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故郡云霄/海峡二十七城市历史文化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故郡云霄编委会编写的这本《故郡云霄》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用大文学的手法,挖掘了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的历史文化,发现了文物遗存,反映了风土人情,展示了自然生态和城市发展的新姿、新貌,力求做到雅俗共赏、史俗同趣,兼具权威性、文史性、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

内容推荐

故郡云霄编委会编写的这本《故郡云霄》包括探寻历史遗存、拜访古代先贤、感悟绿色山水、品味地方风情、寻找故事传说、重读古典诗文、欣赏云霄新姿等板块,囊括物质文化遗存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人物到故事,从自然到社会,从历史到现实,向读者展现了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名人辈出,遗存众多,历史文化积淀厚重以及今天的卓越风姿。

目录

序/黄舜斌 陈福州

探寻历史遗存

 寻访故郡西林村/何池

 陈王迁墓拨谜团/汤毓贤

 镇城兴文石矾塔/南国风

 紫阳书院毓人文/施丽云

 清漳重镇话云城/汤毓贤

 清代云霄航运业的繁荣/卢国能

 天地会故乡之游/周育民

 风雨树滋楼/张耀宗

 菜埔老爹张士良/逸轩

拜访古代先贤

 开漳圣王陈元光/陈嘉音

 家祠见证闽台缘/何明坤

 女中英烈陈璧娘/方群达

 奉议郎吴与

 户部左侍郎吴原/方群述

 浦江平阳县令何子祥

 一代乡贤林偕春

 宁波知府张佐治

 三部尚书蔡思充/蔡永茂

 收复台湾立下大功的何斌/汤毓贤

 台湾《诸罗县志》主笔陈梦林/郑镛 张煌辉

 秋瑾烈士出生在云霄吗/吴秀峰 张瑞莹

感悟绿色山水

 巍峨将军镇云霄/唐镇河

 臣岳扶曦溯云山/方维 艾林

 走近红树林/常思照

 云霄古岩画赏奇/方群达

 仙峰靓影映浮洲/方群达

 云霄山水人文风情/唐淑婷

 雨中登将军山/许怀中

 荷步梁山行/梁薪

 古稀的骑楼老街/唐淑婷

 乌山揽胜/方文达

品味地方风情

 吃在云霄/方联洲

 独特的云霄成年仪式“牵出花园”/王一雄

 粉粿水面烧窑鸡/宋祝平

 回忆中元节/梁薪

 云霄端午龙舟赛/郭锦系

 两岸“姚神节”共祀陈元光/王一雄

 听潮曲说潮剧/方朝晖

 云霄人的茶道/林榕庆

 云霄发棵/陈健峰

 竹塔泥蚶/林榕庆

寻找故事传说

 陈元光智破娘仔寨/蔡永茂 方臻

 周亚夫古神配新偶/方臻

 陈吊王与陈吊妹/方群达

 陂兜畲民的来历/方立真

 陈岱地名的由来/方维陈志清

 火烧新岩/方宪民汤洪宾

 乌龙神出世/方群达

 梁山石烛孝子心/方群达

重读古典诗文

 漳州新城秋宴/【唐】陈元光

 归闲二十韵/【唐】丁儒

 试剑石/【宋】陈景肃

 威惠庙/【宋】吕踌

 唐将军庙/【明】林偕春

 晋亭峰远眺/【清】陈梦林

 舟出南溟至云霄镇/【清】袁田

 西林城怀古/【清】林镇荆

 游云霄南山寺/【清】黄道炯

欣赏云霄新姿

 开漳圣地展新姿/常思照

 漳江边抒怀/唐镇河

 节能光电光耀海西/林榕庆

 旧“烟”换新“贸”/方智勇 林圳勇

 人家村的海上传奇/林榕庆

 山海温泉千年古郡

 开漳圣地两岸情缘/雷光美 谢贤伟

 人文云霄 魅力云霄/周和国

 小城的色彩/林曜和

编后记

试读章节

紫阳书院毓人文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翁,别号紫阳、云谷老人、沧州遁叟等,是南宋哲学家、教育家,理学的集大成者。因谥号“文”,被后世尊称“朱文公”,故紫阳书院又称朱文公祠,俗称文祠。云霄是漳州历史上紫阳书院兴盛的地方之一,只因朱夫子知过漳郡,勤政中不忘传道授业,教化治学,令漳属民众赞赏有加,而庆幸有此“邹鲁渊源”。

追溯这文祠的由来,最早自明嘉靖间建于漳州故城西林五通庙西北侧,春秋二祭朱文公。后随着镇城的兴起及云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迁入,紫阳书院历西门外、北门外二次迁址,建成于城内水流沟边。

