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鸟的孩子/中国少年童话书列
内容
编辑推荐

为纪念童话大师洪汛涛创作《神笔马良》60周年,在洪汛涛亲自选编的《中国少年童话书列》的基础上,洪汛涛之子洪画千重新搜集整理,编成11本洪汛涛童话作品集,堪称洪汛涛最全童话作品集。

本册收录了洪汛涛六篇童话故事——《天鸟的孩子》、《夹竹桃》、《苍蝇的诀窍》、《鸟语花香》、《斑鸠回家》、《狼毫笔的来历》。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洪汛涛六篇童话故事——《天鸟的孩子》、《夹竹桃》、《苍蝇的诀窍》、《鸟语花香》、《斑鸠回家》、《狼毫笔的来历》。

《天鸟的孩子》写了三种鸟:喜鹊为讨人类喜欢,好说恭维话;八哥没有主见,好人云亦云;乌鸦好讲真话,却到处挨骂。作者以鸟写人,告诫世人说真话,为人处世切勿虚伪。

《夹竹桃》以物写人,“夹”与“假”同音,告诉大家一个识别朋友的知识。

《苍蝇的诀窍》写的是苍蝇和老鼠们“求生”的本领和经验,实际上是在抨击那种趋炎附势的小人。

《鸟语花香》写了一个懂鸟语叫花香的女孩和一群鸟的故事,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斑鸠回家》是有“鸠占鹊巢”而引起的一场纠葛,作品以人的社会和鸟的社会做了比拟,涵义深刻。

《狼毫笔的来历》将黄鼠狼作为正面人物,讲述它消灭鼠类,却反遭人类的陷害,经历一番波折,最后被是非不明的人以偷鸡罪处死,它无从辩白,只要求在其死后,用它的毛制成笔,去书写真理和事实。

目录

天鸟的孩子

夹竹桃

苍蝇的诀窍

鸟语花香

斑鸠回家

狼毫笔的来历

后记

试读章节

天鸟的孩子们

抗战期间,那时候,我还很年轻。

因为家乡沦陷了,我不愿在汉奸们办的学校里上学。一个人到敌后的山区,去找学校念书。

日本兵经常出来骚扰,学校时而迁移、时而停课、时而解散……

我这个穷学生,经常负着极简陋的行李,在山区里,像一只野鸟似的,飞东飞西。

有时借住于荒山古庙,有时投宿于旅途小店,有时露卧于路边破亭,有时寄居于深山炭窑……

因此,我结识了许多流浪人朋友。

我们晚间闲来无事,经常在皎洁的月光下,拍打着蚊子,听来自天南地北的流浪人,无拘无束地,谈经历、讲故事、论世道。

有一个打鸟的,带着一只会说话的八哥鸟,看见我喜欢小动物,就连笼子一起送给了我。

这八哥鸟,十分聪颖,一句简单的话,多教几遍,它就能跟着你说。

我喜欢这只鸟,可使我发愁的是,我怎么带着它在山水间长途跋涉呢?

住在一起的一位卖药的老人,他从东三省跑出来,满族人,身躯伟岸,满腮须髭,是个地道的关东大汉。他说,他年轻时,说过“大江东去浪淘沙”的铁板书。至今,药箧里还收藏着那副发“铮铮”声响的铁板。兴致来时,他也会给大伙儿说上一段。

他看见这只八哥鸟,就给我说了这么一个故事。

事情过去四十来年了,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时兮逝兮,可是我还记得这个故事呢!

相传,天上的天鸟,生了九个孩子。

乌鸦是老大,喜鹊是老四,八哥是它的第八个孩子。

孩子们虽然模样儿长得差不多,可它们的性格却个个不一。

老大乌鸦,长得非常老实,老实得几乎有点儿发戆了。

老四喜鹊,可以说聪明绝顶,一见起风,就知道要下多大的雨。

但老八八哥,谁也说不清是什么样的。有时很懦弱,有时也有点小聪明,也有点过于拘谨,也有点只顾自己,也有点缺乏主见。

天鸟看见孩子们长大了,一天,把孩子们都叫来,对它们说:“孩子们,因为我们都生得黑不溜秋,并不漂亮。在天庭里没有一点地位,仙人们也瞧不起我们。你们在这里没有什么前途。不如到人间去吧!你们为人们做些好事,人们是不会亏待你们的。去吧!”

