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向树元、泽仁扎西、田立富等编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250000嘉黎县幅H46C002003)》从地层、古生物、构造、岩石学角度阐述了相关区调地区的地质特征。报告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立论有据,文图并茂,对青藏高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可作为地质工作者使用。
图书 |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250000嘉黎县幅H46C002003) |
内容 | 编辑推荐 由向树元、泽仁扎西、田立富等编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250000嘉黎县幅H46C002003)》从地层、古生物、构造、岩石学角度阐述了相关区调地区的地质特征。报告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立论有据,文图并茂,对青藏高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可作为地质工作者使用。 内容推荐 向树元、泽仁扎西、田立富等编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250000嘉黎县幅H46C002003)》系统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在地层、岩浆岩、变质岩、构造、矿产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调查成果和重要进展。报告确定了嘉黎-易贡藏布断裂带的空间展布、断层结构和活动规律;对嘉黎断裂带南侧娘蒲乡至错高乡一带的原蒙拉组地层进行了解体;对分布于波密县倾多-普拿一带的石炭-二叠纪地层中的火山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诺错组、来姑组火山岩形成于活动陆缘岛弧环境;在从蒙拉组解体后的四套地层中发现变质侵入体10多个,侵位时代属于早泥盆世、早二叠世和早侏罗世;查明了不同构造层次中的构造变形样式,认为中新元古代念青唐古拉岩群以深层次构造组合类型无根褶皱、柔皱和韧性剪切变形为主要特征,前奥陶纪地层以斜歪,局部褶叠层。千枚理级韧性剪切带发育为特色,石炭纪至二叠纪地层中的构造样式较为简单,褶皱开阔,轴面直立。中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地层构造样式较为复杂,褶皱以紧闭、倒转或倾斜为主;对石炭-二叠系、侏罗-白垩系进行了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层序地层等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建立了测区地层格架;分别在来姑组、洛巴堆组、拉贡塘组、多尼组及边坝组中发现了大量古生物化石;根据岩性和接触关系对测区内岩浆岩体进行了解体和年龄测定,共圈出中酸性侵入体115个。新测年龄数据30多个,其中在嘉黎县南侧发现的早二叠世、早侏罗世和晚侏罗世岩体年龄在嘉黎县一带属首次获得;对嘉黎-易贡藏布断裂带两侧花岗岩中磷灰石裂变径迹测量成果显示嘉黎断裂带南盘上新世有较强烈的抬升作用。 目录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目的与任务 第二节 自然地理及交通概况 第三节 地质调查及研究程度 第四节 总体工作部署及工作量完成情况 一、总体工作部署原则 二、项目工作进程 三、项目工作量完成情况 第五节 项目人员分工及致谢 第二章 地层及沉积岩 第一节 概述 一、拉萨-察隅地层分区 二、班戈-八宿地层分区 第二节 中新元古代念青唐古拉岩群 一、划分沿革 二、剖面描述 三、岩石地层特征 四、分布及岩石组合 五、时代讨论 第三节 前奥陶系 一、划分沿革 二、剖面描述 三、岩石地层特征 四、地层对比 五、时代讨论 第四节 石炭系-二叠系 一、划分沿革 二、剖面描述 三、岩石地层特征 四、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单位 五、沉积相及层序地层分析 第五节 中生界 一、侏罗系 二、白垩系 第六节 新生界 一、中更新统 二、上更新统 三、全新统 第三章 岩浆岩 第一节 侵入岩 一、洛庆拉-阿扎贡拉构造岩浆带 二、扎西则构造岩浆带 三、鲁公拉构造岩浆带 四、各构造岩浆带侵入活动特点及其演化趋势 五、花岗岩类侵入岩体的就位机制探讨 六、侵入岩成因类型及形成环境探讨 第二节 脉岩 一、基性岩脉 二、中性-中酸性岩脉 三、酸性岩脉 第三节 火山岩 一、岩石学特征 二、岩石化学特征 三、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四、形成环境讨论 第四章 变质岩 第一节 概述 一、变质单元划分 二、变质岩类型划分 三、变质作用类型 第二节 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及其岩石 一、变质岩石类型及岩相学特征 二、岩石化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 第三节 区域低温变质作用及其岩石 一、昂巴宗-格弄日变质带 二、莫姆阿尔-八盖变质带 三、擦曲卡-恩朱格变质带 第四节 动力变质岩及其岩石 一、多居绒-多戈-英达韧性剪切带 二、五岗(甘德)韧性剪切带 三、共哇韧性剪切带 第五节 接触变质岩及其岩石 一、岩石类型 二、特征变质矿物 三、变质带、变质相划分 第六节 变质期次 一、泛非期 二、加里东期 三、海西至印支期 四、燕山期 第五章 地质构造及构造发展史 第一节 区域构造格架及构造单元特征 一、区域构造格架及构造单元划分 二、各构造单元地质构造基本特征 第二节 构造层次划分与构造相 第三节 构造单元边界及主干断裂特征 一、嘉黎区-向阳日断裂(F2) 二、嘉黎-易贡藏布断裂(F1) 第四节 中深-深层次韧性剪切流动构造 一、多居绒-英达韧性剪切带 二、五岗韧性剪切带 三、共哇韧性剪切带 四、八棚择韧性剪切带 第五节 中-中浅层次褶皱-断裂构造 一、褶皱构造 二、断裂构造 第六节 构造变形序列 第七节 构造演化 一、元古宙泛非期基底形成阶段 二、古生代至早白垩世多旋回洋陆转换阶段(岩浆弧及弧后盆地阶段) 三、晚白垩世至古近纪板片俯冲汇聚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陆内改造阶段 四、晚新生代高原隆升阶段 第八节 新构造运动及地貌变迁 一、研究现状 二、新构造运动的表现 三、主要活动断裂 四、裂变径迹记录与新构造运动 五、层状地貌结构与高原隆升阶段性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图版说明及图版 附件 1:25万嘉黎县幅(H46C002003)地质图及说明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250000嘉黎县幅H46C002003)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向树元//泽仁扎西//田立富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253436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72 |
出版时间 | 2014-12-01 |
首版时间 | 2014-12-01 |
印刷时间 | 2014-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92 |
CIP核字 | 2014136954 |
中图分类号 | P562 |
丛书名 | |
印张 | 14.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332 |
宽 | 245 |
高 | 3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5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