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温暖灵魂的味道(让你的味蕾和灵魂在孤寂中醒来)
内容
试读章节

补益灵魂的食物 文/张佳玮

生了啥个角落,吃啥个饭。

这是句无锡话,我外婆最爱说的两句之一,大概意思是生在哪里,就吃哪里的饭;另一句是每逢无可奈何到让人好气又好笑时,她就摇着头,手拢着肚子拍两下,说:

“笑笑吧!除了笑笑还有啥个办法呢!”

我外婆是常州人。她们那代人喜吃鳝鱼:切段儿红烧,勾芡,配蒜头,鳝肉炖入味了就细嫩滑软、肥润鲜甜。整锅熬得浓了,可以拿来浇米饭,也能浇面。

鳝鱼也能炸脆了,作为凉菜,宴席间先上,下酒用,嚼起来咔嚓有声。揉碎了撒面上,也可以。无锡的炸鳝鱼和红烧鳝鱼都很甜。实际上,无锡菜大都很甜。

我不太猜得出为什么。有朋友说苏州菜甜,上海菜甜,我觉得不好冤枉他们:无锡的确是苏锡常菜里最甜的。上海人吃浓油赤酱,据说最初是跟徽商学的;我猜无锡人也跟着上海人学做菜吃酱油,怕咸,于是加大量砂糖?

总而言之,我很喜欢吃甜的。

无锡人吃早饭,泡饭为主,佐以下饭菜。曰炒鸡蛋,曰猪肉松,曰萝卜干,曰拌干丝(豆腐干切丝,热水烫过,酱油麻油醋的三合油一拌;扬州有煮干丝,还有拌干丝里放虾米的,无锡很少),夏天吃咸鸭蛋。

我爸会剥蒜头给我吃,父子俩剥了半天,吃得吸溜吸溜,味道冲!过瘾!我妈恨我们口气差,隔着厨房门骂:两张臭嘴!

不愿自己做了,上街吃。油条配豆浆是常态。油条拧出来时,白油滑一条;下了锅,转黄变脆,捞起来咬,刺啦一声。油条两头尖,最脆而韧,蘸酱油吃妙得很。豆浆,无锡大多喝甜浆。咸浆也有,少。

吃腻油条了,买萝卜丝饼吃,买油馓子吃,买梅花糕吃,买玉兰饼吃。萝卜丝饼是萝卜丝外和面浆下锅炸,外脆里鲜嫩;油馓子纯粹是个脆生,爱吃的孩子可以吃一下午;梅花糕是形若蛋筒、顶上封面皮、内里裹肉馅或豆沙馅的一种面食;玉兰饼是汤圆捏的了,当天有汤圆没卖完,于是油炸成金黄,耐于储存,只是吃起来一嘴一手的油。

晚饭了,米饭为主,配下饭菜。蔬菜无非青菜、蓬蒿菜、菠菜、金花菜、绿豆芽、黄豆芽,炒了吃,黄豆芽常用来炒百叶结,似乎有好口才,金黄发财。荤菜,则红烧肉、糖醋排骨、排骨炖百叶结,周末一锅鸡汤。夏天排骨炖冬瓜,清爽;冬天排骨炖萝卜,温润。春天可以吃排骨炖笋,加上咸肉就是腌笃鲜,格调颇高:那几天整个人都清暖飘逸,两腋有清风生了。

周末了,去外婆家,外婆就摊面饼:面和了,略煎,两面白里泛黄,黄里泛黑,有焦香,蘸白糖吃;吃腻了,借外公的茶杯,咚咚咚喝,打嗝。

外婆年纪大了,喜欢熟烂之物。青菜毛豆百叶煮面,面煮得绵软,鲜入味,但没劲道,青菜叶子都软塌塌的:我们这里叫烂糊面。如果有南瓜,和宽面一起炖,炖到南瓜烂了,宽面也快融化了,就着一起吃,稀里呼噜。

无锡人都爱吃馄饨和小笼汤包。进店先叫一笼汤包,馄饨后到。汤包个儿不小,肉馅,有卤汁;面皮蒸得半透明,郁郁菲菲,一口咬破,吸卤汁,连吃肉馅吞包子。我可以一口一个,我小舅婆就咂嘴,“张佳玮,好大的一张嘴!”

包子吃到分际,上馄饨了。馄饨按例需有虾仁和猪肉糜为馅,汤里需有豆腐干丝,至不济也得加紫菜。拌馄饨则是红汤,也甜,另配一碗汤过口——无锡人吃什么都甜。

季节对的时候,有店会卖蟹黄汤包;交情好的店送姜醋蘸食,好吃。

姜醋在我们这里除了吃虾吃蟹,还有个用途:蘸镇江肴肉吃。肴肉压得紧,咸香鲜凉,蘸酸味下酒,妙不可言。

当然也吃鱼,也吃虾。鱼则红烧或汤炖皆有,虾大多清水煮,加以姜和葱。虾肉鲜甜,本不需调味,丽质天成。

我妈除了红烧肉,还擅做大盆葱花蛋炒饭。我爸则擅长鱼头汤与荷包蛋。此外,他拌得一手好豆腐:只用盐和葱,就能把一方豆腐调得好吃,再一点麻油,可以下泡饭了。

到乡下去吃宴席时——无锡郊区乡村人,都很喜欢吃宴席——就是冷盘在先,牛肉、羊肉、白斩鸡、炝毛豆、脆鳝、虾、花生等先上,后续炒虾仁、芙蓉鸡、清蒸鱼、大炒青菜、红烧螺蛳等。盘旋往复之后,末尾一道鸡汤,一份红烧蹄髈。