九个孩子和母亲告别以后,分成几伙,向人间飞去。

老大乌鸦,老四喜鹊,老八八哥在一起,由大哥乌鸦带领,从九霄云外的南天门起飞,一重天,又一重天,穿过三十三重天,渐渐地,渐渐地,飞近地面了。

八哥飞在最后面。它心里不停地在想着:人间,人们会欢迎我们吗?怎样才能使人们欢迎呢?人们欢迎我们是怎么样?人们不欢迎我们又是怎么样?……它想得很多很多。

可是,它发现飞在前头的大哥乌鸦,好像一点儿都不为这些还没有到来的事儿操神,心里大概很平静吧!它觉得大哥太敦厚、太迟钝了。

P1-3

序言

一、童话创作

洪汛涛先生有扎实的民间文学和古文学功底以及丰富的人生和社会阅历。他在童话创作上,推崇童话的民族化和现代化相结合,他众多的优秀童话作品是他理论的身体力行的实践。他的童话富有爱国、爱民的忧患意识,读他的童话必须和写作的时代、社会背景联系起来,和他个人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他的童话有歌颂的,也有规谕的;有快乐的,也有悲愤的。他的童话,反映了人民的心声,是时代、社会的主旋律。他的童话,主要写人物,他笔下的人物都栩栩如生。他的童话既有深度又饱含哲理,善于以小说大、以物说人、一以古说今、以旧说新。他的前后期童话代表作“两笔”都曾获得过国家级的大奖,都曾受到世界各地评论界的推崇和赞誉。如果说《神笔马良》更多是浪漫主义的话,那么《狼毫笔的来历》则更侧重于现实主义,他要用笔去揭露虚伪世界,去刻画真实世界。新加坡的《联合早报》介绍他称:“洪汛涛的名字足以和安徒生、格林等排列在一起”,“人们尊称他为童话大师”。中国童话的未来发展前景,应从洪汛涛的作品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二、理论研究

洪汛涛先生在写作童话的同时,还进行童话研究、创办童话刊物、选编童话丛书。他担任过文化部“儿童文学讲习班”的讲师,曾任上海作家协会第四届至第六届理事(1984—2001)、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他曾参加主持全国和地方评奖工作,倡议举行一次次童话理论研讨会,他替许多童话新作者出书写过序文介绍,为建设童话理论、扶植童话新人、繁荣童话创作、振兴童话事业作出了众多贡献。他著书立说写过不少饶有见地的理论文章。他这些笔记式的理论文字,用的是散文诗的形式,写得很是秀美,在带给我们艺术享受的同时,启发我们思考,却没有惯见的那种理论架势。他的理论,立论大胆,针对实际,边叙边议,很是好读,开一代理论的风气,为以后的童话研究新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1986年,洪汛涛经过“面壁三年”,苦读、苦写,三易其稿,一本41万字的理论巨著《童话学》终于完成,由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1989年台湾富春文化事业公司出版了台湾版《童话学》。《童话学》在全国儿童文学理论评奖中获优秀专著奖。《童话学》的出版,填补了世界文学的空白,可以说是中国童话界的一项巨举,表明童话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繁荣童话创作将起相应的积极促进作用。这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童话学》,洪汛涛也是第一位童话学的奠基人,他为童话学这门新学科的创建和开拓奉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三、神笔马良

上世纪五十年代,洪汛涛先生创作的《神笔马良》是一篇具有丰富内涵和民族气派、民族风格的童话作品。2009年,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华读书报》联合,首次全面总结新中国60年儿童文学,推荐60部经典书目,《神笔马良》榜上有名。《60年60部经典作品小传》中指出:“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神笔马良》几乎创造了一个‘神话’,国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国际广泛赞誉、名至实归。”《神笔马良》这一作品的成功,在于作者创造了“马良”,创造了“神笔”,创造了“马良”和“神笔”的完美结合。马良运用神笔,神笔帮助马良,去完成人民的理想事业,具有高境界思想和独特的艺术品位。由洪汛涛根据《神笔马良》编剧的电影《神笔》先后荣获五项国际大奖,国内获文化部编剧一等金质奖章,是新中国第一部参加国际电影比赛的儿童片,也是百年中国电影在国际上获奖最多的影片之一。当年,茅-盾和夏衍都赞许过他的这一作品。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泉根指出:“在世界童话的参天树林中,高耸着洪汛涛创作的《神笔马良》。百年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真能让人们记住的,为广大少年儿童难以忘怀的艺术形象并不是太多,但其中就有手握神笔的少年马良。马良已成为激扬民族文化传统的一个童话典型,《神笔马良》已成为中国童话走向世界的一个标志。”

