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个人的电商(运营策略与实操手记)
内容
编辑推荐

许晓辉编著的这本《一个人的电商(运营策略与实操手记)》全面披露了电商运营内幕与操盘细节:韩寒王珞丹代言与“凡客体”营销的全程运作、创业“初刻”案例首次全方位深度剖析、小米狂飙背后的三个秘密、被实战验证的互联网营销的方法论、可快速复制的执行细节与内部文档……堪称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的必读书。本书适合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从业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推荐

这个时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型甚至颠覆,任何行业都将与互联网无缝融合,成为“互联网+”。有很多写电商的书,大多都用浓墨重彩阐释互联网转型的必要性,而讲到如何落地实操则浅尝即止,令人心潮澎拜之后不知如何下手。于是有了《一个人的电商(运营策略与实操手记)》这本既有方法论,更重视实操细节的书。

许晓辉,在知名电商公司凡客诚品做过高管,有海量投放与品牌营销的实战经验;也曾有创业慢生活品牌“初刻”的经历,三年跌宕起伏一路劈荆斩棘。本书以B2C电商作为观察视角,对品牌定位、资本运作、团队管理、产品规划、营销推广、新媒体传播等关键节点,都有详细论述,既有方法论的提炼,也有具体的执行建议。特别是对其创业项目“初刻”的全程解析,对创业者颇有借鉴意义。

本书适合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从业人员参考阅读。

目录

第一章 电商有逻辑

 1 消费环境起变化

 2 丛林法则与烧钱游戏

 3 线上商业地产的流量生意

 4 创新扩散模型与细分市场

 5 碎片化的手机时代

 6 M型消费

 7 产业互联网时代来了

第二章 B2C:曾经野蛮生长

 1 为什么是B2C

 2 做个有翅膀的猪

 3 海量SKU之惑

 4 单品制胜的逻辑

 5 线上投放怎么做

 6 投放预算怎么定

 7 媒体价值如何评估

 8 日常投放的全节点追踪

 9 品牌营销的关键时刻

 10 深度揭秘“凡客体”

 11 代言人不是万能的

 12 精英营销

 13 野蛮生长已经终结

第三章 初刻:电商创业案例全程剖析

 1 B2C 创业为何不是好选择

 2 给创业一个理由

 3 分歧者

 4 投资人最关心的问题

 5 三里屯之夜,1000万

 6 她的名字叫初刻

 7 几个意外

 8 网站上线了

 9 用微创新制造口碑

 10 初刻视觉的生产机制

 11 500万美元,20%股份

 12 创业曲线与资本冬天

 13 完美计划

 14 调整步伐

 15 用80%的时间找人

 16 不是百米是接力赛

 17 资本游戏

 18 反思:学费交在哪里

 19 必要的补充

第四章 方法论:屌炸天的互联网思维

 1 消费环境的变化

 2 如何让产品尖叫

 3 互联网思维的信徒们

 4 小米的秘密:产品即品牌

 5 小米的秘密:生态体系

 6 小米的秘密:雷军方法论

 7 “饥渴营销”的秘密

 8 参与感三三法则

 9 社会化传播的逻辑

 10 传播效果如何评估

 11 互联网品牌打造的七个密码

第五章 方法总比问题多

 1 所谓形势比人强

 2 品牌营销的极简攻略

 3 总得有点人文情怀

 4 视觉与文案的玄机

 5 如何做个小而美的淘宝店

 6 文化氛围很重要么

 7 仅有兄弟情是不够的

 8 传统企业转型这件事

 9 酒仙网转型启示录

 10 O2O混战:规模是唯一门槛

 11 居然之家:低频高价O2O怎么玩儿

 12 工欲善其事

附录 我们终于可以老得谈谈青春

 1 B2C 荒原万物生长

 2 我的名字叫文艺

 3 电商是件简单的事

 4 回到童年

 5 走路,旅行

 6 慢一点,发现日常生活之美

 7 步步惊心的斯诺人生

 8 用什么姿态做一家公司

 9 回到本质,回到常识

 10 秋天读什么

 11 慢生活的真相

 12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13 我们终于可以老得谈谈青春

 14 你能10分钟背诵这首诗么

 15 忽然大雨

 16 此病,无药可医

 17 写字是件奢侈的事

后记 知易行难或不会前戏

试读章节

初刻的开始很幸运,第一笔钱就拿到了1000万人民币,起点可谓不低。组团队和融资一样,刚开始全靠“刷脸”。早期团队基本都是靠朋友介绍或原本认识,凭借还说得过去的业界口碑,“忽悠”了一些不错的人过来,工资不高,基本都是为了共同成就一个梦想而来的。这梦想关乎做一个成功品牌的梦想,以及由此带来的财富收益,后者对于创业团队来讲毋庸讳言:对于多数人而言,真正为了理想而奋斗是在财务自由之后。

