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的小名叫锅圈儿(段子定的跌宕60年)
内容
编辑推荐

段子定所著的《我的小名叫锅圈儿(段子定的跌宕60年)》是充满主旋律的一部精彩的个人回忆录。主人公段子定,于1954年出生在中原农村,他经历了童年不幸、少年贫困、青年茫然、中年创业、老年安享晚年。在这本书中,他对自己所经历的那些苦中有乐的往事进行全面回顾,从挨饿、成长、成家、生子,到改革开放后创业开办乡镇企业,进而成为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人士”,最后他还写到晚年的生活状态,以及对一生的总结。作品所反映的时间段,正是我们国家由弱到强、由贫困到富裕的过程。这一段经历,不仅对给儿孙后代有启发,而且也是中原农民近60年生活的最真实、最典型的体现。

内容推荐

段子定所著的《我的小名叫锅圈儿(段子定的跌宕60年)》是一位年届花甲的草根人物自写的回忆录。主人公段子定,生于五十年代,出身穷苦,60年的人生中,摸爬滚打,跌宕起伏。先后做过泥瓦匠、技术员、工程师、项目经理、建筑安装公司经理、农村合作基金会主任、旅店老板等,秉承与人为善的祖训,通过顽强拼争,将种种苦难化为正能量,不仅带领自己的家庭走上了致富之路,而且致富不忘惠及乡里,回报社会。段子定的人生经历是我们这个历史大时代里,一个平凡的草根人物的真实写照。

目录

引子

第1篇 “野蛮”成长:苦难中生存夹缝中寻梦

 第1章 再怎么穷也是自己的家

我的小名叫“锅圈儿”

两间破草房为全家挡风遮雨

 第2章 “大跃进”运动那两年

“大跃进”与“放卫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挖渠工地目睹记

 第3章 “吃食堂”的日子

新鲜食堂饭的苦涩记忆

偷吃“月子面”

饿肚子与“三捎”

度荒春

 第4章 记忆中的青少年时代

缺粮户和缺钱户

依然在半温饱中煎熬

物资匮乏的计划商品时代

家庭苦寒的“梦学娃”

刻苦学习,渴盼知识改变命运

处处留心皆学问

苦中寻乐,少年时我们玩过的游戏

破旧立新的农村文艺

天壤之别:市民与农民、工薪与工分

“四清”与文化大革命

 第5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夹缝中生存

吃臭肉的可怜相

第一次喝酒

 艰难学技路

 第6章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三家困难户的担子一肩挑

关于亲情的诠释

第2篇 奋斗之路:吃得苦中苦成为顶梁柱

 第7章 改善居住七拼八凑建瓦房

在“战斗任务”中凑木料

钱少先买石灰

路边的“馅饼”变成小柴瓦

父子上阵犁土坯皮脱三层

千辛万苦挣工钱

齐心协力筑新居

 第8章 全家举力齐心为我成家立业

当时农村的婚姻习俗

我的对象是一位女劳模

招待媒人时的那件窘事

第一次穿上了崭新的灯草绒鞋

全家齐心为我的婚事操劳

我成了家庭的顶梁柱

 第9章 政策富民全家拼搏告别贫穷

凭汗水在责任田里掘到“第一桶金”

宝丰工地

命里只有八两米走遍天下不满斤

工程的“处女作”

摘穷帽,弟弟功不可没

第3篇 社会历练:多元化经营更上一层楼

 第10章 有得有失人生无常

初露头角的一九八四

家庭办厂受挫

人生无常谁能料

 第11章 好心会有好报

深造学习不影响工作

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第4篇 四十不惑:接受新挑战掌舵基金会

 第12章 基金会的诞生

接受新的挑战

“光杆司令”奋战180天

基金会顺利开张

 第13章 基金会的发展与壮大

加强内部管理健康发展业务

掷地有声的承诺

“基金会出了个段清官”

顶住歪风,禁住诱惑

 第14章 “风光”与忧虑

开眼界长见识

为基金会的前程担忧

基金会的“安全着陆”

第5篇 天命之年:业毁潜规则大隐隐于市

 第15章 最后的奋战与抉择

虽不是党政干部 干工作堪为楷模

萌生去意,提前退隐

 第16章 归隐闹市与世无争

逐步适应 融入城市

开小旅馆维持生计

遇清官 甩黑锅

君子惜财 用之有度

 第17章 能吃亏常吃亏不怕吃亏

要账是孙 欠账是爷

要账无望 对簿公堂

第6篇 六十耳顺:知足即常乐人生二三得

 第18章 知足常乐潇洒生活

 第19章 官店人的幽默:俺村趣话多多

“老胜剃头”的侃子

老百姓创造的“混血词”

乡村“怪才”与鲜事

尾声 不白活一回

忆后语

永恒的纪念

致谢

试读章节

第1章 再怎么穷也是自己的家

上帝安排的家,

低矮破烂的茅草庵。

家徒四壁,

虽贫穷简陋,

但有父母的百般呵护,

家是我幼年温馨的港湾。

童年是美好的,而我的童年,无论如何也跟“美好”二字沾不上边儿。我童年的记忆里,最刻骨铭心的就是一个“苦”字和一个“饿”字。年幼的我,在那些年,玩足了“饥饿游戏”,在那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日子里,差一点被饿死。当年我这个模糊娃在可怜父母的千般呵护下,总算幸运地存活下来,而那时,很多人连活命和生存的机会都没有了。