四、多才多艺

在儿童文学作家中,洪汛涛先生被誉为多才多艺的多面手,他不仅是杰出的童话作家和童话理论家,也是一位颇具成就的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剧作家、杂文家、编辑家,同时又是一位热心的文学活动家和组织家。他在儿童文学的各个领域,不但都有建树,而且著述颇丰,至今出版《神笔马良》等专集共百余种,五百余万字,其中一些作品被译成各种文字,有的编入课文,有的在国内外多次获奖。洪汛涛的低幼童话《三个运动员》由少年儿童出版社于1959年出版。后来,他又将此童话改写成电影剧本《大奖章》,由上海电影制片厂于1960年摄制,成为中国第一部儿童立体电影。洪汛涛写作于1981年的朗诵诗《愿你也有一支神笔》最先发表于上海《少年报》,后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分别同时配乐朗诵,向全世界广播,受到了听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好评,曾获第二届上海儿童文学园丁奖“优秀作品奖”,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_版了单行本。  五、两岸交流

改革开放后,洪汛涛先生敢为人先,率先打开了大陆与台湾地区文学界交流之门,1989年促成了台湾第一个作家代表团访问大陆。1994年他和大陆作家首访台湾,与台湾文学界面对面深入探讨有关创作和理论上的问题。他是海峡两岸文学界交流的架桥人,为了表彰洪汛涛的突出贡献,台湾杨唤奖第一届评奖赠他以“特殊贡献奖”。洪汛涛同时也做了大量世界华文文学的开拓和建设工作,他于1990年5月在长沙筹办召开首届世界华文儿童文学笔会,并主编出版了《世界华文儿童文学》丛刊,将全世界华文作家的优秀作品集于一书,这在出版界还是第一次。洪汛涛做这两件工作无不开创了先河,在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六、童话引路

洪汛涛先生生前对各种有益于孩子思想品德和写作水平的活动都大力支持。他曾写过一系列的文章,提倡开发和引导少年儿童的幻想智商,并在全国各地的学校中首推“童话引路”教育工作,提倡孩子自己写童话,让童话进入课堂,进入他们的学习和家庭生活中,这项活动至今还在许多学校深入坚持开展,也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好评。1988年,由洪汛涛倡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40多家新闻出版单位联合举办首届“全国少年儿童金凤凰童话写作大奖赛”,他任主评,为100篇获奖作品逐篇撰写评语,以《中国孩子写的童话·金凤凰》的书名出版,这本书初印1800册,一售而空,随后、又多次加印,共印37100册,这是一个很突出的奇迹。

七、心底的爱

洪汛涛先生是一位重乡情、重友情、爱孩子、爱朋友的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一生都热爱着养育自己的故土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他在评奖和编书时,一大批默默无闻的浙江作者都受到他的关爱,如《小马过河》作者彭文席。他把《神笔马良》的全部稿酬捐献给家乡,也把《神笔马良》铜像永远留在家乡的塔山公园。洪汛涛是位极重情义的人,对于前辈作家尤为敬重。他在《童话学》书中专门介绍前辈作家口十圣陶、张天翼、严文井、陈伯吹、贺宜、金近、包蕾在童话创作上披荆斩棘、勇于创新的功绩,并对每一位都从历史角度和艺术特点上给予恰切而崇高评价。他在主持“第二次全国少儿文艺创作评奖”中提议为这些老文学家授予荣誉奖,以表达对他们在文艺园地辛勤耕耘的崇高敬意。1980年5月28日,在万人授奖大会召开前两天,洪汛涛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题为《永远感谢他们》的短文,深切缅怀和追思已故的老作家的人品、文品,他在文中不禁动情写道:“我们将不会忘记那些为少年儿童们贡献过自己力量,为少年儿童们留下了好作品而已经去世了的作家们的。他们将永远激励我们这些生者,更好地、更多地为亿万少年儿童创作精神食粮。”

