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职场反思录(通向快乐与成功的职场哲学修订版)
内容
编辑推荐

《职场反思录》是约翰·克拉克关于生命与工作的巅峰作品,颠覆职场人士对生命意义的传统认知。

对于那些在工作者迷失自我以及那些中年困惑的人,将会从此书中得到反思、温暖和感动,更为关键的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通向快乐生活与事业成功的方法。

内容推荐

十年成功的律师生涯之后,作者约翰·克拉克选择了截然不同的管理、写作、志愿者等工作,是什么让他作出这样的决定,是什么在召唤他向前?我们将从《职场反思录》中那些清新的小故事中去寻找答案,与作者一起重新定义生命、生活、家庭、幸福、职场、金钱等等人生的“关键词”。跟随着那些隽永深刻的哲言,让我们慢慢地品味生活,重新出发,去享受工作和生活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成功。

目录

英文版序 这就是你面临的选择

Part 1 职业不是人生的赌场

 别再忍受职场焦虑的煎熬

 追求你的幸福源泉

 用使命衡量你的职业

Part 2 通往快乐成功的职业要素

 认知你的核心自我

 关于技能:水手打开的一个木箱

 关于乐趣:打高尔夫的骗子

 关于意义:一动不动的圣雄甘地

 工作的三个圆圈组合

Part 3 将工作纳入你生活的轨道

 在探索中走向幸福

 寻找属于你自己的白石头

 在改变中期待成熟

Part 4 工作环境与你的人生之旅

 审视你与一个组织的关系

 你始终有选择的自由

Part 5 如何克服工作与人生中的六种障碍

 关于缺乏自信:追求一种附加效果

 关于他人的否定: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关于自欺欺人:积极探索自己的人生

 关于喧闹:聆听来自内心深处的召唤

 关于金钱:把工作当做一种滋润生命的活动

 关于家庭:不要把约束当做借口

Part 6 把握身心合一的职业机会

 尽情施展你的天赋

 你所可能的贡献

试读章节

Part5 如何克服工作与人生中的六种障碍

关于缺乏自信:追求一种附加效果

当我处在最绝望的时刻,从我的潜意识中冒出一串词语,就像是一个不属于我自己的声音向我传达一个怪异而神秘的神谕:“人生唯一真正的信心在于尽情体验生活的不确定。”即使这意味着疯狂,意味着将与显得那么神圣的周围的一切不再合拍,我还是决定成为我自己。

——M·司各特·佩克

“冒名顶替”综合症

玛格丽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经济分析师。她的客户认为她很了不起,她的同事也如此认为。你即使觉得她自己如此认为也不足为怪,因为她一直保持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自信外表。

然而,玛格丽特的动力来源于打败内心的自我不信任。私下里,她觉得自己是一个冒名顶替者。“我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她曾经向我坦白,“他们认为我对从事的工作很在行,其实并不是。我是一个冒名顶替者。他们迟早会发现的,这只是时间问题。”

她当然不是唯一有如此想法的人。缺乏自信—感觉到自己不能胜任工作、自身没有优点、不配拥有现有的一切、不受欢迎或者不讨人喜欢—是最常见的一种焦虑。它属于“冒名顶替”综合症的具体表现—这是一些职业成功人士常常持有的一种荒谬的想法,认为自己不配接受已经取得的荣誉。

很自然,这些人将尽力去找回自己的信心。如何才能做到呢?他们认为答案就在于自己的职业之中—尤其是在为了攀登职业的阶梯而不断努力奋斗的情况下,将更是如此。事实上,他们的职业就是问题所在。对于那些没有听从内心召唤而从事着某个职业的人们来说,紧紧抓住这一点来消除不自信,那就像为了解渴而喝盐水一样。

“是的,我能理解。”玛格丽特对我说,“我必须脱离这个职业,我必须去探索人生。我会这么做的。但是,现在我还不想,因为我现在对自己太没有信心了。让我首先建立自尊,然后我才会有信心放弃这个工作。”

玛格丽特还是没有明白。她把马车中的车和马的位置颠倒了。自我信任、自信心、自尊—在她去探索之前,她怎么可能获得这些呢?它们只能是作为探索的结果来到她的身边。

获取自信心的错误方式

如果你想让自己越来越丧失自信心,那么你就把自信心本身当做目标来追求。在我们的职业和生活里,有许多人在许多时候错误地认为,外在的表象会改变内在的真实。而真相则是,表象常常蒙蔽心灵的眼睛。如果你认为下面的三种策略可以帮助你获取真实的自信心,那你就错了,因为你所解决的表面问题只是自欺欺人罢了,你将受到轻视核心自我的惩罚。  追求经济上的安全感