听老一辈说,云霄镇城紫阳书院原建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址在镇城西门外小山之麓,祀南宋大儒、理学家朱熹,配祀其高徒黄勉斋、陈北溪及前明太守施邦曜,以崇正学,以表循良,有工部尚书西林人蔡思充作记。清初郑成功奉南明正朔,兵燹所殃,冲荡了学子的求学梦。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浙江鄞县进士陈汝咸出任漳浦知县,在漳浦、铜山延师大兴义学,云霄镇城闻风而动。经陈汝咸允准,推岁贡生吴璐执教,首开云霄义学先河,并将重建紫阳书院及义学舍房提上议事日程。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冬,陈汝咸捐金为倡,次年于北门外购地重建朱文公祠。在兴工备料时,将奉调南靖的陈汝咸拨给公溪泥泊税为祭典、义学师生膏火和诸生赴乡试之资;复拨深垄八分铺军田为祠内义田,外加诸渡船税费。陈汝咸感其令漳浦十二载,任内仿先贤遗意,吏斯土之责,兴义学之举,慨作《重建云霄朱文公祠引》。汪绅文接任漳浦县令后,继董其成。历13年后,得缙绅捐资,增建后楼为义学址,中祀施邦曜和漳浦县令陈汝咸、汪绅文,以及著述《诗经衍义》,阐发朱子理学精义的明贵州道监察御史莆美人江环等“四先生”。溪美进士陈天达应请,欣作《云霄义学记》。

鉴于书院地处僻野荒凉的镇城北门外,云城贤达佥议移址城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由贡生张蓝玉首倡,择址望安山西南水流沟边兴建新址,后置学舍3间,工程历时4年,耗银2000余两。邑绅高云水向大学士蔡新求征《移建朱文公祠记》,勒碑立于墙外。嘉庆六年(1801年)仲春,郁林进士李承报接任云霄抚民厅同知,又决定于书院东侧隔巷拓建学舍。当年冬耗银180两,购得院内民舍;次年春花银30余两,增拓一堂两室及东侧一厢房,以备厨房之用。平连6间,甚为宽绰。后改建为中进正3间,以祀朱文公;中进侧阁,配祀文昌帝君。其下去墙设屏桶用于讲学修习,祭祀时撤屏序拜。东面新建舍房作诸生诵读室,并将书院配祀的“四先生”供入学舍,并由掌教吴蔚其提请李承报作《新拓书院学舍记》。嘉庆十九年,无锡进士薛凝度莅任云霄抚民厅同知,为义学清理税额,广征捐银,增设肄业生童膏火,制颁《书院延师考课章程》,使书院延师考课有了资金保障。嘉庆二十一年,薛凝度再议添设学校。随之人文蔚起,人才迭出,民众感恩戴德,在学舍增祀其牌位。云霄镇城尊儒重教风尚,使一向重视教育的汤氏聚居地列屿,也于嘉庆二十三年兴建一所紫阳书院于剑石山上。

同治初年,举人周情任云霄厅山长,聘请贡生吴分瑶掌教书院,望日评课给奖。同治三年(1864年)九月,太平军余部攻占厅城,云霄教育惨遭重创。同治五年六月至八月,在同知章辅廷重视下,书院义学得以复兴,他便成为入供书院的“六先生”。由于址邻厅署,书院学舍常作为邑宰官邸或临时住所。光绪四年(1878年)八月,山阴举人秋嘉禾携眷莅任云霄厅同知,寓居“六先生”学舍。次年其孙女秋瑾出生。光绪十五年五月,秋嘉禾再次到任,秋瑾于此读书识字,深受书院环境的熏陶历练。光绪十六年八月,倪惟钦接任同知,再历四载励精图治,社会发展、教育进步、惠政卓著。缙绅民众又供其牌位入祠,是为“七先生”。再经全面整修,学舍书匾“七先生祠”。所幸的是,历经多年的风雨沧桑,这座诞生和孕育过民主革命烈士秋瑾的云霄紫阳书院竞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县里一张文化名片。

也许是其传统教化功能的强力辐射,民国初年废科举办学堂,紫阳书院仍作学舍。1930年,县立云霄初中校友于此创立醒云小学;1933年易名县立乐育小学;1943年改为堂前保高级国民学校。1949年12月,县政府接管公办小学,改堂前小学为第三小学;1952年在祠前增辟校舍,增设三小幼儿班。1955年,第三小学更名第二小学;1962年改为云霄师范附属小学。附小移址后,书院仍是我1970年代末就读幼儿班的学堂。

泉源涓涓,润物无声,书院已经盛名天下,桃李芬芳。“万古儒林资树表,千秋俎豆寄云霄”,诚然,朱子重伦理道德的理学灵气仍氤氲于漳水云山之间,也许确是人文古迹之固有灵魂使然吧?家乡这座书院,令我自豪!

