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青年邓小平(经典珍藏版)/陈廷一传记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陈廷一编著的《青年邓小平(经典珍藏版)》以浅易、朴素的语言全面展示了一代伟人一步步、一点点的成长、进步历程,表现了他为了追求革命追求真理始终坚忍不拔、舍生忘死、英勇睿智的伟大人格和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远大抱负。对于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研究邓小平理论,深入了解邓小平同志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学习理解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继承发展的关系,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

内容推荐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

他是一个改变历史的伟人,中国进入现代化没有改革开放是很难想象的。

陈廷一编著的《青年邓小平(经典珍藏版)》详尽讲述他赴法勤工俭学、赴苏留学以及回国后在冯玉祥将军手下效力,到武汉、上海参与党中央日常工作,直至被派往广西领导百色起义等事件,基本涵盖了邓小平青年时代的求学和革命生活。

目录

第一章 此处地灵生人杰

 他出身名门,“邓家老院子”里有他的根

 取名“邓先圣”,是要他承祖志、耀门庭

 满怀着工业救国的远大理想,他说服慈母,告别了家乡

第二章 追梦法兰西

 八十多名带着梦的青年人,登上了漂往法兰西的邮轮

 一下子,他们从美好幻想的天堂,跌人了残酷现实的地狱

 艰苦的勤工俭学生涯,磨砺出了他顽强的意志,更使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和周恩来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他得到了“油印博士”的美誉,更学到了很多……

 年仅二十岁的他成了中共旅欧党团的负责人,也成了法国警方眼中“活跃的共产主义分子”

第三章 留学莫斯科

 这一次,可是名副其实的“留学”了

 由于个子不高,蒋经国和邓小平在站队时,经常是肩挨着肩并排站着

 在这里,他结识了聪明、漂亮的张锡瑗

第四章 投身国内革命

 23岁的“第二黄埔军校”政治处处长

 国内形势风云突变,白色恐怖笼罩中华,为了秘密工作的需要,他改名“邓小平”

 在上海,二十四岁的中央秘书长是吊起脑袋在干革命

 他和张锡瑗“白色恐怖下的浪漫爱情故事”

第五章 百色、龙州举义旗

 周恩来胸有成竹地说:“派邓小平同志去!”

 在广西,出现了罕见的革命新高潮,幕后指挥就是25岁的“邓斌”

 力挽狂澜,智擒匪首,他让百色沸腾了!

 策反李明瑞,他引领着红色风暴席卷左右江

 转战七千里,胜利赴苏区

第六章 苏区蒙难

 从一军之长到县委书记,他还真是能上能下

 “风景这边独好”的会昌县,第一任县委书记

 首次蒙难,他忍辱负重、不屈不挠

第七章 长征路上

 重操旧业,编《红星》

 遵义会议得重用,长征路上共甘苦

 随军征战,扩大战果,准备抗日

第八章 初上抗日战场

 “八路军的干部是铁打的钢铸的,阎锡山的官是泥捏的木刻的!”

 刘邓初联手,便“三战三捷,歼敌数千”,引起日军的震惊

 邓小平说:“这些摩擦专家们欺人太甚了,应该教训教训他们了!”

 百团大战,打破“囚笼”

 执法如山,树军威;和蔼平易,似亲人

 卡尔逊说,邓小平的“头脑像芥末一样灵敏”

 共同的革命志向,成就了邓小平与卓琳的美满婚姻

第九章 抗战最艰苦的岁月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的39岁的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

 夫唱妇随的患难夫妻

 “没有药,光急也不行,要想点办法”

 “关心战士生活不是小事情”

 患难与共,鱼水情深

第十章 为和平而战

 邓说:“我们上党战役打得越好,毛主席在谈判桌上就越有力量!”

 政治加军事,巧取邯郸战役

 邓小平摆摆手说:“今天开会不握手!省得打几个胜仗就握手言欢!”

 在刘邓之间,是难以放进一个顿号的

第十一章 逐鹿中原

 司徒雷登冲动地说:“不可思议!不可思议!东方的‘马其诺防线’——黄河天险,就这样让共军突破了?”

 千里跃进大别山

 “站得住就是胜利!”

 风雨同舟大别山

 大别山上严治军

第十二章 决战时刻

 决战淮海

 百万雄狮过大江

 发生在蒋介石的总统府里的故事

 中国人民的儿子

试读章节

满怀着工业救国的远大理想,他说服慈母,告别了家乡

邓小平的童年、少年时期正是中国变革、动乱的年代。全国,乃至四川都发生了一些重大事件,这些历史浪潮也冲击着沉睡的广安。1911年夏秋,四川人民掀起了“保路运动”。6月,成、渝两地的保路风潮传到了广安,也传到了协兴这样的偏僻小镇。最初是一些号召参加保路运动的宣传品,如《来日大难歌》,这类歌谣在学校广泛地传播开来。全川罢市、罢课风潮掀起后,协兴镇上一些店铺也关门罢市,北山小学堂也罢课放假。广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个社会的黑暗给小平以强烈的印象。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学生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5月下旬,革命的号角吹到了广安。广安中学堂学生积极响应,5月底成立了广安学生爱国分会,发出了宣传“公启”,组织了游行、罢课,十五岁的小平积极地参加了这些活动。5月底以后学校一直处于罢课局面。正常的学习、生活无法进行,加上接近暑假,于是小平和其他学生一样离开了学校,回到了自己家中。这次离开广安中学堂就永远结束了他在故乡学习的历史。

