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童年(全译本)/国民阅读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描写阿廖沙的童年。另外两部《在人间》、《我的大学》主要叙述阿廖沙的青少年经历。

在《童年》这部小说中描绘的是一种浓厚的、色彩斑斓的、离奇的难以形容的生活。那段生活,仿佛是由一个善良而且极端诚实的天才讲出来的悲惨童话。然而,在描述了那么多不忍卒读的惨事与丑事之后,我们却发现,整部作品就如阳光穿透了树叶,放射出乐观主义的思想光辉。小阿廖沙没有被艰辛、痛苦和屈辱的生活所压倒,他满怀信心,奋斗拼搏,冲破种种障碍与不幸,不断探索新生活,这种乐观主义精神使作品在思想内容上带上了积极的色彩。

内容推荐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也是高尔基写得最投入最富有魅力的作品。

本书真实地描述了高尔基的童年生活。阿廖沙三岁时父亲死于霍乱,母亲带着他到外祖父家生活。在这个家庭里,父子、兄弟、夫妻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甚至为一些琐事而常常争吵斗殴。外祖父喜怒无常,脾气暴躁,常逞凶斗狠。唯有外祖母对阿廖沙非常慈爱,承受一切生活压力而毫无怨言。随着母亲改嫁、病逝,外祖父破产,阿廖沙也被迫流落人间,开始独立谋生。

目录

译者序

第一章 父亲的离世

第二章 外祖父的家

第三章 茨冈的友谊

第四章 阿廖沙与外祖母

第五章 外祖父的回忆

第六章 又是一场噩梦

第七章 外祖母的上帝

第八章 “好事情”

第九章 彼得大伯的死

第十章 母亲的归来

第十一章 父亲的故事

第十二章 继父

第十三章 到人间去吧

试读章节

清晨,轮船噗噗的颤动声把我惊醒,舱窗明晃晃的,像个小太阳。外祖母坐在我身边,皱着眉头梳头,并且不停地喃喃自语。她的头发特别浓密,密密层层地盖住了双肩、胸脯、膝盖,一直垂到地上,乌黑油亮,泛出蓝光。她用一只手把头发从地上提绾起来,费力地把那把稀齿木梳插进厚发络里。她的嘴唇无意识地歪着,黑眼珠儿生气地盯着前面的头发,她的脸在大堆的头发的映衬下显得又小又滑稽。

外祖母今天明显得不高兴,然而当我问她的头发为什么这么长时,她的语调还像昨天一样温柔:

“这好像是上帝给我的惩罚,是他在让我梳这些讨厌的头发!年轻的时候,这可是我最值得骄傲的宝贝,但现在我诅咒它!睡吧,我的孩子,天还早呢,太阳睡了一觉才刚起来!”

“我不想睡了!”

“好,不睡就不睡了。”她立刻就同意了,一边编着辫子,一边看了看在沙发上躺着的母亲,母亲面朝上躺在那儿,一动不动,身体僵直像根绷紧的弦。

“好了,你偷偷地告诉我,昨天你为什么把牛奶瓶给打碎了?”

她说的话温和甜蜜,就像从心里唱出的歌,像鲜花那样温柔、明亮和鲜艳,所以每个字都深入了我的记忆。她微笑的时候,黑色的眼珠亮亮地、圆圆地睁着,像两颗黑樱桃,闪出一种无法形容的愉快,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雪白而坚固的牙齿,脸色虽然有点灰暗,皱纹纵横,可依然显得年轻而有神采。她脸上最煞风景的大概就是那个软塌塌的大鼻子、红鼻子头了。她有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她也总是穿黑色的衣服,这使她像一个黑色的皮球。但黑色的眼睛里流露出来的却是让人感到温暖的光,那是从她内心射出的永不熄灭的、快乐的光芒。她胖胖的,有点驼背,举止却像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柔软得也像只可爱的动物。

在她没来以前,我一直躲在黑暗处,而她却一下子从黑暗中把我带了出来,给我带来了光明,还为我周围的东西带来了美丽的光环。她很快成为了我永远的朋友,也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最知心的朋友!她无私的爱丰富了我,教育了我,让我充满了力量,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都绝不丧失生活的勇气!

轮船缓缓地前行着,我们坐了好几天才到尼日尼。四十年前的这些日子,我还能清晰地回忆起最初那美好的几天。

天气转晴,我和外祖母从早到晚都待在甲板上欣赏着沿途的风景。秋高气爽,头上是明净的天空,伏尔加河静静地流淌着,两岸的秋色浓郁,像铺展着一块块金晃晃的锦缎,一片丰收前的景象。橘红色的轮船溯江而上,轮桨缓缓地拍打着蓝色的水面,轰轰作响。轮船后面牵引着一艘驳船,驳船是灰色的,就像一只土鳖。太阳在伏尔加河上空静悄悄地浮动着,船在不断地移动,两岸的景色随时随地都发生着变化,青山好像大地盛装上的褶裥,城市、乡村宛如一块块摆在远处的点心,水面上漂转着金黄色的秋叶。

“啊,好美啊!”外祖母不由地感叹道。外祖母容光焕发,在甲板上踱来踱去,兴奋地睁大了眼睛。

她偶尔停住,立在那儿,凝视着远方的河岸,两手交叉于胸前,面带微笑,一声不响,眼里却噙着泪水。

我拽了拽她的黑裙子。

“噢,我仿佛在打盹,做起梦来了!”她颤动了一下。

“你为什么流泪啊?”