总之,洪汛涛先生这些重要的建树和卓越的贡献,使他无愧为文学界的一位童话大师,也无愧于他致力于儿童事业的那颗挚诚奉献的童心。他为祖国、为人民留下了彪炳史册的文学成就和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曾对洪汛涛作出“以人品立身,品德高尚。以作品说话,是文学大家”的高度评价。逝去的大师,永远的童话,大师精神永励后人。

今年4月9日,是洪汛涛先生诞辰85周年,他已经离开我们整整12年了。历史不会忘记洪汛涛,儿童文学史册上会用浓墨重彩记上一笔,写下有关他的灿烂篇章。读者不会忘记洪汛涛,他精心塑造的栩栩如生的童话形象将深深镌刻在少年儿童的心坎里。在大家关心和支持下,“洪汛涛纪念馆”已在他的家乡浦江县落成,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题写了馆名。3D电影《神笔马良》获得了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资助(注:电影已于2014年7月上映)。六本装帧精美、内容丰富、大气厚重、读者喜爱的洪汛涛童话作品集《中国少年童话书列》正在贵州人民出版社编辑中,2015年上半年就能和读者见面了。借此机会,我们要深深感谢并永远铭记大家的深情厚谊!也谢谢编辑张静芳、狄兰。

洪汛涛之孙洪运2013年清明

2015年1月8日《光明日报》“文化名家·人物”整版全文刊发。

后记

后来,他写的那篇《天鸟的孩子们》,写了三种鸟。这三种乌,是依据鸟的特性,和人们对于它们的一贯看法写成的。喜鹊的为讨人们喜欢,尽说人所爱听的恭维话,受到人们的欢迎。八哥则是人云亦云,自己没有主见,结果为人所豢养。乌鸦说的是真话,它到处挨骂,挨打,最后潦倒。作者写三种鸟,实际上他写的是三类人。主旨是提倡说真话,但是作者也告诫世人,说真话是不容易的。作者特别在故事的前后,写了两段夹叙夹议的散记,说人应该喜欢听真话。故事中,用了许多民间文学中常用的三回重复法,鸟学人语法等等。这也是一篇民族化与现代化结合得很好的新童话。

后来,他写的《夹竹桃》;借用的是民间称松竹梅是“岁寒三友”那句话。那么,它和夹竹桃又有什么关系呢?作者说过构思这一作品的经过,很有意思。他说:在“文化大革命”中,颇多朋友出卖朋友和学生出卖老师的事。在他的生活中也有过这样的一些遭遇。他想写成一篇童话,但童话如何表现呢?他想过用动物,但又想到不如找无“感情”的植物较好,于是选中竹,因为竹一向被喻为“高风亮节”“竹报平安”的君子,将竹反写成无操守、不仁无义的小人则更好。竹的出现,他就想到“岁寒”,想到“三友”的松和梅。这样,人物和故事都出来了。写到结束,他脑子里突然又跳出个“夹竹桃”来,“夹”和“假”同音,笔锋一转,就将结尾结在夹竹桃上,并以夹竹桃为篇名。作者还故意在题下作了个“说明”:“这是个知识童话,向小读者介绍关于‘夹竹桃’的知识。”其实,这真是一个介绍夹竹桃的“知识童话”吗?不,而是作者要告诉大家一个识别朋友的知识。这篇童话发表后,“夹竹桃式人物”成为某种人的代号了。

后来,他在《苍蝇的诀窍》里,写的是苍蝇和老鼠们,写它们的“求生”本领和经验。实际上是抨击那种趋炎附势,为非作歹的小人。这个故事里包含着“投鼠忌器”这一成语,和“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一俗谚,但这一作品,并不是这成语俗谚的演变,而是写天真孩子的不懂条条框框,没有思想包袱,会做出为打死一只苍蝇而不惜损坏一件古玩的事。这是一个全新的主题。这篇童话,没有标明是和非,他很“客观”,留给读‘者们更多的思考。这也是作者的一种新探索。原来,作者计划将“苍蝇系列”一直写下去。不知为什么,只续了个“卖豆腐”的“尾巴”收场了。这个“卖豆腐”的尾巴也是“客观”的。