P13-15

序言

云霄历史悠久,虽建县迄今未及百年,但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于此生息繁衍,创造了武进山、径头岭等“浮滨类型文化”。戍于秦,置关于汉,晋建绥安治。公元669年,唐归德将军陈政奉旨率府兵平定泉、潮之间的“啸乱”,于云霄开屯建堡,恩威并济,教化中原文明。公元686年,陈政之子陈元光在云霄火田镇首建漳州府治,从此开创了漳州新文明时代,云霄成为漳州及“开漳文化”的发祥地。此后,八十七姓开漳将士的后裔足迹遍布台湾及东南亚各地,“开漳文化”随之衍播,成为台湾地区四大民间信仰中唯一具有血缘关系的祖根文化,在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永远不能割断的桥梁。2007、2008、2009连续三年,云霄成功举办“开漳圣王文化节”,并斥巨资拍摄33集电视连续剧《大唐儒将开漳圣王》,建立开漳历史纪念馆,极大地弘扬了“开漳文化”,增进了两岸之间的文化、经贸交流。2008年,“开漳圣王文化节”被国台办列为重点对台交流项目。

云霄自古人文荟萃。开漳先贤及明代侍郎吴原、翰林院编修林偕春誉满寰内,各方民众为其立庙馨香,至今尤盛誉。女中英烈陈璧娘、协助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何斌等事迹一直为后人所称颂。云霄还是革命家秋瑾的出生地、天地会创立地和革命战争“闽南特委机关”所在地。

随着经济社会的急剧发展,云霄的地方文化迈出崭新的步伐,漳江画院等文化艺术社团在省内外影响日益扩大,潮剧等民间艺术形式蓬勃发展,2009年,云霄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戏曲之乡”。巍巍将军山,茫茫红树林,滋养着这一方土地上灿烂的文化。我们相信,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程中,打造中国“电光源之都”伟大构想成为现实的那一天,在山海温泉旅游打响品牌的那一天,云霄还将创造出“光电文化”、“温泉文化”等新的文化领域。我们期待着,云霄的文化源远流长,云霄的明天更加美好!

(作者分别为中其云霄县委书记、县长)

后记

云霄是镶嵌在福建东南沿海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历史的垂青,造就了“开漳圣地”的美誉!千年古郡,在海西升腾崛起的浪潮中,勾画了“电光源之都”的魅力光彩!基于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光电之都,打响开漳圣王文化品牌,促进漳台文化交流,希冀梳理出云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以飨读者。

这一卷丛书围绕着“历史文化”的主题,或历史传说,或追述史实,或人物传奇,或寻古寄思等等,不一而足,手捧书卷,翻之阅之,就像展开一幅画卷,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从指尖拂过,滑落在心里,令人思绪万千。“绿色山水”、“风土人情”等现代风貌,穿过时间的跨度,完成历史与现实的交融汇合,使此书具有了一种历史感和现实感,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渗透着人文情怀和浓烈的情感,增强了可读性和感染力!

这卷丛书是历次云霄出版文集中较为完整的一次编撰,基本上能够反映云霄历史文化概貌,可以说是云霄的“小百科全书”,品读本书,领略云霄,遂生“一览众山小”之感。

本书由“探寻历史遗存”、“拜访古代先贤”、“感悟绿色山水”、“品味地方风情”、“寻找故事传说”、“重读古典诗文”、“欣赏云霄新姿”七个部分组成0这七个部分共近百篇文章,多为本县文史专家、作家、记者或文坛新秀提供或创作《部分系作客我县的专家学者的文章,特别是书中收录了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福建省文联主席、全国文联委员许怀中教授的《雨中登将军山》一文,以独特的视角、。恣意的文笔、完美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发展的云霄、人文的云霄,为本书增光添色,对此我们深表谢意;同时还要感谢出版社及有关方面对本书提出的宝贵意见。“历史文化丛书”阅评组的同志们,综合了各方面的意见,做了大量的修订工作,从而保证了本书的出版质量;有关单位在出版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对此一并表示谢忱。

正值新中国六十华诞来临之际,希望此书的,出版发行,为祖,国母亲献上一份厚礼,也为云霄打造“电光源之都”点亮智慧之“光”、文化之“光”、希望之“光”,促进云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由于时间较为仓促,知识水平局限,错讹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9年9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故郡云霄/海峡二十七城市历史文化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故郡云霄编委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94392
开本 16开
页数 2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6
CIP核字 2009191559
中图分类号 K295.74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61
18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4:42:35