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安迪·沃霍尔、帕特·哈克特编著的《波普主义》是美国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所著的一部自传性作品。在本书中,沃霍尔记叙了20世纪60年代围绕着他和他著名工作室“工厂”及其“超级明星”们的日常生活和创作过程,对那个魅力年代的文化艺术、地下电影、明星、时尚和音乐作了一次回顾,展现了其独一无二的“波普”世界观和哲学。言语间处处闪烁着超越时代的火花,在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看来,依然具有巨大的启发性。
图书 | 波普主义 |
内容 | 编辑推荐 由安迪·沃霍尔、帕特·哈克特编著的《波普主义》是美国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所著的一部自传性作品。在本书中,沃霍尔记叙了20世纪60年代围绕着他和他著名工作室“工厂”及其“超级明星”们的日常生活和创作过程,对那个魅力年代的文化艺术、地下电影、明星、时尚和音乐作了一次回顾,展现了其独一无二的“波普”世界观和哲学。言语间处处闪烁着超越时代的火花,在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看来,依然具有巨大的启发性。 内容推荐 波普艺术,迷幻药,鲍勃·迪伦,地下电影制作——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一场文化风暴以纽约为中心爆发开来,横扫了整个六〇年代,当时处于这场风暴之眼的人便是安迪·沃霍尔。他的工作室,那个以 “工厂”之名为人所知的曼哈顿敞间,正是整个六十年代文化圈的枢纽。在这里,他不仅创作出了定义波普艺术的汤罐头和众多文化偶像的大幅画像,还拍摄出《切尔西女孩》及其他沃霍尔经典;从卢·里德和“地下丝绒”到伊迪·塞奇威克,那个年代每一个人的身影都在这里出现;沃霍尔自己亦置身其中,旁观着那段不可思议的时光。由安迪·沃霍尔、帕特·哈克特编著的《波普主义》以幽默坦率的爆料,为那改变世界的十年留下了一份终极的内幕记录。 试读章节 那时我在家工作。我的房子有四层,包括一个位于地下室的生活区,那是厨房的所在,我妈和她养的许多猫也住在那里——所有的猫我妈都叫山姆。(我妈有天晚上出现在我彼时住的公寓,带着一些行李箱和购物袋,向我宣布她离开了宾夕法尼亚,好来“和我的安迪住在一起”。我说好吧,你可以住下来,直到我置备一套夜贼报警器为止。我爱我母亲,但老实讲,我以为她会很快厌倦纽约市而思念起宾夕法尼亚和我的哥哥及其家人。结果,她并没有,于是我决定买下这栋位于上城的房子。)她住楼下,我住楼上。我在客厅那层工作,那一层一分为二,半是工作间,满是我的画和艺术用品;半是寻常的起居室。我总是把窗户的卷帘垂下来——窗户朝西,本就没什么光线进来——屋子的内墙上嵌有木板。整个房间给人一种阴郁的感觉。我有一些维多利亚时期的家具,错杂其间的是一匹老旧的旋转木马、一个嘉年华会上的那种拳击台、几盏蒂芙尼台灯、一个雪茄店印第安人偶、几个孔雀标本,还有几部投币游戏机。 我的画整齐地叠放在一起,我总是把它们整理得很好。我一直以来都是那种只能把东西整理一半的人,总要不停地与乱堆乱放的倾向开战,这里一堆,那里一摞,总有我还没来得及收拾的东西散在各处。 一天下午五点,门铃响了,德进了来,坐下了。我给我们俩各倒了些苏格兰威士忌,然后我走到刚刚完成的两幅画旁,两幅画都是约六英尺高三英尺宽,面朝墙斜靠着。我把画翻过来,两幅并排靠墙放好,然后退到一旁自己先看了它们一看。它们中的一幅是个可口可乐瓶,在半高的地方有着以抽象表现主义手法做的一番涂抹。另一幅则只是硬生生的、以黑白两色勾勒的可乐瓶。我什么也没跟德说。我什么也不必说——他知道我想要知道什么。 “呃,你瞧,安迪,”他在盯着它们看了几分钟后开口了,“它们中的一幅就是一坨屎,什么手法都用上了点儿;另一幅则卓尔不群——它是我们的社会,它是我们所是,它绝顶地美,绝顶地直白,你必须把前面那幅销毁而展出这一幅。” 那天下午对我来说是个重要的下午。 在那天之后,有多少人看到我的画时进发出了笑声我甚至都数不过来。但是德从不认为波普是个笑话。 那天他离开的时候低头看了一眼我的脚:“你他妈到底什么时候才能买双新鞋?”他说道,“整整一年了你都这么穿着这玩意儿到处走。它们太破了,而且令人作呕——你的脚趾头都要顶出来了。”我很欣赏德的直言不讳,但是我没有去买新鞋——我花了好长时间才把那双穿顺脚。不过在绝大多数其他事情上,我总是听从德的建议。 五十年代后期我常去逛各种画廊,通常是跟我的一位名叫特德·凯里(Ted Carey)的好友。 P6-P7 序言 本书是我个人对六十年代纽约波普现象的观察。 帕特.哈克特(Pat Hackett)和我在写作中再现了从一九六。年——那时我开始波普创作——起的十年。这是对那时的我和我的朋友的生活的回望:绘画、电影、时尚和音乐,那些超级明星以及我们的关系,这一切构成了我们在曼哈顿敞间(loft)的情景,那个为人唤作“工厂”的地方。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波普主义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安迪·沃霍尔//帕特·哈克特 |
译者 | 寇淮禹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河南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490846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4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0 |
出版时间 | 2014-08-01 |
首版时间 | 2014-08-01 |
印刷时间 | 2014-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58 |
CIP核字 | 2014039437 |
中图分类号 | K837.125.72 |
丛书名 | |
印张 | 14.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河南 |
长 | 196 |
宽 | 131 |
高 | 2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16-2013-211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