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编写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1)》整理、诠释、译写、传播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目的是立足于中华传统的思想文化,通过全面系统的整理与诠释,深度挖掘其中既能反映中华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文化特征,又具跨越时空、超越国度之意义,以及富有永恒魅力与当代价值的含义和内容,并将其译成英语等语言,让世界更客观、更全面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华民族的过去和现在,了解当代中国人及海外华人的精神世界,从而推动国家间的平等对话及不同文明问的交流借鉴。
| 图书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1) |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编写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1)》整理、诠释、译写、传播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目的是立足于中华传统的思想文化,通过全面系统的整理与诠释,深度挖掘其中既能反映中华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文化特征,又具跨越时空、超越国度之意义,以及富有永恒魅力与当代价值的含义和内容,并将其译成英语等语言,让世界更客观、更全面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华民族的过去和现在,了解当代中国人及海外华人的精神世界,从而推动国家间的平等对话及不同文明问的交流借鉴。 目录 悲慨 本末 般若 不学《诗》,无以言 诚 大同 道 德 发愤著书 法治 风雅颂 封建 讽谕 赋比兴 格调 华夏 怀远以德 肌理 江山 教化 九州 科举 厉与西施,道通为一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理 利用厚生 良史 良知 六经皆史 六义 美刺 民惟邦本 气 情 情景 趣 人文化成 人治 仁 日新 镕裁 社稷 神 神思 声一无听,物一无文 圣 诗言志 诗缘情 史才三长 书院 顺天应人 太极 太学 体性 体用 天 天下 王 王道 为政以德 文明 文气 文以载道 无为 五行 物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协和万邦 心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兴观群怨 兴象 性 性灵 修齐治平 虚 虚静 玄览 选举 雅俗 养气 义 意象 阴阳 隐秀 有德者必有言 有教无类 有无 缘起 知音 直寻 中国 中华 中庸 滋味 紫之夺朱 自然 自然英旨 宗法 术语表 中国历史年代简表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1)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
| 译者 | |
| 编者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3559102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42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15-05-01 |
| 首版时间 | 2015-05-01 |
| 印刷时间 | 2015-05-01 |
| 正文语种 | 中英对照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88 |
| CIP核字 | 2015081444 |
| 中图分类号 | K20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0.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5 |
| 宽 | 171 |
| 高 | 1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