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光复军总司令李燮和传(精)/湘籍辛亥风云人物传记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李燮和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军事家,也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同时还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

饶怀民编著的《光复军总司令李燮和传》对李燮和的一生进行系统地研究,对其生平及其思想进行细致地探讨,以期对李燮和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完整的把握,从而了解长期以来困扰人们认识的几个问题。

内容推荐

李燮和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军事家。为实现共和制度,他四次加入革命团体,六次担任总司令,多次参与及领导反清武装起义;筹款南洋,支持国内革命;驰骋华东战场,光复沪宁,开府吴淞,援鄂北伐,整顿水师,维护社会治安,为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准备了重要条件。然而,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在南洋时,被卷入第二次倒孙风潮;在上海时,又与所谓的“都督风波”有关;在北京时,又被列名“筹安会”。《光复军总司令李燮和传》作者饶怀民在大量搜集与整理材料的基础上,对李燮和的生平事迹进行了全面的记述,再现了他为实现共和百折不饶的行动和丰功伟绩,同时,作者对这一富有传奇色彩且具有争议的人物,进行了细致严谨而客观公正地评论,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澄清了许多误解与争议。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年少露峥嵘

 一 家世源流

 二 考中秀才

 三 立志反清

第二章 三湘举义兵

 一 首创黄汉会

 二 响应长沙起义

 三 加入光复会

第三章 南洋坎坷路

 一 扩建同盟会支部

 二 卷入第二次倒孙风潮

 三 参与重建光复会

 四 参加黄花岗起义

第四章 沪上建奇功

 一 志在沪上

 二 联络军警

 三 光复闸北

 四 攻打江南制造总局

 五 吴淞反正

第五章 宁战传捷报

 一 都督风波

 二 开府吴淞

 三 苏浙各地光复

 四 增援南京

第六章 北伐志未酬

 一 援鄂北伐

 二 南北议和

 三 功成身退

第七章 列名筹安会

 一 滞留沪上

 二 奉召入京

 三 筹安会出笼

 四 民意不可违

 五 列名真相

 六 尴尬境遇

第八章 抑郁伴晚年

 一 “帝制犯”辨

 二 悔不当初

 三 隐居故里

 四 抑郁而终

附录 李燮和年表

后记

试读章节

1904年秋,谭人凤与李燮和、刘纲领等人商议如何继续进行方略,公推谭人凤与周叔川任联络;戴石屏、曾立三、曾乾伯、奉集勋、罗锡藩等继续任资江学堂教习,约提半薪为交际费;李洞天、肖立诚仍担任邵阳一路,唐镜三担任武冈一路,李燮和担任安化一路发动起义的工作。议定后,谭人凤将新化县文场内城关小学解散,专心致力于从事组织联络活动。新化、宝庆、安化、武冈等地通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渐有头绪,贺金声的余党重又组织起来,并有所扩充。讵料长沙的革命形势却急转直下,令人焦虑。

先是1904年9月24日(阴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浏阳普迹市沿例召开牛马交易大会,各地乡民将牛、马、犬、豕赶来赛会,人们熙熙攘攘,从四面八方聚集拢来,十分热闹。哥老会拟将这一天作为开堂拜盟的日子,黄兴命刘揆一、陈天华、徐佛苏、陈福田等军、学界人密会马福益于该地,与马之属下头目龚春台、冯乃古等一一见面。刘揆一代表黄兴赠给马福益长枪二十挺、手枪四十支、马四十匹,正式举行马福益少将授予仪式,并由刘揆一主持仪式,监督宣誓,“仪式庄严,观者如堵”,“自是哥老会相继人会者不下十万人,声势在庚子唐才常一役之上”。然而,由于马福益的少将授予仪式是在半公开状态下进行的,这就给清吏以可乘之机,会党败类刘佐楫混入会场,将普迹市开会经过,走报大劣绅王先谦以邀功赏,王乃径向巡抚陆元鼎告密。陆抚下令巡防营统领赵春廷多方侦缉,不旋踵醴陵县巡防营拿获会党首要萧桂生等人,供出了华兴会起义的重要事实。至此,华兴会长沙起义机密尽泄,黄兴、刘揆一、马福益身份完全暴露,长沙府、县衙门开始搜捕革命党人,长沙古城完全笼罩在一片恐怖气氛之中。