也有同事后来说:我觉得你男人女相,是有福之人,跟你不会有错。我很汗颜。

一旦开弓作战,人才的短板才会逐步显现,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在项目上线之前不曾意识到的问题,在上线之后都可能发生。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不能对创业公司要求过于苛刻:因为创业者尽管有很多想法,但人力、财力、时间等各种资源太有限,无法实施一个滴水不漏的方案。用80%的时间来找人,这话好像李开复和雷军都说过。其原始出处没必要考证,重要的是很少有人真的做到了这一点。

按理说创业企业最需要实践这一点,而实际上一旦项目开工就会有无数杂事,令人分身乏术。基本上组建了一个“差不多”的团队之后,团队这件事就更容易被优先级往后放:大部分事儿有人在干,即使干得不够好,也不至于出太大问题。何况找到合适的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容易将人拖得疲惫。

朋友问创业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说是人才。这道理我很多年前就明白,但真正理解却是在进入创业状态之后,你不再可以单打独斗走江湖,而是必须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团队才能披荆斩棘。

在公司初创时期钱少、资源少的情况下,更需要靠创始团队的人脉资源做拓展。初刻的第一批产品也是通过同事和朋友的关系找到了广东的工厂,当时公司都没有注册完毕,网上没有任何公司资料,工商也查不到相关信息。因此,必须借助“刷脸”的能力来获得早期供应链的支持,好在第一批货还是赶出来了。

之后就迅速遇到了问题:1.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有瑕疵产品比例不小。2.服装设计原创性不足够强。这两个问题的根源在于:1)没有供应链牛人。2)没有设计师牛人。这两个问题伴随初刻很长时间,我非常想去解决,但始终没有解决,理由很多,但这就是结果。

意识上重视人才建设,这是常识,无须教育。而是否在行动上重视,这是解决团队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尽管你花了80%的时间来做这件事,你所期望的牛人可能依然没有来,但还是做这件事:在现实中,牛人不会穿着金甲圣衣、踏着五彩祥云从天而降。

事实上,每个项目都会在团队上走弯路。即便花了80%的时间,也不一定能找到最合适的人,不是每个人都有雷军。这关乎很多因素,比如创始人个人魅力是否有足够大的号召力,牛人是否愿意在风险较大的早期加人,能否有魄力拿出有足够诱惑力的期权或股权,与现有团队是否能够融合好,等等。

团队磨合是找到人之后的另外一个问题,单兵操练和团队集体作战是两码事,前者能力越强越可能影响后者。也会有看错人的时候,只能在尊重历史贡献的基础上迅速了断。比如对某些人才的定位不清楚、与团队磨合出现瑕疵等,都让我们必须放弃一些同行者。这就像登山遇险之时,我们必须放弃那个即将坠落的人——创始人必须保证整个团队的安全,尽管我对那些离开者是如此同情,以至于我都不忍面对他们落寞的眼神,唯有在内心祝福他们未来会更好。

关于建设一支优秀的团队,周鸿祎说:“第一,不能以发财为目标,一定要有某种程度的理想主义情结。第二,财散人聚,要有激励机制,把大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第三,解决新老交替的问题,留一部分里利益给未来。”以此标准复盘初刻,第一点,解决了80%;第二点,只解决30%;第三点,没有遇到。

P124-127

序言

两个人的电商

徐小平

2010年秋冬,正是“电商”概念炒得如火如荼的时刻。作为投资领域的新人,我跃跃欲试,试图成为“电商投资第一人”,见过好多电商创业者。

在阿里巴巴和京东已经强势崛起的当年,还妄谈成为“电商投资第一人”,真让人笑掉大牙——但有道是“人生不能没有梦,万一实现了呢?”我是人,所以我在人生不同阶段也总是有一个不同的梦想。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当然就会见到怀着梦想正在启动电商创业的许晓辉老弟。