随着年龄、知识的增长,眼界的开阔,小平了解到,不但家乡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整个中国都是如此,军阀混战,人民涂炭。为什么中国会出现这种混乱不堪的局面,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年少的小平无力回答,但他对军阀、卖国贼十分痛恨。同时小平在“五四运动”中受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两面旗帜的影响,认为中国要富强必须依靠科学。只要每个青年都掌握一种科学本领,立志改变国家现状,中国就会成为一个不怕帝国主义欺辱的富强国家。于是在年轻的邓小平心中逐渐萌发了一种对国家、民族强烈的责任感,正是这种责任感使十五岁的小平思考着为国家、民族寻找新的出路。

后来,父亲邓文明从在重庆结识的朋友那里,听说重庆成立了留法勤工俭学重庆分会,并准备开设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便打算送邓小平到重庆上预备学校,然后让小平出国去半工半读,学习一些西方的先进的知识,以便将来回国做些大事。

邓小平对父亲的这个决定非常兴奋,因为这与他科学救国、工业救国的想法是非常一致的。他开始憧憬着自己的未来。但这件事情遭到了母亲的极力反对。母亲不放心小平小小年纪,就背井离乡、远渡重洋。父子二人给母亲讲了许多大道理,母亲就是不松口。

小平为了不惹母亲生气,又让母亲放心,就没有强行坚持。因为,他了解母亲的心情,他知道母亲最担心的是什么。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一边想方设法帮助母亲打理着繁重的家务,一边寻找着有利的时机来说服母亲。邓小平对家务的参与确实收到了实效。他为母亲的日常劳动进行了合理的时间规划,废除了许多重复性劳动,得到了母亲的赞许。母亲似乎看出了儿子的用意,也暗自高兴自己的儿子长大了。

有一天,趁母亲坐在堂屋休息的工夫,邓小平乖乖地蹲到母亲膝前,拉着母亲的手说:“娘,您是真的不同意我出国留学吗?”

“不同意!”

一提到这个问题母亲立刻面带愠色,“娘不是已经说了嘛!这法国天高皇帝远的,在那边又没个亲戚,这要出点事儿谁来照顾你呀!”

邓小平见母亲不高兴了,便顺着母亲道:“娘,您别生气啊!儿子知道,在娘眼里呀,儿子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古人不也常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嘛!”

淡氏笑了笑,用手指点了一下小平的额头:“你这个小鬼头!你还真懂娘的心,比你爹强啊!贤娃儿(邓小平的小名)啊,你年纪太小,娘是不放心啊!”

邓小平见母亲开始吐露真情,便趁机反问母亲:“娘,这不是您的真心话吧?这些日子儿子帮您处理家务,您不是经常夸儿子‘长大了,会持家了’吗?您不会这么快就忘了吧?”

“没错,娘是说过!娘也知道,我的儿子聪明能干!可是……”母亲有些被这突如其来的一连串问题弄蒙了,不知如何回答儿子的问题,但脸上却挂满了担忧。

“娘,其实您的担心是过虑了。”

邓小平见母亲没有再生气,就继续缓缓地说:“您想想,我今年都十五岁了,父亲在我这个年纪的时候,都已经和您结婚,开始掌家了。我从十一岁就开始住校,每周只回家一次,我都已经独立生活和学习了四年了。我自己是完全可以照顾自己的。”

“是啊,贤娃儿,都十五岁了!”

见母亲开始犹豫了,邓小平抓住时机,开始切中要害:“娘,您和爹不是也经常说,要我好好读书将来要‘承祖志、耀门庭’吗?国内现在这么乱,今天打仗明天游行的,学校也经常停课,我根本无法安心学习。”

“是啊!‘承祖志、耀门庭’,这世道也真是太乱啦!”母亲点了点头。

“再者说,古今中外成大事者,大多都见多识广。儿子也不愿做‘井底之蛙’、‘笼中之鸟’。何况,此次机会难得,我是非常想去!将来,没准还能有机会将娘接去开开眼界呢,您说呢,娘?”

“你这娃儿,嘴巴真是好使!我可没有这个奢望!”母亲长出了一口气,“唉!看来你是和你爹串通好了来对付我啊!你也确实不小了,既然你已经打定主意了,娘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虽然母亲面带怒色,但邓小平看得出来,母亲是假愠。她已经想通了。

“那,娘是同意我留学了?太好了,谢谢娘!还是娘最疼儿子!”

邓小平高兴地和母亲拥抱在一起。

几天之后,淡氏变卖了家里的一些谷子和田地,为邓小平整理好行装,含泪把他送上了去往重庆的客船。

P10-12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青年邓小平(经典珍藏版)/陈廷一传记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廷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0383101
开本 16开
页数 203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14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42
CIP核字 2004138083
中图分类号 A762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9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2:5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