这期间,作者还写过两部中篇童话。一部是《乌语花香》,写一个懂鸟语叫花香的女孩子,和一群鸟的故事。作者说:“鸟叫,是大自然的杰作。鸟叫,是世界上最动听的歌。它有欢乐的,有忧伤的,有惶恐的,有愤怒的……古代公冶长能听懂乌的话,我们为什么不能呢?于是,就有了这个《乌语花香》。小时候,我用一只死苍蝇挑起过一场庭院里的蚂蚁大战。我也曾把两只蟋蟀关在一节竹筒里,拿一根草拈起它们你死我活的打斗。长大了,我懊恼万分。我常常做梦,自己变成了蚂蚁和蟋蟀。我很不快活。小时候,我没逮过鸟。我看见小乌掉在大树下,给野猫扒了树上的窝。我曾捧起小鸟,爬上树去,将它的窝修好,把小鸟送进窝里去。我体受过人失去家的苦难。小时候,我看见屋梁上的燕巢里,飞进了一只老麻雀。因为大燕出去觅食没有回来,老麻雀每天省下一些食物来喂养一对小燕子。直到小燕子长成大燕子,自己能出去找食吃了。请人不要再去伤害麻雀们。我最不愿去动物园,看见那些鸟儿们被关在笼子里,愤懑而凄切的Ⅱ乌叫。我没有力量可以把鸟笼子的铁栅条掰断,铁网撕开。我心里悻悻地喊叫:应该让乌都回归森林。我每来到一座大山,我每走进一座森林,我总是要先去拜访鸟类,聆听它们真切的快乐的诉说。直面眼前的世界,我希冀,我企望,我迫切地追求着……我写作一个个关于乌的童话。《鸟语花香》,是一组中篇系列,我还要写鸟语花香之二,之三……”《鸟语花香》是幻想的,又是现实的,作者作了幻想与现实结合的探索。它不是个古老的故事,背景是“文化大革命”,却富有民间乡土味,它是民族的,又是现代的。其中,写人,写鸟,人和鸟。人是真实的,鸟是拟人的。这些鸟,是人,是鸟,它们有人性和鸟性(物性)的融合。《鸟语花香》写得很热闹,可也是抒情的。它带有传统色彩,可又是创新的。它的背景明白是“文化大革命”,但不是为写“文化大革命”而写“文化大革命”,只是通过“文化大革命”的一个生活断面,歌颂人与人,人与鸟,人与自然界所应有的谅解、友善、合作精神。和平相处,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应是全球性的永久性的有普遍意义的重大主题。这和作者别的作品一样,富有深刻的内涵。

以后,作者本拟写作的“鸟语花香”系列“之二”《斑鸠回家》,却成了《乌语花香》的姐妹篇。花香没有出场。自然“之三”也未见问世。《斑鸠回家》,是一个独立的中篇,写由“雀巢鸠占”一说引起的一场纠葛。背景和《鸟语花香》一样,也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其中刻画了斑鸠和白头翁两个“人物”。斑鸠为保护自己和斑鸠的声誉,而作出最大努力,付出一定的代价,最后还是无法洗清。白头翁重于迷信,但又摇来摆去,拿不定主意,有时想做好事,有时却也会办成坏事。作品以人的社会和鸟的社会作了比拟,含义也很深刻。这部作品,也给读者许多思考的余地。

