赫敏的爱情故事 走过来时的路,回望笔下之城 ——访"老舍文学奖"80后获奖作家文珍 (二) 思想纵横 燕园的阳光,平凡的力量 ——《北大青年》2014年新年献词 春光乍泄: 不如放手 博士磨难: The Ph.D.Grind 有一种治愈,叫做宫崎骏 阿鞍的怒与恨——写在《黄金时代》之前 《信》——载不动生活的沉重 诺兰: 清醒的做梦者 (三) 青春情愫 国家机关新来的青年人 舌尖上的味道是乡愁 北大吃情男女 三、 我们的责任 (一) 长者之风 徐光宪: 莫道桑榆晚,霞光尚满天 梁柱: 赤子之诚,履冰问道 谢冕: 蒲苇韧如丝 老夫聊发少年狂——专访中国语言文学系张鸣教授 燕南园60号的家族记忆 ——专访王力先生长子、四通打字机发明人王缉志 你必须足够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专访物理学院教授舒幼生 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专访翻译家许渊冲 (二) 今日青年 "冲上云霄",并没有那么浪漫——专访空飞班学员沈健平 执笔亦从戎,不惭世上英 ——专访北京大学2013年退伍士兵伍昕钰 李晓丹: 放飞爱与希望的风筝 我在昆明的一周 ——昆明暴力恐怖事件援助医生姜勇口述 行行重行行,不可阻山鹰 如何在北大体面地活着 (三) 岁月如歌 请回答: 北大学生日记: 直击五四 穿越回百年前的京师大学堂期末考试,我会挂吗? 当我们唱"一二·九"时我们在唱什么 北大图书馆: 被偷走的那四年 忆往昔,静园岁月稠 谁在北大长眠 你不在了,终于识得雕刻时光 佟园之佟府风云 (四) 与你告别 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汤氏家族的世纪之约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邓辉教授追忆侯仁之先生 纸片里的半百时光——图书馆卡片式目录的故事 29楼,不想和你说再见 再见,西苑早市 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 (五) 注目边缘 中关村故事 中关村的贴膜人和他们的第二人生 你好,这里是四号线 你好,糖葫芦小哥 门上的日子——访南门保安们 十六岁的新媳妇儿 后记 试读章节 2012年1月1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来到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徐光宪家中看望。 2012年6月19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到北京大学就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进行调研。 2014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访北京大学,视察了北大人文学苑和北大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在静园草坪聆听了北大学子的青春诗会,并作了精彩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2008年之后的六年时间里五次到访北大,充分显示了北大的重要地位和党中央对北大及高等教育的重视与关注。 2.我感到。当代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 可爱、可信、可贵、可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大学生的赞誉和肯定,也是对广大青年的期许和鞭策,言辞虽平实,要真正达到却并不容易。全社会和每个个体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就广大青年个体而言,要成为习总书记所赞誉的“四可”青年,尤需发扬主观能动性,从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四方面不断砥砺磨炼自我,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成为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时代楷模。 (引自《光明日报》:《做“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新青年》) 3.五四运动以来,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 青年循蹈乎此,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乘风破浪,迢迢乎远矣,复何无计留春望尘莫及之忧哉? ——李大钊《青春》(原载1916年9月1日“新青年”2卷1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李大钊《青春》中表达对于青年人希冀的一段话,意在勉励青年使青春之生命焕发更大光彩,希望青年学子为己、为家、为国、为世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4.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继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两个一百年”作为奋斗目标铸就“中国梦”。 “中国梦”的“两个一百年”分别是: 第一个一百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第二个一百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当前,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的中共新领导集体强调“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国梦”,要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追逐“中国梦”。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我们这一代的青年学子将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与中国复兴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5.我说过,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大量使用第一人称,如“我想讲这个问题”“我说这话的意思是”“我相信”等等,同时讲话中还很多次引用自己之前其他讲话中所谈内容,彰显了新一代领导人鲜明的讲话风格与特色。P5-6 序言 2014年5月4日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大学视察,与北大师生代表亲切座谈,他指出:“五四运动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 抚今追昔,回望北京大学百余年来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挺立时代潮头、发出时代强音的始终是这所学校的青年人。作为北大精神的传承者和接力者,北大青年肩负着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双重使命,以敢为天下先的豪迈气魄,站在时代和人民的前列,为民族的独立与解放、振兴与富强贡献着青春与热血。