黄兴于10月24日(阴历九月十六日)正在家中过生日(三十周岁),可就在这一天,清吏正派兵丁捉拿他。由于他具有超乎寻常的胆略和机警,又得到革命党人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保护,使他终于逃脱了追捕,藏匿于圣公会教堂楼上。黄兴不能公开露面,营救同志的各项工作全仗黄吉亭牧师苦心筹划。黄随即密电在汉口的胡瑛将武昌西厂口科学补习所机关取消,并托其通知安庆、九江、南京、上海、杭州各机关同时停止活动,并派袁礼彬、李仲廉两人在长沙邮政总局检查信件,凡关于明德学堂转交黄兴的信件,皆一一收检。因袁、李二人皆长沙邮政总局重要职员,故此次破案,官方未得片纸只字。黄兴秘密办妥有关事宜后,于11月初在黄吉亭牧师的亲自护送下,化装成海关员司,潜出长沙,途经武汉,逃往上海。正当清吏追捕黄兴的时候,刘揆一和徐佛苏还在长沙西区保甲局巷彭渊恂家议事,在邮局任事的会徒颜某赶至彭宅向刘揆一告急,并即促其转报马福益,而自己则赴小吴门正街东文讲习所报告会众。刘揆一甫出巷口,即见数十兵弁押解会目何少卿、郭合卿自大街西来,何、郭以目暗示刘逃走,刘即斜走南巷避去,旋偕徐佛苏及随从会党李松林等人逃出长沙,走乡间小道,避居靖港,途经汉口赴沪。

长沙甲辰起义事泄失败、清吏在长沙城内搜捕革命党人的消息,对于省内各路起义军来说似乎并不知道,马福益仍在湘潭、宋教仁远在常德、李燮和还在宝庆,未知有变。幸有担任交通联络的会党成员刘重(绰号飞毛腿)急奔湘潭,飞告马福益,马只得远赴广西暂避,嗣又潜回洪江,密谋以洪江为根据地,重新部署起义。宋教仁则迟至11月5日才赶往长沙,路遇湖北革命党人、明德学堂教师曹亚伯,方知起义事泄,清吏正在追捕他,被迫于11月7日离长赴汉,几经周折,于11月21日抵达上海。陈天华亦绕道江西,先于宋教仁到达上海。华兴会的其他骨干成员胡瑛、柳聘农等纷纷来到上海,上海俨然成为华兴会新的据点。这批以“驱除鞑虏、复兴中华”为宗旨的华兴会骨干誓与清廷斗争到底,于是又在上海集议,拟在鄂、宁一带发动一场新的起义。

11月7日,黄兴、刘揆一、杨毓麟、章士钊、陈天华、仇亮、徐佛苏、彭渊恂等四十余人在上海新马路余庆里召开大会,决议分途运动大江南北之学生、军队,在鄂、宁等处起义。上海余庆里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以华兴会为中心的反清革命力量的联合,会议制订的以长江流域发难的战略,为尔后武昌首义胜利的事实所证实是无比正确的,“不旬日会势大振”。但不久又发生了万福华刺王之春事件,受这一事件的牵连,余庆里机关遭到清方上海当局破坏,黄兴、章士钊、苏鹏、张继、徐佛苏、薛大可、章勤士、周素铿、赵世暄等十三人被捕入狱,鄂、宁起义的计划复告中辍。黄兴诡称他是与郭人漳因公出差的旅伴而获释,出狱后偕刘揆一于12月初抵达日本东京,向商、学两界募款四千余金,由黄兴委派彭渊恂携回上海,会合蔡锷、林万里、万声扬等营救被捕之人,并由泰兴县令龙璋出面,向会审公廨保释,除周来苏因带有手枪被判刑外,其余被捕诸人因之次第出狱,唯恐清吏再行深究,原华兴会员纷纷东渡日本。