尔后,他的《狼毫笔的来历》问世了。这篇童话在《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儿童文学教程》中,曾作了如下的评析:《狼毫笔的来历》是颇有代表性的又一力作,它获得了中国作协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这篇以黄鼠狼为主人公的拟人童话也取材于民间传说,但一反旧制,把历来被视为偷鸡贼的黄鼠狼作为正面人物。故事讲黄鼠狼无情地消灭鼠类,为人类除害,对于鼠类的贿赂与阿谀,黄鼠狼不为所动;对于因嫉妒、争功围攻它的家猫和猫头鹰,则耐心说理和开导。然而,黄鼠狼却中了山猫和灵猫的诡计,误入鸡笼,最后被是非不明的人以偷鸡的罪名处死。它无从辩白,只留下一条遗嘱,请求死后用它的毛制成笔,去写真理和事实。在这篇童话中洪汛涛以幻想故事去洞烛社会现实,寓意深邃,内涵丰富。他一方面从正面选择典型的细节去刻画黄鼠狼的形象,热情赞誉它忠心耿耿为人类除害的精神;同时又不吝笔墨,写出众多的反面人物形象:奸刁、险恶的群鼠;因受贿而拨弄是非、口蜜腹剑的山猫、灵猫;目空一切、毫不尊重他人的猫头鹰;头脑简单、性情暴躁的狼;见风使舵、好夸大其词,造谣生事,落井下石的山獾、蜜狗和狐狸。对于这些渺小、丑恶的嘴脸的勾勒,不仅反衬出黄鼠狼的忠厚、善良、正直,目的更在于谴责专靠谎言诡计去害人的小人。作者还以讽喻的笔触描写了那曲直不辨的人和敌友不分且至死不悟的老母鸡形象,令人感到可悲可叹。《狼毫笔的来历》的情节纯然是虚构,但细细读来,可以觉察到其中不少细节、对话,真如生活的真实写照,发人深思。洪汛涛曾说:“童话‘要求不真实中求真实’;童话的形象则要求‘形变神似’。”这篇童话体现了作家的创作主张。洪汛涛在塑造童话人物形象时,绝少静态的描摹,往往于情节叙述过程中让人物的性格逐步显现,形成层次感。此外,作家还时常将自己内心激情和彻悟的哲理以精确的语言传达出来,从而为读者构筑起沟通幻想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这些特色也体现在《狼毫笔的来历》之中(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年)。这一评析是中肯的。

作者写这篇作品,据作者说:他小时候,家里人抓到了一只黄鼠狼,说它偷了鸡,将它杀死,但从它剖开的胃里看见,并无鸡,而是一些害人的老鼠。后来又发现,他家的鸡是人偷的。他说:黄鼠狼被杀时的模样和哀鸣,一直使他难忘,像黄鼠狼冤屈的灵魂一直跟着他。这似是作者生活的基础和积累。但为什么不在那时候或更早的时候写出来呢?要是那时候写出来,恐怕就是一篇为黄鼠狼平冤叫屈的作品,是给孩子进行知识教育的作品,告诉读者黄鼠狼能捕鼠,有益于人类,等等。那应该是科学家的事。为什么往后许多年的日子里,突然又想到这题材,将它写出来呢?我们可以从时代、社会、作者的环境和生活中去判别。作者在他和他的周围体受到了这样一些人和事的发生,那个冤屈的黄鼠狼的灵魂立即跳出来,从笔管里一泻而到稿笺上,写成了这篇作品。这就是前后两次生活体验的碰撞和重叠,才使作者一下写出了这篇作品。

“黄鼠狼”这个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这篇作品,字数不多,却塑造了那么多的具有鲜明而各异的性格形象。《狼毫笔的来历》写的是某一山区的鸟兽们很小很小的世界。却反映了人类生活的一个大世界。

《中国童话史》认为:“这样一个悲剧性的形象在童话中首次出现,悲而壮,悲而美,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和启迪作用。”说这一作品:“不仅写出了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的悲剧,也写出了美好心灵在悲剧性毁灭中的永存。”说这一作品:“取了一种新的童话视角,即从拟人化动物的视角去看待人的世界,从而对人的世界作出剖析。”(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说得颇有道理。

《狼毫笔的来历》中黄鼠狼虽然冤屈地殉难了,但这种“黄鼠狼精神”却胜利和永生。“黄鼠狼精神”当然是时代的产物,有着某种社会因素的烙印。黄鼠狼这一“人物”和“黄鼠狼精神”,也留给读者许多思考的空间。

如果说《神笔马良》是洪汛涛前期童话创作倾向的代表作,此篇《狼毫笔的来历》应是洪汛涛后期童话创作倾向的代表作,当合称“两笔”。这两篇作品,代表洪汛涛童话创作道路上的两个全盛时期。因为洪汛涛的创作和中国整个童话创作倾向紧紧相连着,在中国童话历史上,这两部作品的评论,都占有一定的篇幅。都曾获得国家级大奖,都曾受到世界各地评论家的推崇和赞誉。

洪汛涛之孙洪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鸟的孩子/中国少年童话书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洪汛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1113436
开本 16开
页数 1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15-03-01
首版时间 2015-03-01
印刷时间 201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6
CIP核字 2013201341
中图分类号 I287.7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贵州
230
16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4: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