“亲爱的宝贝,我是喜极而泣啊!我年纪大了,你知道,我的岁月已经度过了整整六十个轮回了!,’

她闻了闻鼻烟,开始给我讲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其中有扶弱济贫的强盗,有妖魔鬼怪和飞禽走兽,也有圣人贤士。

她的声音很低,脸紧紧贴着我的脸,神秘地注视着我的眼睛,似乎要往我的眼睛里注入某种令人兴奋的力量。她讲得流畅自然,说话像唱歌一样非常好听,我入神地听着,百听不厌,永不满足,每次她讲完了,我总会要求说:

“再讲一个!”

“好,好,再讲一个!

“有一个老灶神,坐在炉灶里,面条儿不小心扎进了他的脚心,他疼得东倒西歪地哼叫:‘哎哟,小老鼠,疼死了啊,我受不了了,小老鼠!’”

外祖母一边讲,一边抬起一只脚,晃来晃去,假装万分痛苦的样子,好像她就是那个被面条儿扎进了脚心的可怜的灶神。

和我一起听故事的还有船上的水手们,他们都是留着胡子的身材高大的男人。水手们站成一圈,一面听一面笑。他们同样也夸赞外祖母讲得好,同样要求:

“再讲一个,老太太!”

然后他们都说:

“走,跟我们一起去吃晚饭!”

餐桌上,他们请外祖母喝伏特加,让我吃西瓜和香瓜。不过这一切都只能偷偷地进行,因为船上有一个古怪的人禁止所有的人吃水果,如果被他看见,他会毫不客气地夺过水果并扔到河里去。这个人穿的衣服颇似警察的制服,上面钉着几个铜扣子,整天喝得醉醺醺的,大家都躲着他。P8-10

序言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曾经做过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高尔基刻苦自学文化知识,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1892年,他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从此登上文坛。他的创作同时存在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色彩,其优秀文学作品和论著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财富。代表作品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海燕》等。1907年,高尔基的文学作品就已被介绍到中国,而且长期被选入中小学教材,为中国广大读者所熟知。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描写阿廖沙的童年。另外两部《在人间》、《我的大学》主要叙述阿廖沙的青少年经历。

阿廖沙三岁那年,父亲去世了,他跟随母亲一起寄居在外祖父家。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的诺弗哥罗德城。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当阿廖沙到来的时候,外祖父的家业已呈现衰落趋势。也正因如此,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孩子也为这种气氛所毒害。从见到外祖父第一眼,阿廖沙就不喜欢他,惧怕他,时时感觉他眼里含着敌意,似乎随时都可能来一场情绪暴风雨。

有一天,阿廖沙出于好奇,在表哥的怂恿下,将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痛打一顿,几乎失去知觉,并得了一场大病。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而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

但是,在如此恶劣的生活环境中,阿廖沙依然寻得一丝丝甜蜜,并结识了一些可爱的人。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利。还有,每逢节日的晚上,舅舅雅科夫便会弹起吉他,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外祖母随着音乐跳着民间舞,犹如恢复了青春。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欢乐又感到忧愁。在这些人当中,外祖母给阿廖沙的影响最深。外祖母为人慈祥、善良、公正,热爱生活,仁厚隐忍,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相信善总会战胜恶。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她信仰的上帝也是可亲可爱,与人为善的。而外祖父的上帝则与之相反,他不爱人,总是寻找人的罪恶,惩罚人。  后来,外祖父迁居到卡那特街,招了两个房客。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他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另一个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他的残忍和奴隶习气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

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她的变化使阿廖沙心里感到十分沉痛。开始,她教阿廖沙认字读书,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渐渐地变得漫不经心,经常发脾气,愁眉不展。后来母亲再婚,但她婚后生活并不幸福,她经常挨继父毒打。贫困和疾病,吞噬着她的美丽,也让她变得冷酷、尖刻。而母亲却将这一切不如意转嫁到无辜的阿廖沙身上。

由于和继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要同邻居的孩子们一起拣破烂卖。在这一过程中,他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但这也招致学校的非难。这使得阿廖沙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竭力避开大入,想一个人单独生活。就这样经过了一个夏天的思考之后,他终于增强了力量和信心。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这时候母亲去世了,阿廖沙安葬了母亲,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

在《童年》这部小说中描绘的是一种浓厚的、色彩斑斓的、离奇的难以形容的生活。那段生活,仿佛是由一个善良而且极端诚实的天才讲出来的悲惨童话。然而,在描述了那么多不忍卒读的惨事与丑事之后,我们却发现,整部作品就如阳光穿透了树叶,放射出乐观主义的思想光辉。小阿廖沙没有被艰辛、痛苦和屈辱的生活所压倒,他满怀信心,奋斗拼搏,冲破种种障碍与不幸,不断探索新生活,这种乐观主义精神使作品在思想内容上带上了积极的色彩。

正如高尔基在谈起关于《童年》创作时所说的:“我们的生活是非常奇妙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虽然有滋生各种无耻的败类的肥沃的土壤,但这种土壤终究会生长出卓越的、健康而且富有创造性的力量,生长出善良和人道的东西,它们不断激发我们建设光明的人道的新生活的不灭的希望。”

因此,我们读《童年》不是为了去体会高尔基那段悲惨的童年经历有多么值得同情与可怜,而是让我们明白,无论生活多么艰难,环境如何恶劣,总有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只要怀着一颗积极且感恩的心,总会触摸到温暖的阳光,看到另一种美丽的风景。

胡博

2014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童年(全译本)/国民阅读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高尔基
译者 胡博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7734043
开本 32开
页数 2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4
出版时间 2015-04-01
首版时间 2015-04-01
印刷时间 201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2015069657
中图分类号 I512.45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10
14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4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