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臻对梁平木版年画的传承和可持续性发展提出了“回归民间”的策略,极具现实意义。他从认识年画的艺术文化价值在当下社会的转换出发,分析其衰亡背后的原因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探寻其“内省式”的发展机制,规避一味靠政府外力拔苗助长式的弊端,确定其保护的基点所在。这也是《梁平木版年画艺术(精)》的理论贡献与其最大的价值。
图书 | 梁平木版年画艺术(精)/梁平县文化艺术书系 |
内容 | 编辑推荐 秦臻对梁平木版年画的传承和可持续性发展提出了“回归民间”的策略,极具现实意义。他从认识年画的艺术文化价值在当下社会的转换出发,分析其衰亡背后的原因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探寻其“内省式”的发展机制,规避一味靠政府外力拔苗助长式的弊端,确定其保护的基点所在。这也是《梁平木版年画艺术(精)》的理论贡献与其最大的价值。 目录 上篇 梁平归来话年画 第一章 自古年画出梁山 一 巴俗楚风年画生 二 人杰地灵的造化 三 民俗信仰的产物 第二章 追根溯源寻画魂 一 红纸的召唤 二 精神与形式的嬗变 第三章 更有驰名省处,钩金水甲土门神 中篇 材美工巧,因材施技 第一章 雕木刻版,描绘丹青 一 美丽的邂逅——二元纸 二 历尽沧桑的雕版工艺 三 大自然的恩惠——矿物颜料 四 手的超越——制作工具 第二章 古朴粗旷,天然率真 一 古朴粗犷见风格 二 画中有戏,百看不腻 下篇 保护与重振 第一章 回归民间的传承 一 “自觉”的温情 二 “他助”的烦恼 三 “内省式”的自觉 第二章 梁平木板年画的传承与当代的价值转化 一 产业化与保护 二 传承与教育 附录 梁平木板年画传承谱系 注释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梁平木版年画艺术(精)/梁平县文化艺术书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秦臻//张习文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248636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58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37 |
出版时间 | 2015-04-01 |
首版时间 | 2015-04-01 |
印刷时间 | 2015-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13 |
CIP核字 | 2014242913 |
中图分类号 | J218.3 |
丛书名 | |
印张 | 10.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重庆 |
长 | 293 |
宽 | 220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