第一个错误的策略是将你对自身的不信任与经济上的不足等同起来。这样你就不必再去面对自信不足的真正原因。相反,它允许你将目光转移到一个替罪羊身上:你的银行存款。

经济上的不足可以有多种形式,其中两种比较突出。一种是,你觉得自己必须挣更多的钱。如果你能让自己相信,你之所以缺乏自信心,是因为没有挣到足够的钱,那么,你轻易地就能让自己相信:如果筑起一道经济上的马其诺防线,一切都会变好的。将你的目标锁定在一次薪水的增加、职位的升迁或工作的变换上。这样,你的苦恼就有了具体的转移目标。但是,转移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当你有了经济上的进展之后,你的苦恼以及各种焦虑又会不停袭来,你的自信心将会遭受更致命的打击。

另一种经济上的不足是把重点放在收入的不确定性上,而不是收入的水平上。如果你担心失业的可能性,那么,让自己相信,如果能找到或维持一个看来不太可能受到裁员或解雇威胁的工作,你就是安全的。但是,你要付出的代价是:这个职业表面上风平浪静,却会让你的灵魂饱受饥饿之苦。

追求社会的认可

想让自己无法有效地增强自信心,第二个错误的策略是将自己的信心不足怪罪于社会地位不高。你不是因为听从心灵的召唤而选择或维持某一个职业,而是因为它会带来社会名望或堂皇的大房子、昂贵的小轿车,还有其他一些供他人观赏的标志。这条策略是如此诱人地合情合理:“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无名之辈。我将追求一个会给我带来荣耀的职业,荣耀可以证明我不是一个无名小卒;这样,我就会获得自信心。”

和第一条策略一样,这第二条也被大多数人广泛地采用。如果你是一个缺乏自信的销售人员,你可以安慰自己,当你被提拔为销售经理时,一切都会好的。如果你是一个缺乏自信的会计师,你只需等待着自己成为公司的合伙人的那一天。如果你是一个缺乏自信的CEO,你只需等待一个经营更大的公司的机会。如果你是一个缺乏自信的国王呢,你只需让自己成为上帝。但是,你的确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需要正视自我的内心,成为真正的自己。只有得到自我的认可,才能够得到真正的自信心。

阅读“如何增强自信心”之类的书籍

第三条错误的策略是读那些没完没了的“如何增强自信心”之类的书。不过你要牢记一个诀窍,充满智慧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并把它们推荐给其他人,但是,千万不要按照书中提供的建议去实践。如果你是一个真正上瘾的读书虫,那么,你会阅读关于这个方面所有的书籍,然后获得一种高尚的感觉和一个庞大的图书收藏。但是,你永远也不会改变自己生活的方式,阅读只是你自欺欺人的一种自我安慰而已。  如何让自信主动找到你

那些错误的追求自信心的策略不仅不会奏效,而且完全是危险的。它们要求你轻视你的核心自我。它们诱导你满足于按照他人为你规定的方式生活,进而带来的没有生命力的自信。它们将你囚禁在一个职业中,吞噬你的精力,以致你对自己的认识更受摧残,缺乏自信的感觉更加无情地煎熬你的心灵。

如果你打算按照上述的策略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那么,你不妨问一问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富有的、受到羡慕的人们遭到如此严重的缺乏自信的折磨,相比之下,你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为什么这么多既不富有也不受重视的人们却对自己有着坚不可摧的自信心?

这两个问题有着相同的答案。自信不是财富或他人尊敬的产物,自信源自于你的内心。自信是一个附带产品。当你知道自己是谁,活出自我,追逐内心深处的召唤,自信就会随之而来。因此,你必须去探索、去试验、去体验生活,通过走一条英雄般的充满自我发现的探索之路,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食尸鬼。

自我信任,简单地说,就像一只难以捕捉的美丽蝴蝶。当你伸手去捕捉它,它却飞走了。回转身,继续自己的生活,它却可能不请自来,栖落在你的肩膀上。

P129-136

序言

这就是你面临的选择

很早以前,大约还是10多年前吧,那时,我还是一个商务诉讼律师(如果说那是我自己选择的职业可不正确,我只是不假思索就站在了一条输送带上,它把我从中学送到了大学,然后又送到了法律界),我呈现给世界的却是一个事业有成者虚假的外表。我获得了法学硕士学位,在纽约、伦敦和底特律当过律师,是一家赫赫有名的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董事会成员。我手中有一大批忠实的客户,名声越来越大,当然,还有一份很高的收入。这是世界看到的我—外在的我。

对于我的很多同事来说,从事律师这一行业就像是度假。但是对我而言,这仅仅是一个职业而已。外在的我和内在的我之间,存在着一条巨大的鸿沟。内心深处,我觉得自己一无所成,并为此感到焦虑、孤单、缺乏自信、疲惫不堪。我隐约感觉到,真正的我与这个世界所见证的、扮演着各种不同角色的我相去甚远,虽然我自己也并不知道真正的我是什么样子。我只是觉得,当律师的每一天里,我都在违背自我。

不可否认,当一名律师也有它的乐趣。我喜欢并尊重我的同事和客户,并且对下属的栽培以及团队合作给我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我时常深陷于解决法律问题所面临的挑战,当然,还有那些外在的标志,那就是财富、声望、社会的认可以及他人的尊重。