晓辉跟我当时见过的所有创业者不同。第一是他是当时气势如虹的新兴电商“凡客”负责营销的副总裁,可算是新兴电商里创业背景最高的老兄;第二他的谈吐举止分明带着源自北大的书卷气息,跟一般的技术宅男或商业豪强很不一样,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我非常喜欢他。他当时想做的是一个校园潮牌,因为种种原因我们没有合作,但我一直关注他的动向。

晓辉的电商项目“初刻”诞生了,几乎和他儿子问世的时间同步。这个男人开始了同时培育两个儿子的壮丽历程。在2011年的初春、盛夏和隆冬,窥视他的微博,看他如何每天忙到深夜,然后写几句微博抒发他作为第一次创业与第一次做父亲的人生感慨,成为我那时深夜睡前的必备节目。虽然我从来没有去过他的公司,但毫无疑问,晓辉的微博文字,记载了一个创业者最真实的情感,最坚实的足迹,同时,也记下了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的时候,中国创业者们为了梦想日夜奋斗的感人足迹。

晓辉的电商项目最终没有达到他预想的结果,最终还是带着这个梦,回到了老东家凡客,之后又再度出发去做职业经理人。几年过去了,晓辉带着他的《一个人的电商》来找我,希望我能跟他一起追忆他创业的往昔,一起分享他人生的故事。

从2014年12月底,到2015年的3月底,我一直答应帮他写这篇序言。

晓辉不知道催了我多少遍,我总是说“一定写”。过年前,晓辉来看我,我们简短聊了聊天,他并没有讲述他创业历程的艰辛,而很坦然地将之作为最宝贵的阅历和人生财富。

初刻这个品牌我很喜欢,我知道晓辉的梦想是做“中国的无印良品”。首次创业者总会有或多或少的理想主义,在经历了这血与火的历练之后,我能感受到他的成熟与强壮。晓辉在初刻这个品牌上所体现出来的努力、才情和不服输的精神,赢得了我的敬意。

依然是那个内心有梦想的年轻人,初刻只是一个开始,言语间我能感受到他一定会再次出发的坚定。三年,是读一个MBA的时间,晓辉用一次精彩的创业作为答卷毕业了。

原本我想和晓辉做次对话,以作为序言的素材,无奈因为我各种身不由己的忙碌而不断搁浅。后来晓辉见我真忙,实在不忍,就说别写序言了,就写一句读后感吧。我还是说要写;甚至,就在他把其他推荐者的文字发给我参考、甚至让编辑给我草拟了推荐语之后,我依然坐下来,心里想着要完成这篇序言。

为什么?

晓辉的“初刻”没有大成,如同我没有做成“电商投资第一人”。但几乎同时跟我一起启动创业步伐的许晓辉,他的故事,某种意义上也是我的故事,也是过去几年中国创业者们共同的心路实录。所以,无论多忙,我心里总是放不下这件事,总不甘对晓辉老弟说一声“sorry”而不了了之。因为,我为晓辉的创业回忆录写序,本质上也是在向我那尚未失去的人生梦想致敬。

我常说,创业者不会失败,他只会不断地转型。晓辉的初刻卖给了凡客,但他依然可以有二刻、三刻乃至无数刻。时代变迁,他未必一定要去做电商,他也未必一定要自己独树一帜,在创业大潮更加汹涌澎湃的今天,晓辉“初刻”积累的经验教训,足以让他成为更加有价值的合伙人。

我不知道晓辉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但我知道当我在这里信守诺言为他写序言,里面包含了我对他的祝福和期许。

晓辉的书名叫《一个人的电商》,但我在他的书中,分明看到了我自己一路走来的影子,所以,我把我的序言称为“两个人的电商”。

天下的创业者,你们奋斗路上有我、有许晓辉这样的同行者,你们的征途,就不再是一个人……

后记

知易行难或不会前戏

所谓知易行难,创业是这样,写书也是。做初刻时就想写本电商书,一拖拉就到了现在,幸好写作并非职业,无须对谁负责,也就没什么压力,有空则写几百字,没时间则搁置数周一字不动。

写到半途,常由衷钦佩那些几十万字的财经书,即便是攒资料也需要耗费无数心力呀。何况,写作永远是遗憾的艺术,每次看书稿都觉得还有太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不忍出版。时过境迁,电商格局都有了定论,写字也该暂告一个段落了。一个处女座的完美主义,谁都不能满足。