P42-44

序言

李燮和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军事家。他一生四次加入革命团体,六次担任总司令职衔,这在辛亥革命史上是很少见的。李燮和自幼天资聪颖,并考中过秀才,但他并没有沿着“科举取士”的道路继续走下去,在时代潮流冲击下,他立志反清,毅然投身到民主革命的洪流中去,他首创黄汉会,联络安化、新化、邵阳等地哥老会众密谋举行反清武装起义;嗣又参加华兴会,担任安化一带会党的联络和领导工作,成为华兴会的重要骨干,拟响应长沙起义;但长沙起义事泄失败,李燮和间道赴上海,由陶成章介绍加入光复会;由于受到清吏追捕,李燮和旋赴日本,与孙中山、黄兴会晤,由黄兴介绍加人同盟会,此后他以教员身份为掩护,在南洋扩建同盟会支部,并负责为革命筹款。为响应武昌首义,他只身潜往上海,联络湘籍军警,光复闸北,攻克江南制造总局,开府吴淞,增援南京,援鄂北伐,先后担任过上海起义军临时总司令、吴淞军政分府水陆军总司令、光复军总司令、援鄂联军总司令、光复军北伐总司令、长江水师总司令等职,为开辟华东战场、光复沪宁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辛亥革命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孙中山曾对李燮和在沪宁光复中发挥的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称他“定倒悬之大局,推发踪之功人”。黄兴亦称赞他“学识优长,气量闳远。东南光复,厥功甚伟”。毫无疑问,李燮和在辛亥革命史上留下了可圈可点的光辉篇章,他立下的丰功伟绩不容抹煞。

然而,李燮和又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且颇具争议的人物。他虽籍隶湖南,且早年在湖南求学,并曾多次在自己的家乡联络和发动会党,参与策动和领导反清武装起义;但他的主要活动却不在湖南,先赴日本和南洋,继回上海,嗣又去北京。可以说,他的足迹遍于海内外。在南洋时,他被卷入第二次倒孙风潮;在上海时,他又被卷入所谓的都督风波,有人甚至公然声称他与陈其美争夺过都督;在北京期间,被袁世凯软禁,他叉被列名“筹安会”。更为严重的是,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李燮和的革命史迹可以说被完全抹煞了,个中原因是极其复杂的。众所周知,从蒋介石集团建立全国的反动统治开始,直到全国解放前为止,辛亥革命史被完全纳入了中国国民党党史的范畴,这一时期的著作大多囿于党派成见,带有浓厚的国民党官方色彩,为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呐喊助威,提出所谓由兴中会到同盟会到国民党到中华革命党再到中国国民党的“旧正统”观,从而论证蒋介石是孙中山所领导的中国国民党的合法继承者;而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以及其他早期革命团体均被排除在所谓“旧正统”之外。李燮和作为华兴会、光复会的重要成员,也自然而然地受到这种“旧正统”观的排斥和诋毁;加以李燮和在“亡命爪哇”期间,与光复会的另一位著名领导人陶成章政见一致,交谊甚笃,而以章太炎、陶成章为首的光复会领导人与同盟会主要领导人之间由于某些政见不同亦频起冲突,并发展为倒孙风潮。这种冲突又因尔后陈其美争当沪军都督和扩充江浙势力而加剧,终至酿成陈其美派遣心腹蒋介石、王祝卿暗杀陶成章致死的悲剧。因而,与李燮和早就结有私怨的蒋介石、陈果夫、陈立夫(二陈均系陈其美之侄)集团一旦上台把持党政大权之后,便着力控制宣传机关,垄断中国国民党党史档案,并任意颠倒是非,臧否人物,借贬斥、抹煞陶成章、李燮和来抬高蒋介石、陈其美等人的地位,以致造成解放前出版的有关国民党党史论著往往削足适履、掩饰涂改,面目全非,几乎完全找不到陶成章、李燮和等人的革命史迹,这种卑劣的行为显然是不公正的。另一方面,由于李燮和在袁世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在被反动当局软禁的情况下,被登报列名“筹安会”,这件事又致使他长期戴着“帝制犯”、“祸国贼”的帽子而无可辩白,也影响到对他一生作出正确的评价。再者,辛亥革命以来持续的社会动荡,李氏后裔频频受到巨大的政治冲击,私家有关李燮和的历史资料散失无遗,搜集、整理李燮和研究资料成为一项令人望而却步的艰巨工程。因此,自李燮和谢世以来对他的研究几乎无人问津,有关他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功绩几乎完全被湮没、被阉割、被篡改;这种乱象一直影响到今天人们对李燮和的认识,一篇介绍李燮和的短文就写到李燮和曾“宣称反对孙中山先生不等于反对同盟会”,“攻占县署时,众举李为上海都督”。“是晚,上海会党多人举手推戴陈其美为上海都督,李任沪都督府参谋。11月9日,部分青年拥李燮和至吴淞,设立军政分府,任吴淞都督,于是上海出现了两个都督并存的局面。”后来,“袁世凯阴谋称帝,在杨度邀约下,列名筹安会”。我们查遍李燮和的讲话和撰写的文章,从来没有发现李燮和说过“反对孙中山先生不等于反对同盟会”之类的话,李燮和压根儿就不主张在上海设立都督。李燮和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列名“筹安会”的。……