以1915年《新青年》杂志创刊并随后迁移至北京大学为标志,在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中,北大青年为探索国家的命运在历史上书写了厚重的一笔,从此“德”“赛”两先生响彻中国;在五四运动的大潮中,北大青年勇敢地走上街头,为民族的独立与复兴奔走呐喊,从此揭开了中国近代历史的篇章;抗战的烽火中,北大青年跋山涉水几度南迁,保存知识的火种,书写了“刚毅艰卓”的新精神,书写了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小平您好”一次次唱响了青春中国的最强音。在北京大学成立后的110多年中,无论是在救亡图存的年代,艰苦创业的岁月,还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北大青年始终活跃在时代的前沿,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福进行了坚苦卓绝的努力,“虽九死其犹未悔”。因此,北大青年往往与“天下兴亡”“激情昂扬”这些词汇联系在了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五四重要讲话中指出:“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他还特别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青年人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他们思想活跃但并不偏激,求真务实但并不缺乏梦想,他们把以天下为己任的北大传统融合到了自身发展的实际当中,既注重个人发展,又密切关注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动向;他们把激情与理智融合在一起,努力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青春篇章。 新时代,新青年。在《新青年》杂志创刊一百周年之际出版《恰同学少年》一书,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作为《北大青年》微信平台上线以来的精选文集,在新媒体工具的表面下,它汲取着百年前《新青年》杂志的丰富营养,坚守着北大青年关心社会、聚焦燕园、记录伟大、尊重平凡的责任,依照北大青年的独特视角,对时代做出自己的解读。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笔下的北大青年,平凡生活中有着个性的张扬,诗意情怀里不失责任的担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当代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新的时代孕育新的青年,新的时代属于新的青年! 审时度势,今天的北京大学正以使命自觉、创建自信、差距自省、奋斗自强的态度,为实现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三步走”战略设想而不懈奋斗,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共奋进,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步伐。希望新时代的北大青年能够继承先辈传统,勇担历史重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早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北大梦”做出青春的贡献!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 朱善璐 2015年4月 后记 自2013年10月25日北大青年微信平台上线,至今关注量已有三万五。编辑部也从平台创立之初的20多人,扩增至148人。像滚雪球一般,北大青年用一篇篇态度真诚的稿子,慢慢累积着关注度,也吸引着大量新成员的加入。 有其他校园媒体的运营者和我们交流时问到,北大青年如何成为北京大学最有影响力的校园媒体?答案或许只有一个字:人。 我们是性格迥异的北大青年,对未知事物抱有强烈又旺盛的好奇心,这群“不甘沉默、发问到底”的人扎堆儿后,产生了奇妙的连锁反应,接着有了丰富的选题、扎实的采访、清晰的逻辑、耐读的文字、美观的排版等等。我们聚在一起,无穷的新想法、新观点、新念头,如清凉的泉水般咕咚咕咚地冒出来。 我们热爱这份事业,享受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做喜欢的事情,所以四处奔波采访、挑灯码字、一篇稿子改八百遍的辛苦就不算什么。我们正青春,所以干劲儿十足,不知疲倦。 人们常用“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句俗语来赞美记者,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北京大学的学生记者,我们的肩膀也许略显单薄,文章尚未醇熟,但我们愿意扎根于大学这片土壤,定位于青年学生,以文字为摆渡者,力图传达出当代大学生的关注和声音、态度与责任。 为此,我们要感谢在这一场场实验中帮助我们成长的人。 我们要感谢被采访者。每一次采访都是一场博弈,面对你们时,我们因记者的身份而警醒,保持开放的心态提问和倾听,试图去理解这个复杂多样的世界,和生活在其中充满差异的个体。因此每一篇稿件,在客观中立的基础上,都有个体思考的空间。 我们要感谢审稿的老师们,是你们的保驾护航,为我们的稿件补充灵感、辨别谬误,让我们自由地书写青春,享受当记者的乐趣。还有,在此书出版过程中,北京大学出版社尤其是社科编辑部的胡利国老师提供了很多帮助,为我们展现更好的自己做出了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五四讲话时称当代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这亦可成为北大青年的记者们的标签:因追求完美而可爱,因客观公正而可信,因永葆初心而可贵,因踏实采写而可为。北大青年敞开怀抱迎接这些人的加入,在培养人的同时光荣了自己,北大青年代代交替,新鲜血液不断注入,愿北大青年长青。 《北大青年》报社 2015年4月8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恰同学少年(上下北大青年的关注声音和责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阮草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25711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0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21 |
出版时间 | 2015-04-01 |
首版时间 | 2015-04-01 |
印刷时间 | 2015-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832 |
CIP核字 | 2015078630 |
中图分类号 | I267 |
丛书名 | |
印张 | 32.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2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