当时,这些标志对我似乎很重要,我需要以它们作为支撑。但是它们不能给我带来内心的快乐和充实。年复一年,时光流逝,空虚甚至死亡的感觉在我的体内滋生,好像我的灵魂正在枯萎死去。

当时我以为,这种由职业带来的焦虑仅仅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只局限于我和少数几个不幸之人。但是,我错了,它正吞噬着整个经理人和专业人士的圈子—从美国到加拿大乃至英国,事实上,它存在于所有的社会角落之中。每一天,我都会遇到一些杰出的人,他们埋头于(通常是非常成功的)自己并不热爱的工作,只是利用了聪明才智的一小部分。这些人感到空虚、没有安全感,尽管他们在事业上的成就在他人看来可能已经闪耀着辉煌夺目的光芒。

事实上这种痛苦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过去人们几乎没有选择,只能接受一辈子一个职业这么一种固定的模式—年轻时候选择的工作将一直维持到五六十岁的退休之日;现在工作境况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人们挑选工作的机会越来越多,并且适合个人特点的工作机会还将猛增。如果你能根据这一点武装自己的头脑和技术,就有机会建立一个可以实现自身价值、富有成就感的职业生涯。否则,你将无法为自己寻找一个躲避风雨的港湾。

不幸的是,人们对工作的传统观念陷入了一个时间的盲角,忽视了新选择的存在。如果你也认同这种观念(很难不做到这一点,因为从很小的时候起,我们就被灌输这种观念),那么,你可能会有如下的表现:

把工作看成是生活中一个突兀的、相对静止的一个领域。它很难与剩余部分和谐共存,却常常占据着主导地位。

为了经济目的而工作:赚钱过富有的生活。

把工作看成是闲暇的对立面。闲暇是令人愉快的,工作是迫不得已的。即使得到一些快乐,那也是意外的收获。

这些观念在100年、50年,甚至是25年前都还可以理解。但现在是该把它们抛弃的时候了。

《职场反思录》一书把职业的概念—包括金钱、社会地位和职责这些无结果的含义—与“使命”作了比较。如果你在“追逐你的使命”,也就是追逐你内心的召唤,那么,用约瑟夫?坎贝尔的话说,就是“追寻你的幸福源泉”:

你的工作是自由选择的、流动的、升华生命的活动,它与生活的经纬紧密交织、融合在一起。

你为了实现自身的目标而工作,为个人的成长、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工作。

你的工作是另一种形式的闲暇,工作本身充满乐趣。

无论你以哪一种原则定位自己,都是有得也有失。如果你信奉传统的择业观念,坏消息是你很有可能会品尝焦虑不安的滋味,才智遭到浪费,机会丧失,最终人生白活一场的感觉会把你拖垮;好消息是你可以期待在经济上得到丰厚的回报,而且,你将拥有很多的同伴,因为这是一条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会选择的阳关大道。

如果你选择追寻来自内心深处的召唤,坏消息是你的生活可能不会那么风光;好消息是你将享受充满朝气的、丰富多彩的生活,这远比那些拥有大笔银行存款但自我遭到摧残的可怜虫更觉得充实。

这就是你面临的选择。你将会选择哪一条道路?是工作?还是你的生活?

而我自己呢?在过去的10年里,我已踏上了一条人生征途。我离开了法律界,担任管理工作,接着又兼顾起咨询、顾问、研究、写作以及自愿者等多项工作。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条充满自我发现的道路,今后也将如此。

如今,我热爱我的工作。但是,曾经有一段时间,即使动一动这个念头对我来说都觉得那么愚蠢。现在我知道,只要去探索,这是一个正当的、可以实现的目标—你也可以实现它,只要你以一个探索者的勇气和头脑,从今天就开始,去探寻来自你内心世界的召唤。

书评(媒体评论)

我预测这本书一定会成为不太喜爱自己职业的专业人士的经典。书中的每一页都充满着睿智和启迪。

——克尔·乔希杰森(亚马逊读者)

我极力推荐《职场反思录》这本书。我二十多年来为职业与自我价值实现的问题所纠缠,不要像我一样等了二十年才幡然醒悟。探讨成功的书多的是——唯独这本书告诉你如何既获得成功又做回快乐真实的自己。

一一勒布朗·钱德勒(亚马逊读者)

我读过一些转行的图书,这些书要么篇幅冗长,要么是一堆新名词,使我望而却步。再有就是大多数的职业指南都出自一些空谈理论的高人或指点人生迷津的专家,这些人毫无职场与生意的经验。而这本书最实用。

——查尔斯·汉德(亚马逊读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职场反思录(通向快乐与成功的职场哲学修订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新西兰)约翰·克拉克
译者 陈辉//石薇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9086978
开本 16开
页数 1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8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48
CIP核字 2014232921
中图分类号 B848.4-49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35
16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Tandem Press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1:0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