时光倒流回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那时全中国刚解放不久,经过了八年的抗日战争和多年解放战争的创伤,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千疮百孔,中国经济处于半瘫痪状态。刚建立的新中国处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处在社会主义极其初级的阶段,国家经济十分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老百姓还在艰难困苦中挣扎,老百姓的思想还没有完全从半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

我犹如一株早春出土的秧苗,生不逢时,一出生便遭受了风霜冰雹的摧残,然而老天并没有把我排进绝命簿,我自己硬是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在那料峭的倒春寒中“野蛮”地成长。这幼苗虽然是那么的瘦小赢弱,却不畏严寒侵袭,顽强抵御和抗争,历经了多重苦难的洗礼,到了春夏之交,照样焕发出新的生机。

我的小名叫“锅圈儿”

这个小名的由来,还得从我出生时说起。

那时社会贫穷,人们食无温饱,没有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生活保障。农村的医疗条件很差,缺医少药,又缺乏科学生育意识。在那种生存环境下,农村家庭养育孩子使其健壮成长极为困难,甚至无力抚养孩子。生育了孩子因养育不善而致早夭的家庭不在少数,我的父亲在我出生之前曾有失子之痛。因而在那时一些家庭的孩子出生,往往会采用各种方式,乞求神灵保佑孩子平安。

公元1954年12月25日(据说耶稣也是12月25日出生的),农历甲午年腊月初一。这天晚上,北风呼啸,天空飘着鹅毛似的雪花,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劳累一天的人们家家封门闭户,早早地进入了梦乡。(P7-P8)

在官店村子北头一户农家茅合里,这时还亮着微弱的煤油灯,家里人都在紧张地忙碌着。屋内气氛凝重,爷奶、父亲和娘娘婆们围着火盆焦急地期盼着一个小生命的降生。

终于,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孩子呱呱坠地。“是个娃儿”,娘娘婆的一句话让全家人顿时兴奋起来,将提到嗓子眼儿的心放了下来,松了口气。

这个刚出生的孩子就是我。全家人沉浸在欢乐的喜气中。特别是父亲,他既有得子的幸福与喜悦,又有过去曾失去过孩子的痛苦与悲伤。他忧心忡忡,生怕无力抚养好这新生孩子而心生惆怅。这一夜,父亲一眼没合,用柴火给我们母子烤到天亮,听母亲说,我满月时,床帮都烤糊了。

我出生的次日上午,父亲按当地农村风俗,他召集族人,请来娘娘婆,在神台点上三炷香。爷爷奶奶口中念念有词,大人们个个跪天拜地。父亲经高人指点把我放在地上,然后用锅把我扣着,瞬间再把锅掀开,此时锅底灰在地上形成了一个黑圆圈。大人们这样做的意思是把我圈住,期望我得到上天神灵的护佑,以保全我的生命以后不会有啥闪失。此举在现在看来虽然是唯心主义做法,有些封建迷信的意味,可在那时缺乏科学意识、贫穷落后的特定历史时代,却表达了父母长辈们盼望我能健壮成长的愿望和对我的珍爱之情。(P7-P10)

序言

自序

岁月,在这里并非只是年岁和时光,也非某一时间或空间,而是一个载体,犹如记录树木生长过程的年轮,载负着人们在这段时间空间里所经历和感受的饥寒温饱、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恩怨情仇、生离死别。回忆,就是将这些经历和感受,像纪录片一样,放映出来,再现当年,供人品味。

人生的历程如大自然的春夏秋冬。春天像一个人的少年时代,大地葱茏,生机盎然,在父母的养育和学校的培育下,吮吸着知识的乳汁,天天向上,健康成长;夏天如一个人的青年时代,阳光灿烂,草木旺盛,热烈激昂,奋发向上,敢于创新;秋天似中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是成熟和收获的季节,也是个人和家庭最为充实的时期;冬天好比人生的暮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尽管天空也有五光十色,但那已是渐逝的余晖,人到了这个时候,皓首白须,精疲神滞,进入了隐退阶段,社会交往、处事接物的活动圈子急剧缩小,心理回归到单纯、宁静、放松的状态,此时穿过漫长的时光隧道,总结过往,回顾过去,也是一种追求,一种展望。

忆旧顾往,目的不在审视自己昔日的成功与失败,而在于品味和享受人生,使那些有价值、有意义的经历和见闻,有文本可凭,有案可稽,对后代来说则是前车之鉴,使其受到启迪,获取教益,完善自我。

我是一个极平常的人,但穷而有志,富而有节,活而有礼,10岁前不如要饭的,20岁时受尽人间苦,30岁时还没有还清外债,40岁创业始摘掉穷帽,50岁才知天高地厚,60岁看破红尘与世无争。

岁届花甲,一个甲子,一个轮回,回望我的跌宕60年,正是:身出寒门兄弟少,宽忍让人世无争。善良爽直心无私,不谀权贵袖清风。尊孝重义志节礼,藐视小人远狐朋。不求人间权和利,但求无愧度此生。

段子定

2013.12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的小名叫锅圈儿(段子定的跌宕60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段子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92720
开本 32开
页数 2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3-12-01
首版时间 2013-12-01
印刷时间 201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84
CIP核字 2013315066
中图分类号 K828.1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1:4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