喜欢读书,总会挑战那些文笔或结构不佳的作品,特别是经管书,数百页篇幅大部分在讲一种趋势的必要性,而讲到如何做的操作层面即浅尝敷衍。比如《黑天鹅》,讲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归纳不可靠,未来不可测,那怎么办呢?没有答案。好吧,是我偏见了。

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放弃了那些可能的纵横捭阖、举例说明,而是尽可能地少一些口若悬河(我也有过几十页PPT讲7个小时的汗颜往事),尽可能减少对必要性和过程的论证,而是直接给出做法和结论。

这显然是一种很粗暴的方式,而我已经不会与文字做漫长的前戏。在时间与文字都被打成碎片的时代,这可能也影响了自己的习惯,没有耐心阅读长篇大论,写作也更擅长在140字内说明问题。更糟糕的是,与熟悉的朋友聊天我经常打断他们:别这么多铺垫,说你的问题或结论。我们开始变得焦虑和快节奏,一切都希望快速抵达,直捣黄龙。

上一本书《梦想金山》35万字,前2/3的篇幅是我写的,其余是两个兄弟魏雪峰、刘峰的辛苦。这本书在写了10万字以后,编辑问我还能写多少,我说能吐的干货差不多了,再写只能兑水了,于是收笔。张向东《短暂飞行》我读得很酣畅,尽管只有6万字,何必为难自己和读者的时间与心情呢,不计较短长,尽兴则已。

张向东上《波士堂》,袁鸣问对他在路上影响最大的事,他说在法国的一天遭遇了骑行路上所有倒霉的事,下雨天、迷路、车链断了,丧气到抓狂,结果碰到一个叼着烟斗、带着猎犬转悠的老猎人。张向东很诧异,老猎人反问:晴天是好天气,雨天就不是吗?

所以,35万字是一本好书,6万字就不是么?旅行的意义在于精彩与否,不在路程短长,写作与阅读同样如此,快感最重要。

又到了致谢环节。感谢妻子和家人,没有你们无私的支持,我不会无后顾之忧的全身心工作,更不可能会有私人时间写字;感谢雷军和陈年,我两任老板带给我职业生涯的意义,无以言表;感谢初刻的股东和小伙伴们,有负重托,我欠你们一个好项目;感谢给我关心和爱的人,人生的意义因此更加立体充盈;感谢所有给我磨砺的人,你们让我加速超越了自己的局限。感谢昨天,我爱理想和未来。

2015年4月16日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作者两次加入凡客的经历,以及自己创业做电商的体会,对电商创业者非常有启发。

——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

认识自我,真的是人生中最难的事。

——凡客创始人、CEO陈年

本书是晓辉多年电商操盘实战经验的系统总结,深入浅出,特别值得正在转型互联网的传统企业从业人员阅读。作为传统家居流通企业,居然之家也在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大的线上线下一体化O2O家居平台,

大势所趋,任重道远。

——居然之家总裁汪林朋

讲互联网思维的书很多,而将方法论和实操经验结合起来书则很少:阿黎的《参与感》是一本,晓辉的《一个人的电商》是另外一本。

——原新浪总编、小米科技副总裁陈彤

他创办初刻,做慢生活电商品牌,充满文艺气质,一如他干净简练的文字,和他在我心中的印象很搭。这本书凝聚了他亲历电商的痛苦和希望,可以看作是中国电商断代史或反思录。

——蓝港在线创始人、CEO王峰

“凡客体”亲历者复盘电商运营实务,摸得着,看得见。

——Donews创始人、知名天使投资人刘韧

创业道路上,只有失败的教训可以反思,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模仿。

——700bike创始人张向东

从最早投身电商公司的营销专家,到自己创业做电商品牌,作者在电商领域精心深耕的实战经验很宝贵。尤其书中对互联网思维案例的精彩解析,一定会给正在创业或转型路上的朋友带来启发。

——酒仙网董事长郝鸿蜂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文艺男青年以多种方式体验电商之后,如何阐释商业与情怀的故事。面孔是电商,内在是人生。这就是晓辉,电商圈独特的存在。

——亿邦动力网总编辑贾鹏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个人的电商(运营策略与实操手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许晓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1257667
开本 16开
页数 2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26
出版时间 2015-06-01
首版时间 2015-06-01
印刷时间 201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图书小类
重量 0.55
CIP核字 2015061000
中图分类号 F713.36-49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0:3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