值得重视的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后,光复会和光复军均受到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对于光复会,孙中山评价说:“同盟、光复二会在昔同为革命党之团体。”“二党宗旨,初无大异,特民生主义之说稍殊耳。最后同盟会行及岭外暨南洋,光复会亦继续前迹,以南部为根基,推东京为主干。当其初兴,入会者本无争竞。不意推行岭表,渐有差池。盖不图其实际,惟以名号为争端,则二会之公咎也。同盟会实行革命之历史,粤人知之较详,不待论述。光复会则有徐锡麟之杀恩铭,熊成基之袭安庆,近者攻上海,复浙江,下金陵,则光复会新旧部人皆与有力,其功表见于天下。两会欣戴宗国,同仇建虏,非只良友,有如弟昆。纵前兹一二首领政见稍殊,初无关于全体。”孙中山认为光复会和同盟会之间虽然有某些“争端”,但只是“名号”之争,这两个团体是“有如弟昆”的革命团体,光复会会员的革命功绩是不容否认的。同样,对于光复军,孙中山的评价也是很高的,他在批复光复军总司令李燮和辞职呈文中说:“该司令规划东南,往来淞沪,朱家结士,翟义兴军,用张光复之旗,誓扫擅腥之秽。遂乃蛟腾沪渎,鹰攫金陵,收龙盘虎踞之雄,作电掣风驱之势。”“当夫开府吴淞,联军苏浙,横江锁铁,竞胶王溶之楼船;断水投鞭,直慑苻秦以草木,定倒悬之大局,推发踪之功人。”这段话虽然是对李燮和光复沪宁战功的肯定,也是对光复军的肯定。因为李燮和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干出“定倒悬之大局”的伟大业绩,如果没有由他统帅的光复军是很难办得到的。既然李燮和要辞去光复军总司令之职必须上呈孙中山大总统批准,那就说明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是承认光复军和李燮和任光复军总司令职务的,从而说明光复军的存在是合法的。对于光复军与光复会之关系,李燮和所撰《光复军事略》一文作了阐释,该文开宗明义指出:“窃光复军之起源,实光复会之变相。燮和从事光复军如果说《光复军事略》一文还只是就“光复军前后计划、攻战一切情形,粗具梗概”的话,那么,由龚翼星所撰《光复军志》则对于光复军的“详细战史”分为“党会篇”、“上海上篇”、“上海下篇”、“吴淞篇”、“攻宁篇”、“北伐篇”、“解兵篇”、“军用篇”等八个部分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可以视为光复军的一部军史。毋庸置疑,光复军就是起义军,或者称为革命军。因为在辛亥革命时期,时人将“光复”与“革命”和“起义”几乎视为同义语。钱基博在《辛亥江南光复实录》一文中称:“江南之光复,实以上海为肇端;而上海之发难,实以安化李燮和为主谋。”“燮和隶籍光复会,所以起兵上海,称其军日光复军;而江南府县之以光复称起义,亦起于燮和也。”这段话一方面反映了李燮和对沪宁光复的贡献,对江南光复的贡献,对整个辛亥革命的贡献;同时也反映了李燮和领导的光复军军威之盛、影响之巨。钱氏认为“江南府县之以光复称起义”“起于燮和”是很有道理的。辛亥革命已经过去100多年了,时至今日,历史学家的著作或者论文中仍然沿袭过去将“起义”、“革命”等词称为“光复”者所在多有,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在李燮和先后担任的六个总司令中,我们仅用“光复军总司令”冠于“李燮和传”之前不为无因,因为只有这样,才最能反映李燮和其人其事的本质特征。