我在无锡,当然也下馆子,也请客酬答,但家常舌头是认这些的。就这样长到了十九岁,去了上海上学。

吃食堂。吃馆子。吃得到处都有些不认识了。吃馄饨和汤包,完全不能接受。曾经沧海难为水,南翔小笼我也吃不下了。

租房子了,自己下厨。只会几个菜,反复做:

红烧肉,炒糖色,肉略煎,多酒,少水——少水是苏轼的办法——八角生姜老抽等俱下,慢炖。

鱼头汤,鱼头略煎,看准火候加水,慢炖,加豆腐和葱。

妈教的蛋炒饭,自己相继加青豆、香肠、胡萝卜、青椒、毛豆、虾仁。做得好了,口感纷繁,吃饱了打嗝;做得不好,比如错加了甜香肠,完了。

P1-5

目录

第一章 吃到灵魂都醒来

 补益灵魂的食物 文/张佳玮

 味道因乡愁而更美 文/小岩井

 点心记 文/舒行

 “西”方人的乡愁 文/苏美

 岂曰无肉,岂曰无酒 文/JX

 就风吃羊杂 文/马德

 少时食肉,老了出家 文/刀丛中的小诗

第二章 热气腾腾的温暖

 再给我一块花馍馍 文/这么远那么近

 好吃,我就替您多吃点儿 文/十三

 浆水面 文/李林寒

 望远镜里的苍蝇头 文/犀牛大哥

 粗糙的美食,也是美食 文/艾小玛

 热干面 文/名字里有个狐

 凉的是菜,暖的是心 文/锦

第三章 怀念却回不去的味道

 儿食记 文/吴先生

 游吟诗人 文/ 蔡要要不吃药

 姜饭 文/木偶师

 酱:民间的滋味 文/林东林

 我爷爷的豫菜 文/木兰

 酒里的童年 文/林东林

 住家饭 文/慕容素衣

 乡愁是一碗暖暖的羊肉汤 文/曹亚瑟

第四章 一切都是最美的思念

 滚烫的思念 文/木偶师

 爸爸的油茶 文/阿措

 冬节麻糍 文/舒行

 过了腊八就是年 文/杨扬

 鬼子姜 文/海棠

 慢的食物 文/鱼小玄

 那碗满是温暖的酥油奶茶 文/猫语猫寻

 那块魂萦梦绕的肥肉 文/曹亚瑟

内容推荐

我们是真有灵魂食物的:生在哪里,就吃哪里的饭。

每流浪过一个地方,总有一种味道流连于心。而味蕾最顽固的记忆,则是故乡的味道——清爽,温暖,直抵心魂。只有它知道你心底孤独的滋味,并给你温暖前行的力量。

张佳玮用灵犀的文字写出令人垂涎的琳琅美食,让人的整个灵魂都要起舞,整个人生都要亮了。

苏美则用跳脱的语言,写出生活的随性,岂能万事如意,但求吃口好的。

这么远那么近透过记忆的琥珀,用一块花馍讲述一个与你无关,却处处带你回头的故事,那些让人怀念却回不去的旧时光。

小岩井则讲述行走在异国他乡的羁旅人的舌尖乡愁、青春爱情和心灵羁绊。

安静下来,点一豆灯,煮一豆羹,叫醒味蕾,把灵魂一点一点擦亮。

《温暖灵魂的味道(让你的味蕾和灵魂在孤寂中醒来)》中,张佳玮、苏美、这么远那么近、小岩井、马德、名字里有个狐、艾小玛、林东林……26位豆瓣红人给你讲述最温暖最治愈的美食人生故事。

编辑推荐

累了的时候,不如安于一隅,点一豆灯,熬一豆羹,翻开这本《温暖灵魂的味道(让你的味蕾和灵魂在孤寂中醒来)》,品味一个个温暖的美食人生故事,让麻木的味蕾和孤寂的灵魂慢慢苏醒,找到温暖的家的味道。

《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的作者张佳玮、《倾我所有去生活》的作者苏美、《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的作者这么远那么近、《时光深入,你我安好》的作者小岩井、《我愿朝着太阳生长》的作者陈果、《当我放过自己的时候》的作者马德……26位豆瓣红人,30篇治愈文字,最温暖人心的故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温暖灵魂的味道(让你的味蕾和灵魂在孤寂中醒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佳伟//苏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74644
开本 32开
页数 2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2014131557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07
14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2:5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