后记

李燮和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军事家,也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同时还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他虽然籍隶湖南,且早年在湖南境内曾多次参与策动和领导反清武装起义;但他的主要活动却不在湖南,先赴南洋,继回上海,后又去北京。在南洋时,他被卷入第二次倒孙风潮;在上海时,又与所谓的“都督风波”有关;在北京时,他又被列名“筹安会”。然而,李燮和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历史人物?他和陶成章、章太炎等人与孙中山之间的矛盾究竟是革命队伍内部出现的政见分歧而引起,还是蓄谋破坏团结闹分裂?他究竟是沪宁光复的功臣,还是争权夺位的投机分子?他究竟是一如既往地主张民主共和制,还是后来已经改变了革命初衷而拥护帝制?他被列名筹安会是不是说明他已经演变成了“帝制犯”、“祸国贼”,他本人对此是否也应负有一定责任?究竟应当怎样评价他这段历史等等,上述问题都需要人们作出严肃认真的回答。但是长期以来曲王资料缺乏,加之其他种种原因,李燮和研究几乎无人问津。为填补辛亥革命研究领域这项空缺,于是,从1995年春开始,我便将“李燮和研究”作为自选课题列入我的科研计划。

人们常说,“十年磨一剑”,我的这把“剑”可以说已经磨了将近二十年!从1995年开春以来,我先后到上海、南京、北京等地图书馆搜集有关李燮和的资料,并到今涟源市属蓝田镇光明山李家村李燮和的家乡找到了《新泽李氏三修族谱》和《新泽李氏四修族谱》。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我先后撰写了7篇学术论文,共计10余万字。其中,《辛亥革命时期发生在上海的都督风波——李燮和与陈其美争都督辨》与《李燮和与筹安会》两文发表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全文复印,受到史学界同仁的好评。这更增添了我进一步深入研究李燮和的信心,1998年6月,我撰写的《李燮和与沪宁光复》小册子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然而,我对李燮和的研究并没有就此止步,1998年以来,我在搜集其他湘籍辛亥志士的过程中,又新发现了不少李燮和的资料,于是,我又萌生了写一本李燮和传记的想法,从2012年开始,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这本30多万字的《光复军总司令李燮和传》终于得以完稿,作为自选课题的“李燮和研究”最终得以完成,总算了却了我近20年来的一个心愿。如果读者在浏览此书之后,能对李燮和其人其事有所了解,根据书中征引的大量史料,对中国近代史上与李燮和相关联的一些问题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北京市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南京市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系资料室和中国近代史重点学科资料室等单位均为作者提供了大量文献资料;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刘绍东教授为作者提供了部分未刊资料;中山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赵立彬教授、湖南省教育厅副巡视员邓江祁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钟声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赵庆云副研究员和郝幸艳博士等均为作者提供了部分报刊资料;黄兴长孙黄伟民,李燮和哲孙李忠愉、李忠忻、李忠恪、李忠恺、李忠恒、李忠恒(谭顺操)、李忠仔,孙虫李忠怡、李忠恂(李如君)、李玲玲、李爱玲、李佩玲,李燮和胞弟李云龙之子李举民等为作者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和照片,其中尤以李忠忻和李举民出力最多。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党史部霍修勇教授、湖南农业大学期刊社陈向科副教授、长沙师范学院许神恩讲师协助作者打印、校对了部分书稿。同时,本书还得到了岳麓书社领导的大力支持,责任编辑管巧灵、邱建明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劳动。当此本书付梓之际,一并鸣谢!

饶怀民

2014年7月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光复军总司令李燮和传(精)/湘籍辛亥风云人物传记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饶怀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岳麓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3803043
开本 32开
页数 32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02
CIP核字 2014264148
中图分类号 K825.2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18
158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6: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